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名廣饒籍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綻放青春'

"

“傅家遺址位於廣饒縣城南1.5公里處,是目前魯北地區最有代表性的大汶口文化遺址……”見到大學生孫懿璇時,她正在東營市歷史博物館為前來參觀的學生和家長講解傅家遺址的“前世今生”。“很開心縣裡能給我們這些在校的大學生一個機會,讓我們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更好地瞭解家鄉、熱愛家鄉。”說起這份講解工作,孫懿璇直言多虧自己報名參加了廣饒縣開展的在校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

和孫懿璇一樣,今年暑假期間,共有61名廣饒籍在校大學生參加了廣饒縣2019年在校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這場實踐活動是廣饒縣為了讓大學生親身感受鄉村振興、“雙招雙引”、社會治理等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魅力,增強對家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特別打造的。

此次活動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依託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中心“到夢空間”APP,進行崗位發佈、報名選崗、崗位調劑和選拔錄用。來自齊魯工業大學的陳治乾告訴記者,他就是通過“廣饒共青團”微信公眾號瞭解到這一社會實踐活動後,通過“到夢空間”APP報名的。與陳治乾一起報名的大學生一共有146名,最終按照“因需設崗、雙向選擇、就近就便”的工作原則,錄取了61名。

這61名大學生被安排到縣委宣傳部、大王鎮政府、正和集團等28個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的各種崗位上,參加社會實踐。“雖然工作瑣碎而簡單,但是我學到了很多學校裡學不到的東西,在理論知識、社會實踐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提起自己在縣委宣傳部的實踐工作,陳治乾收穫滿滿。這次實踐活動,不僅成為這些大學生人生中的一份寶貴經歷,而且使他們堅定了在家鄉土地上書寫多彩青春的志向。“通過實踐,加深了我對家鄉的瞭解和熱愛,我希望畢業後能夠回到家鄉工作,為廣饒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國石油大學學生張肇說。

年輕的心在奉獻中成長,夢想的種子在實踐中孕育。“本次部署開展廣饒籍優秀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是招才引智工作的一種創新。”廣饒團縣委書記齊莉莉介紹,對參加實踐的大學生來說,這是一次在實踐中增長才幹、豐富經歷的機會;對廣饒縣來說,則收穫了更多為家鄉發展甘願奉獻青春的年輕力量。

(記者 吳文召 見習記者 商雅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