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粵西和廣西東部,在北方的朋友眼中是沒什麼關聯的。一個屬廣東,一個屬廣西,會有什麼關係呢?但在粵西人(特別是湛江人)的心中,廣西並非只是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那樣簡單,尤其是桂東南地區,無論從民俗歷史、地方方言和飲食習慣都有很多相似之處。粵西由於地處廣東西部與廣西接壤,所以對桂南比對珠三角更有親近感。

粵西與廣西的淵源,從秦始皇征服嶺南,設桂林、南海、象郡三郡這個時候,已經聯繫在一起了。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大家可以看一下象郡的地圖,粵西和桂南是在一起的。

"

說起粵西和廣西東部,在北方的朋友眼中是沒什麼關聯的。一個屬廣東,一個屬廣西,會有什麼關係呢?但在粵西人(特別是湛江人)的心中,廣西並非只是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那樣簡單,尤其是桂東南地區,無論從民俗歷史、地方方言和飲食習慣都有很多相似之處。粵西由於地處廣東西部與廣西接壤,所以對桂南比對珠三角更有親近感。

粵西與廣西的淵源,從秦始皇征服嶺南,設桂林、南海、象郡三郡這個時候,已經聯繫在一起了。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大家可以看一下象郡的地圖,粵西和桂南是在一起的。

粵西和廣西東部地區,兄弟情深,從古至今千絲萬縷的關係

象郡所轄範圍

後來到了秦朝末年,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際,封關、絕道;三年後,兼併嶺南的桂林郡、象郡,於公元前204年,他正式建立南越國,自號“南越武王”,粵西和廣西沿海,便成為了南越國境內相鄰的兩個地區。

1995年初,《語言研究》雜誌發表了兩位語言學家——中山大學教授葉國泉、廣東省政府參事副教授羅康寧的論文《粵語源流考》,首次披露“粵語起源於古廣信——今之廣西梧州、廣東封開"的研究成果,在語言學界引起轟動。

漢武帝在平定了南越國之亂後,完成了南中國歸漢的統一大業,將南蠻之地的嶺南劃分為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轄地包括今天的兩廣地區。五年後,他將統轄整個嶺南九郡的交趾刺史部設在蒼梧郡治的廣信,使之成為整個南中國的首府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公元309年之後,漢獻帝設立交州,交州牧和交州剌史並設治所於蒼梧郡之廣信,那時候還沒有廣州這個名字。而蒼梧郡治即今廣西梧州,這是沒有爭議的。最早的粵語便是起源於廣西梧州這一片地區,然後才向東傳播的。所以從粵語的發源及傳播來看,廣西與廣東的關係也是密不可分的。

廣西沿海與粵西的白話更加類似,由於與廣州音差距很大,都被稱為“土白話”。土白話雖然在珠三角聽著怪怪的,但在粵西桂南一帶,大家交流得卻很順暢,有一種“大哥別說二哥土”的感覺。另外,雖然雷州半島有些地方的母語是閩南雷州話,但年輕一代也說一種帶“黎音”的白話,到現在也成了土白話的一種。

"

說起粵西和廣西東部,在北方的朋友眼中是沒什麼關聯的。一個屬廣東,一個屬廣西,會有什麼關係呢?但在粵西人(特別是湛江人)的心中,廣西並非只是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那樣簡單,尤其是桂東南地區,無論從民俗歷史、地方方言和飲食習慣都有很多相似之處。粵西由於地處廣東西部與廣西接壤,所以對桂南比對珠三角更有親近感。

粵西與廣西的淵源,從秦始皇征服嶺南,設桂林、南海、象郡三郡這個時候,已經聯繫在一起了。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大家可以看一下象郡的地圖,粵西和桂南是在一起的。

粵西和廣西東部地區,兄弟情深,從古至今千絲萬縷的關係

象郡所轄範圍

後來到了秦朝末年,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際,封關、絕道;三年後,兼併嶺南的桂林郡、象郡,於公元前204年,他正式建立南越國,自號“南越武王”,粵西和廣西沿海,便成為了南越國境內相鄰的兩個地區。

1995年初,《語言研究》雜誌發表了兩位語言學家——中山大學教授葉國泉、廣東省政府參事副教授羅康寧的論文《粵語源流考》,首次披露“粵語起源於古廣信——今之廣西梧州、廣東封開"的研究成果,在語言學界引起轟動。

漢武帝在平定了南越國之亂後,完成了南中國歸漢的統一大業,將南蠻之地的嶺南劃分為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轄地包括今天的兩廣地區。五年後,他將統轄整個嶺南九郡的交趾刺史部設在蒼梧郡治的廣信,使之成為整個南中國的首府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公元309年之後,漢獻帝設立交州,交州牧和交州剌史並設治所於蒼梧郡之廣信,那時候還沒有廣州這個名字。而蒼梧郡治即今廣西梧州,這是沒有爭議的。最早的粵語便是起源於廣西梧州這一片地區,然後才向東傳播的。所以從粵語的發源及傳播來看,廣西與廣東的關係也是密不可分的。

廣西沿海與粵西的白話更加類似,由於與廣州音差距很大,都被稱為“土白話”。土白話雖然在珠三角聽著怪怪的,但在粵西桂南一帶,大家交流得卻很順暢,有一種“大哥別說二哥土”的感覺。另外,雖然雷州半島有些地方的母語是閩南雷州話,但年輕一代也說一種帶“黎音”的白話,到現在也成了土白話的一種。

粵西和廣西東部地區,兄弟情深,從古至今千絲萬縷的關係

粵語分佈地區在廣西也不少

在這裡提一下,茂名的信宜話與廣西的容縣話北流話特別像。廣西這邊二次葬(埋了三年後起屍,由土公拾骨放瓦罐裡再淺葬)及做清明的風俗又與開平、恩平有相似之處。

近兩千年以來,廣西東部梧州、岑溪、容縣、玉林、陸川、博白、合浦、欽州、防城港、東興、南寧等地區,在管轄範圍內分分合合,糾纏不清。

比如雷州半島與合浦郡,廉江與陸川博白、合浦,都是兩千年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秦代的象郡,漢代的合浦、交州、合州,州府幾經改變遷移,但管轄範圍變化不大。

解放後,廣西東部曾一再併入湛江地區。1950年2月,南路專員公署成立,下轄範圍包括高雷、欽廉14個縣及湛江市,廣西合浦、防城、欽縣、靈山都在管轄之內。1958年10月,合浦專區再次併入湛江專區,成為“大專區”,包括陽江、陽春、茂名、信宜、電白、吳川、化縣、廉江、遂溪、海康、徐聞、雷東、東興、欽縣、合浦、靈山、北海、湛江等地。因為廣西這部分地區曾屬於湛江管轄,湛江人還曾榮耀地稱自己和越南接壤呢!

"

說起粵西和廣西東部,在北方的朋友眼中是沒什麼關聯的。一個屬廣東,一個屬廣西,會有什麼關係呢?但在粵西人(特別是湛江人)的心中,廣西並非只是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那樣簡單,尤其是桂東南地區,無論從民俗歷史、地方方言和飲食習慣都有很多相似之處。粵西由於地處廣東西部與廣西接壤,所以對桂南比對珠三角更有親近感。

粵西與廣西的淵源,從秦始皇征服嶺南,設桂林、南海、象郡三郡這個時候,已經聯繫在一起了。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大家可以看一下象郡的地圖,粵西和桂南是在一起的。

粵西和廣西東部地區,兄弟情深,從古至今千絲萬縷的關係

象郡所轄範圍

後來到了秦朝末年,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際,封關、絕道;三年後,兼併嶺南的桂林郡、象郡,於公元前204年,他正式建立南越國,自號“南越武王”,粵西和廣西沿海,便成為了南越國境內相鄰的兩個地區。

1995年初,《語言研究》雜誌發表了兩位語言學家——中山大學教授葉國泉、廣東省政府參事副教授羅康寧的論文《粵語源流考》,首次披露“粵語起源於古廣信——今之廣西梧州、廣東封開"的研究成果,在語言學界引起轟動。

漢武帝在平定了南越國之亂後,完成了南中國歸漢的統一大業,將南蠻之地的嶺南劃分為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轄地包括今天的兩廣地區。五年後,他將統轄整個嶺南九郡的交趾刺史部設在蒼梧郡治的廣信,使之成為整個南中國的首府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公元309年之後,漢獻帝設立交州,交州牧和交州剌史並設治所於蒼梧郡之廣信,那時候還沒有廣州這個名字。而蒼梧郡治即今廣西梧州,這是沒有爭議的。最早的粵語便是起源於廣西梧州這一片地區,然後才向東傳播的。所以從粵語的發源及傳播來看,廣西與廣東的關係也是密不可分的。

廣西沿海與粵西的白話更加類似,由於與廣州音差距很大,都被稱為“土白話”。土白話雖然在珠三角聽著怪怪的,但在粵西桂南一帶,大家交流得卻很順暢,有一種“大哥別說二哥土”的感覺。另外,雖然雷州半島有些地方的母語是閩南雷州話,但年輕一代也說一種帶“黎音”的白話,到現在也成了土白話的一種。

粵西和廣西東部地區,兄弟情深,從古至今千絲萬縷的關係

粵語分佈地區在廣西也不少

在這裡提一下,茂名的信宜話與廣西的容縣話北流話特別像。廣西這邊二次葬(埋了三年後起屍,由土公拾骨放瓦罐裡再淺葬)及做清明的風俗又與開平、恩平有相似之處。

近兩千年以來,廣西東部梧州、岑溪、容縣、玉林、陸川、博白、合浦、欽州、防城港、東興、南寧等地區,在管轄範圍內分分合合,糾纏不清。

比如雷州半島與合浦郡,廉江與陸川博白、合浦,都是兩千年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秦代的象郡,漢代的合浦、交州、合州,州府幾經改變遷移,但管轄範圍變化不大。

解放後,廣西東部曾一再併入湛江地區。1950年2月,南路專員公署成立,下轄範圍包括高雷、欽廉14個縣及湛江市,廣西合浦、防城、欽縣、靈山都在管轄之內。1958年10月,合浦專區再次併入湛江專區,成為“大專區”,包括陽江、陽春、茂名、信宜、電白、吳川、化縣、廉江、遂溪、海康、徐聞、雷東、東興、欽縣、合浦、靈山、北海、湛江等地。因為廣西這部分地區曾屬於湛江管轄,湛江人還曾榮耀地稱自己和越南接壤呢!

粵西和廣西東部地區,兄弟情深,從古至今千絲萬縷的關係

湛江“大專區”時代包括廣西沿海

由於粵西地區與廣西東部鄰近,在文化、語言、風俗習慣方面更是相通。廣西東部地區與廣東的聯繫,比與廣西及西南的聯繫更加密切。廣西東部地區在文化上一直都是廣府文化佔統治地區。特別是清代以來,廣西東部基本上是廣府文化。後期客家人遷徙過來,廣西東南部也出現了客家文化。

梧州、容縣等地在50年代以前,雖然距桂林(以前的廣西首府)的直線距離更短,但這幾個地方的人都習慣坐船沿著西江,半天到肇慶,一天到廣州。玉林也可以從官路到肇慶或廉江,合浦北海欽州等沿海地區更不用說了,水路陸路都可以通粵西或廣州。

廣西東部地區的人們更加願意東進廣東,除了廣東經濟較發達之外,以前還有個原因就是因為西部山多。向西前行,被山路阻斷。山多就意味著危險,一是強盜土匪多,二是少數民族地區多。少數民族雖然不是強盜,但語言文化不通,難免有誤會,也是比較危險的。

在鐵路管理方面,廣東湛江的普通鐵路一直屬於廣西的鐵路局管,為什麼呢?最早的時候,湛江和茂名的鐵路是通向廣西的。1955年建成的黎湛鐵路,是從湘桂鐵路上的廣西黎塘火車站至廣東省湛江,經過的地區有貴港、興業、陸川、文地、河脣、遂溪等。而此後的三十多年,湛江和茂名是沒有鐵路通向廣州的,所以55年這條鐵路是連接粵西和廣西的,當時為了管理方便,就把湛江和茂名的鐵路都歸柳州鐵路局(今南寧鐵路局)管。

"

說起粵西和廣西東部,在北方的朋友眼中是沒什麼關聯的。一個屬廣東,一個屬廣西,會有什麼關係呢?但在粵西人(特別是湛江人)的心中,廣西並非只是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那樣簡單,尤其是桂東南地區,無論從民俗歷史、地方方言和飲食習慣都有很多相似之處。粵西由於地處廣東西部與廣西接壤,所以對桂南比對珠三角更有親近感。

粵西與廣西的淵源,從秦始皇征服嶺南,設桂林、南海、象郡三郡這個時候,已經聯繫在一起了。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大家可以看一下象郡的地圖,粵西和桂南是在一起的。

粵西和廣西東部地區,兄弟情深,從古至今千絲萬縷的關係

象郡所轄範圍

後來到了秦朝末年,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際,封關、絕道;三年後,兼併嶺南的桂林郡、象郡,於公元前204年,他正式建立南越國,自號“南越武王”,粵西和廣西沿海,便成為了南越國境內相鄰的兩個地區。

1995年初,《語言研究》雜誌發表了兩位語言學家——中山大學教授葉國泉、廣東省政府參事副教授羅康寧的論文《粵語源流考》,首次披露“粵語起源於古廣信——今之廣西梧州、廣東封開"的研究成果,在語言學界引起轟動。

漢武帝在平定了南越國之亂後,完成了南中國歸漢的統一大業,將南蠻之地的嶺南劃分為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轄地包括今天的兩廣地區。五年後,他將統轄整個嶺南九郡的交趾刺史部設在蒼梧郡治的廣信,使之成為整個南中國的首府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公元309年之後,漢獻帝設立交州,交州牧和交州剌史並設治所於蒼梧郡之廣信,那時候還沒有廣州這個名字。而蒼梧郡治即今廣西梧州,這是沒有爭議的。最早的粵語便是起源於廣西梧州這一片地區,然後才向東傳播的。所以從粵語的發源及傳播來看,廣西與廣東的關係也是密不可分的。

廣西沿海與粵西的白話更加類似,由於與廣州音差距很大,都被稱為“土白話”。土白話雖然在珠三角聽著怪怪的,但在粵西桂南一帶,大家交流得卻很順暢,有一種“大哥別說二哥土”的感覺。另外,雖然雷州半島有些地方的母語是閩南雷州話,但年輕一代也說一種帶“黎音”的白話,到現在也成了土白話的一種。

粵西和廣西東部地區,兄弟情深,從古至今千絲萬縷的關係

粵語分佈地區在廣西也不少

在這裡提一下,茂名的信宜話與廣西的容縣話北流話特別像。廣西這邊二次葬(埋了三年後起屍,由土公拾骨放瓦罐裡再淺葬)及做清明的風俗又與開平、恩平有相似之處。

近兩千年以來,廣西東部梧州、岑溪、容縣、玉林、陸川、博白、合浦、欽州、防城港、東興、南寧等地區,在管轄範圍內分分合合,糾纏不清。

比如雷州半島與合浦郡,廉江與陸川博白、合浦,都是兩千年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秦代的象郡,漢代的合浦、交州、合州,州府幾經改變遷移,但管轄範圍變化不大。

解放後,廣西東部曾一再併入湛江地區。1950年2月,南路專員公署成立,下轄範圍包括高雷、欽廉14個縣及湛江市,廣西合浦、防城、欽縣、靈山都在管轄之內。1958年10月,合浦專區再次併入湛江專區,成為“大專區”,包括陽江、陽春、茂名、信宜、電白、吳川、化縣、廉江、遂溪、海康、徐聞、雷東、東興、欽縣、合浦、靈山、北海、湛江等地。因為廣西這部分地區曾屬於湛江管轄,湛江人還曾榮耀地稱自己和越南接壤呢!

粵西和廣西東部地區,兄弟情深,從古至今千絲萬縷的關係

湛江“大專區”時代包括廣西沿海

由於粵西地區與廣西東部鄰近,在文化、語言、風俗習慣方面更是相通。廣西東部地區與廣東的聯繫,比與廣西及西南的聯繫更加密切。廣西東部地區在文化上一直都是廣府文化佔統治地區。特別是清代以來,廣西東部基本上是廣府文化。後期客家人遷徙過來,廣西東南部也出現了客家文化。

梧州、容縣等地在50年代以前,雖然距桂林(以前的廣西首府)的直線距離更短,但這幾個地方的人都習慣坐船沿著西江,半天到肇慶,一天到廣州。玉林也可以從官路到肇慶或廉江,合浦北海欽州等沿海地區更不用說了,水路陸路都可以通粵西或廣州。

廣西東部地區的人們更加願意東進廣東,除了廣東經濟較發達之外,以前還有個原因就是因為西部山多。向西前行,被山路阻斷。山多就意味著危險,一是強盜土匪多,二是少數民族地區多。少數民族雖然不是強盜,但語言文化不通,難免有誤會,也是比較危險的。

在鐵路管理方面,廣東湛江的普通鐵路一直屬於廣西的鐵路局管,為什麼呢?最早的時候,湛江和茂名的鐵路是通向廣西的。1955年建成的黎湛鐵路,是從湘桂鐵路上的廣西黎塘火車站至廣東省湛江,經過的地區有貴港、興業、陸川、文地、河脣、遂溪等。而此後的三十多年,湛江和茂名是沒有鐵路通向廣州的,所以55年這條鐵路是連接粵西和廣西的,當時為了管理方便,就把湛江和茂名的鐵路都歸柳州鐵路局(今南寧鐵路局)管。

粵西和廣西東部地區,兄弟情深,從古至今千絲萬縷的關係

柳州鐵路局時代的火車

廣西東部地區的群眾,特別是老一輩,一直認為自己還是廣東人。偉智哥記得90年代,他坐火車從桂林回湛江,火車上擠得滿滿的,有一位陸川人把他的座位讓一半給偉智哥,還說,你們是說湛江話的,和我們陸川是一家人,同一條水路,見到就很親切。真是滿滿的感動啊!

湛江在歷史上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說明了粵西與廣西東部城市融和度高——當年湛江地區的領導合浦人比較多,比較有名的是湛江地委書記後來當到了國家司法部部長的鄒瑜;以及湛江地市合併後的第一任市委書記溫戈,都是來自於合浦籍的幹部,湛江地委、行署的合浦籍幹部也很多。

廣西東部地區和粵西地區,可以說是圍繞著北部灣的一個大地區。到底誰是北部灣的中心?湛江、北部還是南寧?各種說法都有。雖然最後北部灣中心城市被定為廣西南寧,其實另兩個城市還是有點不服氣的。那麼從經濟方面來看,兩個地區誰更有優勢呢?

從城市發展來看,粵西地區在廣東屬於發展偏落後的地帶。雖然欽北防一帶的群眾認為他們是廣東人,但這幾個城市劃給廣西后,卻享受了不少資源傾斜的優勢,城市建設還是搞得不錯的。

從粵西地區的GDP來看,茂名大於湛江,湛江大於陽江。和廣西城市相比,茂名低於南寧,略高於柳州,湛江略低於柳州,陽江GDP則比南寧、柳州、桂林、玉林都要低。人均GDP方面,茂名、湛江和陽江都低於柳州、防城港、北海、南寧。總之,無論是GDP還是人均GDP,茂名、湛江、陽江三市都能夠進入廣西前六,但從整體來看,2018年廣西人均GDP則為4.17萬元,低於粵西三市平均水平。

雖然粵西與廣西諸城比,看上去還不錯,但在廣東範圍比,特別是與珠三角地區相比,卻是大大落後了。有人笑話粵西地區,不像是廣東的,倒是跟廣西是一家的,連經濟發展都是一樣的慢。

"

說起粵西和廣西東部,在北方的朋友眼中是沒什麼關聯的。一個屬廣東,一個屬廣西,會有什麼關係呢?但在粵西人(特別是湛江人)的心中,廣西並非只是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那樣簡單,尤其是桂東南地區,無論從民俗歷史、地方方言和飲食習慣都有很多相似之處。粵西由於地處廣東西部與廣西接壤,所以對桂南比對珠三角更有親近感。

粵西與廣西的淵源,從秦始皇征服嶺南,設桂林、南海、象郡三郡這個時候,已經聯繫在一起了。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大家可以看一下象郡的地圖,粵西和桂南是在一起的。

粵西和廣西東部地區,兄弟情深,從古至今千絲萬縷的關係

象郡所轄範圍

後來到了秦朝末年,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際,封關、絕道;三年後,兼併嶺南的桂林郡、象郡,於公元前204年,他正式建立南越國,自號“南越武王”,粵西和廣西沿海,便成為了南越國境內相鄰的兩個地區。

1995年初,《語言研究》雜誌發表了兩位語言學家——中山大學教授葉國泉、廣東省政府參事副教授羅康寧的論文《粵語源流考》,首次披露“粵語起源於古廣信——今之廣西梧州、廣東封開"的研究成果,在語言學界引起轟動。

漢武帝在平定了南越國之亂後,完成了南中國歸漢的統一大業,將南蠻之地的嶺南劃分為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轄地包括今天的兩廣地區。五年後,他將統轄整個嶺南九郡的交趾刺史部設在蒼梧郡治的廣信,使之成為整個南中國的首府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公元309年之後,漢獻帝設立交州,交州牧和交州剌史並設治所於蒼梧郡之廣信,那時候還沒有廣州這個名字。而蒼梧郡治即今廣西梧州,這是沒有爭議的。最早的粵語便是起源於廣西梧州這一片地區,然後才向東傳播的。所以從粵語的發源及傳播來看,廣西與廣東的關係也是密不可分的。

廣西沿海與粵西的白話更加類似,由於與廣州音差距很大,都被稱為“土白話”。土白話雖然在珠三角聽著怪怪的,但在粵西桂南一帶,大家交流得卻很順暢,有一種“大哥別說二哥土”的感覺。另外,雖然雷州半島有些地方的母語是閩南雷州話,但年輕一代也說一種帶“黎音”的白話,到現在也成了土白話的一種。

粵西和廣西東部地區,兄弟情深,從古至今千絲萬縷的關係

粵語分佈地區在廣西也不少

在這裡提一下,茂名的信宜話與廣西的容縣話北流話特別像。廣西這邊二次葬(埋了三年後起屍,由土公拾骨放瓦罐裡再淺葬)及做清明的風俗又與開平、恩平有相似之處。

近兩千年以來,廣西東部梧州、岑溪、容縣、玉林、陸川、博白、合浦、欽州、防城港、東興、南寧等地區,在管轄範圍內分分合合,糾纏不清。

比如雷州半島與合浦郡,廉江與陸川博白、合浦,都是兩千年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秦代的象郡,漢代的合浦、交州、合州,州府幾經改變遷移,但管轄範圍變化不大。

解放後,廣西東部曾一再併入湛江地區。1950年2月,南路專員公署成立,下轄範圍包括高雷、欽廉14個縣及湛江市,廣西合浦、防城、欽縣、靈山都在管轄之內。1958年10月,合浦專區再次併入湛江專區,成為“大專區”,包括陽江、陽春、茂名、信宜、電白、吳川、化縣、廉江、遂溪、海康、徐聞、雷東、東興、欽縣、合浦、靈山、北海、湛江等地。因為廣西這部分地區曾屬於湛江管轄,湛江人還曾榮耀地稱自己和越南接壤呢!

粵西和廣西東部地區,兄弟情深,從古至今千絲萬縷的關係

湛江“大專區”時代包括廣西沿海

由於粵西地區與廣西東部鄰近,在文化、語言、風俗習慣方面更是相通。廣西東部地區與廣東的聯繫,比與廣西及西南的聯繫更加密切。廣西東部地區在文化上一直都是廣府文化佔統治地區。特別是清代以來,廣西東部基本上是廣府文化。後期客家人遷徙過來,廣西東南部也出現了客家文化。

梧州、容縣等地在50年代以前,雖然距桂林(以前的廣西首府)的直線距離更短,但這幾個地方的人都習慣坐船沿著西江,半天到肇慶,一天到廣州。玉林也可以從官路到肇慶或廉江,合浦北海欽州等沿海地區更不用說了,水路陸路都可以通粵西或廣州。

廣西東部地區的人們更加願意東進廣東,除了廣東經濟較發達之外,以前還有個原因就是因為西部山多。向西前行,被山路阻斷。山多就意味著危險,一是強盜土匪多,二是少數民族地區多。少數民族雖然不是強盜,但語言文化不通,難免有誤會,也是比較危險的。

在鐵路管理方面,廣東湛江的普通鐵路一直屬於廣西的鐵路局管,為什麼呢?最早的時候,湛江和茂名的鐵路是通向廣西的。1955年建成的黎湛鐵路,是從湘桂鐵路上的廣西黎塘火車站至廣東省湛江,經過的地區有貴港、興業、陸川、文地、河脣、遂溪等。而此後的三十多年,湛江和茂名是沒有鐵路通向廣州的,所以55年這條鐵路是連接粵西和廣西的,當時為了管理方便,就把湛江和茂名的鐵路都歸柳州鐵路局(今南寧鐵路局)管。

粵西和廣西東部地區,兄弟情深,從古至今千絲萬縷的關係

柳州鐵路局時代的火車

廣西東部地區的群眾,特別是老一輩,一直認為自己還是廣東人。偉智哥記得90年代,他坐火車從桂林回湛江,火車上擠得滿滿的,有一位陸川人把他的座位讓一半給偉智哥,還說,你們是說湛江話的,和我們陸川是一家人,同一條水路,見到就很親切。真是滿滿的感動啊!

湛江在歷史上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說明了粵西與廣西東部城市融和度高——當年湛江地區的領導合浦人比較多,比較有名的是湛江地委書記後來當到了國家司法部部長的鄒瑜;以及湛江地市合併後的第一任市委書記溫戈,都是來自於合浦籍的幹部,湛江地委、行署的合浦籍幹部也很多。

廣西東部地區和粵西地區,可以說是圍繞著北部灣的一個大地區。到底誰是北部灣的中心?湛江、北部還是南寧?各種說法都有。雖然最後北部灣中心城市被定為廣西南寧,其實另兩個城市還是有點不服氣的。那麼從經濟方面來看,兩個地區誰更有優勢呢?

從城市發展來看,粵西地區在廣東屬於發展偏落後的地帶。雖然欽北防一帶的群眾認為他們是廣東人,但這幾個城市劃給廣西后,卻享受了不少資源傾斜的優勢,城市建設還是搞得不錯的。

從粵西地區的GDP來看,茂名大於湛江,湛江大於陽江。和廣西城市相比,茂名低於南寧,略高於柳州,湛江略低於柳州,陽江GDP則比南寧、柳州、桂林、玉林都要低。人均GDP方面,茂名、湛江和陽江都低於柳州、防城港、北海、南寧。總之,無論是GDP還是人均GDP,茂名、湛江、陽江三市都能夠進入廣西前六,但從整體來看,2018年廣西人均GDP則為4.17萬元,低於粵西三市平均水平。

雖然粵西與廣西諸城比,看上去還不錯,但在廣東範圍比,特別是與珠三角地區相比,卻是大大落後了。有人笑話粵西地區,不像是廣東的,倒是跟廣西是一家的,連經濟發展都是一樣的慢。

粵西和廣西東部地區,兄弟情深,從古至今千絲萬縷的關係

廣西廣東交界之處

總之,由於粵西和廣西東部在歷史上分分合合,很多情況相似,而且在經濟發展方面,都不太理想,多年來有一種“難兄難弟”的感覺,但正因為落後,後勁才足,上升的空間才大。希望兄弟地區能夠攜手共進,共創美好明天!

喜歡民俗歷史文章的,可以關注一下縱橫哥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