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當國安球隊裡的歸化球員,李可,侯永永踢了半個賽程的時候,還是有人接受不了歸化的這個鐵板釘釘的事實。過不去歸化球員即將成為中超一份子,國足一份子的這道坎。甚至有聲音說,寧可國足一直襬爛,也不願意看到國足五顏六色。

先從正反兩方面來看看外籍球員歸化,再談對錯。(雖然大人的世界裡,應該只有利益,沒有對錯)

關於歸化球員那些過不去的坎

首先,歸化外籍球員有什麼好處?

對於中超來說,可以擺脫3+1外援名額的禁錮,增加更多的外籍高水平的球員到中超賽場上。這對於提升中超的競技水平,賽事品牌,擴大市場有莫大的助益。

當初姚明登錄NBA,哪怕是姚明早早已經退役,火箭隊仍然是國內籃球迷的半支母隊。嚐到甜頭的NBA,後面陸續徵召了易建聯,孫悅,林書豪等球員進入NBA,希望繼承姚明離去之後的市場空缺。中超進一步擴大“外籍”球員的數量,大致上異曲同工。

當然,市場因素不是歸化外籍球員的主要原因和動力。外籍球員歸化,就當下而言,更多的是著眼於2022年的世界盃。或者說拿到這一張入場券。

亞洲盃一役,我們跌跌撞撞的拿到了亞洲第八的名次,雖是為後期的抽籤保住一個種子隊的身份。但也充分暴露出,我們的要進入亞洲的前4.5仍有不小的實力差距。如何提升這3.5個排位。很是考究足協,或者是國家隊的主帥。

亞洲盃為了保證成績,大規模的使用28-30歲的這些主力(大齡)球員。如果繼續用這些球員來征戰40強賽,12強賽,是否能提升3.5個名次?隨著他們年齡的一年年增大,足協以及國家隊主帥,無法冒險。

於是乎,歸化外籍球員的這個殺手鐗應運而生。

也許,如果沒有2018年法國世界盃奪冠,哪怕是窘迫到無人可用,也不會有歸化球員的閃亮登場。

關於歸化球員那些過不去的坎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中,奪得冠軍的法國隊23人大名單裡,只有3名是原裝出廠,地地道道的法國人。有16名球員是黑人球員。祖籍喀麥隆的姆巴佩和烏姆蒂蒂,祖籍民主剛果的恩宗齊、曼當達和金彭貝,祖籍幾內亞的博格巴。

法國隊的成功,也許給了許多國家靈感。包括我們。

在現有亞洲第八的球員基礎上,加上高拉特,埃爾克森這些曾經助力國內俱樂部登頂亞洲第一的外籍球員,還有那些未進入國家隊,但也代表著其他國家青年球員佼佼者的李可,侯永永,布朗寧,羅伯特肖們。平均下來,似乎能達到4.5的標準。這一套計劃,從邏輯上還是可行的。

至少比什麼都不做強。

除了世界盃,歸化球員還能幫俱樂部在亞冠賽場上平添幾分實力。

歸化球員有什麼不好?

大致上有兩點,分不清哪個最嚴重,貌似都很要緊。

首先是有損聯賽的公平。按照目前聯賽參差不齊的水平,一旦有了歸化球員的准入,中超的兩極分化或許會更加嚴重。比如已經開打16輪,有歸化球員拿了42分的國安,跟沒有歸化球員只拿了10分的天海,拿了11分的人和。

本來在招外援的這個事情上,小俱樂部就已經很吃虧。運作外籍球員入籍的這個事,貌似更是有心無力。

關於歸化球員那些過不去的坎

當高拉特,埃爾克森這些超級歸化球員登場的時候,恆大隊伍裡有塔利斯卡,保利尼奧,高拉特,埃爾克森,阿蘭,布朗寧,加上郜林,于漢超,韋世豪,黃博文,張琳芃,梅西他弟·梅芳等。對於中小俱樂部來說,恆大是怎樣一個令人絕望的存在?

除了恆大,還有國安,魯能,暫時聲稱不搞歸化球員的上港。可以預見未來的2-3年裡,中超的生態體系很可能是要崩壞的。其他球隊只有是陪跑的份,基本與冠軍無緣。

不過說句實在的,哪怕是沒有歸化球員,這四傢俱樂部的實力也遠超其他。這個賽季上半程大部分的時間裡,有歸化球員的僅僅國安一家。其他俱樂部也並沒有對這些俱樂部產生太大威脅。

恆大因為本身政策以及球員傷病等因素,外援上場時間是16支中超球隊裡面最少的。可以說這上半程的恆大,很中國。依然拿下了40分積分。緊追榜首。

另外一點值得詬病的是,歸化球員會擠壓本土球員的上場時間,傷害國內青訓,進而犧牲中國足球的未來。

從表面上來看,事情是這樣子的。由於長期青訓不力,本土的這些年輕球員基本很難在中超的賽場上站得住腳。常有球隊短時間把年輕球員換下的鬧劇。

在歸化球員的衝擊下,不只是年輕球員,甚至是某些中小俱樂部主力球員,也很有可能位置不保。亞冠隊伍全北現代的主力球員,也就僅僅幾十萬美元的轉會費。可以預見,一旦放開名額,中超將迎來怎樣的洗牌。

值得慶幸的是,這種威脅,目前為止,還是限於理論上。

首先現任當家的足協主席並不認可歸化球員。上港放棄唾手可得的歸化球員埃爾克森,轉而求取阿瑙托維奇。這大致上是陳戌源的意思。他曾表示:中國足球要取得成功,還是要老老實實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想去走太多捷徑,不要因為捷徑帶來的勝利是長久的。對於歸化,僅僅認可“有中國自己血統的”。

也就是說,除了可以用來征戰2022年世界盃的外籍球員,並沒有太大的希望能歸化入籍。甚至歸化的這一回事,過了這個村,再沒有這個廟。

退一步說,歸化政策長期存在,國內球員上場時間真的被壓縮了,未必不是好事。

在歸化球員的衝擊下,國內球員虛高的身價會被擠出一大部分的水分。對於國內俱樂部之間球員流通,是一個好事。

目前中小俱樂部面對身價高昂的國內球員,並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從低級別聯賽裡挑挑選選,親力親為的培養。

即使是這樣,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保護這些球員不被大俱樂部搶走。畢竟人家有更廣闊的平臺,市場以及薪資。

當選擇的範圍從國內延伸到亞洲,甚至全世界,中小俱樂部的路子也就更活一些。畢竟不用再從矮子裡選將軍。

受到威脅的國內球員,或許會更加重視自己的這份職業。相對的自律起來。白斬雞的現象得以減輕。

對青訓的傷害不可避免。青訓出品的球員沒有那麼搶手了,一些實力不是那麼雄厚的機構,或許會面臨虧損,甚至倒閉。

青訓也是學校。當一個學校升學率不行的時候,可以選擇的家長,必然會考慮更優質的學校。優勝劣汰在青訓裡會變得更加殘酷。

但經歷淬鍊,僅剩的青訓機構,或許迎來一次大發展期。

前面說到法國有些無數的“歸化”球員,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成熟,精英化的青訓體系-“克萊楓丹基地”。

齊達內,登貝萊,亨利,姆巴佩這些球星,無論是不是法國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出自這一個精英化的青訓機構。

被淘汰一大批承受不住市場壓力的青訓機構後,剩下的青訓機構可以享受到更集中的資源。組織更優質的訓練,更優質的聯賽。

最後想說的,足協能夠公開透明的和各大俱樂部一起探討歸化的條條框框。歸化就不可怕。

現在的人們為什麼對歸化那麼緊張,只是擔心這是為某些俱樂部量身定製的政策,從而破壞了聯賽的整體公平。

但這個歸化條約的起草,實施,都能在陽光下操作,符合俱樂部長期利益,對中國足球的幫助,會比那幾個歸化球員來的更深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