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文創深耕花果園:貴州十大優秀創業女性之一張婷婷這波操作

長髮飄飄,素花開衫;笑顏盈盈,五官清秀。眼前這位女子,是2018年貴州十大優秀創業女性之一、貴州妙手穿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張婷婷。“妙手穿青”公司落戶花果園以來,憑藉在非遺文創產業的不斷“深耕”,傳承了民族文化、技藝,帶動了就業,同時贏得了市場的認可。

非遺文創深耕花果園:貴州十大優秀創業女性之一張婷婷這波操作

“做著自己喜歡的事,還能養活自己,還算是都挺好吧。”呷下一口茶,張婷婷將自己的創業經歷娓娓道來。實際上,她不僅養活了自己,還擁有幾十人的公司、國內眾多景點的直營店,逐漸成為“技藝扶貧”的帶頭人;產品還遠銷日、韓等國家,。

“叛逆”少女 退學創業

走進張婷婷位於花果園R區財富廣場2號樓9層的貴州妙手穿非遺文創體驗館,除了置於房間中間的老式手工紡車,以及獨具特色的服飾吸人眼球外,掛滿整整一面牆的各式各樣、各級各種機構頒發的證書的獎狀,記載著這位穿青姑娘的創業歷程。

非遺文創深耕花果園:貴州十大優秀創業女性之一張婷婷這波操作

(體驗館內一角)

張婷婷曾經也是一個“叛逆”的少女,因為不喜歡爸爸給她報的“英語教育”專業,大學還沒讀完,她就選擇了退學跟著哥哥一起創業,在廣西桂林創立了“喀斯特”旅遊商品品牌。經過幾年苦心經營,“喀斯特”品牌已經在廣西站穩了腳,並打通了廣西、雲南、貴州等地多個景區市場,在旅遊商品行業佔有一席之地。

非遺文創深耕花果園:貴州十大優秀創業女性之一張婷婷這波操作

在“喀斯特”取得好成績,業績如日中天的時候,張婷婷開始思考更深刻的命題:作為少數民族支系,穿青人的一些民族手工藝正在慢慢丟失。“祖輩留下的技藝充滿了智慧。”張婷婷十分珍視民族特色文化,熱愛傳統手工藝,一番思考後她決定回到貴州。

非遺文創深耕花果園:貴州十大優秀創業女性之一張婷婷這波操作

在穿青人主要聚居地,她創立“妙手穿青”品牌,拿起畫筆、染布,重拾內心一直堅守的“民族情懷”,做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後把技藝傳承的事自然地融入其中。雖然擁有著豐富的創業經驗,張婷婷笑稱:“回到貴州,就像一個剛起步的嬰兒。”前途充滿未知,而她自己卻信心滿滿。

非遺文創深耕花果園:貴州十大優秀創業女性之一張婷婷這波操作

民族文化的特色,在傳統服飾上有著最直觀地呈現:穿青有特色的三把頭、服飾為兩節袖、三節衣,佩戴的銀飾只有耳環。在張婷婷的內心深處,都完完整整的記錄下了織布的工序、染布的手法、繡花的工序……猶如熟練掌握各種武功祕籍的武林高手。

非遺文創深耕花果園:貴州十大優秀創業女性之一張婷婷這波操作

“但做一件滿繡的衣服大概需要一年的時間,價值在3萬元左右。”張婷婷介紹,對於繡娘來說,平均一年也就只能賺3萬元,加上滿繡工藝非常複雜,能做的人不多,必須另尋出路。

“沒有買賣 就沒有傳承”

“沒有買賣就沒有傳承。”對於技藝傳承這件事,張婷婷認為,有人願意買,才能大量生產,大量生產才能帶動更多繡娘,甚至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民族手工藝的行業中,從而使民族工藝得到重視,最後實現傳承。

非遺文創深耕花果園:貴州十大優秀創業女性之一張婷婷這波操作

“買賣和傳承”從公司運營的角度來說就是“銷售和技藝”,這兩個方面,張婷婷都佔得有一定的優勢。因為之前創業經驗打下的良好基礎,銷售渠道已經打通,而作為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傳習基地負責人、貴州省高級工藝美術師、貴州工藝美術協會會員的張婷婷積極與貴州師範學院、貴州清鎮職教城、廣西師範學院等多家大中專院校合作,“公司一半的設計師屬於高校老師,一半是全職設計師”。

非遺文創深耕花果園:貴州十大優秀創業女性之一張婷婷這波操作

渠道、資源、資金……已經準備好,如何將彌足珍貴的手工藝品大量快速生產出來? 張婷婷想到,小時候覺得媽媽織的毛衣總是溫暖的,因為有手工的痕跡,那為何不能把少數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元素如圖騰,提取出來,進行設計手工加工,將其點綴在衣服飾品上,生產時尚又美觀的原創商品?

非遺文創深耕花果園:貴州十大優秀創業女性之一張婷婷這波操作

在整個設計運營思路出來後,張婷婷自己下鄉,一個村一個寨的尋找願意合作的對象。通過設計團隊生產設計圖,然後以訂單的形式分派給合作群體,由其完成繡制的部分,公司再收回半成品,最後進行加工,生產出帶有手工痕跡的商品。

非遺文創深耕花果園:貴州十大優秀創業女性之一張婷婷這波操作

這種分步驟加工的方式不僅能加快產品的生產效率,還充分利用了農村婦女的閒置時間,並能使其大量增收。張婷婷先後與納雍縣槍桿巖鄉、黔東南凱裡市江縣檯盤鄉平水村、貴陽市南明區永樂鄉羊角村少數民族留守婦女進行合作,“目前,公司附近社區裡的家庭主婦、閒散人員等都積極加入了這個隊伍中,也還有很多主動想要合作的合作社、作坊、家庭等”。

非遺文創深耕花果園:貴州十大優秀創業女性之一張婷婷這波操作

民族的 就是世界的

在張婷婷的設計團隊中,不僅有穿青人,還有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同事。“如果只做穿青民族的技藝,會有一些侷限”,張婷婷認為,少數民族的大文化中需要挖掘傳承的東西太多太多,“以穿青命名公司,只是懷著對穿青人的情懷”,張婷婷想通過穿青人的視覺,去挖掘貴州乃至全國的少數民族文化特色,讓民族工藝在國內甚至國際市場上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非遺文創深耕花果園:貴州十大優秀創業女性之一張婷婷這波操作

專業的團隊、暢通的銷售渠道、明顯的脫貧效果……“妙手穿青”品牌在貴州迅速打開市場,目前公司生產的團扇已遠銷日本、韓國,2018年6月公司產品訂單達到40萬。

非遺文創深耕花果園:貴州十大優秀創業女性之一張婷婷這波操作

(妙手穿青生產的團扇在日本、韓國很受歡迎)

自2017年8月張婷婷回到貴陽、註冊貴州妙手穿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至今,總體來說發展較為順利,僅一款雙肩包就能做到3000萬的產值,並且公司通過“企業+合作社”、“企業+家庭”、“企業+個人”的方式,帶動400餘人就業。

非遺文創深耕花果園:貴州十大優秀創業女性之一張婷婷這波操作

工作之餘,張婷婷會走進鄉鎮,陪伴留守兒童做一整天的手工。迎接小記者團,講解穿青文化,演示傳授民族手工藝製作。織布機、染布缸、蠟染工具……在張婷婷的“穿青傳習基地”,總會有很多“不速之客”前來學習民族手工藝,對此張婷婷總是耐心教學,樂此不疲。

非遺文創深耕花果園:貴州十大優秀創業女性之一張婷婷這波操作

張婷婷通過自己的方式,讓更多的人瞭解民族文化及特色工藝。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才是市場的;自己先把事情做好了才能幫到他人。”張婷婷說,雖然事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將民族文化和產品做大做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她和她的團隊,會一直堅持下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