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是關節炎高發期!如何治療才能不發病?骨科醫生給出1個建議

關節炎 骨折 骨關節炎 藥品 健康 39健康網 2018-11-29

關節痛、關節變形、關節不停的嘎達響……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的機能不可避免的出現老化,關節不適的症狀越來越多,對於終末期的關節疾病,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但不少患者及家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拒絕”。

“這麼大年紀還來做手術,風險太大了!”、“把自己的關節鋸掉,換一個人工的,出問題誰負責”、“還是用自己的骨頭好,還是忍忍吧。”這些都是患者談起人工置換時浮現的場景和想法。

秋冬是關節炎高發期!如何治療才能不發病?骨科醫生給出1個建議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關節骨病外科副主任林荔軍在2018年嶺南關節外科高峰論壇上,接受39健康網採訪時表示,關節疾病雖不致命,但它卻能讓患者日日夜夜承受無盡的疼痛,尤其是高齡患者,慢慢的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最後癱瘓在床,嚴重影響老年生活質量,而及時的進行人工關節置換,不但可以讓患者重新正常行走,更能提高預期壽命,所以該做手術時別猶豫。

老齡化趨勢下,我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每年增長20%

隨著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讓關節疾病的發生率直線上升,據統計,目前有1.5億多患者正經受骨關節炎的折磨,而大量飲酒、濫用藥物導致股骨頭壞死的比例越來越大,不恰當的體育鍛煉則加重了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

關節磨損嚴重後,畸形、僵硬隨之而來,疼痛感將持續、不分晝夜的出現,有的患者甚至站立都無法做到,大量的止痛藥和非手術治療方法通通無效,人工關節置換便成了唯一的選擇。“目前,人工關節置換技術可用於治療髖關節、膝關節、肩關節、肘關節、踝關節、和指間關節等疾患,但以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最為普遍。”

林荔軍介紹,我國目前每年關節置換手術以20%的速度在增長,每年關節置換的病人達到53萬例,但與歐美國家人口比例相比,置換率依然偏低。

秋冬是關節炎高發期!如何治療才能不發病?骨科醫生給出1個建議

62歲的彭奶奶就是其中不願置換的一員。8年前,在家務農的彭奶奶不慎跌倒,導致了右側的股骨頸骨骨折,因為害怕治療需要花錢,彭奶奶認為在家休養一段時間夠骨折自然會恢復,“雖然有點疼痛,但農村人嘛,這點還是能忍的。”

此後,彭奶奶每人忍受著疼痛生活,走起路來有點跛也忍著,這一忍就是8年,8年來,病情並沒有如彭奶奶想象中的好轉,而是越來越嚴重,每晚疼到睡不著覺,“感覺全身骨頭都在疼,往外走50米都不行”只能臥病在床。

隨著兒子經濟條件的變好,彭奶奶被送到了醫院就診,接診的骨科醫生仔細檢查後發現,由於病情被拖延8年,骨折長期不癒合,已經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下肢也出現縮短,引發了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等等,若想恢復行走,必須進行關節置換。

一聽到要換關節,彭奶奶死活不同意了,拉著兒子的手要回家,經過醫生的仔細溝通,彭奶奶才吐露自己的心聲;“關節置換,我怕!”

秋冬是關節炎高發期!如何治療才能不發病?骨科醫生給出1個建議

聽到要換人工關節,你在怕什麼?

“要人工關節置換,是把整個關節都換掉嗎?”

聽到要換關節,很多人會認為要去掉很多根骨頭,創傷太大,其實不然,關節置換,只是將受損的關節表面切除掉,換成人工假體,簡單理解,就是把磨壞了的軟骨去掉,換成了“人造”的,關節兩端是合金的人造‘軟骨’,中間是特殊塑料製成的耐磨墊片,其它的並不動。

“人工關節置換,聽說也有保質期,可能要換幾次呢?”

即使有些骨科醫生在談到人工關節置換時,都會說置換最多維持10年,從而使許多本應該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患者擔心需重複置換而放棄手術,其實,隨著手術適應症的嚴謹、假體材料的更新,手術醫生的規範化,世界上各國的登記系統均表示,人工關節置換術10年存活率達到93%。

“澳洲的數據顯示,30年人工關節的存活率能達到70%”林荔軍說道。

秋冬是關節炎高發期!如何治療才能不發病?骨科醫生給出1個建議

“人工關節置換後,也會有疼痛表現,是失敗了嗎?”

一般來說,人工關節置換後,有3個月到半年的恢復期,期間也許會有炎症反應,體溫升高,隱隱作痛的感覺,但通過積極的康復訓練,則可慢慢恢復正常。

林荔軍提醒,術後患者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康復鍛鍊尤其重要,此外,術後日常生活的負荷量是可以耐受的,但不建議從事高強度、高負荷的運動、工作,避免關節再次受損。

“年紀大了,再做人工關節風險會不會大?”

據悉,進行人工關節置換的主要人群為60-80歲的老年人,林荔軍指出,隨著現代人工關節的質量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年齡並不是關節置換手術首要的考慮問題,而是根據病人自身身體條件和關節病變的程度來決定。

“有的患者拍片顯示,關節質量很差,但本人卻感覺正常甚至還能踢球等強度運動,這種情況下,其實人工關節置換並非首選。”林荔軍指出,選擇關節置換是有嚴格手術指徵,當保守治療無效,有嚴重影響生活時,則及時聽從醫生建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