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大戰,名將關天培交出了人生最後答卷,英軍對其屍首肅然起敬

虎門大戰,名將關天培交出了人生最後答卷,英軍對其屍首肅然起敬



1841 年 2 月24 日,英軍向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發出最後通牒,要求關天培投降、放棄橫檔各炮臺。

關天培當然拒絕。

這位清朝軍界,公認最優秀的海防將軍,即將迎來自己人生裡的最後一戰。

對這次生死大戰,關天培也早有準備。清軍的將領裡,可以說沒有一個人,可以如關天培這樣,與英軍有這麼多的交手過程,對英軍戰鬥力有那麼深切的體會。

但即使如此,之前爆發的沙角之戰,還是再次刷新了關天培的認知。原先只以為英國人船炮厲害,沙角之戰卻告訴他,英國人的陸戰水平,那是一樣的凶悍,無論是白刃戰拼刺刀的能力,還是火槍齊射的殺傷,都是領先清軍不止一個檔次。特別是神出鬼沒的側翼包抄登陸戰術,更令這位老將大開眼界。

這個遠方來的對手,此時正以令人絕望的強大,橫亙在清軍面前。

而比這更讓人絕望的,是清軍自己瀕臨崩盤的士氣,親眼見過英軍強悍戰鬥力的清軍士兵們,好些人都給嚇破了膽,開小差跑路的不少,更惡劣的是某些兵痞子,打仗半點本事沒有,鬧罷工卻水平極專業,明明大敵當前,卻是抱團鬧事要發錢,不漲工資就不打仗。

對於久經沙場的關天培來說,此時此刻,是他戎馬生涯裡最困難的一刻。

就在這關鍵時刻,及時出手幫他忙的救星出現了:琦善。

虎門大戰,名將關天培交出了人生最後答卷,英軍對其屍首肅然起敬


琦善與關天培,這對組合在好些愛國主義影視劇裡,都是標準的大冤家。按一些影片的說法,關天培老將軍英雄一生,臨了卻被這老奸巨猾的琦善坑到家,兵給調走,抗敵事業被破壞,甚至後來英軍兵臨虎門,琦善為了搞投降,硬是坐看關天培殉國而不救。從頭到尾,壞事做盡。

但真正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如果沒有琦善這個大冤家,恐怕關天培老將軍,連打這一生最後熱血大戰的機會都沒有,早鳥獸散了。

得知虎門的情況後,琦善沒有猶豫,硬是牙縫裡擠出錢來,東挪西湊給關天培送去,幫他補足了軍餉,也總算穩住了士氣。

但更重要的,卻是為關天培贏得了備戰時間。琦善在前線絞盡腦汁糊弄,也沒忘了偷偷給關天培派兵去,補充前線的兵源。好些人拿他偷偷摸摸派兵說事,說這是琦善賣國的又一證據,但事實是,如果當時琦善大搖大擺增援關天培,義律必然會悍然進攻,最寶貴的戰備時間,也就根本沒有。

也正是在琦善的全力支持下,關天培得以放開手腳,為這最後的決戰,儘可能做最充分的準備。

他做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在上橫檔島,加修隱蔽炮臺。

這件事充分說明,關天培不愧名將稱號,生在戰術水準停留在十七世紀的清軍裡,卻也迅速看明白英軍側翼包抄戰術的厲害,併火速做出應對。儘管時間緊任務重,可在琦善的掩護下,隱蔽炮臺到底修好了,英軍再想複製攻克沙角炮臺的側翼包抄戰術,也要困難得多了。

25日,著名的虎門炮戰打響。

這是英國自兵臨廣州後,投入兵力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除各種輕型艦船外,還有軍艦威裡士釐號、伯蘭漢號、麥爾威釐號、都魯壹號、皇后號、馬打牙士加號,以及 4 艘運輸船。

出乎關天培意料的是,英軍並沒有複製攻打沙角炮臺的戰術,他們繞開了關天培重兵把守的上橫檔島,反而在清軍未設防的下橫檔島紮營。

英軍大模大樣的在下橫檔島修築工事。

如此戰機關天培哪能錯過,趁著夜間機會,清軍迅速發動炮擊,打算把英軍工事摧毀。

這個想法很豐滿,但無奈現實太骨感:清軍的火炮質量太差,根本就傷不了英軍工事,就在清軍的炮火轟鳴裡,英國工程兵輕輕鬆鬆加班加點,很快完成了工事。

等到26日破曉,關天培才明白,輕鬆把英國人放進下橫檔島,是個比讓他們在上橫檔島側翼包抄更嚴重的後果。英軍在下橫檔島上,修的不是簡單的工事,而是恐怖的野戰炮兵陣地。

這下炮火轟鳴,雨點般的朝關天培這裡砸來,且不論炮臺損失如何,就連清軍的軍營,頃刻間就被打成一片廢墟。

如果是一般的清軍,遇到這種情況,早就立刻崩盤了,比如定海的清軍。

關天培則用優異的表現證明,他絕不一般。哪怕被英軍炮火覆蓋,打到損失慘重,他親自坐鎮的上橫檔島,依然奮起還擊。雖說清軍火炮太差,極難打中英軍,但炮聲卻一直不停。

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如關天培一樣英勇。永安炮臺守將慶宇、橫檔臺守將達邦阿、橫檔月臺守將劉大忠覺得與其守在島上坐吃炮彈還不如“保存實力以圖將來”,於是駕船逃跑了。

對於慘烈的戰局來說,這幾個慫包的行為,堪稱落井下石。

上午11點半,英軍的軍艦開始啟動,伯蘭漢號、麥爾威裡號、皇后號輪船和 3 只火箭小船昂然進攻亞娘鞋山(武山) 。麥爾威裡號則用偏舷排炮對準威遠炮臺、靖遠炮臺轟擊。

如此對轟的場面,放在戰場上,殺傷力卻是一邊倒。

清軍的火炮,基本打不著英軍,英軍一頓猛轟,就是打炸一片。如此一邊倒,清軍的士氣也終於瀕臨崩潰。大批大批的士兵選擇了逃跑。

當英軍端起雪亮的刺刀,準備大搖大擺收穫勝利時,他們看到的,是一個終身難忘的景象。

滿身血汙的關天培,親自在威遠炮臺上指揮作戰,他的身邊,是大片白銀散落一地,那是他全部的家產,變賣了攤開在炮臺上,擲地有聲告訴將士們,打死一個英國人,這錢你就有份。

虎門大戰,名將關天培交出了人生最後答卷,英軍對其屍首肅然起敬


可悲的是,即使拼到這地步,卻也挽不會士兵們逃跑的心思。士兵們紛紛如鳥獸散,等著英軍迫近最後的靖遠炮臺時,上面也只剩下關天培帶領的二十多個兵丁。

面對必敗的人生最後一戰,這位老將軍浴血到最後,終於在英國人猛烈的炮火中倒下。“身被數十創以殉,天下痛之。”

他的壯烈不屈,不單清朝人沉痛,英國人更十分佩服。當關天培的家人領走他的屍體時,英軍特意鳴炮致意,表達對這位老將軍的敬意。

只要看看作戰過程,就知道為什麼尊敬。比起好些清軍要塞的一觸即潰,虎門整整堅持到26日下午四點,這已經是清軍遭遇到過的最激烈的抵抗。

但和這壯烈過程相比,尷尬的依然是傷亡比例:清軍陣亡三百人,被俘虜上千人,逃跑人數更無法計算,英國這邊,卻只有五人受傷。

號稱清朝最強的海防防線,就在這樣懸殊的傷亡比例裡,輕輕鬆鬆就摧毀了。

理論上說,虎門防禦體系裡,還有第三重門戶——大虎炮臺。但虎門淪陷,大虎炮臺也就形同虛設,被清軍主動放棄了。

這也就意味著,從此時起,英軍隨時可以闖入珠江內河,進而長驅直入省城廣州,只要他們想這麼幹。而且義律也正打算這麼幹。(以上為覃仕勇、張嶔長篇通俗歷史書《風雷激盪七十年》節選,欲知上下文內容,請到專欄閱讀全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