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 經濟+機器+區塊鏈,會創造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觀點 技術 橙皮書 2018-07-24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各種各樣的互聯網產品,很容易會讓人認為,使用這些產品都是免費的。你想查詢今天北京的天氣情況、想知道 nba 某一場比賽的結果,想在網上閱讀一篇科技文章——作為用戶,獲取這些信息和數據似乎都是免費的。

但是我們都知道,數據流動是需要成本的,開發軟件也是需要成本的。開發商必須向底下的程序員支付工資,託管數據、購買 24 小時運作的服務器也都是要花錢的。

為什麼這些公司願意為用戶免費提供這麼多有價值的信息和數據服務呢?

通常我們會用「互聯網思維」這個比較玄乎的詞來回答這個問題。這裡的互聯網思維大概就分為兩種方式:

一種是用商業模式作橋樑,通過免費服務來找到其他賺錢的路子。用一句俗話來說,叫羊毛出在豬身上。比如,遊戲公司聚集一批普通用戶,為他們免費提供好玩的遊戲,然後再通過向人民幣玩家開放特殊的道具來賺錢高端用戶的錢。這裡普通用戶享受了免費的服務,他們本身又作為土豪玩家的「玩伴」,成為遊戲公司的產品;

另一種是產品為用戶提供免費的信息數據服務,同時用戶也為產品提供免費的信息數據,公司再把這部分用戶的數據賣給其他公司。

不論是哪一種,免費用戶都是重新作為產品的一部分被二次售賣出去的。

我們免費獲取互聯網的數據、享受互聯網的便利時,付出的代價是:免費上交我們自己的數據,或者成為產品的一部分。

事實證明,這套機制運行得非常好。我們依靠這套機制,催生了許多百億、千億市值的互聯網公司。

但是現在慢慢開始我們會遇到一些其他的問題——我要說的不是數據隱私、或者巨頭權力過度集中的問題——而是機器彼此之間交換數據的問題。

人獲取數據、交換數據的方式,按照之前的那套商業機制已經運行得非常好了。商業公司掙到了錢,同時用戶享受到了免費的信息和數據。

但機器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機器彼此需要互相交換數據?

一個合理的解釋是物聯網的發展。在未來,我們會擁有越來越多的傳感器和智能硬件,這些傳感器和智能硬件不斷收集物理世界裡的信息,機器之間需要交換彼此的數據才能完善整個物聯網系統。比如你家裡的空調最好能和智能門鎖互相溝通,這樣房間就能知道半小時後到底是要打開空調、還是關閉空調。

這部分未來願景,許多物聯網公司已經把它描繪得非常誘人了,這裡先按下不表。我們現在不妨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機器交換數據這個事情的必要性。

這個角度就是 API 經濟。

什麼是 API 經濟?

API 簡單點說就是「接口」。接口一般用來幹兩件事情:

1、拿到一些數據;

2、幫我們完成(特定的)一些事情。

比如,豆瓣獲取圖書信息的 api 是

https://api.douban.com/v2/book/:id
也就是說,通過這個地址就能拿到某一本書的數據。

這樣我們就可以寫一些腳本,讓機器訪攜帶不同的 id 去問這個地址,然後機器就能拿到不同 id 的書籍的信息了。

這是第一種 api,負責拿到一些數據。

第二種 api 是幫我們完成一些事情。比如有道翻譯的 api 長這樣:

http://fanyi.youdao.com/openapi.do?keyfrom=&key=&type=data&doctype=&version=1.1&q= 要翻譯的文本。
我們讓機器攜帶我們要翻譯的英文文本去訪問這個地址,就能拿到翻譯好的中文文本。這個 API 幫助我們完成翻譯這件事情。

弄懂了什麼是 API,接下來我們聊聊為什麼會有 API 經濟。

拿汽車產業來做對比的話,在早期階段,因為市場還比較小,你需要製造出一臺完整的汽車才能把它賣掉掙錢。你要成立公司實現商業運作的話,就需要覆蓋整輛汽車的生產。

隨著汽車產業越來越發達,市場越來越大,汽車產業不斷細分,你只需要懂得製造性能良好的輪胎,就能成立公司在市場裡掙到錢了。

等到汽車產業再成熟一點,你不懂得做製作輪胎也能掙到錢,也許你只要懂得生產汽車潤滑油,就能成立一家公司實現商業運作。

軟件行業跟汽車產業的發展是一樣的。

早期階段,市場還比較小,你需要製造出一臺完整的計算機才能把它賣掉掙到錢;等市場大一點,你可以開始不賣硬件、只賣操作系統了;市場繼續擴大,你可以不賣操作系統,只賣應用軟件了;市場更加成熟,你可以連軟件都不賣,只賣 API。

API 把所有的數據、功能和服務都封裝成了黑箱,你只要按照自己的需求,通過一個接口調用就可以了。在 software is eatting the world 的現在,軟件行業的成熟度已經達到了 API 級別的細分程度了。而調用 API 的往往是機器。

不同的機器調用不同的 API,不同的機器也在維護不同的 API。

藉助 API,機器可以實現高效的協作。

在機器組成的網絡中,API 就是機器的耳朵和嘴巴,它是機器彼此之間溝通的工具。

所以,機器使用 API 要如何付費?

前面說過了,數據的交換與流動都是需要成本的。

人獲取數據的成本,通過其他商業模式來 cover。如果是機器獲取數據,這部分成本又要怎麼 cover 呢?

現在常見的做法是通過機器背後的公司,預先判斷機器調用的 API 背後是服務多少用戶,這些用戶需要多少數據,他們能夠支付多少成本,根據這些數據來提前為 API 調用預存一筆費用,或者簽訂一個合同。但這種方式存在幾個問題:

支付的路徑比較長,不那麼直接;
很多情況下你沒辦法預測用戶的需求究竟有多少;
如果機器背後沒有公司呢?如果機器的所有者就是機器自己呢?
最後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未來 AI 需要不斷向其他 AI 學習,機器與機器需要共享數據。而機器調用其他機器的服務、分享其他機器的數據從而進行大範圍協作的前提,是創造一個合理的定價模式和利益分配方式。

而且這套方式必須是可編程的、實時的、自動化的、可擴展的。每次新加入一臺新機器,就可以自動接入計費節點,而不需要人工去談合同、做預存,或者手動開通賬號。

這時候,區塊鏈和數字貨幣也許就能派上用場了。

最近看到的一個例子是圖像識別領域。圖像識別是個挺複雜的東西,需要大量的硬件和數據去訓練圖像識別的模型,才能提升識別的準確率。在這種情況下,更好的方式是去調用專業的圖像識別服務商的 API。

國外有家公司叫 CloudSight,他們做的就是圖像識別方面的服務。最近他們把自己這套 API 跟虛擬貨幣綁定在了一起,可以直接根據 API 調用進行自動結算。現在 CloudSight 用的是比特幣的閃電網絡,因為只有閃電網絡能支持實時批量的小額支付。

使用 CloudSight 時,需要先通過閃電網絡購買一定的 Credit。現在的價格是 500 個 Satoshis (比特幣的最小單位)能買到一個 Credit。然後每次調用 API 都需要消耗一定的 Credit。Credit 在這裡其實已經變成一種 utility token 了。

隨著 API 經濟的發展,區塊鏈也許真的會慢慢演變成一套為機器量身定製的經濟模型。這個事情應該會越來越有意思。

我現在能想到的一種應用場景是:

未來如果我寫出了一個很不錯的信息流智能推薦算法,比今日頭條好,但我不想把這套算法開源出來,同時我也不想大費周折再做一個今日頭條去市場競爭,那麼我可以把它變成一個 API。任何的信息流產品都可以調用這個 API,調用的時候自動計費,這樣寫完算法我就不用管它了。這樣一來,非常擅長寫算法的人,可以心無旁騖專門幹自己最擅長的算法編寫,然後也能躺著賺錢。
這是我能想到的特別美好的一件事。

對於碼農來說,他們不必是同時懂市場、懂產品的創業者,他們也不必寫出牛逼到可以申請專利或者被收購的代碼才能掙錢。創造了一段價值不大不小的代碼,就能收穫不大不小的價值變現。

這樣的世界才是更好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