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關注丨常山幫扶古藺建起深山“扶貧車間”

“家門口就有工廠上班,以前想都不敢想!”家住四川省瀘州市古藺鎮玉堂村的黃小紅說,今年年初,村裡建起“扶貧車間”,引來“博鴻鞋業”,她邊做邊學,現在一個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算上生活成本,一點不比外面差。

"新聞關注丨常山幫扶古藺建起深山“扶貧車間”

“家門口就有工廠上班,以前想都不敢想!”家住四川省瀘州市古藺鎮玉堂村的黃小紅說,今年年初,村裡建起“扶貧車間”,引來“博鴻鞋業”,她邊做邊學,現在一個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算上生活成本,一點不比外面差。

新聞關注丨常山幫扶古藺建起深山“扶貧車間”

黃小紅其實是古藺鎮廣會村村民,世代居住在大山裡。2017年享受下山脫貧政策,搬遷至玉堂村異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居住。剛來之時沒有活幹,家裡又有兩個孩子,無法外出打工,心急如焚。村裡建起了“扶貧車間”後,她在家也能賺工資了。“扶貧車間”是常山縣在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縣古藺縣創新推出的扶貧新模式,2018年和2019年安排幫扶資金650萬元,在6個異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設了扶貧車間,吸納500餘人就近就業,帶動200餘名貧困戶實現就業增收。

除了“扶貧車間”,常山還在深度貧困的赤水河沿線打造了一條扶貧農業產業經濟帶,同時升級建設了浙川扶貧產業園,助力更多貧困戶脫貧。

地處川黔交界的古藺紅色底蘊深厚,也是郎酒原產地,下轄26個鄉鎮、38個社區、268個行政村、87萬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17個、貧困人口11.9萬人,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重點縣、四川革命老區縣和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

為了解決更多人就業,常山、古藺兩縣共同在古藺縣城不遠的地方規劃建設了浙川扶貧協作產業園。走進產業園可以看到,3幢嶄新的廠房和一幢7層樓高的職工樓矗立在園區中央。“產業園二期第一批投資2950萬元,其中常山縣安排東西部扶貧協作援建資金2120萬元,古藺縣配套830萬元。目前,成功招引了高樂皮具有限公司入駐。”浙川扶貧協作產業園管委會主任胡偉說。

"新聞關注丨常山幫扶古藺建起深山“扶貧車間”

“家門口就有工廠上班,以前想都不敢想!”家住四川省瀘州市古藺鎮玉堂村的黃小紅說,今年年初,村裡建起“扶貧車間”,引來“博鴻鞋業”,她邊做邊學,現在一個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算上生活成本,一點不比外面差。

新聞關注丨常山幫扶古藺建起深山“扶貧車間”

黃小紅其實是古藺鎮廣會村村民,世代居住在大山裡。2017年享受下山脫貧政策,搬遷至玉堂村異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居住。剛來之時沒有活幹,家裡又有兩個孩子,無法外出打工,心急如焚。村裡建起了“扶貧車間”後,她在家也能賺工資了。“扶貧車間”是常山縣在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縣古藺縣創新推出的扶貧新模式,2018年和2019年安排幫扶資金650萬元,在6個異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設了扶貧車間,吸納500餘人就近就業,帶動200餘名貧困戶實現就業增收。

除了“扶貧車間”,常山還在深度貧困的赤水河沿線打造了一條扶貧農業產業經濟帶,同時升級建設了浙川扶貧產業園,助力更多貧困戶脫貧。

地處川黔交界的古藺紅色底蘊深厚,也是郎酒原產地,下轄26個鄉鎮、38個社區、268個行政村、87萬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17個、貧困人口11.9萬人,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重點縣、四川革命老區縣和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

為了解決更多人就業,常山、古藺兩縣共同在古藺縣城不遠的地方規劃建設了浙川扶貧協作產業園。走進產業園可以看到,3幢嶄新的廠房和一幢7層樓高的職工樓矗立在園區中央。“產業園二期第一批投資2950萬元,其中常山縣安排東西部扶貧協作援建資金2120萬元,古藺縣配套830萬元。目前,成功招引了高樂皮具有限公司入駐。”浙川扶貧協作產業園管委會主任胡偉說。

新聞關注丨常山幫扶古藺建起深山“扶貧車間”

來到古藺高樂皮具有限公司三樓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忙著做揹包。“這一層有230位工人,加上其它車間的工人,一共有500多人。”公司副總經理付雷說,車間內有185名貧困戶,現在最多的可以拿到5000多元工資,最少的也能拿到2000元左右。

箭竹苗族鄉大雄村的郭中夫婦,雙雙從事包裝工作,一家5口實現脫貧。郭中說,過去他在縣裡建築工地打零工,妻子務農,收入很不穩定。夫妻倆於今年3月來這家企業。如今,操作熟練了的倆人月收入加起來超5000元。

“只要願意來做的貧困戶,工廠都會收下,還有兜底工資,並繳納社保,免費提供住宿,補貼生活費、水電費。”付雷說。

扶貧車間、扶貧產業園,用工業解決貧困戶就業,增加了收入,農業產業經濟帶則從農業方面入手,解決了貧困戶的增收。一年來,常山縣安排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2900萬元,在深度貧困的古藺赤水河沿線建設9個獼猴桃、葡萄、養殖場等農業脫貧產業示範基地,打造了一條農業產業經濟帶,精準帶動貧困村產業發展。

沿著崎嶇的山路,翻過山,越過嶺,來到了大村鎮高山村葡萄種植基地。因為前幾天的一場葡萄採摘節活動,基地裡的成熟葡萄被採摘一空。“村裡總人口2961人,其中有貧困人口170戶716人。”高山村村書記相告,常山縣援助幹部來了解情況後,安排資金300萬元,提升改造了村裡原有的800畝葡萄園的基礎建設,助力村裡貧困戶脫貧。“葡萄種植基地產生收益後,首先保障資金為貧困戶購置種苗、種畜、農藥等生產資料,支持貧困戶發展以葡萄為主的種植業和以豬、牛、羊、雞為主的養殖業。”

今年59歲的本村村民段先堯,近兩年來一直在葡萄基地工作。他相告,除了4畝土地流轉的每年五六百元租金,在這裡工作,一年工資大約有1萬元左右,兒子在鎮上打工,現在一家人的收入還不錯。

"新聞關注丨常山幫扶古藺建起深山“扶貧車間”

“家門口就有工廠上班,以前想都不敢想!”家住四川省瀘州市古藺鎮玉堂村的黃小紅說,今年年初,村裡建起“扶貧車間”,引來“博鴻鞋業”,她邊做邊學,現在一個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算上生活成本,一點不比外面差。

新聞關注丨常山幫扶古藺建起深山“扶貧車間”

黃小紅其實是古藺鎮廣會村村民,世代居住在大山裡。2017年享受下山脫貧政策,搬遷至玉堂村異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居住。剛來之時沒有活幹,家裡又有兩個孩子,無法外出打工,心急如焚。村裡建起了“扶貧車間”後,她在家也能賺工資了。“扶貧車間”是常山縣在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縣古藺縣創新推出的扶貧新模式,2018年和2019年安排幫扶資金650萬元,在6個異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設了扶貧車間,吸納500餘人就近就業,帶動200餘名貧困戶實現就業增收。

除了“扶貧車間”,常山還在深度貧困的赤水河沿線打造了一條扶貧農業產業經濟帶,同時升級建設了浙川扶貧產業園,助力更多貧困戶脫貧。

地處川黔交界的古藺紅色底蘊深厚,也是郎酒原產地,下轄26個鄉鎮、38個社區、268個行政村、87萬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17個、貧困人口11.9萬人,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重點縣、四川革命老區縣和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

為了解決更多人就業,常山、古藺兩縣共同在古藺縣城不遠的地方規劃建設了浙川扶貧協作產業園。走進產業園可以看到,3幢嶄新的廠房和一幢7層樓高的職工樓矗立在園區中央。“產業園二期第一批投資2950萬元,其中常山縣安排東西部扶貧協作援建資金2120萬元,古藺縣配套830萬元。目前,成功招引了高樂皮具有限公司入駐。”浙川扶貧協作產業園管委會主任胡偉說。

新聞關注丨常山幫扶古藺建起深山“扶貧車間”

來到古藺高樂皮具有限公司三樓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忙著做揹包。“這一層有230位工人,加上其它車間的工人,一共有500多人。”公司副總經理付雷說,車間內有185名貧困戶,現在最多的可以拿到5000多元工資,最少的也能拿到2000元左右。

箭竹苗族鄉大雄村的郭中夫婦,雙雙從事包裝工作,一家5口實現脫貧。郭中說,過去他在縣裡建築工地打零工,妻子務農,收入很不穩定。夫妻倆於今年3月來這家企業。如今,操作熟練了的倆人月收入加起來超5000元。

“只要願意來做的貧困戶,工廠都會收下,還有兜底工資,並繳納社保,免費提供住宿,補貼生活費、水電費。”付雷說。

扶貧車間、扶貧產業園,用工業解決貧困戶就業,增加了收入,農業產業經濟帶則從農業方面入手,解決了貧困戶的增收。一年來,常山縣安排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2900萬元,在深度貧困的古藺赤水河沿線建設9個獼猴桃、葡萄、養殖場等農業脫貧產業示範基地,打造了一條農業產業經濟帶,精準帶動貧困村產業發展。

沿著崎嶇的山路,翻過山,越過嶺,來到了大村鎮高山村葡萄種植基地。因為前幾天的一場葡萄採摘節活動,基地裡的成熟葡萄被採摘一空。“村裡總人口2961人,其中有貧困人口170戶716人。”高山村村書記相告,常山縣援助幹部來了解情況後,安排資金300萬元,提升改造了村裡原有的800畝葡萄園的基礎建設,助力村裡貧困戶脫貧。“葡萄種植基地產生收益後,首先保障資金為貧困戶購置種苗、種畜、農藥等生產資料,支持貧困戶發展以葡萄為主的種植業和以豬、牛、羊、雞為主的養殖業。”

今年59歲的本村村民段先堯,近兩年來一直在葡萄基地工作。他相告,除了4畝土地流轉的每年五六百元租金,在這裡工作,一年工資大約有1萬元左右,兒子在鎮上打工,現在一家人的收入還不錯。

新聞關注丨常山幫扶古藺建起深山“扶貧車間”

在東新鎮的吶喊村,常山也援助了一個240畝高山獼猴桃基地。吶喊村是古藺縣最偏遠的山區之一,也是省級貧困村,全村2000多人口,共有122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駐村幹部介紹,這些貧困人口大多年老體弱,難以外出務工。去年,浙川扶貧結對資金投入200餘萬元,建設240畝高山獼猴桃基地,產權歸村集體所有,邀請四川綠本農業有限公司,提供種植到銷售的一條龍服務,投產後,40%收益補貼給貧困戶,50%收益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支持後續滾動發展。

不僅如此,眼下吶喊全村共發展高山獼猴桃基地約3000畝,每年支付工資100萬元左右,其中有80多貧困人口在其中長期就業,工資收入60萬元左右。

綠綠的獼猴桃林,是這一帶貧困戶的希望。“原來在外面打工的年輕人,有些已經回來,在獼猴桃基地裡工作,畢竟,在有穩定收入的情況下,能照顧家人是他們的心願。”駐村幹部說。

晚上8點,華燈照射下的赤水河畔,行人仍是川流不息。“在古藺,鄉與鄉、村與村都隔著山,不知道何時能回家是常態。”東西部扶貧協作常山援建幹部姜蘇州的話,讓記者感受到,在大山裡的古藺,工作、生活都非常不易。

文圖:傅旭雲 汪劍弘 錢李源

通訊員 蔣飛英 李閩

編輯:李俊秋

責編:肖薇

監製:甘亞軍

"新聞關注丨常山幫扶古藺建起深山“扶貧車間”

“家門口就有工廠上班,以前想都不敢想!”家住四川省瀘州市古藺鎮玉堂村的黃小紅說,今年年初,村裡建起“扶貧車間”,引來“博鴻鞋業”,她邊做邊學,現在一個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算上生活成本,一點不比外面差。

新聞關注丨常山幫扶古藺建起深山“扶貧車間”

黃小紅其實是古藺鎮廣會村村民,世代居住在大山裡。2017年享受下山脫貧政策,搬遷至玉堂村異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居住。剛來之時沒有活幹,家裡又有兩個孩子,無法外出打工,心急如焚。村裡建起了“扶貧車間”後,她在家也能賺工資了。“扶貧車間”是常山縣在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縣古藺縣創新推出的扶貧新模式,2018年和2019年安排幫扶資金650萬元,在6個異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設了扶貧車間,吸納500餘人就近就業,帶動200餘名貧困戶實現就業增收。

除了“扶貧車間”,常山還在深度貧困的赤水河沿線打造了一條扶貧農業產業經濟帶,同時升級建設了浙川扶貧產業園,助力更多貧困戶脫貧。

地處川黔交界的古藺紅色底蘊深厚,也是郎酒原產地,下轄26個鄉鎮、38個社區、268個行政村、87萬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17個、貧困人口11.9萬人,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重點縣、四川革命老區縣和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

為了解決更多人就業,常山、古藺兩縣共同在古藺縣城不遠的地方規劃建設了浙川扶貧協作產業園。走進產業園可以看到,3幢嶄新的廠房和一幢7層樓高的職工樓矗立在園區中央。“產業園二期第一批投資2950萬元,其中常山縣安排東西部扶貧協作援建資金2120萬元,古藺縣配套830萬元。目前,成功招引了高樂皮具有限公司入駐。”浙川扶貧協作產業園管委會主任胡偉說。

新聞關注丨常山幫扶古藺建起深山“扶貧車間”

來到古藺高樂皮具有限公司三樓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忙著做揹包。“這一層有230位工人,加上其它車間的工人,一共有500多人。”公司副總經理付雷說,車間內有185名貧困戶,現在最多的可以拿到5000多元工資,最少的也能拿到2000元左右。

箭竹苗族鄉大雄村的郭中夫婦,雙雙從事包裝工作,一家5口實現脫貧。郭中說,過去他在縣裡建築工地打零工,妻子務農,收入很不穩定。夫妻倆於今年3月來這家企業。如今,操作熟練了的倆人月收入加起來超5000元。

“只要願意來做的貧困戶,工廠都會收下,還有兜底工資,並繳納社保,免費提供住宿,補貼生活費、水電費。”付雷說。

扶貧車間、扶貧產業園,用工業解決貧困戶就業,增加了收入,農業產業經濟帶則從農業方面入手,解決了貧困戶的增收。一年來,常山縣安排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2900萬元,在深度貧困的古藺赤水河沿線建設9個獼猴桃、葡萄、養殖場等農業脫貧產業示範基地,打造了一條農業產業經濟帶,精準帶動貧困村產業發展。

沿著崎嶇的山路,翻過山,越過嶺,來到了大村鎮高山村葡萄種植基地。因為前幾天的一場葡萄採摘節活動,基地裡的成熟葡萄被採摘一空。“村裡總人口2961人,其中有貧困人口170戶716人。”高山村村書記相告,常山縣援助幹部來了解情況後,安排資金300萬元,提升改造了村裡原有的800畝葡萄園的基礎建設,助力村裡貧困戶脫貧。“葡萄種植基地產生收益後,首先保障資金為貧困戶購置種苗、種畜、農藥等生產資料,支持貧困戶發展以葡萄為主的種植業和以豬、牛、羊、雞為主的養殖業。”

今年59歲的本村村民段先堯,近兩年來一直在葡萄基地工作。他相告,除了4畝土地流轉的每年五六百元租金,在這裡工作,一年工資大約有1萬元左右,兒子在鎮上打工,現在一家人的收入還不錯。

新聞關注丨常山幫扶古藺建起深山“扶貧車間”

在東新鎮的吶喊村,常山也援助了一個240畝高山獼猴桃基地。吶喊村是古藺縣最偏遠的山區之一,也是省級貧困村,全村2000多人口,共有122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駐村幹部介紹,這些貧困人口大多年老體弱,難以外出務工。去年,浙川扶貧結對資金投入200餘萬元,建設240畝高山獼猴桃基地,產權歸村集體所有,邀請四川綠本農業有限公司,提供種植到銷售的一條龍服務,投產後,40%收益補貼給貧困戶,50%收益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支持後續滾動發展。

不僅如此,眼下吶喊全村共發展高山獼猴桃基地約3000畝,每年支付工資100萬元左右,其中有80多貧困人口在其中長期就業,工資收入60萬元左右。

綠綠的獼猴桃林,是這一帶貧困戶的希望。“原來在外面打工的年輕人,有些已經回來,在獼猴桃基地裡工作,畢竟,在有穩定收入的情況下,能照顧家人是他們的心願。”駐村幹部說。

晚上8點,華燈照射下的赤水河畔,行人仍是川流不息。“在古藺,鄉與鄉、村與村都隔著山,不知道何時能回家是常態。”東西部扶貧協作常山援建幹部姜蘇州的話,讓記者感受到,在大山裡的古藺,工作、生活都非常不易。

文圖:傅旭雲 汪劍弘 錢李源

通訊員 蔣飛英 李閩

編輯:李俊秋

責編:肖薇

監製:甘亞軍

新聞關注丨常山幫扶古藺建起深山“扶貧車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