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六年,月薪8k到5k:不懂得突破這一點,只能低配地活著

工作這一年 陳婷 市場營銷 財會 璃語職美人 2019-04-03
工作六年,月薪8k到5k:不懂得突破這一點,只能低配地活著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惑:

在初入職場的前兩年,你的成就感是最高的,那時候每天都有新的東西可以學,收入也會逐漸增長。

但不知為何,到了第三年往後,你的成就感越來越低,隨之而來的,是你的收入不增反降。

這個時候,是否需要推倒重來?

是否需要換個方向重新開始?

有些時候,讓你感到疲憊的可能不是眼前的高山,而是你鞋裡的細沙。

同樣地,放在職業發展上來說,有的時候,阻礙你進步的,不是方向問題,而是方法問題。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夠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思考和啟發。

工作六年,月薪8k到5k:不懂得突破這一點,只能低配地活著

一、

諮詢者陳婷(化名)最近焦慮不已。

原來,陳婷七年前畢業於國內一所普通高校的市場營銷專業,畢業後先後做過不少行業的銷售業務員等工作。

由於看不到未來的發展,工作後的第三年,身在一線城市打工的陳婷預約了某職業規劃機構的陳老師進行諮詢,經過諮詢,陳老師給陳婷的建議是,她的性格不適合做一線銷售工作,讓她轉向銷售內勤崗位。

聽了陳老師的建議,陳婷果斷轉到了銷售內勤崗位。

結果又三年下來,陳婷再次陷入了焦灼不安的境地。

工作六年,月薪8k到5k:不懂得突破這一點,只能低配地活著

要說最開始做銷售那會兒,雖然有壓力也很累,但工資平均下來一個月能有8k;

三年下來,她覺得做銷售太累了,並且總是拼體力也不是長久之計,便諮詢了陳老師,當時諮詢的時候,她就和陳老師提起做銷售內勤的想法,沒想到整場諮詢下來,陳老師彷彿在順著她的想法,最終支持她轉行銷售內勤的決定。

轉行頭一年,陳婷感覺還挺好的,果然工作不那麼累了,也都是事務型的工作偏多,不再那麼辛苦,可時間久了,陳婷又對這些工作產生了倦怠。

與此同時,銷售內勤的工資待遇明顯不如銷售工資,平均每個月能拿5k就算很不錯了,這讓陳婷覺得,怎麼其他人工作時間越長工資越高,唯獨自己反而在下降呢?

而工資下降的直接結果,就是生活質量大不如前了。

她輾轉難眠,異常渴望尋求答案。

工作六年,月薪8k到5k:不懂得突破這一點,只能低配地活著

她四處打聽,經朋友介紹,向我尋求幫助,並一再強調:“希望老師不要被我的思路帶偏,務必給出客觀真實的建議。”

陳婷的案例我不是第一次碰到了,這幾年,我陸陸續續接到了不少非首次諮詢的諮詢者,即,他們之前也在其他機構諮詢過,但由於種種原因,對諮詢效果不滿意,故而找我重新進行諮詢。

在諮詢一開始,我就告訴陳婷,我這裡的職業諮詢更像是去醫院看病一樣的流程和原理,即,首先,我會通過提問和各種量表評估你目前的狀態,蒐集全面客觀的信息,從而進行職業問題診斷,找到問題的真正根源;其次,再去根據問題根源探討可以落地的解決方案,給出相應建議和方法;最後是需要諮詢者付諸行動,必要時需要填寫行動日記,記錄這段時間的行動與改變。

——如此,諮詢才能真正切實地幫助個人改善當前的困境。

而整個過程都需要諮詢者積極配合,同時不能迴避問題,要開動腦筋認真思考。

陳婷的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呢?

經過系統排查和了解,我發現陳婷的問題不是出在方向的選擇上,而是出在了能力上。

工作六年,月薪8k到5k:不懂得突破這一點,只能低配地活著

二、

坦白說來,從陳婷目前的能力結構來看,依然停留在“職場新人”階段——

即,停留在“聽話幹活”階段,擅長基礎事務工作,例如做表格、數據整理分析、執行能力等等,卻很難看到高階能力,例如決策力、領導力、談判能力,等等。

我知道,陳婷的困惑很具有代表性。

從我經手的職業諮詢案例來看,很多人的職場故事大體存在這樣一個較為普遍的規律和共性——

工作第一年:

哇哦,感覺好新鮮好興奮,每天都能學到滿滿的知識呢。

工作第二年:

天啊,怎麼每天都是這些事情呢?能不能有點新鮮的東西?

工作第三年:

實在受不了了,感覺自己好像沒法成長了,要不要換個工作呢?

新工作第一年:

哇哦,感覺好新鮮好興奮,每個都能學到滿滿的知識呢。

新工作第二年:

天啊,怎麼每天都是這些事情呢?能不能有點新鮮的東西?

新工作第三年:

實在受不了了,感覺自己好像沒法成長了,要不要換個工作呢?

......

你是否也在重複這樣的職場故事呢?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我們一開始成長很快,到後來越來越慢,甚至出現成長停滯了呢?

有個重要的原因,在於我們的努力策略出了問題。

工作六年,月薪8k到5k:不懂得突破這一點,只能低配地活著

三、

在我看來,絕大多數人在職場發展中出現了停滯甚至倒退,在於他們只會進行“單線努力”,即,把同一個經驗重複使用好多年。

這才是導致工作時間越久、身價不增反降的重要根源所在。

舉個例子來說。

對於一個剛剛入職做會計的職場小白來說,TA第一年的努力目標和方向,就是儘快熟悉賬務處理流程,把會計核算工作做到“快、準、穩”。

到了第二年,TA基本已經掌握了會計核算及賬務處理的工作內容,這個時候,如果繼續在做賬方面持續努力,除非換個行業,否則不會有明顯的成長感。

那麼,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努力策略呢?

工作六年,月薪8k到5k:不懂得突破這一點,只能低配地活著

第二年,她完全可以從報表模塊入手,即,在出具完報表之後,搞清楚這張報表背後潛藏的企業業務流程,找出企業運營中存在的問題,甚至提示企業可能存在的風險,在給領導報送報表的時候,不妨附上幾張簡要的報表分析與說明,讓領導者一目瞭然,自然會認可TA的工作,如此一來,是不是更有挑戰性和價值感呢?

到了第三年,如果TA依然在報表分析上面死磕,就容易陷入“單線努力”的困境,在熟悉了這部分工作內容之後,我們很難繼續保持高漲的情緒和成長感,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繼續拓展,開闢其他相關的能力疆土。

比如,是否應該多留意稅收政策?多去關注行業變動及政策信息?

比如,是否應該學習下稅收籌劃,分析下企業目前的稅收是否存在可以優化改進的空間?

等等。

如此一來,TA通過不斷拓展第二條、第三條能力線,獲得切實的成長感和價值感。

——我們常常聽人說,要學會主動成長,而不是被動成長,背後的原理就在這裡。

工作六年,月薪8k到5k:不懂得突破這一點,只能低配地活著

四、

放到文中陳婷的案例來看。

經過系統的排查和梳理,我給陳婷做出的職業問題診斷如下:

陳婷遭遇的職場困境根源就在於,在她的成長感遞減的時候,並沒有及時拓展新的能力領域,而是一味沉溺於熟悉的工作經驗與能力中,放大了之前工作的負面情況,以為換個崗位,之前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事實是,當你換了新的崗位或者新的工作後,如果根源問題不解決,你依然會在若干年後重復昨天的故事,並且一次比一次慘烈,一次比一次無力,直至每一次都推翻重來,沒有任何累積。

——這是職場中最可怕的“輪迴”。

工作六年,月薪8k到5k:不懂得突破這一點,只能低配地活著

拿陳婷所做的銷售工作為例。

通常,在一個新人入職銷售工作的第一年,TA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基礎能力,比如電話溝通、當面約談、把握客戶需求、打消客戶疑慮等能力。

到了第二年,如果一個銷售人員依然停留在打電話、邀約客戶面談這些基礎工作上,TA的能力成長狀況讓人堪憂。

正確的努力姿勢應該是,在第一年,TA應該積累了一些經典銷售案例,把做過的同類型銷售項目進行歸類整理,總結出這類客戶的特徵,在同類客戶前來諮詢的時候,直接給到對方過往的成功銷售案例,增加你的專業感和可信度,就沒必要費太多口舌和客戶進行重複的解釋和溝通了。

因此到了第二年,TA可以給自己整理出職場標籤和服務特色,和領導溝通新年的工作計劃和目標,並把標籤和特色作為宣傳亮點,去吸引更有質量的客戶群體,再去打磨談判能力,熟悉稅法、價格、利潤等相關業務知識,打造更加綜合的能力格局。

如此一來,第三年,這個銷售人員不出意外,應該能勝任銷售管理者的崗位,帶團隊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新來的銷售人員,給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與此同時,TA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上,關注行業最新科技走向和動態,和公司研發部等保持密切溝通,有意識參與銷售策劃和戰略部署工作,等等。

工作六年,月薪8k到5k:不懂得突破這一點,只能低配地活著

如果一個人能夠跳出“單線努力”的誤區,開始有意識進行“多線能力佈局和規劃”,又何愁薪酬上不去呢?

陳婷聽了我的建議之後,若有所思。

是啊,當你非常努力,卻發現自己進步緩慢的時候,不妨先排查是不是方向選錯了,如果方向沒有選錯,那麼很可能是因為,你沒有跳出“單線努力”的侷限,不妨去規劃與開拓自己的第二條、第三條能力線,讓自己持續進步,從而實現想要的成長呢?

“生活沒有低谷,只有蓄勢待發;自由沒有界限,更遠的旅行只有一步之遙。”——陳諶

工作六年,月薪8k到5k:不懂得突破這一點,只能低配地活著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已在噹噹、亞馬遜、京東等平臺全面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