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經世奇謀:上等人講道德,中等人講格局,下等人講套路!

鬼谷子 劉備 金庸 龐統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2017-03-29

鬼谷子經世奇謀:上等人講道德,中等人講格局,下等人講套路!

你知道金庸群俠裡誰最醜嗎?我思來想去本來以為是胡一刀。後來我仔細端詳了胡一刀一番,搖搖頭髮現不是。他只是長得粗狂而已,一個糙爺們,不算醜。難道還有人比胡一刀還醜嗎?有的!這位爺的長相可以算得上是俠客相貌排名倒數TOP1。

他有多醜?醜的連專門讀金庸的六神磊磊都不願意寫他,醜的讓金庸在《天龍八部》寫到一半時才不情願的讓他出場。一般大俠出場都是要有鋪墊的,比如前面的令狐沖。比如喬峰出場都自帶配樂,在與段譽在無錫相遇,金庸不惜筆墨的寫道:

“西首座上一條大漢回過頭來,兩道冷電似的目光霍地在他臉上轉了兩轉。段譽見這人身材甚是魁偉,三十來歲年紀,身穿灰色舊布袍,已微有破爛,濃眉大眼,高鼻闊口,一張四方的國字臉,頗有風霜之色,顧盼之際,極有威勢。這才是大俠該有的氣勢。”

然而在寫他時卻毫無鋪墊,直接寫道:這僧人二十五六歲年紀,濃眉大眼,一個大大的鼻子扁平下塌,容貌頗為醜陋,僧袍上打了多補釘,卻甚是乾淨。注意金庸的用詞“醜陋”。

這還不止,他下山出場的原因居然是為了湊數。

“那僧人雙退了兩步,說道:“施主有所不知,小僧比番下山,只因寺中人手不足,才命小僧勉強湊數。”

有時候甚至懷疑金庸寫他真是為了湊數,為了多討幾章稿費。

這人就是虛竹,集醜、蠢、笨、迂為一體的360度全死角的俠客。虛竹能與喬峰結拜,其實是因為段譽不想當“太二”當二哥,自作主張拉了虛竹入夥,還是為了湊數。如果不是虛竹陰錯陽差練就了絕世武功,估計連湊數的機會都沒有了。正因為有了他作為陪襯,才有了喬峰的蓋世豪情和段譽的瀟灑多情。

其實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物,也是湊數了,他們本想逍遙過活,卻硬是被歷史強行拉入到了歷史的洪流中。我們的主角其實不是虛竹,而是另有其人。

一個人要想青史留名就必須要符合三點:出身好、長得帥和有才能。我們的主角出身與虛竹一樣,默默無名。史料記載:少時樸鈍,未有識者。

意思是說小時候又呆又笨,沒人看得上。這句話還有個言外之意,家庭出身一般,屬於經典屌絲。屌絲倒也沒什麼,關鍵還長的醜。據《三國演義》記載:濃眉掀鼻,黑麵短髯,形容古怪,完全一個低配版的虛竹。

不過人不可貌相,水不可斗量。他是劉備最信任的三個謀士中的一個,其他一人法正:名士法真之孫,一人諸葛亮:泰山郡丞的兒子,全是更正苗紅。如果法正謀深是喬峰,諸葛亮是才高是段譽,那麼根歪苗黑的他就是虛竹。

如果不是他在縹緲峰上與天山童姥,哦不,水鏡先生相識,恐怕連個陪襯的機會都沒有。但人人都有夢想不是嗎?

“我也有夢想,我想做個謀士,一個能青史留名的謀士。既然歷史不給我出場機會,那我創造機會。”

前二十年的時光裡,他獨自修煉,希望能覓得一絲半點的機會。我猜他是讀過《鬼谷子的》,原因後面說。總之那一年,他忽然打通了任督二脈,獨自從家鄉出發了,他要見那個江湖中傳說的水鏡先生。此人身下有兩塊牌位,一月臥龍,二曰鳳雛,天下人人都想得到,這一次,他想給自己一個機會。一連走了兩個月,才來到穎川。那天司馬微正在採桑,見從南面來了個年輕人,相貌平凡,唯獨兩眼有神,心中暗暗稱奇。

那年輕人道:“先生可是水鏡先生?”

司馬微略微點頭。

那年輕人道:“小生想與先生一敘可否?”

司馬微放下了手中的桑葉說道:“年輕人,找老夫何事?”

年輕人說道:“只想一敘。”

司馬微已知曉一二,便說:“且來坐下。”於是二人便尋處樹蔭下坐下。為什麼龐統要找司馬微?無他,只因此人是相面高手,諸葛諸葛亮得到了臥龍的牌位,方能在江湖上呼風喚雨,人人給面子。

那一天,二人聊了一天一夜,司馬微對他驚為天人,臨走時,他將這個年輕人稱之為“鳳雛”。

後人稱他為鳳雛龐統!

龐統跟虛竹一樣,信奉著迂腐的道德倫常。拜別了司馬微之後,我們的鳳雛先生並沒有出山,而是到處宣揚仁義道德,順帶著過過嘴癮,品評天下英雄,比如評價好朋友陸責力是個呆驢,哦不,呆馬,比如說顧劭是個呆牛,比如說全琮就更狠了:

“你智商一般,不過跟蠢人比起來也過得去。”

沒錯,龐統什麼都好,就是太傲。即便到了劉備賬下當個小官,也並沒有做出驚心動魄的事情,不是沒能力做,而是不care,覺得太簡單,時刻準備跳槽。劉備見這人是個混吃蹭喝的,也想打發他走。如果不是東吳的魯肅舉薦,他早被趕走了。理論上如果他離開劉備,最後可能投靠孫權。有時候不得不懷疑魯肅到底是哪一頭的。

礙於魯肅的面子,劉備找龐統聊了一次人生,好聚好散,熟人面子還是要給的。結果聊完,劉備大呼:我擦,先生牛人也。具體聊了什麼不知道,但一定讓劉備聊的很爽。哼哼,所以別看龐統傲,其實也是有原因的,他早練成了絕世武功,比如口才。

兩次聊天,分別搞定了司馬微和劉備。看官,如果給你跟老闆聊天的機會,你能搞定老闆嗎?我看未必!

就這樣一個原本是湊數的,打醬油的角色來到了歷史舞臺。

鬼谷子經世奇謀:上等人講道德,中等人講格局,下等人講套路!

自古以來,得到老闆賞識只是第一步。一個人有沒有本事,光會吹是沒用的,還要會做。所以龐統需要施展自己的手藝,他有什麼本事呢?

這個世界上有三種謀士,一種是諸葛亮的正謀,一種是法正的陰謀,然而還有第三種:龐統的鬼謀。

前面說過,法正給劉備獻上一個大禮——益州(鬼谷子 | 一個人有謀略,到底有多重要?)。其實,法正只佔一半功勞,另一半是龐統的。龐統的鬼謀甚至超過法正的陰謀。

劉備入蜀,與劉璋二人會面,龐統就攛掇道:“主公,趁這個機會,直接軟禁劉璋,一了百了。”如果劉備聽了,後面就沒法正什麼事兒了。但是劉備沒聽,放了劉璋。

看官別以為劉璋傻。劉璋回到益州後,意識到劉備在玩扮豬吃老虎的遊戲,馬上給劉備出了一道難題,要求劉備討伐張魯,如果劉備出兵他好來個漁翁得利,如果劉備不出兵,就可斷定劉備必有反心。接到這手棋,劉備才徹底慌了。

“人家明明是來奪益州的,哪有空去打張魯”。他看了眼諸葛亮,諸葛亮沒吱聲。看來這局棋才剛開局就輸了。正惆悵間,他聽見一個熟悉的聲音:

“主公,我有三策,可解此局。”

這就好比喬峰在少林寺正與慕容復殺的難解難分,忽然旁邊竄出個虛竹一樣。雖然長相一般,但其實已經是絕世高手。關鍵是龐統獻出的不止一策,而是三策。劉備眼睛馬上發光了。龐統給劉璋佈下了一個天下鬼謀奇局,龐統給劉備寫了一篇論文:《論劉璋的三種死法》。

上策:揮兵直下,暗取成都。趁劉璋尚在猶豫試探,軍心未穩,手下無強將,馬上派出精兵暗中襲擊成都,打他個出其不意。

中策:算計強將,迂迴打擊。算計劉璋手下楊懷,高沛,佯裝撤兵,退回荊州,二人必然前來拜送,屆時來個兵不厭詐,捉拿二人,收編他們部隊,隨即回攻成都。

下策:以退為進,暗待時機。退回白帝城,暗中調動荊州部隊入蜀,等待機會,再做打算。

隨即,龐統還說了個下下策:如果猶豫不決,按兵不動,就是死局。劉備看完了龐統的鬼謀之後,很輕鬆,大筆一揮,選中策。為什麼不選上策呢?因為劉備愛惜名聲,主動進攻就意味著他變成了十惡不赦的小人。

看官,你看出什麼端倪了嗎?為什麼龐統給劉備上了三策,而不是一策?每次老闆詢問您工作意見的時候,你是不是隻說一個解決方法?說一策是蠢人,顯得你計策少,不夠聰明。說二策是智人,如果主公聽你的,顯得你聰明嗎?主公多沒面子。說三策是鬼人,把策略獻給主公,讓主公自己選,贏了是主公智慧,是主公功勞。輸了,是主公選擇失當。瞧,奧妙就在這裡。連吃火鍋還有不同的選擇呢。啥叫進可攻,退可守?

大部分人在謀劃的時候,只想進攻,卻沒想過退路。

劉備用了龐統鬼計,果然跟開掛一樣,一帆風順,於是馬上召開慶功大會。大家一起吃著火鍋唱著歌,一不小心劉備偽君子的尾巴果然露出來了,他大言不慚的說:

“今天的成功,讓我好快樂。”

龐統一聽就明白劉備是個什麼人了,於是反駁道:“主公,奪了別人家的東西,你就快樂了?說好的仁義呢?”

這句話“啪”的一聲打了劉備一個耳光。劉備怒了,指著龐統說道:“你,給,我,滾!”

“滾就滾”說罷,龐統起身就要走。這哥們果然也是個政治智商很低的動物,不過想想也正常,如果他跟法正政治智商高,就沒諸葛亮什麼事兒了。

見龐統要走,劉備厚黑的一面馬上露出來了,說道:“哈哈,我跟你開玩笑的。你給我說說,咱們到底誰錯了啊?”

龐統依然不識體統的說:“我錯了,您也錯了。”

“哈哈哈哈”,劉備斜視著龐統大笑,我猜他心頭有一百萬頭草泥馬奔騰呼嘯而過。不過誰讓劉皇叔厚黑呢?誰讓劉皇叔是個情緒管理高手呢?

不給大哥面子,後果可是會很嚴重的。

接著,沒接著了,龐統得到了喬峰式的死法。龐統不明不白就被萬箭穿心給射死了。據說是為了保護劉備死的,還據說龐統死在落鳳坡了,這個地名到底在現在哪裡呢?據考證,這地名是編的!但到底怎麼死的,誰知道呢?總之,據說後來劉備哭了,很,傷,心。總之這樣不明不白死掉的謀士又不是他一個,比如隔壁的荀彧也是。

鬼谷子經世奇謀:上等人講道德,中等人講格局,下等人講套路!

說完鬼谷子,回到謀士的命運上來。歷史上的著名謀士總是很難善終,有被箭射死的,有病死的,有被逼自殺死的等等。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智者很少能成為贏家。這件事情讓我百思不得其解,龐統和荀彧為什麼不得善終呢?要知道這三位可是三國鉑金級謀士。再比如歷史上的文種、白起、韓信、劉伯溫等等,一個一個智商180的謀士爭先恐後的淪為悲劇,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在商戰上也是一樣,企業中那些在外攻城掠地,搶佔市場,為企業的發展立下赫赫功勞,最終卻一不小心就腹部中箭,被企業中的政治老油條算計,落得萬劫不復的境地。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真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後來我想明白了。亂世,人競天擇,適者生存,而不是智者生存,更不是德者生存。還記得龐統“性好人倫,勤於長養”?作為謀士,龐統首先是個信仰道德的名士,當他看見劉備真面目之後,就已經知道雙方的道不同了。龐統的道德是放在心裡,而劉備的道德只是掛在嘴上的。相比之下,另一位簡直就笑的樂開了花,但他靠的不是謀略,而是政治。我是怎麼知道的呢?陳壽說: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啥意思?

諸葛亮擅長的不擅長是謀略,而是擅長管理百姓,隨機應變不是他所擅長的。 不要驚訝,真實歷史和小說是兩回事,比如真實的曹操愛哭,劉備暴躁。諸葛亮其實是管理型人才,而法正和龐統才是真正的謀略天才。

有時候,現實就是這麼殘忍,雖然你不願意相信,但政治好油條的確更適合生存,因為謀略家再有智慧也只是棋子,只在謀一局,所以不管龐統怎麼死的,既然是棋子就必須接受棋子的命運。而政治家們卻在謀全局,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龐統們在格局上輸了一層。

如果不信,您環顧左右,就明白了。

故事雖然講完了。但自己挖的坑,含著淚也要填上。前面我們留了個懸念,為什麼我猜龐統讀過《鬼谷子》呢?這還真不是瞎吹,這才是今天要說的重點。還記得我說過龐統的《論劉璋的三種死法》嗎?出處就是鬼谷子。陳壽說諸葛亮奇謀為短,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奇謀呢?

口訣如下: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參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

鬼谷子告訴我們:謀劃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去籌劃計策,必須查明事情的原委,以探得實情。仔細周密的分析雙方實情,就需確立“三儀”。所謂“三儀”就是上、才、愚。此三者互相參驗,就能定出奇謀。

什麼是三儀呢?您可以理解為三策,上策,中策,下策,相互參驗,生出奇謀。您也可以理解為優勢、劣勢、常勢,相互參驗,生出奇謀,其實說的是一回事。

學習國學鬼谷子謀略智慧,歡迎關注鬼谷子微信公眾號(guiguzi7619299),我們一起縱橫捭闔,鬼谷論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