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郭艾倫在傳球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偏科(更喜歡傳籃下的隊友),但由於宮魯鳴在建隊的時候側重於多招入中鋒,球隊在對陣委內瑞拉時還是能夠靠著身高優勢在籃下完成這種進攻: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郭艾倫在傳球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偏科(更喜歡傳籃下的隊友),但由於宮魯鳴在建隊的時候側重於多招入中鋒,球隊在對陣委內瑞拉時還是能夠靠著身高優勢在籃下完成這種進攻: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三、易建聯的轉變

中國男籃的打法之所以能夠向著更為現代化的方向靠攏,還是和易建聯甘於接受角色轉換這一現象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易建聯只是在對陣體型偏小的委內瑞拉時多嘗試低位: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郭艾倫在傳球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偏科(更喜歡傳籃下的隊友),但由於宮魯鳴在建隊的時候側重於多招入中鋒,球隊在對陣委內瑞拉時還是能夠靠著身高優勢在籃下完成這種進攻: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三、易建聯的轉變

中國男籃的打法之所以能夠向著更為現代化的方向靠攏,還是和易建聯甘於接受角色轉換這一現象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易建聯只是在對陣體型偏小的委內瑞拉時多嘗試低位: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當然也早有準備,憑藉著極強的機動性,他們會肆意地對試圖低位單打的易建聯進行夾擊。與擋拆相比,低位背身本來就是一種很難覆蓋到隊友的進攻方式(一般低位背身出球比重能夠達到20%就不錯了,控衛打擋拆的出球比重則能夠達到50%),而易建聯自己也確實存在出球不夠好的問題,所以我們會看到易建聯打低位導致進攻停滯的現象。

這個回合裡,翟小川那裡早就有了空位,易建聯最終還是傳給了位置更近自己的周鵬,後者在貼防狀態下出手三分球。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郭艾倫在傳球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偏科(更喜歡傳籃下的隊友),但由於宮魯鳴在建隊的時候側重於多招入中鋒,球隊在對陣委內瑞拉時還是能夠靠著身高優勢在籃下完成這種進攻: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三、易建聯的轉變

中國男籃的打法之所以能夠向著更為現代化的方向靠攏,還是和易建聯甘於接受角色轉換這一現象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易建聯只是在對陣體型偏小的委內瑞拉時多嘗試低位: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當然也早有準備,憑藉著極強的機動性,他們會肆意地對試圖低位單打的易建聯進行夾擊。與擋拆相比,低位背身本來就是一種很難覆蓋到隊友的進攻方式(一般低位背身出球比重能夠達到20%就不錯了,控衛打擋拆的出球比重則能夠達到50%),而易建聯自己也確實存在出球不夠好的問題,所以我們會看到易建聯打低位導致進攻停滯的現象。

這個回合裡,翟小川那裡早就有了空位,易建聯最終還是傳給了位置更近自己的周鵬,後者在貼防狀態下出手三分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事實上,類似的場景在中國男籃和其他球隊的較量之中也會出現。不過在面對委內瑞拉的時候,易建聯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去完成一些正面突破,這種更具侵略性的打法也為他獲得了更多的罰球機會: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郭艾倫在傳球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偏科(更喜歡傳籃下的隊友),但由於宮魯鳴在建隊的時候側重於多招入中鋒,球隊在對陣委內瑞拉時還是能夠靠著身高優勢在籃下完成這種進攻: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三、易建聯的轉變

中國男籃的打法之所以能夠向著更為現代化的方向靠攏,還是和易建聯甘於接受角色轉換這一現象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易建聯只是在對陣體型偏小的委內瑞拉時多嘗試低位: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當然也早有準備,憑藉著極強的機動性,他們會肆意地對試圖低位單打的易建聯進行夾擊。與擋拆相比,低位背身本來就是一種很難覆蓋到隊友的進攻方式(一般低位背身出球比重能夠達到20%就不錯了,控衛打擋拆的出球比重則能夠達到50%),而易建聯自己也確實存在出球不夠好的問題,所以我們會看到易建聯打低位導致進攻停滯的現象。

這個回合裡,翟小川那裡早就有了空位,易建聯最終還是傳給了位置更近自己的周鵬,後者在貼防狀態下出手三分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事實上,類似的場景在中國男籃和其他球隊的較量之中也會出現。不過在面對委內瑞拉的時候,易建聯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去完成一些正面突破,這種更具侵略性的打法也為他獲得了更多的罰球機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在面對其他球隊時,易建聯會在進攻端會扮演什麼角色呢?多打無球。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郭艾倫在傳球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偏科(更喜歡傳籃下的隊友),但由於宮魯鳴在建隊的時候側重於多招入中鋒,球隊在對陣委內瑞拉時還是能夠靠著身高優勢在籃下完成這種進攻: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三、易建聯的轉變

中國男籃的打法之所以能夠向著更為現代化的方向靠攏,還是和易建聯甘於接受角色轉換這一現象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易建聯只是在對陣體型偏小的委內瑞拉時多嘗試低位: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當然也早有準備,憑藉著極強的機動性,他們會肆意地對試圖低位單打的易建聯進行夾擊。與擋拆相比,低位背身本來就是一種很難覆蓋到隊友的進攻方式(一般低位背身出球比重能夠達到20%就不錯了,控衛打擋拆的出球比重則能夠達到50%),而易建聯自己也確實存在出球不夠好的問題,所以我們會看到易建聯打低位導致進攻停滯的現象。

這個回合裡,翟小川那裡早就有了空位,易建聯最終還是傳給了位置更近自己的周鵬,後者在貼防狀態下出手三分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事實上,類似的場景在中國男籃和其他球隊的較量之中也會出現。不過在面對委內瑞拉的時候,易建聯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去完成一些正面突破,這種更具侵略性的打法也為他獲得了更多的罰球機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在面對其他球隊時,易建聯會在進攻端會扮演什麼角色呢?多打無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好消息是,易建聯至少是可靠的中距離跳投手。為了在這種比賽中給隊友拉開空間,易建聯不參與戰術時時常要拉到三分線外,並能夠靠著自己的運動能力做一些定點突破之類的後續處理: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郭艾倫在傳球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偏科(更喜歡傳籃下的隊友),但由於宮魯鳴在建隊的時候側重於多招入中鋒,球隊在對陣委內瑞拉時還是能夠靠著身高優勢在籃下完成這種進攻: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三、易建聯的轉變

中國男籃的打法之所以能夠向著更為現代化的方向靠攏,還是和易建聯甘於接受角色轉換這一現象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易建聯只是在對陣體型偏小的委內瑞拉時多嘗試低位: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當然也早有準備,憑藉著極強的機動性,他們會肆意地對試圖低位單打的易建聯進行夾擊。與擋拆相比,低位背身本來就是一種很難覆蓋到隊友的進攻方式(一般低位背身出球比重能夠達到20%就不錯了,控衛打擋拆的出球比重則能夠達到50%),而易建聯自己也確實存在出球不夠好的問題,所以我們會看到易建聯打低位導致進攻停滯的現象。

這個回合裡,翟小川那裡早就有了空位,易建聯最終還是傳給了位置更近自己的周鵬,後者在貼防狀態下出手三分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事實上,類似的場景在中國男籃和其他球隊的較量之中也會出現。不過在面對委內瑞拉的時候,易建聯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去完成一些正面突破,這種更具侵略性的打法也為他獲得了更多的罰球機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在面對其他球隊時,易建聯會在進攻端會扮演什麼角色呢?多打無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好消息是,易建聯至少是可靠的中距離跳投手。為了在這種比賽中給隊友拉開空間,易建聯不參與戰術時時常要拉到三分線外,並能夠靠著自己的運動能力做一些定點突破之類的後續處理: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且,易建聯還是一名擁有一定外拆跳投能力的球員,他參與擋拆會讓擋拆的價值最大化——因此,他和郭艾倫之間的擋拆成為了那支中國男籃最為可靠的陣地戰解法。

碰到那些防擋拆策略不夠激進的球隊,他們二人會盡可能地多打擋拆。與澳大利亞一戰,中國男籃一度有大半節時間都在嘗試二人之間的擋拆配合: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郭艾倫在傳球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偏科(更喜歡傳籃下的隊友),但由於宮魯鳴在建隊的時候側重於多招入中鋒,球隊在對陣委內瑞拉時還是能夠靠著身高優勢在籃下完成這種進攻: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三、易建聯的轉變

中國男籃的打法之所以能夠向著更為現代化的方向靠攏,還是和易建聯甘於接受角色轉換這一現象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易建聯只是在對陣體型偏小的委內瑞拉時多嘗試低位: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當然也早有準備,憑藉著極強的機動性,他們會肆意地對試圖低位單打的易建聯進行夾擊。與擋拆相比,低位背身本來就是一種很難覆蓋到隊友的進攻方式(一般低位背身出球比重能夠達到20%就不錯了,控衛打擋拆的出球比重則能夠達到50%),而易建聯自己也確實存在出球不夠好的問題,所以我們會看到易建聯打低位導致進攻停滯的現象。

這個回合裡,翟小川那裡早就有了空位,易建聯最終還是傳給了位置更近自己的周鵬,後者在貼防狀態下出手三分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事實上,類似的場景在中國男籃和其他球隊的較量之中也會出現。不過在面對委內瑞拉的時候,易建聯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去完成一些正面突破,這種更具侵略性的打法也為他獲得了更多的罰球機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在面對其他球隊時,易建聯會在進攻端會扮演什麼角色呢?多打無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好消息是,易建聯至少是可靠的中距離跳投手。為了在這種比賽中給隊友拉開空間,易建聯不參與戰術時時常要拉到三分線外,並能夠靠著自己的運動能力做一些定點突破之類的後續處理: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且,易建聯還是一名擁有一定外拆跳投能力的球員,他參與擋拆會讓擋拆的價值最大化——因此,他和郭艾倫之間的擋拆成為了那支中國男籃最為可靠的陣地戰解法。

碰到那些防擋拆策略不夠激進的球隊,他們二人會盡可能地多打擋拆。與澳大利亞一戰,中國男籃一度有大半節時間都在嘗試二人之間的擋拆配合: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看到這裡,我們所描述的這些內容似乎都和最終的結果不符合。原因在哪裡?因為那支中國男籃打擋拆的客觀條件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四、打擋拆的客觀條件存在缺陷

第一、郭艾倫相對薄弱的環節被放大。

前文已經提及,郭艾倫碰到那些防守擋拆不夠激進的球隊,能夠把自己的價值最大化。但一旦遇到那些執行大延誤策略的球隊,他的問題就會放大。他畢竟是控衛,傳球時的視野容易被執行大延誤策略的中鋒影響: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郭艾倫在傳球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偏科(更喜歡傳籃下的隊友),但由於宮魯鳴在建隊的時候側重於多招入中鋒,球隊在對陣委內瑞拉時還是能夠靠著身高優勢在籃下完成這種進攻: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三、易建聯的轉變

中國男籃的打法之所以能夠向著更為現代化的方向靠攏,還是和易建聯甘於接受角色轉換這一現象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易建聯只是在對陣體型偏小的委內瑞拉時多嘗試低位: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當然也早有準備,憑藉著極強的機動性,他們會肆意地對試圖低位單打的易建聯進行夾擊。與擋拆相比,低位背身本來就是一種很難覆蓋到隊友的進攻方式(一般低位背身出球比重能夠達到20%就不錯了,控衛打擋拆的出球比重則能夠達到50%),而易建聯自己也確實存在出球不夠好的問題,所以我們會看到易建聯打低位導致進攻停滯的現象。

這個回合裡,翟小川那裡早就有了空位,易建聯最終還是傳給了位置更近自己的周鵬,後者在貼防狀態下出手三分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事實上,類似的場景在中國男籃和其他球隊的較量之中也會出現。不過在面對委內瑞拉的時候,易建聯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去完成一些正面突破,這種更具侵略性的打法也為他獲得了更多的罰球機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在面對其他球隊時,易建聯會在進攻端會扮演什麼角色呢?多打無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好消息是,易建聯至少是可靠的中距離跳投手。為了在這種比賽中給隊友拉開空間,易建聯不參與戰術時時常要拉到三分線外,並能夠靠著自己的運動能力做一些定點突破之類的後續處理: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且,易建聯還是一名擁有一定外拆跳投能力的球員,他參與擋拆會讓擋拆的價值最大化——因此,他和郭艾倫之間的擋拆成為了那支中國男籃最為可靠的陣地戰解法。

碰到那些防擋拆策略不夠激進的球隊,他們二人會盡可能地多打擋拆。與澳大利亞一戰,中國男籃一度有大半節時間都在嘗試二人之間的擋拆配合: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看到這裡,我們所描述的這些內容似乎都和最終的結果不符合。原因在哪裡?因為那支中國男籃打擋拆的客觀條件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四、打擋拆的客觀條件存在缺陷

第一、郭艾倫相對薄弱的環節被放大。

前文已經提及,郭艾倫碰到那些防守擋拆不夠激進的球隊,能夠把自己的價值最大化。但一旦遇到那些執行大延誤策略的球隊,他的問題就會放大。他畢竟是控衛,傳球時的視野容易被執行大延誤策略的中鋒影響: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他自己也確實存在不善於傳定點射手的弱點——別誤會,如果放在檔次更低的比賽裡,這絕對不是什麼問題;但在這種級別的比賽遇到更為激進的對手,他無法傳到底角隊友的問題還是會被放大: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郭艾倫在傳球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偏科(更喜歡傳籃下的隊友),但由於宮魯鳴在建隊的時候側重於多招入中鋒,球隊在對陣委內瑞拉時還是能夠靠著身高優勢在籃下完成這種進攻: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三、易建聯的轉變

中國男籃的打法之所以能夠向著更為現代化的方向靠攏,還是和易建聯甘於接受角色轉換這一現象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易建聯只是在對陣體型偏小的委內瑞拉時多嘗試低位: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當然也早有準備,憑藉著極強的機動性,他們會肆意地對試圖低位單打的易建聯進行夾擊。與擋拆相比,低位背身本來就是一種很難覆蓋到隊友的進攻方式(一般低位背身出球比重能夠達到20%就不錯了,控衛打擋拆的出球比重則能夠達到50%),而易建聯自己也確實存在出球不夠好的問題,所以我們會看到易建聯打低位導致進攻停滯的現象。

這個回合裡,翟小川那裡早就有了空位,易建聯最終還是傳給了位置更近自己的周鵬,後者在貼防狀態下出手三分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事實上,類似的場景在中國男籃和其他球隊的較量之中也會出現。不過在面對委內瑞拉的時候,易建聯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去完成一些正面突破,這種更具侵略性的打法也為他獲得了更多的罰球機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在面對其他球隊時,易建聯會在進攻端會扮演什麼角色呢?多打無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好消息是,易建聯至少是可靠的中距離跳投手。為了在這種比賽中給隊友拉開空間,易建聯不參與戰術時時常要拉到三分線外,並能夠靠著自己的運動能力做一些定點突破之類的後續處理: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且,易建聯還是一名擁有一定外拆跳投能力的球員,他參與擋拆會讓擋拆的價值最大化——因此,他和郭艾倫之間的擋拆成為了那支中國男籃最為可靠的陣地戰解法。

碰到那些防擋拆策略不夠激進的球隊,他們二人會盡可能地多打擋拆。與澳大利亞一戰,中國男籃一度有大半節時間都在嘗試二人之間的擋拆配合: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看到這裡,我們所描述的這些內容似乎都和最終的結果不符合。原因在哪裡?因為那支中國男籃打擋拆的客觀條件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四、打擋拆的客觀條件存在缺陷

第一、郭艾倫相對薄弱的環節被放大。

前文已經提及,郭艾倫碰到那些防守擋拆不夠激進的球隊,能夠把自己的價值最大化。但一旦遇到那些執行大延誤策略的球隊,他的問題就會放大。他畢竟是控衛,傳球時的視野容易被執行大延誤策略的中鋒影響: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他自己也確實存在不善於傳定點射手的弱點——別誤會,如果放在檔次更低的比賽裡,這絕對不是什麼問題;但在這種級別的比賽遇到更為激進的對手,他無法傳到底角隊友的問題還是會被放大: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第二、後衛線人才貧瘠。

前面已經提及,宮魯鳴在於澳大利亞一戰之中已經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在了首發陣容之中。

但在做出這種選擇之後,中國男籃又只能把第三控衛睢冉加入輪換。睢冉打擋拆時的主攻能力非常一般,他時常在進三分線之前就把球傳走了——這種選擇,在場面上看像是一種“甩鍋”行為。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郭艾倫在傳球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偏科(更喜歡傳籃下的隊友),但由於宮魯鳴在建隊的時候側重於多招入中鋒,球隊在對陣委內瑞拉時還是能夠靠著身高優勢在籃下完成這種進攻: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三、易建聯的轉變

中國男籃的打法之所以能夠向著更為現代化的方向靠攏,還是和易建聯甘於接受角色轉換這一現象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易建聯只是在對陣體型偏小的委內瑞拉時多嘗試低位: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當然也早有準備,憑藉著極強的機動性,他們會肆意地對試圖低位單打的易建聯進行夾擊。與擋拆相比,低位背身本來就是一種很難覆蓋到隊友的進攻方式(一般低位背身出球比重能夠達到20%就不錯了,控衛打擋拆的出球比重則能夠達到50%),而易建聯自己也確實存在出球不夠好的問題,所以我們會看到易建聯打低位導致進攻停滯的現象。

這個回合裡,翟小川那裡早就有了空位,易建聯最終還是傳給了位置更近自己的周鵬,後者在貼防狀態下出手三分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事實上,類似的場景在中國男籃和其他球隊的較量之中也會出現。不過在面對委內瑞拉的時候,易建聯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去完成一些正面突破,這種更具侵略性的打法也為他獲得了更多的罰球機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在面對其他球隊時,易建聯會在進攻端會扮演什麼角色呢?多打無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好消息是,易建聯至少是可靠的中距離跳投手。為了在這種比賽中給隊友拉開空間,易建聯不參與戰術時時常要拉到三分線外,並能夠靠著自己的運動能力做一些定點突破之類的後續處理: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且,易建聯還是一名擁有一定外拆跳投能力的球員,他參與擋拆會讓擋拆的價值最大化——因此,他和郭艾倫之間的擋拆成為了那支中國男籃最為可靠的陣地戰解法。

碰到那些防擋拆策略不夠激進的球隊,他們二人會盡可能地多打擋拆。與澳大利亞一戰,中國男籃一度有大半節時間都在嘗試二人之間的擋拆配合: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看到這裡,我們所描述的這些內容似乎都和最終的結果不符合。原因在哪裡?因為那支中國男籃打擋拆的客觀條件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四、打擋拆的客觀條件存在缺陷

第一、郭艾倫相對薄弱的環節被放大。

前文已經提及,郭艾倫碰到那些防守擋拆不夠激進的球隊,能夠把自己的價值最大化。但一旦遇到那些執行大延誤策略的球隊,他的問題就會放大。他畢竟是控衛,傳球時的視野容易被執行大延誤策略的中鋒影響: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他自己也確實存在不善於傳定點射手的弱點——別誤會,如果放在檔次更低的比賽裡,這絕對不是什麼問題;但在這種級別的比賽遇到更為激進的對手,他無法傳到底角隊友的問題還是會被放大: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第二、後衛線人才貧瘠。

前面已經提及,宮魯鳴在於澳大利亞一戰之中已經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在了首發陣容之中。

但在做出這種選擇之後,中國男籃又只能把第三控衛睢冉加入輪換。睢冉打擋拆時的主攻能力非常一般,他時常在進三分線之前就把球傳走了——這種選擇,在場面上看像是一種“甩鍋”行為。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個壞消息是,趙繼偉又因為傷病暫別奧運會。此時,中國男籃在控衛線上的人員貧瘠問題就顯得尤為明顯了。

第三、內線球員還是會拖空間。

控衛打擋拆的時候,還是需要空間支持的。但當時的情況是:由於中國男籃經常要擺雙塔,當郭艾倫和易建聯擋拆的時候,場上的另一名中鋒不是王哲林就很有可能是周琦。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郭艾倫在傳球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偏科(更喜歡傳籃下的隊友),但由於宮魯鳴在建隊的時候側重於多招入中鋒,球隊在對陣委內瑞拉時還是能夠靠著身高優勢在籃下完成這種進攻: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三、易建聯的轉變

中國男籃的打法之所以能夠向著更為現代化的方向靠攏,還是和易建聯甘於接受角色轉換這一現象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易建聯只是在對陣體型偏小的委內瑞拉時多嘗試低位: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當然也早有準備,憑藉著極強的機動性,他們會肆意地對試圖低位單打的易建聯進行夾擊。與擋拆相比,低位背身本來就是一種很難覆蓋到隊友的進攻方式(一般低位背身出球比重能夠達到20%就不錯了,控衛打擋拆的出球比重則能夠達到50%),而易建聯自己也確實存在出球不夠好的問題,所以我們會看到易建聯打低位導致進攻停滯的現象。

這個回合裡,翟小川那裡早就有了空位,易建聯最終還是傳給了位置更近自己的周鵬,後者在貼防狀態下出手三分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事實上,類似的場景在中國男籃和其他球隊的較量之中也會出現。不過在面對委內瑞拉的時候,易建聯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去完成一些正面突破,這種更具侵略性的打法也為他獲得了更多的罰球機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在面對其他球隊時,易建聯會在進攻端會扮演什麼角色呢?多打無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好消息是,易建聯至少是可靠的中距離跳投手。為了在這種比賽中給隊友拉開空間,易建聯不參與戰術時時常要拉到三分線外,並能夠靠著自己的運動能力做一些定點突破之類的後續處理: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且,易建聯還是一名擁有一定外拆跳投能力的球員,他參與擋拆會讓擋拆的價值最大化——因此,他和郭艾倫之間的擋拆成為了那支中國男籃最為可靠的陣地戰解法。

碰到那些防擋拆策略不夠激進的球隊,他們二人會盡可能地多打擋拆。與澳大利亞一戰,中國男籃一度有大半節時間都在嘗試二人之間的擋拆配合: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看到這裡,我們所描述的這些內容似乎都和最終的結果不符合。原因在哪裡?因為那支中國男籃打擋拆的客觀條件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四、打擋拆的客觀條件存在缺陷

第一、郭艾倫相對薄弱的環節被放大。

前文已經提及,郭艾倫碰到那些防守擋拆不夠激進的球隊,能夠把自己的價值最大化。但一旦遇到那些執行大延誤策略的球隊,他的問題就會放大。他畢竟是控衛,傳球時的視野容易被執行大延誤策略的中鋒影響: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他自己也確實存在不善於傳定點射手的弱點——別誤會,如果放在檔次更低的比賽裡,這絕對不是什麼問題;但在這種級別的比賽遇到更為激進的對手,他無法傳到底角隊友的問題還是會被放大: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第二、後衛線人才貧瘠。

前面已經提及,宮魯鳴在於澳大利亞一戰之中已經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在了首發陣容之中。

但在做出這種選擇之後,中國男籃又只能把第三控衛睢冉加入輪換。睢冉打擋拆時的主攻能力非常一般,他時常在進三分線之前就把球傳走了——這種選擇,在場面上看像是一種“甩鍋”行為。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個壞消息是,趙繼偉又因為傷病暫別奧運會。此時,中國男籃在控衛線上的人員貧瘠問題就顯得尤為明顯了。

第三、內線球員還是會拖空間。

控衛打擋拆的時候,還是需要空間支持的。但當時的情況是:由於中國男籃經常要擺雙塔,當郭艾倫和易建聯擋拆的時候,場上的另一名中鋒不是王哲林就很有可能是周琦。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王哲林當時是沒有跳投能力的,而被人寄予厚望的周琦也只能把射程擴展到中距離。而且,周琦自己還存在無球習慣不夠好的問題: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郭艾倫在傳球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偏科(更喜歡傳籃下的隊友),但由於宮魯鳴在建隊的時候側重於多招入中鋒,球隊在對陣委內瑞拉時還是能夠靠著身高優勢在籃下完成這種進攻: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三、易建聯的轉變

中國男籃的打法之所以能夠向著更為現代化的方向靠攏,還是和易建聯甘於接受角色轉換這一現象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易建聯只是在對陣體型偏小的委內瑞拉時多嘗試低位: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當然也早有準備,憑藉著極強的機動性,他們會肆意地對試圖低位單打的易建聯進行夾擊。與擋拆相比,低位背身本來就是一種很難覆蓋到隊友的進攻方式(一般低位背身出球比重能夠達到20%就不錯了,控衛打擋拆的出球比重則能夠達到50%),而易建聯自己也確實存在出球不夠好的問題,所以我們會看到易建聯打低位導致進攻停滯的現象。

這個回合裡,翟小川那裡早就有了空位,易建聯最終還是傳給了位置更近自己的周鵬,後者在貼防狀態下出手三分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事實上,類似的場景在中國男籃和其他球隊的較量之中也會出現。不過在面對委內瑞拉的時候,易建聯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去完成一些正面突破,這種更具侵略性的打法也為他獲得了更多的罰球機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在面對其他球隊時,易建聯會在進攻端會扮演什麼角色呢?多打無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好消息是,易建聯至少是可靠的中距離跳投手。為了在這種比賽中給隊友拉開空間,易建聯不參與戰術時時常要拉到三分線外,並能夠靠著自己的運動能力做一些定點突破之類的後續處理: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且,易建聯還是一名擁有一定外拆跳投能力的球員,他參與擋拆會讓擋拆的價值最大化——因此,他和郭艾倫之間的擋拆成為了那支中國男籃最為可靠的陣地戰解法。

碰到那些防擋拆策略不夠激進的球隊,他們二人會盡可能地多打擋拆。與澳大利亞一戰,中國男籃一度有大半節時間都在嘗試二人之間的擋拆配合: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看到這裡,我們所描述的這些內容似乎都和最終的結果不符合。原因在哪裡?因為那支中國男籃打擋拆的客觀條件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四、打擋拆的客觀條件存在缺陷

第一、郭艾倫相對薄弱的環節被放大。

前文已經提及,郭艾倫碰到那些防守擋拆不夠激進的球隊,能夠把自己的價值最大化。但一旦遇到那些執行大延誤策略的球隊,他的問題就會放大。他畢竟是控衛,傳球時的視野容易被執行大延誤策略的中鋒影響: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他自己也確實存在不善於傳定點射手的弱點——別誤會,如果放在檔次更低的比賽裡,這絕對不是什麼問題;但在這種級別的比賽遇到更為激進的對手,他無法傳到底角隊友的問題還是會被放大: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第二、後衛線人才貧瘠。

前面已經提及,宮魯鳴在於澳大利亞一戰之中已經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在了首發陣容之中。

但在做出這種選擇之後,中國男籃又只能把第三控衛睢冉加入輪換。睢冉打擋拆時的主攻能力非常一般,他時常在進三分線之前就把球傳走了——這種選擇,在場面上看像是一種“甩鍋”行為。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個壞消息是,趙繼偉又因為傷病暫別奧運會。此時,中國男籃在控衛線上的人員貧瘠問題就顯得尤為明顯了。

第三、內線球員還是會拖空間。

控衛打擋拆的時候,還是需要空間支持的。但當時的情況是:由於中國男籃經常要擺雙塔,當郭艾倫和易建聯擋拆的時候,場上的另一名中鋒不是王哲林就很有可能是周琦。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王哲林當時是沒有跳投能力的,而被人寄予厚望的周琦也只能把射程擴展到中距離。而且,周琦自己還存在無球習慣不夠好的問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一個值得深思的事情是:中國男籃固然靠著體型優勢和委內瑞拉戰至最後一刻,但這套雙塔陣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中國男籃最為關鍵的一攻。

當郭艾倫和易建聯擋拆的時候,周琦基本是等在了籃下,和他對位的球員上去協防,郭艾倫這次看到了底角的翟小川,後者沒有把握住機會;後續搶到了進攻籃板球之後,郭艾倫繼續選擇攻框(沒看到另一側的易建聯),周琦的對位人再次站在了協防位置上,最終造成了郭艾倫的進攻犯規: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郭艾倫在傳球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偏科(更喜歡傳籃下的隊友),但由於宮魯鳴在建隊的時候側重於多招入中鋒,球隊在對陣委內瑞拉時還是能夠靠著身高優勢在籃下完成這種進攻: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三、易建聯的轉變

中國男籃的打法之所以能夠向著更為現代化的方向靠攏,還是和易建聯甘於接受角色轉換這一現象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易建聯只是在對陣體型偏小的委內瑞拉時多嘗試低位: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當然也早有準備,憑藉著極強的機動性,他們會肆意地對試圖低位單打的易建聯進行夾擊。與擋拆相比,低位背身本來就是一種很難覆蓋到隊友的進攻方式(一般低位背身出球比重能夠達到20%就不錯了,控衛打擋拆的出球比重則能夠達到50%),而易建聯自己也確實存在出球不夠好的問題,所以我們會看到易建聯打低位導致進攻停滯的現象。

這個回合裡,翟小川那裡早就有了空位,易建聯最終還是傳給了位置更近自己的周鵬,後者在貼防狀態下出手三分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事實上,類似的場景在中國男籃和其他球隊的較量之中也會出現。不過在面對委內瑞拉的時候,易建聯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去完成一些正面突破,這種更具侵略性的打法也為他獲得了更多的罰球機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在面對其他球隊時,易建聯會在進攻端會扮演什麼角色呢?多打無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好消息是,易建聯至少是可靠的中距離跳投手。為了在這種比賽中給隊友拉開空間,易建聯不參與戰術時時常要拉到三分線外,並能夠靠著自己的運動能力做一些定點突破之類的後續處理: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且,易建聯還是一名擁有一定外拆跳投能力的球員,他參與擋拆會讓擋拆的價值最大化——因此,他和郭艾倫之間的擋拆成為了那支中國男籃最為可靠的陣地戰解法。

碰到那些防擋拆策略不夠激進的球隊,他們二人會盡可能地多打擋拆。與澳大利亞一戰,中國男籃一度有大半節時間都在嘗試二人之間的擋拆配合: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看到這裡,我們所描述的這些內容似乎都和最終的結果不符合。原因在哪裡?因為那支中國男籃打擋拆的客觀條件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四、打擋拆的客觀條件存在缺陷

第一、郭艾倫相對薄弱的環節被放大。

前文已經提及,郭艾倫碰到那些防守擋拆不夠激進的球隊,能夠把自己的價值最大化。但一旦遇到那些執行大延誤策略的球隊,他的問題就會放大。他畢竟是控衛,傳球時的視野容易被執行大延誤策略的中鋒影響: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他自己也確實存在不善於傳定點射手的弱點——別誤會,如果放在檔次更低的比賽裡,這絕對不是什麼問題;但在這種級別的比賽遇到更為激進的對手,他無法傳到底角隊友的問題還是會被放大: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第二、後衛線人才貧瘠。

前面已經提及,宮魯鳴在於澳大利亞一戰之中已經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在了首發陣容之中。

但在做出這種選擇之後,中國男籃又只能把第三控衛睢冉加入輪換。睢冉打擋拆時的主攻能力非常一般,他時常在進三分線之前就把球傳走了——這種選擇,在場面上看像是一種“甩鍋”行為。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個壞消息是,趙繼偉又因為傷病暫別奧運會。此時,中國男籃在控衛線上的人員貧瘠問題就顯得尤為明顯了。

第三、內線球員還是會拖空間。

控衛打擋拆的時候,還是需要空間支持的。但當時的情況是:由於中國男籃經常要擺雙塔,當郭艾倫和易建聯擋拆的時候,場上的另一名中鋒不是王哲林就很有可能是周琦。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王哲林當時是沒有跳投能力的,而被人寄予厚望的周琦也只能把射程擴展到中距離。而且,周琦自己還存在無球習慣不夠好的問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一個值得深思的事情是:中國男籃固然靠著體型優勢和委內瑞拉戰至最後一刻,但這套雙塔陣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中國男籃最為關鍵的一攻。

當郭艾倫和易建聯擋拆的時候,周琦基本是等在了籃下,和他對位的球員上去協防,郭艾倫這次看到了底角的翟小川,後者沒有把握住機會;後續搶到了進攻籃板球之後,郭艾倫繼續選擇攻框(沒看到另一側的易建聯),周琦的對位人再次站在了協防位置上,最終造成了郭艾倫的進攻犯規: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實際上,周琦的無球習慣可能還不如當時的另一名內線球員鄒雨宸,鄒雨宸時常能夠掌握好這種空切的時機: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郭艾倫在傳球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偏科(更喜歡傳籃下的隊友),但由於宮魯鳴在建隊的時候側重於多招入中鋒,球隊在對陣委內瑞拉時還是能夠靠著身高優勢在籃下完成這種進攻: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三、易建聯的轉變

中國男籃的打法之所以能夠向著更為現代化的方向靠攏,還是和易建聯甘於接受角色轉換這一現象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易建聯只是在對陣體型偏小的委內瑞拉時多嘗試低位: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當然也早有準備,憑藉著極強的機動性,他們會肆意地對試圖低位單打的易建聯進行夾擊。與擋拆相比,低位背身本來就是一種很難覆蓋到隊友的進攻方式(一般低位背身出球比重能夠達到20%就不錯了,控衛打擋拆的出球比重則能夠達到50%),而易建聯自己也確實存在出球不夠好的問題,所以我們會看到易建聯打低位導致進攻停滯的現象。

這個回合裡,翟小川那裡早就有了空位,易建聯最終還是傳給了位置更近自己的周鵬,後者在貼防狀態下出手三分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事實上,類似的場景在中國男籃和其他球隊的較量之中也會出現。不過在面對委內瑞拉的時候,易建聯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去完成一些正面突破,這種更具侵略性的打法也為他獲得了更多的罰球機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在面對其他球隊時,易建聯會在進攻端會扮演什麼角色呢?多打無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好消息是,易建聯至少是可靠的中距離跳投手。為了在這種比賽中給隊友拉開空間,易建聯不參與戰術時時常要拉到三分線外,並能夠靠著自己的運動能力做一些定點突破之類的後續處理: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且,易建聯還是一名擁有一定外拆跳投能力的球員,他參與擋拆會讓擋拆的價值最大化——因此,他和郭艾倫之間的擋拆成為了那支中國男籃最為可靠的陣地戰解法。

碰到那些防擋拆策略不夠激進的球隊,他們二人會盡可能地多打擋拆。與澳大利亞一戰,中國男籃一度有大半節時間都在嘗試二人之間的擋拆配合: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看到這裡,我們所描述的這些內容似乎都和最終的結果不符合。原因在哪裡?因為那支中國男籃打擋拆的客觀條件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四、打擋拆的客觀條件存在缺陷

第一、郭艾倫相對薄弱的環節被放大。

前文已經提及,郭艾倫碰到那些防守擋拆不夠激進的球隊,能夠把自己的價值最大化。但一旦遇到那些執行大延誤策略的球隊,他的問題就會放大。他畢竟是控衛,傳球時的視野容易被執行大延誤策略的中鋒影響: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他自己也確實存在不善於傳定點射手的弱點——別誤會,如果放在檔次更低的比賽裡,這絕對不是什麼問題;但在這種級別的比賽遇到更為激進的對手,他無法傳到底角隊友的問題還是會被放大: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第二、後衛線人才貧瘠。

前面已經提及,宮魯鳴在於澳大利亞一戰之中已經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在了首發陣容之中。

但在做出這種選擇之後,中國男籃又只能把第三控衛睢冉加入輪換。睢冉打擋拆時的主攻能力非常一般,他時常在進三分線之前就把球傳走了——這種選擇,在場面上看像是一種“甩鍋”行為。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個壞消息是,趙繼偉又因為傷病暫別奧運會。此時,中國男籃在控衛線上的人員貧瘠問題就顯得尤為明顯了。

第三、內線球員還是會拖空間。

控衛打擋拆的時候,還是需要空間支持的。但當時的情況是:由於中國男籃經常要擺雙塔,當郭艾倫和易建聯擋拆的時候,場上的另一名中鋒不是王哲林就很有可能是周琦。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王哲林當時是沒有跳投能力的,而被人寄予厚望的周琦也只能把射程擴展到中距離。而且,周琦自己還存在無球習慣不夠好的問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一個值得深思的事情是:中國男籃固然靠著體型優勢和委內瑞拉戰至最後一刻,但這套雙塔陣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中國男籃最為關鍵的一攻。

當郭艾倫和易建聯擋拆的時候,周琦基本是等在了籃下,和他對位的球員上去協防,郭艾倫這次看到了底角的翟小川,後者沒有把握住機會;後續搶到了進攻籃板球之後,郭艾倫繼續選擇攻框(沒看到另一側的易建聯),周琦的對位人再次站在了協防位置上,最終造成了郭艾倫的進攻犯規: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實際上,周琦的無球習慣可能還不如當時的另一名內線球員鄒雨宸,鄒雨宸時常能夠掌握好這種空切的時機: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鄒雨宸為何得不到重用呢?因為當時中國男籃的中鋒還要去做一些能力之外的事情。

五、中鋒被迫做了能力之外的事情

由於球隊真正能夠發動大量擋拆的控衛只有郭艾倫一人,易建聯又無法維持大量的主攻任務,球隊會只能給中鋒球員佈置額外的任務,即:站到高位拿球參與戰術。

但鄒雨宸、王哲林這樣的內線畢竟沒有巔峰王治郅的那種能力,讓他們站到高位去傳球(俗稱“頂弧發牌”)其實有點強人所難的,這隻會讓球隊出現更多的失誤: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郭艾倫在傳球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偏科(更喜歡傳籃下的隊友),但由於宮魯鳴在建隊的時候側重於多招入中鋒,球隊在對陣委內瑞拉時還是能夠靠著身高優勢在籃下完成這種進攻: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三、易建聯的轉變

中國男籃的打法之所以能夠向著更為現代化的方向靠攏,還是和易建聯甘於接受角色轉換這一現象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易建聯只是在對陣體型偏小的委內瑞拉時多嘗試低位: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當然也早有準備,憑藉著極強的機動性,他們會肆意地對試圖低位單打的易建聯進行夾擊。與擋拆相比,低位背身本來就是一種很難覆蓋到隊友的進攻方式(一般低位背身出球比重能夠達到20%就不錯了,控衛打擋拆的出球比重則能夠達到50%),而易建聯自己也確實存在出球不夠好的問題,所以我們會看到易建聯打低位導致進攻停滯的現象。

這個回合裡,翟小川那裡早就有了空位,易建聯最終還是傳給了位置更近自己的周鵬,後者在貼防狀態下出手三分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事實上,類似的場景在中國男籃和其他球隊的較量之中也會出現。不過在面對委內瑞拉的時候,易建聯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去完成一些正面突破,這種更具侵略性的打法也為他獲得了更多的罰球機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在面對其他球隊時,易建聯會在進攻端會扮演什麼角色呢?多打無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好消息是,易建聯至少是可靠的中距離跳投手。為了在這種比賽中給隊友拉開空間,易建聯不參與戰術時時常要拉到三分線外,並能夠靠著自己的運動能力做一些定點突破之類的後續處理: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且,易建聯還是一名擁有一定外拆跳投能力的球員,他參與擋拆會讓擋拆的價值最大化——因此,他和郭艾倫之間的擋拆成為了那支中國男籃最為可靠的陣地戰解法。

碰到那些防擋拆策略不夠激進的球隊,他們二人會盡可能地多打擋拆。與澳大利亞一戰,中國男籃一度有大半節時間都在嘗試二人之間的擋拆配合: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看到這裡,我們所描述的這些內容似乎都和最終的結果不符合。原因在哪裡?因為那支中國男籃打擋拆的客觀條件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四、打擋拆的客觀條件存在缺陷

第一、郭艾倫相對薄弱的環節被放大。

前文已經提及,郭艾倫碰到那些防守擋拆不夠激進的球隊,能夠把自己的價值最大化。但一旦遇到那些執行大延誤策略的球隊,他的問題就會放大。他畢竟是控衛,傳球時的視野容易被執行大延誤策略的中鋒影響: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他自己也確實存在不善於傳定點射手的弱點——別誤會,如果放在檔次更低的比賽裡,這絕對不是什麼問題;但在這種級別的比賽遇到更為激進的對手,他無法傳到底角隊友的問題還是會被放大: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第二、後衛線人才貧瘠。

前面已經提及,宮魯鳴在於澳大利亞一戰之中已經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在了首發陣容之中。

但在做出這種選擇之後,中國男籃又只能把第三控衛睢冉加入輪換。睢冉打擋拆時的主攻能力非常一般,他時常在進三分線之前就把球傳走了——這種選擇,在場面上看像是一種“甩鍋”行為。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個壞消息是,趙繼偉又因為傷病暫別奧運會。此時,中國男籃在控衛線上的人員貧瘠問題就顯得尤為明顯了。

第三、內線球員還是會拖空間。

控衛打擋拆的時候,還是需要空間支持的。但當時的情況是:由於中國男籃經常要擺雙塔,當郭艾倫和易建聯擋拆的時候,場上的另一名中鋒不是王哲林就很有可能是周琦。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王哲林當時是沒有跳投能力的,而被人寄予厚望的周琦也只能把射程擴展到中距離。而且,周琦自己還存在無球習慣不夠好的問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一個值得深思的事情是:中國男籃固然靠著體型優勢和委內瑞拉戰至最後一刻,但這套雙塔陣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中國男籃最為關鍵的一攻。

當郭艾倫和易建聯擋拆的時候,周琦基本是等在了籃下,和他對位的球員上去協防,郭艾倫這次看到了底角的翟小川,後者沒有把握住機會;後續搶到了進攻籃板球之後,郭艾倫繼續選擇攻框(沒看到另一側的易建聯),周琦的對位人再次站在了協防位置上,最終造成了郭艾倫的進攻犯規: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實際上,周琦的無球習慣可能還不如當時的另一名內線球員鄒雨宸,鄒雨宸時常能夠掌握好這種空切的時機: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鄒雨宸為何得不到重用呢?因為當時中國男籃的中鋒還要去做一些能力之外的事情。

五、中鋒被迫做了能力之外的事情

由於球隊真正能夠發動大量擋拆的控衛只有郭艾倫一人,易建聯又無法維持大量的主攻任務,球隊會只能給中鋒球員佈置額外的任務,即:站到高位拿球參與戰術。

但鄒雨宸、王哲林這樣的內線畢竟沒有巔峰王治郅的那種能力,讓他們站到高位去傳球(俗稱“頂弧發牌”)其實有點強人所難的,這隻會讓球隊出現更多的失誤: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同樣,讓他們站到高位去多打手遞手配合也會出現無功而返的場景: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郭艾倫在傳球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偏科(更喜歡傳籃下的隊友),但由於宮魯鳴在建隊的時候側重於多招入中鋒,球隊在對陣委內瑞拉時還是能夠靠著身高優勢在籃下完成這種進攻: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三、易建聯的轉變

中國男籃的打法之所以能夠向著更為現代化的方向靠攏,還是和易建聯甘於接受角色轉換這一現象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易建聯只是在對陣體型偏小的委內瑞拉時多嘗試低位: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當然也早有準備,憑藉著極強的機動性,他們會肆意地對試圖低位單打的易建聯進行夾擊。與擋拆相比,低位背身本來就是一種很難覆蓋到隊友的進攻方式(一般低位背身出球比重能夠達到20%就不錯了,控衛打擋拆的出球比重則能夠達到50%),而易建聯自己也確實存在出球不夠好的問題,所以我們會看到易建聯打低位導致進攻停滯的現象。

這個回合裡,翟小川那裡早就有了空位,易建聯最終還是傳給了位置更近自己的周鵬,後者在貼防狀態下出手三分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事實上,類似的場景在中國男籃和其他球隊的較量之中也會出現。不過在面對委內瑞拉的時候,易建聯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去完成一些正面突破,這種更具侵略性的打法也為他獲得了更多的罰球機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在面對其他球隊時,易建聯會在進攻端會扮演什麼角色呢?多打無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好消息是,易建聯至少是可靠的中距離跳投手。為了在這種比賽中給隊友拉開空間,易建聯不參與戰術時時常要拉到三分線外,並能夠靠著自己的運動能力做一些定點突破之類的後續處理: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且,易建聯還是一名擁有一定外拆跳投能力的球員,他參與擋拆會讓擋拆的價值最大化——因此,他和郭艾倫之間的擋拆成為了那支中國男籃最為可靠的陣地戰解法。

碰到那些防擋拆策略不夠激進的球隊,他們二人會盡可能地多打擋拆。與澳大利亞一戰,中國男籃一度有大半節時間都在嘗試二人之間的擋拆配合: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看到這裡,我們所描述的這些內容似乎都和最終的結果不符合。原因在哪裡?因為那支中國男籃打擋拆的客觀條件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四、打擋拆的客觀條件存在缺陷

第一、郭艾倫相對薄弱的環節被放大。

前文已經提及,郭艾倫碰到那些防守擋拆不夠激進的球隊,能夠把自己的價值最大化。但一旦遇到那些執行大延誤策略的球隊,他的問題就會放大。他畢竟是控衛,傳球時的視野容易被執行大延誤策略的中鋒影響: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他自己也確實存在不善於傳定點射手的弱點——別誤會,如果放在檔次更低的比賽裡,這絕對不是什麼問題;但在這種級別的比賽遇到更為激進的對手,他無法傳到底角隊友的問題還是會被放大: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第二、後衛線人才貧瘠。

前面已經提及,宮魯鳴在於澳大利亞一戰之中已經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在了首發陣容之中。

但在做出這種選擇之後,中國男籃又只能把第三控衛睢冉加入輪換。睢冉打擋拆時的主攻能力非常一般,他時常在進三分線之前就把球傳走了——這種選擇,在場面上看像是一種“甩鍋”行為。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個壞消息是,趙繼偉又因為傷病暫別奧運會。此時,中國男籃在控衛線上的人員貧瘠問題就顯得尤為明顯了。

第三、內線球員還是會拖空間。

控衛打擋拆的時候,還是需要空間支持的。但當時的情況是:由於中國男籃經常要擺雙塔,當郭艾倫和易建聯擋拆的時候,場上的另一名中鋒不是王哲林就很有可能是周琦。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王哲林當時是沒有跳投能力的,而被人寄予厚望的周琦也只能把射程擴展到中距離。而且,周琦自己還存在無球習慣不夠好的問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一個值得深思的事情是:中國男籃固然靠著體型優勢和委內瑞拉戰至最後一刻,但這套雙塔陣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中國男籃最為關鍵的一攻。

當郭艾倫和易建聯擋拆的時候,周琦基本是等在了籃下,和他對位的球員上去協防,郭艾倫這次看到了底角的翟小川,後者沒有把握住機會;後續搶到了進攻籃板球之後,郭艾倫繼續選擇攻框(沒看到另一側的易建聯),周琦的對位人再次站在了協防位置上,最終造成了郭艾倫的進攻犯規: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實際上,周琦的無球習慣可能還不如當時的另一名內線球員鄒雨宸,鄒雨宸時常能夠掌握好這種空切的時機: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鄒雨宸為何得不到重用呢?因為當時中國男籃的中鋒還要去做一些能力之外的事情。

五、中鋒被迫做了能力之外的事情

由於球隊真正能夠發動大量擋拆的控衛只有郭艾倫一人,易建聯又無法維持大量的主攻任務,球隊會只能給中鋒球員佈置額外的任務,即:站到高位拿球參與戰術。

但鄒雨宸、王哲林這樣的內線畢竟沒有巔峰王治郅的那種能力,讓他們站到高位去傳球(俗稱“頂弧發牌”)其實有點強人所難的,這隻會讓球隊出現更多的失誤: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同樣,讓他們站到高位去多打手遞手配合也會出現無功而返的場景: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控衛和中鋒在進攻端都存在問題,鋒線群的表現又如何呢?非常一般。

六、鋒線群提供的支持太少

鋒線群的幾名球員都存在運控不佳的問題,因而很難完成大量的持球主攻任務,像周鵬或者丁彥雨航利用擋拆完成跳投的情況,中國男籃都只能做到“偶爾為之”。至於翟小川,他可能真的不適合去打擋拆: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郭艾倫在傳球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偏科(更喜歡傳籃下的隊友),但由於宮魯鳴在建隊的時候側重於多招入中鋒,球隊在對陣委內瑞拉時還是能夠靠著身高優勢在籃下完成這種進攻: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三、易建聯的轉變

中國男籃的打法之所以能夠向著更為現代化的方向靠攏,還是和易建聯甘於接受角色轉換這一現象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易建聯只是在對陣體型偏小的委內瑞拉時多嘗試低位: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當然也早有準備,憑藉著極強的機動性,他們會肆意地對試圖低位單打的易建聯進行夾擊。與擋拆相比,低位背身本來就是一種很難覆蓋到隊友的進攻方式(一般低位背身出球比重能夠達到20%就不錯了,控衛打擋拆的出球比重則能夠達到50%),而易建聯自己也確實存在出球不夠好的問題,所以我們會看到易建聯打低位導致進攻停滯的現象。

這個回合裡,翟小川那裡早就有了空位,易建聯最終還是傳給了位置更近自己的周鵬,後者在貼防狀態下出手三分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事實上,類似的場景在中國男籃和其他球隊的較量之中也會出現。不過在面對委內瑞拉的時候,易建聯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去完成一些正面突破,這種更具侵略性的打法也為他獲得了更多的罰球機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在面對其他球隊時,易建聯會在進攻端會扮演什麼角色呢?多打無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好消息是,易建聯至少是可靠的中距離跳投手。為了在這種比賽中給隊友拉開空間,易建聯不參與戰術時時常要拉到三分線外,並能夠靠著自己的運動能力做一些定點突破之類的後續處理: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且,易建聯還是一名擁有一定外拆跳投能力的球員,他參與擋拆會讓擋拆的價值最大化——因此,他和郭艾倫之間的擋拆成為了那支中國男籃最為可靠的陣地戰解法。

碰到那些防擋拆策略不夠激進的球隊,他們二人會盡可能地多打擋拆。與澳大利亞一戰,中國男籃一度有大半節時間都在嘗試二人之間的擋拆配合: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看到這裡,我們所描述的這些內容似乎都和最終的結果不符合。原因在哪裡?因為那支中國男籃打擋拆的客觀條件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四、打擋拆的客觀條件存在缺陷

第一、郭艾倫相對薄弱的環節被放大。

前文已經提及,郭艾倫碰到那些防守擋拆不夠激進的球隊,能夠把自己的價值最大化。但一旦遇到那些執行大延誤策略的球隊,他的問題就會放大。他畢竟是控衛,傳球時的視野容易被執行大延誤策略的中鋒影響: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他自己也確實存在不善於傳定點射手的弱點——別誤會,如果放在檔次更低的比賽裡,這絕對不是什麼問題;但在這種級別的比賽遇到更為激進的對手,他無法傳到底角隊友的問題還是會被放大: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第二、後衛線人才貧瘠。

前面已經提及,宮魯鳴在於澳大利亞一戰之中已經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在了首發陣容之中。

但在做出這種選擇之後,中國男籃又只能把第三控衛睢冉加入輪換。睢冉打擋拆時的主攻能力非常一般,他時常在進三分線之前就把球傳走了——這種選擇,在場面上看像是一種“甩鍋”行為。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個壞消息是,趙繼偉又因為傷病暫別奧運會。此時,中國男籃在控衛線上的人員貧瘠問題就顯得尤為明顯了。

第三、內線球員還是會拖空間。

控衛打擋拆的時候,還是需要空間支持的。但當時的情況是:由於中國男籃經常要擺雙塔,當郭艾倫和易建聯擋拆的時候,場上的另一名中鋒不是王哲林就很有可能是周琦。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王哲林當時是沒有跳投能力的,而被人寄予厚望的周琦也只能把射程擴展到中距離。而且,周琦自己還存在無球習慣不夠好的問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一個值得深思的事情是:中國男籃固然靠著體型優勢和委內瑞拉戰至最後一刻,但這套雙塔陣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中國男籃最為關鍵的一攻。

當郭艾倫和易建聯擋拆的時候,周琦基本是等在了籃下,和他對位的球員上去協防,郭艾倫這次看到了底角的翟小川,後者沒有把握住機會;後續搶到了進攻籃板球之後,郭艾倫繼續選擇攻框(沒看到另一側的易建聯),周琦的對位人再次站在了協防位置上,最終造成了郭艾倫的進攻犯規: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實際上,周琦的無球習慣可能還不如當時的另一名內線球員鄒雨宸,鄒雨宸時常能夠掌握好這種空切的時機: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鄒雨宸為何得不到重用呢?因為當時中國男籃的中鋒還要去做一些能力之外的事情。

五、中鋒被迫做了能力之外的事情

由於球隊真正能夠發動大量擋拆的控衛只有郭艾倫一人,易建聯又無法維持大量的主攻任務,球隊會只能給中鋒球員佈置額外的任務,即:站到高位拿球參與戰術。

但鄒雨宸、王哲林這樣的內線畢竟沒有巔峰王治郅的那種能力,讓他們站到高位去傳球(俗稱“頂弧發牌”)其實有點強人所難的,這隻會讓球隊出現更多的失誤: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同樣,讓他們站到高位去多打手遞手配合也會出現無功而返的場景: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控衛和中鋒在進攻端都存在問題,鋒線群的表現又如何呢?非常一般。

六、鋒線群提供的支持太少

鋒線群的幾名球員都存在運控不佳的問題,因而很難完成大量的持球主攻任務,像周鵬或者丁彥雨航利用擋拆完成跳投的情況,中國男籃都只能做到“偶爾為之”。至於翟小川,他可能真的不適合去打擋拆: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他們又不是早年李楠或者朱芳雨那樣的無球大神,球隊讓他們去跑一些無球戰術,其實也不是好的辦法: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郭艾倫在傳球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偏科(更喜歡傳籃下的隊友),但由於宮魯鳴在建隊的時候側重於多招入中鋒,球隊在對陣委內瑞拉時還是能夠靠著身高優勢在籃下完成這種進攻: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三、易建聯的轉變

中國男籃的打法之所以能夠向著更為現代化的方向靠攏,還是和易建聯甘於接受角色轉換這一現象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易建聯只是在對陣體型偏小的委內瑞拉時多嘗試低位: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當然也早有準備,憑藉著極強的機動性,他們會肆意地對試圖低位單打的易建聯進行夾擊。與擋拆相比,低位背身本來就是一種很難覆蓋到隊友的進攻方式(一般低位背身出球比重能夠達到20%就不錯了,控衛打擋拆的出球比重則能夠達到50%),而易建聯自己也確實存在出球不夠好的問題,所以我們會看到易建聯打低位導致進攻停滯的現象。

這個回合裡,翟小川那裡早就有了空位,易建聯最終還是傳給了位置更近自己的周鵬,後者在貼防狀態下出手三分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事實上,類似的場景在中國男籃和其他球隊的較量之中也會出現。不過在面對委內瑞拉的時候,易建聯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去完成一些正面突破,這種更具侵略性的打法也為他獲得了更多的罰球機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在面對其他球隊時,易建聯會在進攻端會扮演什麼角色呢?多打無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好消息是,易建聯至少是可靠的中距離跳投手。為了在這種比賽中給隊友拉開空間,易建聯不參與戰術時時常要拉到三分線外,並能夠靠著自己的運動能力做一些定點突破之類的後續處理: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且,易建聯還是一名擁有一定外拆跳投能力的球員,他參與擋拆會讓擋拆的價值最大化——因此,他和郭艾倫之間的擋拆成為了那支中國男籃最為可靠的陣地戰解法。

碰到那些防擋拆策略不夠激進的球隊,他們二人會盡可能地多打擋拆。與澳大利亞一戰,中國男籃一度有大半節時間都在嘗試二人之間的擋拆配合: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看到這裡,我們所描述的這些內容似乎都和最終的結果不符合。原因在哪裡?因為那支中國男籃打擋拆的客觀條件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四、打擋拆的客觀條件存在缺陷

第一、郭艾倫相對薄弱的環節被放大。

前文已經提及,郭艾倫碰到那些防守擋拆不夠激進的球隊,能夠把自己的價值最大化。但一旦遇到那些執行大延誤策略的球隊,他的問題就會放大。他畢竟是控衛,傳球時的視野容易被執行大延誤策略的中鋒影響: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他自己也確實存在不善於傳定點射手的弱點——別誤會,如果放在檔次更低的比賽裡,這絕對不是什麼問題;但在這種級別的比賽遇到更為激進的對手,他無法傳到底角隊友的問題還是會被放大: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第二、後衛線人才貧瘠。

前面已經提及,宮魯鳴在於澳大利亞一戰之中已經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在了首發陣容之中。

但在做出這種選擇之後,中國男籃又只能把第三控衛睢冉加入輪換。睢冉打擋拆時的主攻能力非常一般,他時常在進三分線之前就把球傳走了——這種選擇,在場面上看像是一種“甩鍋”行為。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個壞消息是,趙繼偉又因為傷病暫別奧運會。此時,中國男籃在控衛線上的人員貧瘠問題就顯得尤為明顯了。

第三、內線球員還是會拖空間。

控衛打擋拆的時候,還是需要空間支持的。但當時的情況是:由於中國男籃經常要擺雙塔,當郭艾倫和易建聯擋拆的時候,場上的另一名中鋒不是王哲林就很有可能是周琦。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王哲林當時是沒有跳投能力的,而被人寄予厚望的周琦也只能把射程擴展到中距離。而且,周琦自己還存在無球習慣不夠好的問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一個值得深思的事情是:中國男籃固然靠著體型優勢和委內瑞拉戰至最後一刻,但這套雙塔陣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中國男籃最為關鍵的一攻。

當郭艾倫和易建聯擋拆的時候,周琦基本是等在了籃下,和他對位的球員上去協防,郭艾倫這次看到了底角的翟小川,後者沒有把握住機會;後續搶到了進攻籃板球之後,郭艾倫繼續選擇攻框(沒看到另一側的易建聯),周琦的對位人再次站在了協防位置上,最終造成了郭艾倫的進攻犯規: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實際上,周琦的無球習慣可能還不如當時的另一名內線球員鄒雨宸,鄒雨宸時常能夠掌握好這種空切的時機: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鄒雨宸為何得不到重用呢?因為當時中國男籃的中鋒還要去做一些能力之外的事情。

五、中鋒被迫做了能力之外的事情

由於球隊真正能夠發動大量擋拆的控衛只有郭艾倫一人,易建聯又無法維持大量的主攻任務,球隊會只能給中鋒球員佈置額外的任務,即:站到高位拿球參與戰術。

但鄒雨宸、王哲林這樣的內線畢竟沒有巔峰王治郅的那種能力,讓他們站到高位去傳球(俗稱“頂弧發牌”)其實有點強人所難的,這隻會讓球隊出現更多的失誤: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同樣,讓他們站到高位去多打手遞手配合也會出現無功而返的場景: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控衛和中鋒在進攻端都存在問題,鋒線群的表現又如何呢?非常一般。

六、鋒線群提供的支持太少

鋒線群的幾名球員都存在運控不佳的問題,因而很難完成大量的持球主攻任務,像周鵬或者丁彥雨航利用擋拆完成跳投的情況,中國男籃都只能做到“偶爾為之”。至於翟小川,他可能真的不適合去打擋拆: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他們又不是早年李楠或者朱芳雨那樣的無球大神,球隊讓他們去跑一些無球戰術,其實也不是好的辦法: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李根在亞洲賽場倒是能夠靠著自己的身體條件去打一些低位背身,但在級別更高的奧運會賽場,他的這種身體優勢也會消失殆盡:


"


背景介紹

“宮魯鳴的年薪問題”、“連續兩屆奧運會未獲一勝”、“易建聯的眼淚”……每當回憶起里約奧運會的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會出現這些熟悉的詞彙。那麼,那支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我們不妨通過具體的場面,試著還原一下那支中國男籃的真實面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本文將主要著眼於進攻端,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析。

一、宮魯鳴的建隊思路

正如我們之前文章裡所介紹的那樣,中國男籃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開啟了自己的重建之旅,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隨著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大控衛的崛起,中國男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支靠著擋拆來驅動進攻的球隊。得益於此,中國男籃在前一年的亞錦賽上能夠連破韓國和伊朗兩大強敵,並在擊敗了菲律賓之後再次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權。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比亞錦賽檔次高得多的比賽,倆人都很複製前一年亞錦賽上的出彩表現。如果球隊能夠擁有第三名靠譜的控衛,這倆人身上的壓力應該可以得到減輕。實際情況如何呢?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在一番篩選之後,宮魯鳴最終把睢冉放入了12人大名單。睢冉固然在聯賽之中有著不錯的單防履歷,但他向來不是一位對進攻有很大加成的控衛。

另外,宮魯鳴應該對這支男籃的實力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對球隊的定位應該是:爭取在委內瑞拉身上拿到一場勝利。考慮到委內瑞拉隊體型偏小這一特質,宮魯鳴在陣容之中放入了易建聯、王哲林、周琦、李慕豪和鄒雨宸五名內線球員。而在鋒線上,宮魯鳴的選擇是丁彥雨航、李根、翟曉川和周鵬。

那麼,這12名球員在進攻端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呢?

二、宮魯鳴的自我糾錯過程

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舞臺上,宮魯鳴依然延續了前一年亞錦賽上的首發思路,即:趙繼偉+丁彥雨航+周鵬+雙塔。從場面上看,這套首發的大致進攻思路是,趙繼偉和丁彥雨航分別在球場一側搭配一名內線,去尋找配合的機會,比如這樣: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這種配合看著是挺美妙的,但其實細推一下還是有著明顯問題的:一方面,而當時的丁彥雨航並不具備自己開發大量機會的能力(奧運會回來之後才開始進化),趙繼偉在打擋拆的時候又缺乏自己終結進攻的能力: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方面,在第一張圖中,中國男籃的進攻是以王哲林中距離跳投終結的——當時的王哲林,在大樣本下並不具備足夠的中距離跳投能力。要知道,再豐富的戰術也是需要能力足夠的球員去執行,才能夠發揮出其價值。由於中國男籃本就和這些隊伍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正確的抉擇是什麼?給主攻能力更強的郭艾倫更多機會。事實上,隨著賽事的深入,宮魯鳴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一度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入了首發名單之中。

郭艾倫的速度在國際賽場也絕對有用武之地,碰到那些糟糕的單防對位者,他能夠靠一己之力打出縱深: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的防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適合郭艾倫的發揮。在防守擋拆的時候,委內瑞拉很少主動改變防守陣型,他們一般會採取換防甚至繞防的策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是,換防型球隊最為忌憚的還是那種能力較強的持球主攻手: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郭艾倫在傳球的時候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偏科(更喜歡傳籃下的隊友),但由於宮魯鳴在建隊的時候側重於多招入中鋒,球隊在對陣委內瑞拉時還是能夠靠著身高優勢在籃下完成這種進攻: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三、易建聯的轉變

中國男籃的打法之所以能夠向著更為現代化的方向靠攏,還是和易建聯甘於接受角色轉換這一現象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易建聯只是在對陣體型偏小的委內瑞拉時多嘗試低位: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委內瑞拉當然也早有準備,憑藉著極強的機動性,他們會肆意地對試圖低位單打的易建聯進行夾擊。與擋拆相比,低位背身本來就是一種很難覆蓋到隊友的進攻方式(一般低位背身出球比重能夠達到20%就不錯了,控衛打擋拆的出球比重則能夠達到50%),而易建聯自己也確實存在出球不夠好的問題,所以我們會看到易建聯打低位導致進攻停滯的現象。

這個回合裡,翟小川那裡早就有了空位,易建聯最終還是傳給了位置更近自己的周鵬,後者在貼防狀態下出手三分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事實上,類似的場景在中國男籃和其他球隊的較量之中也會出現。不過在面對委內瑞拉的時候,易建聯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去完成一些正面突破,這種更具侵略性的打法也為他獲得了更多的罰球機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在面對其他球隊時,易建聯會在進攻端會扮演什麼角色呢?多打無球。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好消息是,易建聯至少是可靠的中距離跳投手。為了在這種比賽中給隊友拉開空間,易建聯不參與戰術時時常要拉到三分線外,並能夠靠著自己的運動能力做一些定點突破之類的後續處理: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而且,易建聯還是一名擁有一定外拆跳投能力的球員,他參與擋拆會讓擋拆的價值最大化——因此,他和郭艾倫之間的擋拆成為了那支中國男籃最為可靠的陣地戰解法。

碰到那些防擋拆策略不夠激進的球隊,他們二人會盡可能地多打擋拆。與澳大利亞一戰,中國男籃一度有大半節時間都在嘗試二人之間的擋拆配合: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看到這裡,我們所描述的這些內容似乎都和最終的結果不符合。原因在哪裡?因為那支中國男籃打擋拆的客觀條件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四、打擋拆的客觀條件存在缺陷

第一、郭艾倫相對薄弱的環節被放大。

前文已經提及,郭艾倫碰到那些防守擋拆不夠激進的球隊,能夠把自己的價值最大化。但一旦遇到那些執行大延誤策略的球隊,他的問題就會放大。他畢竟是控衛,傳球時的視野容易被執行大延誤策略的中鋒影響: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他自己也確實存在不善於傳定點射手的弱點——別誤會,如果放在檔次更低的比賽裡,這絕對不是什麼問題;但在這種級別的比賽遇到更為激進的對手,他無法傳到底角隊友的問題還是會被放大: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第二、後衛線人才貧瘠。

前面已經提及,宮魯鳴在於澳大利亞一戰之中已經把郭艾倫和趙繼偉同時放在了首發陣容之中。

但在做出這種選擇之後,中國男籃又只能把第三控衛睢冉加入輪換。睢冉打擋拆時的主攻能力非常一般,他時常在進三分線之前就把球傳走了——這種選擇,在場面上看像是一種“甩鍋”行為。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另一個壞消息是,趙繼偉又因為傷病暫別奧運會。此時,中國男籃在控衛線上的人員貧瘠問題就顯得尤為明顯了。

第三、內線球員還是會拖空間。

控衛打擋拆的時候,還是需要空間支持的。但當時的情況是:由於中國男籃經常要擺雙塔,當郭艾倫和易建聯擋拆的時候,場上的另一名中鋒不是王哲林就很有可能是周琦。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王哲林當時是沒有跳投能力的,而被人寄予厚望的周琦也只能把射程擴展到中距離。而且,周琦自己還存在無球習慣不夠好的問題: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一個值得深思的事情是:中國男籃固然靠著體型優勢和委內瑞拉戰至最後一刻,但這套雙塔陣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中國男籃最為關鍵的一攻。

當郭艾倫和易建聯擋拆的時候,周琦基本是等在了籃下,和他對位的球員上去協防,郭艾倫這次看到了底角的翟小川,後者沒有把握住機會;後續搶到了進攻籃板球之後,郭艾倫繼續選擇攻框(沒看到另一側的易建聯),周琦的對位人再次站在了協防位置上,最終造成了郭艾倫的進攻犯規: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實際上,周琦的無球習慣可能還不如當時的另一名內線球員鄒雨宸,鄒雨宸時常能夠掌握好這種空切的時機: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所以,鄒雨宸為何得不到重用呢?因為當時中國男籃的中鋒還要去做一些能力之外的事情。

五、中鋒被迫做了能力之外的事情

由於球隊真正能夠發動大量擋拆的控衛只有郭艾倫一人,易建聯又無法維持大量的主攻任務,球隊會只能給中鋒球員佈置額外的任務,即:站到高位拿球參與戰術。

但鄒雨宸、王哲林這樣的內線畢竟沒有巔峰王治郅的那種能力,讓他們站到高位去傳球(俗稱“頂弧發牌”)其實有點強人所難的,這隻會讓球隊出現更多的失誤: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同樣,讓他們站到高位去多打手遞手配合也會出現無功而返的場景: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控衛和中鋒在進攻端都存在問題,鋒線群的表現又如何呢?非常一般。

六、鋒線群提供的支持太少

鋒線群的幾名球員都存在運控不佳的問題,因而很難完成大量的持球主攻任務,像周鵬或者丁彥雨航利用擋拆完成跳投的情況,中國男籃都只能做到“偶爾為之”。至於翟小川,他可能真的不適合去打擋拆: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他們又不是早年李楠或者朱芳雨那樣的無球大神,球隊讓他們去跑一些無球戰術,其實也不是好的辦法: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李根在亞洲賽場倒是能夠靠著自己的身體條件去打一些低位背身,但在級別更高的奧運會賽場,他的這種身體優勢也會消失殆盡:


16年奧運會回顧(上):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男籃再無大將


總之,這支中國男籃的進攻問題,可以歸結為:易建聯和郭艾倫之外,中國男籃再無大將。

有關於這支中國男籃在防守端的表現,我們將在下一期介紹。

#我記憶中的中國男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