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三國故事,關羽竟然是個膽小怕事、告黑狀、斤斤計較的人

最初的三國故事,為了滿足聽眾的喜好,就跟我們現在網絡爽文一樣。

早期三國故事,關羽竟然是個膽小怕事、告黑狀、斤斤計較的人

三國志平話

《三國志平話》裡,三國故事本質上是一個重生神話,說是一個名叫司馬仲相的憤青,讀書發牢騷,結果被玉皇大帝聽見了,就讓他做半日閻羅王,遇見三個冤魂韓信、彭越、英布等人告劉邦的狀,這三人功高震主,被劉邦冤殺,他們請閻羅王為他們主持正義。

司馬仲相當即把劉邦叫過來,劉邦說我當時出去雲夢山旅遊了,這都是我媳婦呂后的鍋。呂后說這都是劉邦旅遊之前交代給我的……亂哄哄一番,最終做出判決,劉邦轉生為漢獻帝,呂后轉生為伏皇后,韓信重生為曹操,這樣“韓信”就可以殺掉“呂后”,囚禁“劉邦”,彭越重生為劉備,英布重生為孫權,這樣二人就可以瓜分漢家天下,而蒯通則轉生為諸葛亮——這個安排有點不合理,因為蒯通當年是勸韓信自立為王的,這麼說諸葛亮應該投靠曹操才對啊。看來憤青司馬仲相沒有考慮詳細,他倒是為自己安排了一個好去處:重生為司馬懿,收拾三國,獨霸天下。

早期三國故事,關羽竟然是個膽小怕事、告黑狀、斤斤計較的人

曹操是韓信重生,報復轉世的漢獻帝

從這個安排上來看,創作者明顯是個當時的落魄書生(實際上當時許多故事創作者都是不得志的書生,淪落市井之中),他把自己想象成最後的贏家,意淫了整個三國。

關羽和張飛也沒有交代是漢初哪位猛將轉世,創作者在當時對二人並不是很看重。

但是隨著關羽地位的上升,後面的故事創作者就不得不增加關羽的戲份,這個故事在後來的版本里就明確交代關羽和張飛的來歷了,馮夢龍在《鬧陰司司馬貌斷獄》裡就說張飛是樊噲轉生,關羽則是項羽轉世,關羽和楚霸王掛了鉤,這個說法固然體現了關羽的英勇,但是楚霸王桀驁不臣的姿態和關羽後來的忠義形象不搭,所以這個設定在關羽成神之後就被砍掉了。

早期三國故事,關羽竟然是個膽小怕事、告黑狀、斤斤計較的人

關羽

而關羽最初在三國故事裡的形象也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高大上。而是如同一個小商小販一樣,精於算計,例如他跟劉備結拜,就是因為看上了他將來必成大事。

雜劇《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中,關羽看見劉備睡著的時候,有一條蛇從他七竅鑽出鑽進,於是關羽就張飛說:“兄弟也,你不知道,蛇鑽七竅,此人有福,將來必貴。等他睡醒,不管他年紀大小,我們就拜他為兄。”——把結拜整得跟我們現在炒股跟莊一樣。

早期三國故事,關羽竟然是個膽小怕事、告黑狀、斤斤計較的人

桃園結拜

《三國志》關羽不屑於和黃忠為伍,《走鳳雛龐掠四郡》作者腦補了一下關羽和黃忠的恩怨,故事裡張飛和趙雲去攻打黃忠,黃忠說我不給你們打,找你們二哥來,我跟他有仇。張飛問什麼仇,黃忠說:“他當初和我一起去參加科舉考試,他去官府誣告我一狀,然後他跑了,導致我被打了二十軍棍,發配在這裡。”——堂堂關壯繆成了一個誣告的小人。

早期三國故事,關羽竟然是個膽小怕事、告黑狀、斤斤計較的人

黃忠

關羽還膽小怕事。

《三國志平話》裡,張飛搶了呂布買馬的錢,劉備嚇得要死,和關羽竟然想要把他捆了送給呂布,只是念及桃園結義,才沒有這麼做。關羽還埋怨張飛:“安喜時鞭督郵,軍去大半,為賊三載。前者失了徐州,皆爾之過。今又奪呂布錢物,又是爾之過”——這膽小怕事推諉扯皮的勁,哪有半點義薄雲天的樣子。

早期三國故事,關羽竟然是個膽小怕事、告黑狀、斤斤計較的人

戰呂布

《古城記》牢騷發起來也是溜得很,關羽千里走單騎來到古城下,蔡陽追趕,張飛信不過他,不給他開門,關羽無奈斬殺蔡陽,這才取信張飛,進了城來,他說張飛:“比如你受了他的(指曹操的恩惠),還肯想大哥和我,辭曹來尋否?”——這自賣自誇的勁,顯然這風格只有他才有。然後又開始埋怨:“教你助我些人馬,你說半個也沒有,只在城上助我三通鼓,十面小旗。大哥,還是鼓殺得人?還是旗殺得人?三弟,莫說你我結義兄弟,就是一面之交,見蔡陽兵來,也有惻隱之心,開門與我進來。幸喜昨日蔡陽被吾所害,若是失手於他人,三弟,你今日還跪哪一個? ”整個話嘮一個,牢騷發了一通,最後得出結論:“大哥,我想當初桃園結義,日子不利,時落空亡,以致兄弟如此。”——當初咱們拜錯了把子,差點就要們行李散夥了。

早期三國故事,關羽竟然是個膽小怕事、告黑狀、斤斤計較的人

古城會《斬蔡陽》

最不能忍的在《關雲長千里獨行》雜劇裡,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卻不告訴二位嫂子,假裝喝醉酒到嫂子那兒去,二位夫人責備他忘掉兄弟結義情,關羽竟然大發脾氣,嚇得二位嫂嫂賠禮道歉,他才說出實情——這是要唱《武家坡》啊。

早期三國故事,關羽竟然是個膽小怕事、告黑狀、斤斤計較的人

列舉的這些故事文本雖然都是元朝的,但最初故事形態肯定是在宋朝就已經形成。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細節,正是因為這些故事的受眾是市井小民,這是在迎合聽眾(觀眾)的趣味。這些小缺點削弱了他作為厲鬼凶惡的一面,拉低了他作為“萬人敵”武將的姿態,擁有了世俗的氣息,大家也就更喜歡,更願意往他身上編故事。而且這些市儈的細節並不影響大家對他的崇拜,反而更能為大家圈粉。

《明道雜誌》就記載了一個粉絲太迷戀關羽結果被人欺騙的事,該粉絲是一名富家子弟,喜歡看皮影戲裡的三國故事,每次看到斬關羽都為之淚下,囑咐皮影戲操弄者慢點斬,一群無賴就對他說:“關羽這樣的英雄,你何不祭祀一番。”富家子弟深以為然,當即出銀器、買酒肉,待這日上演罷斬關羽,就祭祀一番,關羽英魂吃不吃不知道,這群無賴得以大快朵頤。吃完飯,無賴們連銀器也一卷而空。

這富家子也堪稱關羽的死忠粉了。

《明道雜誌》作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他在文後說,過去聽說這個事不信,等到後來自己也見到類似的事情這才記錄下來。這說明如此為關羽不惜錢財的事情不是孤例。不過作者是以看笑話的態度記錄的,作為蘇東坡門下弟子,他自然和市井百姓欣賞不了一路。

早期三國故事,關羽竟然是個膽小怕事、告黑狀、斤斤計較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