七部好萊塢大片扎堆上映,引進片被國產片壓制一年後的絕地反擊?

近日,內地最後一季度引進片名額塵埃落定,在此前《王牌特工2:黃金圈》和《雷神3:諸神黃昏》分別定檔10月20日和11月3日後,《正義聯盟》、《東方快車謀殺案》、《全球風暴》、《尋夢環遊記》和《銀翼殺手2049》也紛紛定檔,總共七部好萊塢引進片將在內地賀歲檔之前與《降魔傳》、《烽火芳菲》、《相愛相親》、《追捕》、《南極絕戀》等國產片展開角逐。

國慶檔和賀歲檔之間的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近兩個月時間是電影市場的淡季,期間上映的無論是國產片還是引進片,從陣容和影片量級上都不如暑期檔和國慶檔,因此觀眾觀影熱情也是除3、4月的春節檔之後較低的,導致票房產出都不理想,縱觀中國電影市場大盤類排行榜,無論是單日、單週還是單月票房,前二十中都不會出現這兩個月的身影。

七部好萊塢大片扎堆上映,引進片被國產片壓制一年後的絕地反擊?

中國市場對引進片的配額分佈是34部分賬片和30部左右的批片,但2016年全年上映的引進片達到了93部,共產出190億票房,佔全年票房的41.8%,甚至在11月下旬當電影局眼看全年票房的目標無法達到預期的600億,連2015年的440.69億都超越困難時,臨時增加5部分賬片,導致最終全年上映的分賬片數量是39部。

多增加的5部分賬片總共獲得超過10億票房,為最終455.19億的全年總票房貢獻不少,在傳統電影市場淡季國產片表現不佳的情況下,市場對引進片的依賴可見一斑,而在去年最後一季度引進片的優異表現後,今年的形勢與去年異常相似,多部好萊塢大片同步北美上映,也進一步證實著好萊塢影片的對中國觀眾屢試不爽的強大吸金力。

七部新片口碑和中國觀眾熟悉程度將決定最終票房成績

中國觀眾和北美觀眾在口味和審美上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並不是評判哪一邊更好,而是對同一部電影在兩個地區得到不同評價和票房成績現象的一個解釋,像中國觀眾偏愛的特效大片在近些年的北美市場就不被待見,而北美觀眾狂熱追捧的如《星球大戰》系列在中國就表現一般。

其中有文化差異的存在和一定情懷因素的影響,像《星球大戰》系列對北美觀眾有著極具信仰的號召力,在中國的影視作品中也僅有《西遊記》衍生出的作品能與之媲美,但《西遊記》在北美的影響力就無法相提並論,比如AMC根據《西遊記》改編而成的美劇《荒原》在北美收視就很一般。

今年中國上映的全部好萊塢影片中,像《變形金剛5》、《速度與激情8》、《加勒比海盜5》這樣的票房巨鱷且在中國有著深遠影響力的電影系列,能夠獲得超過北美票房的成績之外,其餘上映的影片皆不如北美票房。

這是今年前三季度引進片總體表現出與過去的不同之處,以往一些好萊塢影片在本土無法取得可觀的票房,就寄希望於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中國能夠助其挽回局勢,並且往往這些好萊塢影片的片方都能在中國如願以償,像去年的《魔獸》和今年初的《極限特工:終極迴歸》、《生化危機:終章》等。

再看即將在內地上映的這七部好萊塢影片,《王牌特工2》半個月前在北美開畫,爛番茄得分只有50%,遠低於首部的74%,目前累積票房8198.2萬美元,同樣不及首部同期水平。《王牌特工》第一部在2015年3月27日落後北美一個月上映,北美定級為R的該片在內地上映時遭到部分刪減,但最終仍然獲得4.85億票房,得益於影片良好的口碑和“奧斯卡影帝”科林·費斯及“蛋蛋”塔倫·艾格頓在內地的高人氣。

七部好萊塢大片扎堆上映,引進片被國產片壓制一年後的絕地反擊?

雖然第二部仍然在北美定級為R,但有了第一部的名聲以及較好的檔期,《王牌特工2》在內地取得超過第一部的票房已不成難事,並且這一部還彙集了像哈利·貝瑞、朱麗安·摩爾、傑夫·布里奇斯、查寧·塔圖姆等深受中國觀眾喜愛的奧斯卡級別演員,接棒《羞羞的鐵拳》獨佔十月檔期似乎成為定數。

《雷神3》和《正義聯盟》是11月最具分量的兩部影片,且都與北美同日上映,兩部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著狂熱粉絲的漫改作品將在11月展開正面對決。儘管《雷神3》是漫威下半年的力作,但中國觀眾對“雷神”似乎沒有如鋼鐵俠和美國隊長一般的高熱情,《雷神》2011年內地上映,僅收穫9786萬票房,《雷神2》2013年同樣在11月初上映,也只取得3.43億票房,在漫威作品的中國票房裡都排在後位。今年上半年的《銀河護衛隊2》在內地高開低走,低於預期地得到6.86億票房,因此《雷神3》的最終成績與《銀河護衛隊2》走勢也許會比較相似。

《正義聯盟》是DC的心血力作,《超人:鋼鐵之軀》、《蝙蝠俠大戰超人》、《神奇女俠》三部作品之後,緊緊追趕漫威步伐的DC也祭出多英雄大作《正義聯盟》,此前這三部作品分別在2013年、2016年和今年暑期在內地上映,成績一般,分別是3.94億、6.19億和6.1億,儘管有超人和蝙蝠俠兩個進入中國最早的超級英雄人物,但在影片口碑的制約和英雄人物普及度有限的情況下,影片最終的票房成績也與北美及全球票房相似,是在預料之中。《正義聯盟》還雲集了像閃電俠、海王、鋼骨這些對中國觀眾較為陌生的角色,要想取得較高票房,影片口碑將成決定性因素,不過此前扎克·施耐德辭導,換做《復仇者聯盟》喬斯·韋登臨時上陣補拍,影片最後的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不過臨近上映突換導演對影片整體的影響還是不小。

七部好萊塢大片扎堆上映,引進片被國產片壓制一年後的絕地反擊?

《銀翼殺手2049》是雷德利·斯科特經典科幻作品的續作,由《降臨》、《宿敵》、《囚徒》導演丹尼斯·韋倫紐瓦執導,影片剛剛解禁媒體評分,爛番茄88%新鮮度和MTC81分都較高。第一部對影迷,尤其是科幻電影迷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它直接啟蒙和影響了之後太多的科幻作品,因此《銀翼殺手2049》的上映在高期待和高口碑下,成為今年引進片的“黑馬”機率非常大。而皮克斯的新作《尋夢環遊記》選擇和去年迪士尼《海洋奇緣》相同的檔期,票房走勢也應該和後者比較相似,後者最終得到2.27億票房。

除去《銀翼殺手2049》和《王牌特工2》已經在北美上映,其餘幾部電影都將和內地同步(或準同步)上映,按照去年同類型同檔期影片分析,七部新片在票房成績上與去年如《神奇動物在哪裡》、《奇異博士》、《海洋奇緣》、《深海浩劫》、《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會比較相似,而導致最後具體票房走向的與去年這幾部影片仍舊一樣,口碑和中國觀眾的熟悉程度。

好萊塢電影對中國市場依舊是必不可少的催化劑?

更多好萊塢電影能在中國內地上映對好萊塢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消息,去年全年引進片佔全國總票房近一半,而引進片的主力軍就是好萊塢影片,一方面是好萊塢影片在中國市場長久的高吸金力和號召力對中方是一劑靈藥,另一方面在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後,好萊塢也需要中國市場的大力支持,這種相輔相成的關係對雙方都有著一定依賴作用。

此前中美雙方在2012簽署的《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上標註著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將向好萊塢全面打開,但今年卻並沒有實現,依據協議的五年時效,今年將再重啟該談判,除去爭取更多的引進片配額,美方還想提高影片在華的分賬比例。按照以往中國市場對好萊塢影片的重視和依賴程度,今年重啟該談判時,美方將佔有一定的利好因素,但今年中國卻出了一部《戰狼2》。

七部好萊塢大片扎堆上映,引進片被國產片壓制一年後的絕地反擊?

《戰狼2》的驚人票房對中國電影來說有著重要意義,一是能提高本土電影在製作層面的自信心,二是在與好萊塢電影對抗時不再懼怕,三是對本土市場中國產片分量和佔比有了全新的定義,在這時候將要啟動的新一輪談判對美方就並沒有好處。

儘管從昨日定檔七部好萊塢影片看,中國市場仍舊需要工業化程度更高的好萊塢影片的加持和幫助,對市場和觀眾都是較為信任的方式,但再從今年全年好萊塢影片的表現和國產片的表現來分析,好萊塢影片不再佔有絕對的優勢和霸主地位,像《亞瑟王》、《刺客信條》、《攻殼機動隊》、《異星覺醒》這樣在北美票房撲街的影片也沒能靠中國市場扳回敗局,中國觀眾和市場的進步與發展,讓中國不再是好萊塢爛片的收割機。

中國觀眾逐漸向北美觀眾學習,在影片上映前會很看重影片的口碑和評分,今年這些在中國市場也沒能獲得些許利好的好萊塢影片在中國的評分網站上得分也並不高,雖然還有像《極限特工》、《生化危機》這樣的例外,但整體看中國市場的逐漸成熟對好萊塢電影和美方的挑戰也在加大。

《戰狼2》的成功和好萊塢影片在中國市場絕對話語權的削弱,對中國電影的信號就是端正態度,謹慎認真地繼續做好的電影,如果在中國市場向好萊塢全面開放的時候,中國都是能夠主導市場和票房的影片,中國電影也就不再害怕好萊塢電影。但畢竟今年對好萊塢來說也是“小年”,遭遇各種意外的重創的影片在近些年都比較少年,如若好萊塢回到正常軌道,而中國電影沒有抓住時機縮小差距,那《戰狼2》在今年對中國電影的意義也就全然覆滅了。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