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院”是冷宮也是棋子 民進黨當局“獨”害“臺北故宮”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南院”是冷宮也是棋子

民進黨當局“獨”害“臺北故宮”(說臺灣)

要說這個世界上有人討厭故宮,那就非“臺獨”人士莫屬了。因為歷史上的外患內戰,臺海兩岸一邊一個故宮。臺北故宮讓“臺獨”勢力很糾結,既要借之“爭取國際的光榮”“讓世界看到臺灣”,又因為其不可撼動的中國屬性而欲除之。於是,2000年民進黨剛執政,“故宮南院”計劃就登場了。“南院”的立院宗旨是展示臺灣和亞洲文化藝術,換言之,再造一個沒有中國的“臺北故宮”。

陳水扁任上動土、蔡英文上任前試營業,建了10多年,花了80億元(新臺幣,下同),佔地70公頃,2015年12月28日試營運後,進館人數與日俱減,別說外來遊客,臺灣內部遊的旅遊線都不排這個點,“南院故宮”淪為冷宮,按臺灣人的說法是“蚊子館”。近日,國民黨參選人郭臺銘到“南院”所在地嘉義,對著記者鏡頭說:“讓蔡英文來看看這裡(南院)的蚊子養多大了。”一份嘉義縣的民調顯示,超過六成的嘉義人認為“南院”已經成為了“蚊子館”。

空虛寂寞冷

“蚊子館”近景如何?一位臺灣網友的網上留言形象概括:看完可能會覺得空虛寂寞還覺得冷,一種落葉飄落的畫面,會覺得這裡挺無趣的,建議經過或者在附近可以進去拍拍照……否則就不要太強迫自己去了。

“南院”建在嘉義縣太保市過去的甘蔗田裡,當年陳水扁的“深情”喊話曾經打動人心:“過去這片土地滋潤了我們的物質,將來會滋潤我們的心靈。”但現在70公頃的佔地,除了20公頃的展場建築外,其餘50公頃都是荒地,設計圖上的亞洲各國園區早已不提,“成為亞洲盧浮宮”的口號也成了笑話,只有“本土”和“亞洲”的初衷堅守了下來。“南院”的常設展是“嘉義發展史”“亞洲佛教藝術之美”“亞洲茶文化展”“亞洲織品展”“認識亞洲——新媒體藝術展”,特展有過“南亞服飾特展”“日本伊萬里瓷器特展”“高麗青瓷特展”“越南文化月展”和正在舉辦的“神戶市立博物館精品展”。

民進黨當局的臺北故宮院長們前仆後繼執行著“去中國化”的路線,去年7月上任的院長陳其南直接喊出“故宮臺灣化”,聲稱要“重新定位地理大發現時代東亞地中海概念中的臺灣福爾摩沙”。無論陳院長怎樣定位,除了蔡英文,絕大多數臺灣人不會跑到南太平洋去“尋根”,他們認定“故宮”就是“明朝、清朝的宮廷”,故宮寶物就是中國的寶物,對沒有中國的故宮不感興趣。結果,上任4個月的陳其南因將《祭侄文稿》“祕密”借展日本而下臺。臺灣記者的鏡頭裡,“南院”展場空空蕩蕩,老百姓在“南院”園區晒娃、溜狗、散步,就是不進展場。

花錢巧語騙

記者第一次接觸“故宮南院”是2007年。聽說奧運會發起人顧拜旦先生邀請中國參加奧運會的信件收藏在臺北故宮,在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前,記者從新聞角度出發申請採訪臺北故宮。當時接受記者採訪的是一位副院長,他對記者提出的顧拜旦信函的任何問題不肯定也不否認,態度冷淡,王顧左右。為了緩解採訪氣氛,記者請他介紹“故宮近期的重要活動”,這位副院長開始熱情起來,一直在談“南院”:平衡南北文化差距、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打造亞洲第一的現代化博物館……與副院長的讚不絕口相比,記者在其後聽到的,多是對“南院”的負評,有臺灣媒體爆出“南院”落戶嘉義,是陳水扁和時任嘉義縣長的政治交易。這位縣長在綠營頗有號召力,陳水扁在2004年連任時在嘉義縣狂吸超過六成的選票。“南院”邊建邊爆出官商勾結弊案,建案重新發包,官員不斷被查,成為政壇和社會爭議焦點。這邊國民黨籍民意代表痛批這個建案是“金光黨”,那邊民進黨挾嘉義民意要求“南院”快建早開,“給嘉義帶來榮景”。開館第九天,“南院”漏水,觀眾向嘉義縣反映,當時帶領人抗爭的嘉義縣長稱“這是臺北建的,是臺北的事”,好處已然入袋,“南院”已不關他事。

最慘的是真金白銀投進去的商人,“故宮南院”以帶動地方經濟的合理性立項,臺北故宮院長和民進黨籍嘉義縣長也一再許諾南院地區將成為旅遊業、房地產業新的增長點,並算出需要3600多間客房的數字,吸引臺灣各大集團紛紛進駐。結果,長榮集團在“南院”對門花20億元建的酒店建好不敢開業,義華花園酒店建好就降價出售,崧園陽光酒店也建好落鎖養蚊子,樺舍商旅去年停業。經營“樺舍”的樺福集團告訴臺灣媒體,當初招商時官方評估“南院”每年有百萬觀眾,結果每天最少時只有300人,還大多是學生,一直看不到起色。如此看來,當年的“金光黨”指控還真不是“鬥爭語言”。

處心積慮“獨”

蔡英文一上任就盯住了“故宮南院”。陳水扁打著“發展南部”的招牌建“南院”,蔡英文藉著救“南院”的契機“改造”臺北故宮。陳水扁花了70億元建了個冷宮,蔡英文要花101億元實行“新故宮計劃”。這個計劃的主要內容是整建臺北故宮,優化“故宮南院”,在“南院”建個文物修復室就要花50億元。對此,不少文化人和媒體人氣炸了!一位資深媒體人在電視上追問:“南院”成“蚊子館”是因為沒有文物修復室嗎?是因為花錢不夠多嗎?在錯誤的地方建一個錯誤的博物館,展一些沒人看的東西,這才是癥結所在。別說再花50億元,就是500億元、5000億元也沒人看!蔡英文不妨“髮夾彎”,宣佈“南院”另作他用。有人諷刺稱,既然陳水扁建的“蚊子機場”——屏東機場已租給民眾打太極拳,“南院”也可照此辦理。

媒體的質疑還停留在是否能救“南院”上,卻忽略了救“南院”的過程中“臺北故宮”遇險。聽聽陳其南任上整修“臺北故宮”的作法:2020年起閉館3年,文物南遷“南院”展出。這個內部文件疑似被臺北故宮敢怒不敢言的工作人員外流,被國民黨籍民意代表柯志恩公佈,白紙黑字,引起社會震動,陳其南不得不改口。但他拋出的第二個計劃乾脆“肢解”了“臺北故宮”,現在的“臺北故宮”成為“東方文書館”,將現有的文物遷至臺中成立“東方書畫美術館”和“東方工藝美術館”,這樣一來,寶物還在,只是失去了其來處“故宮”,以“東方”替代“故宮”,“去中國化”的人馬終於攀上了“臺北故宮”這座頂峰。

在社會各界的批評聲中,民進黨當局似乎又收回了這隻測試風向的氣球,“臺北故宮”現任院長表示“新故宮計劃”會按已經通過的版本執行,其中並沒有涉及分散文物的內容。但他也留下了伏筆:“對故宮未來定位仍是開放討論。”

“臺北故宮”還用定位嗎?文物來源於北京,皆是中華文明的重器,“臺北故宮”該行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之責,如果這個最基本的事實還要討論,只能說提出問題者別有用心。為達其政治目的傷害傳承千年的中華文物,不僅是兩岸的罪人,也是對世界文明的犯罪。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南院”開幕的第三天,由成龍捐贈安置在中庭的圓明園12獸首被潑漆,當時“翠玉白菜”也同在“南院”。按“臺獨”的解釋,12獸首是“中國文化入侵”該被潑漆,那“翠玉白菜”不是“文化入侵”嗎?是否在未來也遭毒手?真是讓人捏把汗!雖然現在“新故宮計劃”已被臺灣的選舉新聞所覆蓋,但別有用心者不會收手,兩岸都應警惕!

陳曉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