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景區內,景觀最集中的地方,當然是最後出場的灞陵橋了。遺憾的是,天太熱了,我沒在橋上停留,關於橋本身的照片,像樣的只有這一張: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景區內,景觀最集中的地方,當然是最後出場的灞陵橋了。遺憾的是,天太熱了,我沒在橋上停留,關於橋本身的照片,像樣的只有這一張: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橋東的關羽立馬像,非常高大,厚重而古樸。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景區內,景觀最集中的地方,當然是最後出場的灞陵橋了。遺憾的是,天太熱了,我沒在橋上停留,關於橋本身的照片,像樣的只有這一張: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橋東的關羽立馬像,非常高大,厚重而古樸。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景區內,景觀最集中的地方,當然是最後出場的灞陵橋了。遺憾的是,天太熱了,我沒在橋上停留,關於橋本身的照片,像樣的只有這一張: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橋東的關羽立馬像,非常高大,厚重而古樸。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餞行亭,當然我並不確定關羽或者曹操是否真的在這個地方停留過。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景區內,景觀最集中的地方,當然是最後出場的灞陵橋了。遺憾的是,天太熱了,我沒在橋上停留,關於橋本身的照片,像樣的只有這一張: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橋東的關羽立馬像,非常高大,厚重而古樸。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餞行亭,當然我並不確定關羽或者曹操是否真的在這個地方停留過。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左良玉出錢修的石碑,雖有殘缺,但主體保留了下來。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景區內,景觀最集中的地方,當然是最後出場的灞陵橋了。遺憾的是,天太熱了,我沒在橋上停留,關於橋本身的照片,像樣的只有這一張: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橋東的關羽立馬像,非常高大,厚重而古樸。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餞行亭,當然我並不確定關羽或者曹操是否真的在這個地方停留過。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左良玉出錢修的石碑,雖有殘缺,但主體保留了下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另一個較出名的文物:關王辭曹操圖石刻。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景區內,景觀最集中的地方,當然是最後出場的灞陵橋了。遺憾的是,天太熱了,我沒在橋上停留,關於橋本身的照片,像樣的只有這一張: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橋東的關羽立馬像,非常高大,厚重而古樸。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餞行亭,當然我並不確定關羽或者曹操是否真的在這個地方停留過。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左良玉出錢修的石碑,雖有殘缺,但主體保留了下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另一個較出名的文物:關王辭曹操圖石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其餘景觀,不再贅述,照片為大家奉上。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景區內,景觀最集中的地方,當然是最後出場的灞陵橋了。遺憾的是,天太熱了,我沒在橋上停留,關於橋本身的照片,像樣的只有這一張: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橋東的關羽立馬像,非常高大,厚重而古樸。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餞行亭,當然我並不確定關羽或者曹操是否真的在這個地方停留過。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左良玉出錢修的石碑,雖有殘缺,但主體保留了下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另一個較出名的文物:關王辭曹操圖石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其餘景觀,不再贅述,照片為大家奉上。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景區內,景觀最集中的地方,當然是最後出場的灞陵橋了。遺憾的是,天太熱了,我沒在橋上停留,關於橋本身的照片,像樣的只有這一張: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橋東的關羽立馬像,非常高大,厚重而古樸。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餞行亭,當然我並不確定關羽或者曹操是否真的在這個地方停留過。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左良玉出錢修的石碑,雖有殘缺,但主體保留了下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另一個較出名的文物:關王辭曹操圖石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其餘景觀,不再贅述,照片為大家奉上。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景區內,景觀最集中的地方,當然是最後出場的灞陵橋了。遺憾的是,天太熱了,我沒在橋上停留,關於橋本身的照片,像樣的只有這一張: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橋東的關羽立馬像,非常高大,厚重而古樸。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餞行亭,當然我並不確定關羽或者曹操是否真的在這個地方停留過。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左良玉出錢修的石碑,雖有殘缺,但主體保留了下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另一個較出名的文物:關王辭曹操圖石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其餘景觀,不再贅述,照片為大家奉上。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景區內,景觀最集中的地方,當然是最後出場的灞陵橋了。遺憾的是,天太熱了,我沒在橋上停留,關於橋本身的照片,像樣的只有這一張: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橋東的關羽立馬像,非常高大,厚重而古樸。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餞行亭,當然我並不確定關羽或者曹操是否真的在這個地方停留過。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左良玉出錢修的石碑,雖有殘缺,但主體保留了下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另一個較出名的文物:關王辭曹操圖石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其餘景觀,不再贅述,照片為大家奉上。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景區內,景觀最集中的地方,當然是最後出場的灞陵橋了。遺憾的是,天太熱了,我沒在橋上停留,關於橋本身的照片,像樣的只有這一張: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橋東的關羽立馬像,非常高大,厚重而古樸。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餞行亭,當然我並不確定關羽或者曹操是否真的在這個地方停留過。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左良玉出錢修的石碑,雖有殘缺,但主體保留了下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另一個較出名的文物:關王辭曹操圖石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其餘景觀,不再贅述,照片為大家奉上。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景區內,景觀最集中的地方,當然是最後出場的灞陵橋了。遺憾的是,天太熱了,我沒在橋上停留,關於橋本身的照片,像樣的只有這一張: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橋東的關羽立馬像,非常高大,厚重而古樸。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餞行亭,當然我並不確定關羽或者曹操是否真的在這個地方停留過。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左良玉出錢修的石碑,雖有殘缺,但主體保留了下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另一個較出名的文物:關王辭曹操圖石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其餘景觀,不再贅述,照片為大家奉上。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景區內,景觀最集中的地方,當然是最後出場的灞陵橋了。遺憾的是,天太熱了,我沒在橋上停留,關於橋本身的照片,像樣的只有這一張: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橋東的關羽立馬像,非常高大,厚重而古樸。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餞行亭,當然我並不確定關羽或者曹操是否真的在這個地方停留過。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左良玉出錢修的石碑,雖有殘缺,但主體保留了下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另一個較出名的文物:關王辭曹操圖石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其餘景觀,不再贅述,照片為大家奉上。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景區內,景觀最集中的地方,當然是最後出場的灞陵橋了。遺憾的是,天太熱了,我沒在橋上停留,關於橋本身的照片,像樣的只有這一張: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橋東的關羽立馬像,非常高大,厚重而古樸。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餞行亭,當然我並不確定關羽或者曹操是否真的在這個地方停留過。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左良玉出錢修的石碑,雖有殘缺,但主體保留了下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另一個較出名的文物:關王辭曹操圖石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其餘景觀,不再贅述,照片為大家奉上。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景區內,景觀最集中的地方,當然是最後出場的灞陵橋了。遺憾的是,天太熱了,我沒在橋上停留,關於橋本身的照片,像樣的只有這一張: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橋東的關羽立馬像,非常高大,厚重而古樸。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餞行亭,當然我並不確定關羽或者曹操是否真的在這個地方停留過。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左良玉出錢修的石碑,雖有殘缺,但主體保留了下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另一個較出名的文物:關王辭曹操圖石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其餘景觀,不再贅述,照片為大家奉上。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

中國歷史悠久,在中原大地上,古城、古都比比皆是。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會特別懷戀自己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例如,北京會特別懷戀明清,西安會特別懷戀漢唐。

許昌雖然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歷史上,它也曾煊赫一時,躋身全國的政治中心。這個時期,就是曹魏時期。所以,許昌會特別懷戀曹魏時期,那段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深深刻進了許昌市的方方面面。這段歷史裡,有兩個風雲人物:關羽、曹操,他們在後人心目中聲望之高,甚至超脫於他們在世的那個時代。在許昌市區,有三個收費景區,就是反映這兩個人,以及那段崢嶸歲月的。

霞客有幸曾參觀過這三個景區。如無俗務所擾,準備最近幾天向朋友們逐一介紹。今天霞客先來說一說灞陵橋。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市區西緣,門票30元,但有針對兒童和老人的免票或優惠政策。另外,該景區在不少旅遊年卡上,可以免費預約(霞客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這麼進去的。)

狹義的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橫跨在清泥河之上。改名灞陵橋,一是出於附會(也是古人所為了),一是出於諧音。相傳這裡是三國VIP武將關羽辭曹挑袍之處。據說(大概就是三國演義)關羽屈身曹營,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失散的結義兄弟劉備、張飛。後來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於是放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去投奔。曹操聽說後,立即從後追趕,及之於灞陵橋頭,企圖勸說關羽回心轉意。最終勸說無效,只好示恩,賜袍給關羽。關羽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辭曹而去。

上面那個動聽的故事,未必是真,但也未必是假。《三國志》中,也有大致相仿的記載,只是比較簡略,不像《三國演義》裡那般繪聲繪色。但至少明代以來,許多人都對此信以為真。橋頭有一“漢關帝挑袍處”殘碑,為明朝名將左良玉所立。此外,清代所立的紀念性石碑,尚有數個。明清文人所寫的關於此橋的詩文,往往也都和關羽有關。以訛傳訛,以致弄假成真,在我國的人文古蹟中,並不鮮見。更何況,圍繞許昌灞陵橋的故事,並非虛無。

這座橋,原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數十丈,高丈餘,寬可並行兩輛馬車。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後來的考古可知,此橋始建不晚於元代,明清都有整修。考古所得的古橋部件,包含一些富有藝術價值的石刻,如今存放在景區內的關帝廟裡。

當然,現今景區內的這個灞陵橋,已經不是古代那個了。新橋於1990年建成,仿古式樣。此橋長達120米,算是一個不小的拱橋,較為壯觀。其雕刻、紋飾也頗有可觀之處。

景區大門口處的幾個景觀:關羽辭曹書和歷史場景浮雕。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些景觀明白無誤地表明,景區是以曹魏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內部的多數景觀,確實都與那個時代的某個有名的故事相關。

望梅橋,名字源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青梅亭,再現了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當然遊人是不能在這個亭子下休息的,有牌警示不能靠近。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這一處景觀,則是重現了“曹衝稱象”的情景。一提起曹衝,我總是有種想嘆氣的感覺,他的早逝真是太遺憾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比較特別的關帝廟。關於它霞客不囉嗦了,大家看照片中廟前的介紹吧。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景區內,景觀最集中的地方,當然是最後出場的灞陵橋了。遺憾的是,天太熱了,我沒在橋上停留,關於橋本身的照片,像樣的只有這一張: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橋東的關羽立馬像,非常高大,厚重而古樸。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餞行亭,當然我並不確定關羽或者曹操是否真的在這個地方停留過。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左良玉出錢修的石碑,雖有殘缺,但主體保留了下來。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另一個較出名的文物:關王辭曹操圖石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其餘景觀,不再贅述,照片為大家奉上。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河南許昌市的灞陵橋:關羽在此處挑袍辭曹而去

霞客點評

景區的綠化非常棒,有成熟公園的那種舒適感。當然,景區的主要價值不在此,而是其宣揚的曹魏文化。景區內有一些文物,但是不多,多數景觀還是人為創造出來的。

該景區規模中等,遊覽它大概需要兩個小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