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散文原創】

一百七十年的節孝坊

●李正品

老家河南省鞏縣(注:現鞏義市,下同)站街鎮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村裡人叫鄭氏牌坊,清道光二十九年修建,距今已170年。鄭氏節孝坊位於倉西村西溝中部,坐東向西,青石雕鑿,四柱三間三樓式,通高5米,寬6米,簷下斗拱坊和欄板,上雕內容有“八佩慶壽”、二十四孝故事等圖案三十餘幅。小時候節孝坊下還有四五臺石階,今日已深陷地下。

鞏縣有建制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的秦國,距今已有兩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現今鞏義市的總面積為1043平方公里,總人口83萬多人。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鞏縣能留下的節孝坊僅僅五處,倉西鄭氏節孝坊,名列全鞏縣第二。康店鎮裴峪村焦家祠堂內的“魏氏節孝坊”,建於嘉慶年間,比鄭氏節孝坊早三十年。

"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散文原創】

一百七十年的節孝坊

●李正品

老家河南省鞏縣(注:現鞏義市,下同)站街鎮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村裡人叫鄭氏牌坊,清道光二十九年修建,距今已170年。鄭氏節孝坊位於倉西村西溝中部,坐東向西,青石雕鑿,四柱三間三樓式,通高5米,寬6米,簷下斗拱坊和欄板,上雕內容有“八佩慶壽”、二十四孝故事等圖案三十餘幅。小時候節孝坊下還有四五臺石階,今日已深陷地下。

鞏縣有建制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的秦國,距今已有兩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現今鞏義市的總面積為1043平方公里,總人口83萬多人。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鞏縣能留下的節孝坊僅僅五處,倉西鄭氏節孝坊,名列全鞏縣第二。康店鎮裴峪村焦家祠堂內的“魏氏節孝坊”,建於嘉慶年間,比鄭氏節孝坊早三十年。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倉西鄭氏節孝坊標榜的鄭氏,是大清國倉西村的處士李世海之妻。所謂處士,是指男子隱居不出仕。也就是那些德才兼備,厭惡官場汙濁,憤世嫉俗,自甘隱於鄉野不願外出當官的男人,在古時稱為處士。《孟子》說:“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天下沒有聖王,諸侯們想幹啥幹啥,那些隱居的處士也到處橫發議論。這是公元前三百多年戰國時期,對處士的最早記載。到了大唐,把處士稱“高士”。泛指那些不和朝廷為伍,有不同主張又很有才華之人。歷朝歷代的皇帝大臣都十分關注處士的言行舉動,心存顧忌:一是怕處士們看不起自己;二是擔心處士影響自己的統治地位。

歷代成名的處士很多,漢劉邦沒有請出來的“商山四皓”,出山時都已80多歲,眉皓髮白。還有田園詩人陶淵明,“功蓋三分國”的諸葛亮等等。李世海二十五歲左右去世,此前被史書添為處士,足見他成名很早,才華橫溢;既博學廣識又獨善其身,社會的影響力已得到大清國的肯定;不然也不會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為表彰他妻子的功德頒發國書,修建孝節坊。

"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散文原創】

一百七十年的節孝坊

●李正品

老家河南省鞏縣(注:現鞏義市,下同)站街鎮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村裡人叫鄭氏牌坊,清道光二十九年修建,距今已170年。鄭氏節孝坊位於倉西村西溝中部,坐東向西,青石雕鑿,四柱三間三樓式,通高5米,寬6米,簷下斗拱坊和欄板,上雕內容有“八佩慶壽”、二十四孝故事等圖案三十餘幅。小時候節孝坊下還有四五臺石階,今日已深陷地下。

鞏縣有建制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的秦國,距今已有兩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現今鞏義市的總面積為1043平方公里,總人口83萬多人。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鞏縣能留下的節孝坊僅僅五處,倉西鄭氏節孝坊,名列全鞏縣第二。康店鎮裴峪村焦家祠堂內的“魏氏節孝坊”,建於嘉慶年間,比鄭氏節孝坊早三十年。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倉西鄭氏節孝坊標榜的鄭氏,是大清國倉西村的處士李世海之妻。所謂處士,是指男子隱居不出仕。也就是那些德才兼備,厭惡官場汙濁,憤世嫉俗,自甘隱於鄉野不願外出當官的男人,在古時稱為處士。《孟子》說:“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天下沒有聖王,諸侯們想幹啥幹啥,那些隱居的處士也到處橫發議論。這是公元前三百多年戰國時期,對處士的最早記載。到了大唐,把處士稱“高士”。泛指那些不和朝廷為伍,有不同主張又很有才華之人。歷朝歷代的皇帝大臣都十分關注處士的言行舉動,心存顧忌:一是怕處士們看不起自己;二是擔心處士影響自己的統治地位。

歷代成名的處士很多,漢劉邦沒有請出來的“商山四皓”,出山時都已80多歲,眉皓髮白。還有田園詩人陶淵明,“功蓋三分國”的諸葛亮等等。李世海二十五歲左右去世,此前被史書添為處士,足見他成名很早,才華橫溢;既博學廣識又獨善其身,社會的影響力已得到大清國的肯定;不然也不會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為表彰他妻子的功德頒發國書,修建孝節坊。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經核對洛汭倉西李氏總譜,李世海為倉西村李家三門人。一世祖為李銘,歷二世鍾斌三世大榮四世李智五世李豸六世李勤學,到七世李居敬八世李一連九世李在瑞,至十一世李其文。李其文有五個孩子:長子李世鴻,次子李世白,三子李世儒,四子李世海,五子李世江。李世海應為李家十二世後裔。

大清道光皇帝頒發御賜表文:鄭氏,倉西李士海妻。年十八歸李,五載夫亡。遺二孤,家奇貧。翁姑又相繼逝,雙柩在堂,藐孤無依,茹痛含辛,艱苦莫狀。有利其嫁者,百計憾搖不為動。守節三十二年卒。表文大意為:倉西村李世海的妻子鄭氏,十八歲下嫁李家。五年後李世海去世,留下兩個幼兒,家中十分貧寒。這時,公公婆婆也相繼身亡,棺木停放家中,無錢安葬。孤兒寡母,無依無靠,空徒四壁,悲痛欲絕,生活極其艱難。街坊鄰居,有不少好心人勸其改嫁,鄭氏從不為此動心。獨自挑起生活的重負,含辛茹苦,又過三十二年,把李家的孩子撫養成人後去世。由此可見,鄭氏對李家對公公婆婆的忠貞孝順之心,憾天地泣鬼神。

"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散文原創】

一百七十年的節孝坊

●李正品

老家河南省鞏縣(注:現鞏義市,下同)站街鎮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村裡人叫鄭氏牌坊,清道光二十九年修建,距今已170年。鄭氏節孝坊位於倉西村西溝中部,坐東向西,青石雕鑿,四柱三間三樓式,通高5米,寬6米,簷下斗拱坊和欄板,上雕內容有“八佩慶壽”、二十四孝故事等圖案三十餘幅。小時候節孝坊下還有四五臺石階,今日已深陷地下。

鞏縣有建制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的秦國,距今已有兩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現今鞏義市的總面積為1043平方公里,總人口83萬多人。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鞏縣能留下的節孝坊僅僅五處,倉西鄭氏節孝坊,名列全鞏縣第二。康店鎮裴峪村焦家祠堂內的“魏氏節孝坊”,建於嘉慶年間,比鄭氏節孝坊早三十年。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倉西鄭氏節孝坊標榜的鄭氏,是大清國倉西村的處士李世海之妻。所謂處士,是指男子隱居不出仕。也就是那些德才兼備,厭惡官場汙濁,憤世嫉俗,自甘隱於鄉野不願外出當官的男人,在古時稱為處士。《孟子》說:“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天下沒有聖王,諸侯們想幹啥幹啥,那些隱居的處士也到處橫發議論。這是公元前三百多年戰國時期,對處士的最早記載。到了大唐,把處士稱“高士”。泛指那些不和朝廷為伍,有不同主張又很有才華之人。歷朝歷代的皇帝大臣都十分關注處士的言行舉動,心存顧忌:一是怕處士們看不起自己;二是擔心處士影響自己的統治地位。

歷代成名的處士很多,漢劉邦沒有請出來的“商山四皓”,出山時都已80多歲,眉皓髮白。還有田園詩人陶淵明,“功蓋三分國”的諸葛亮等等。李世海二十五歲左右去世,此前被史書添為處士,足見他成名很早,才華橫溢;既博學廣識又獨善其身,社會的影響力已得到大清國的肯定;不然也不會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為表彰他妻子的功德頒發國書,修建孝節坊。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經核對洛汭倉西李氏總譜,李世海為倉西村李家三門人。一世祖為李銘,歷二世鍾斌三世大榮四世李智五世李豸六世李勤學,到七世李居敬八世李一連九世李在瑞,至十一世李其文。李其文有五個孩子:長子李世鴻,次子李世白,三子李世儒,四子李世海,五子李世江。李世海應為李家十二世後裔。

大清道光皇帝頒發御賜表文:鄭氏,倉西李士海妻。年十八歸李,五載夫亡。遺二孤,家奇貧。翁姑又相繼逝,雙柩在堂,藐孤無依,茹痛含辛,艱苦莫狀。有利其嫁者,百計憾搖不為動。守節三十二年卒。表文大意為:倉西村李世海的妻子鄭氏,十八歲下嫁李家。五年後李世海去世,留下兩個幼兒,家中十分貧寒。這時,公公婆婆也相繼身亡,棺木停放家中,無錢安葬。孤兒寡母,無依無靠,空徒四壁,悲痛欲絕,生活極其艱難。街坊鄰居,有不少好心人勸其改嫁,鄭氏從不為此動心。獨自挑起生活的重負,含辛茹苦,又過三十二年,把李家的孩子撫養成人後去世。由此可見,鄭氏對李家對公公婆婆的忠貞孝順之心,憾天地泣鬼神。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我和鄭氏節孝坊結識緣於十年文革。文革開始那年,我已滿八歲。那時的倉西村有十五個生產隊,編外還有個十六隊,清一色地富反壞右分子,由大隊治保組監管。五類分子自選一個牽頭人,大家用開玩笑的口吻戲稱他“隊長”。這個隊長叫李欽訓,別號老聾子。聾子隊長和我們家住在一個大院,直接領導著伯父父親和姨夫,三個黃埔軍校畢業的歷史反革命分子。一個大門四個改造對象同時進出,讓村子人為此注目。十六隊比較特別,幹活不計工分;是在大家都休息時幹;幹那些大家都不願意乾的活。傍晚生產隊收工,十六隊集合;黎明,睡意正濃,十六隊出工;陰雨天颳大風下大雨,雪花飄飄,十六隊是不能休息的。這就是監督改造。村子裡掏廁所挖糞坑,修橋補路,清除積雪,植樹造林,疏通涵洞,打掃衛生,巡查堤防,晚上值更等等髒活累活,都有這幫改造分子來做。

"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散文原創】

一百七十年的節孝坊

●李正品

老家河南省鞏縣(注:現鞏義市,下同)站街鎮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村裡人叫鄭氏牌坊,清道光二十九年修建,距今已170年。鄭氏節孝坊位於倉西村西溝中部,坐東向西,青石雕鑿,四柱三間三樓式,通高5米,寬6米,簷下斗拱坊和欄板,上雕內容有“八佩慶壽”、二十四孝故事等圖案三十餘幅。小時候節孝坊下還有四五臺石階,今日已深陷地下。

鞏縣有建制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的秦國,距今已有兩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現今鞏義市的總面積為1043平方公里,總人口83萬多人。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鞏縣能留下的節孝坊僅僅五處,倉西鄭氏節孝坊,名列全鞏縣第二。康店鎮裴峪村焦家祠堂內的“魏氏節孝坊”,建於嘉慶年間,比鄭氏節孝坊早三十年。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倉西鄭氏節孝坊標榜的鄭氏,是大清國倉西村的處士李世海之妻。所謂處士,是指男子隱居不出仕。也就是那些德才兼備,厭惡官場汙濁,憤世嫉俗,自甘隱於鄉野不願外出當官的男人,在古時稱為處士。《孟子》說:“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天下沒有聖王,諸侯們想幹啥幹啥,那些隱居的處士也到處橫發議論。這是公元前三百多年戰國時期,對處士的最早記載。到了大唐,把處士稱“高士”。泛指那些不和朝廷為伍,有不同主張又很有才華之人。歷朝歷代的皇帝大臣都十分關注處士的言行舉動,心存顧忌:一是怕處士們看不起自己;二是擔心處士影響自己的統治地位。

歷代成名的處士很多,漢劉邦沒有請出來的“商山四皓”,出山時都已80多歲,眉皓髮白。還有田園詩人陶淵明,“功蓋三分國”的諸葛亮等等。李世海二十五歲左右去世,此前被史書添為處士,足見他成名很早,才華橫溢;既博學廣識又獨善其身,社會的影響力已得到大清國的肯定;不然也不會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為表彰他妻子的功德頒發國書,修建孝節坊。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經核對洛汭倉西李氏總譜,李世海為倉西村李家三門人。一世祖為李銘,歷二世鍾斌三世大榮四世李智五世李豸六世李勤學,到七世李居敬八世李一連九世李在瑞,至十一世李其文。李其文有五個孩子:長子李世鴻,次子李世白,三子李世儒,四子李世海,五子李世江。李世海應為李家十二世後裔。

大清道光皇帝頒發御賜表文:鄭氏,倉西李士海妻。年十八歸李,五載夫亡。遺二孤,家奇貧。翁姑又相繼逝,雙柩在堂,藐孤無依,茹痛含辛,艱苦莫狀。有利其嫁者,百計憾搖不為動。守節三十二年卒。表文大意為:倉西村李世海的妻子鄭氏,十八歲下嫁李家。五年後李世海去世,留下兩個幼兒,家中十分貧寒。這時,公公婆婆也相繼身亡,棺木停放家中,無錢安葬。孤兒寡母,無依無靠,空徒四壁,悲痛欲絕,生活極其艱難。街坊鄰居,有不少好心人勸其改嫁,鄭氏從不為此動心。獨自挑起生活的重負,含辛茹苦,又過三十二年,把李家的孩子撫養成人後去世。由此可見,鄭氏對李家對公公婆婆的忠貞孝順之心,憾天地泣鬼神。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我和鄭氏節孝坊結識緣於十年文革。文革開始那年,我已滿八歲。那時的倉西村有十五個生產隊,編外還有個十六隊,清一色地富反壞右分子,由大隊治保組監管。五類分子自選一個牽頭人,大家用開玩笑的口吻戲稱他“隊長”。這個隊長叫李欽訓,別號老聾子。聾子隊長和我們家住在一個大院,直接領導著伯父父親和姨夫,三個黃埔軍校畢業的歷史反革命分子。一個大門四個改造對象同時進出,讓村子人為此注目。十六隊比較特別,幹活不計工分;是在大家都休息時幹;幹那些大家都不願意乾的活。傍晚生產隊收工,十六隊集合;黎明,睡意正濃,十六隊出工;陰雨天颳大風下大雨,雪花飄飄,十六隊是不能休息的。這就是監督改造。村子裡掏廁所挖糞坑,修橋補路,清除積雪,植樹造林,疏通涵洞,打掃衛生,巡查堤防,晚上值更等等髒活累活,都有這幫改造分子來做。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在這些特定的環境下忙碌,少不了有人幫襯。連續幹活要送吃送喝,晚上送照明的馬燈,有時還要送雨具膠鞋臨時農具等等。給改造分子送東西十分沒面子,子女們沒一個願意。大一點的推來推去,那些不太懂事懵懵懂懂的小孩子正好充任。我們家非我莫屬。十六隊臨時用於集結休息之地的鄭氏節孝坊,就這樣步入了我的視野。在伯父父親姨夫老聾子的指指點點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場景雕刻,深深烙入我童年的記憶。漢文帝熬製湯藥,母親咬破指頭呼喚曾子回家待客,子騫的蘆衣,得到黃金的郭巨,為繼母臥冰求鯉的王祥,對著竹子哭出竹筍的孟宗等等孝敬母親的故事能有一籮筐。鄭氏節孝坊大舜動天的故事至今還有印象:遠古五帝之一的大舜帝,有了繼母之後,對大舜特別不好,特別是生了小弟弟後更甚,三番五次想害死大舜。大舜修補穀倉,穀倉著火;大舜掘井,井坍塌……大舜明知是繼母所為,仍對父母畢恭畢敬,對弟弟更加愛護。上天知道後非常感動,讓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天神幫他澆地,風神幫他收谷……堯帝聞聽,十分感慨,就把帝位禪讓給了大舜。當了皇帝的大舜仍然對繼母很好,還封繼母所生的弟弟當了諸侯。

"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散文原創】

一百七十年的節孝坊

●李正品

老家河南省鞏縣(注:現鞏義市,下同)站街鎮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村裡人叫鄭氏牌坊,清道光二十九年修建,距今已170年。鄭氏節孝坊位於倉西村西溝中部,坐東向西,青石雕鑿,四柱三間三樓式,通高5米,寬6米,簷下斗拱坊和欄板,上雕內容有“八佩慶壽”、二十四孝故事等圖案三十餘幅。小時候節孝坊下還有四五臺石階,今日已深陷地下。

鞏縣有建制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的秦國,距今已有兩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現今鞏義市的總面積為1043平方公里,總人口83萬多人。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鞏縣能留下的節孝坊僅僅五處,倉西鄭氏節孝坊,名列全鞏縣第二。康店鎮裴峪村焦家祠堂內的“魏氏節孝坊”,建於嘉慶年間,比鄭氏節孝坊早三十年。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倉西鄭氏節孝坊標榜的鄭氏,是大清國倉西村的處士李世海之妻。所謂處士,是指男子隱居不出仕。也就是那些德才兼備,厭惡官場汙濁,憤世嫉俗,自甘隱於鄉野不願外出當官的男人,在古時稱為處士。《孟子》說:“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天下沒有聖王,諸侯們想幹啥幹啥,那些隱居的處士也到處橫發議論。這是公元前三百多年戰國時期,對處士的最早記載。到了大唐,把處士稱“高士”。泛指那些不和朝廷為伍,有不同主張又很有才華之人。歷朝歷代的皇帝大臣都十分關注處士的言行舉動,心存顧忌:一是怕處士們看不起自己;二是擔心處士影響自己的統治地位。

歷代成名的處士很多,漢劉邦沒有請出來的“商山四皓”,出山時都已80多歲,眉皓髮白。還有田園詩人陶淵明,“功蓋三分國”的諸葛亮等等。李世海二十五歲左右去世,此前被史書添為處士,足見他成名很早,才華橫溢;既博學廣識又獨善其身,社會的影響力已得到大清國的肯定;不然也不會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為表彰他妻子的功德頒發國書,修建孝節坊。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經核對洛汭倉西李氏總譜,李世海為倉西村李家三門人。一世祖為李銘,歷二世鍾斌三世大榮四世李智五世李豸六世李勤學,到七世李居敬八世李一連九世李在瑞,至十一世李其文。李其文有五個孩子:長子李世鴻,次子李世白,三子李世儒,四子李世海,五子李世江。李世海應為李家十二世後裔。

大清道光皇帝頒發御賜表文:鄭氏,倉西李士海妻。年十八歸李,五載夫亡。遺二孤,家奇貧。翁姑又相繼逝,雙柩在堂,藐孤無依,茹痛含辛,艱苦莫狀。有利其嫁者,百計憾搖不為動。守節三十二年卒。表文大意為:倉西村李世海的妻子鄭氏,十八歲下嫁李家。五年後李世海去世,留下兩個幼兒,家中十分貧寒。這時,公公婆婆也相繼身亡,棺木停放家中,無錢安葬。孤兒寡母,無依無靠,空徒四壁,悲痛欲絕,生活極其艱難。街坊鄰居,有不少好心人勸其改嫁,鄭氏從不為此動心。獨自挑起生活的重負,含辛茹苦,又過三十二年,把李家的孩子撫養成人後去世。由此可見,鄭氏對李家對公公婆婆的忠貞孝順之心,憾天地泣鬼神。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我和鄭氏節孝坊結識緣於十年文革。文革開始那年,我已滿八歲。那時的倉西村有十五個生產隊,編外還有個十六隊,清一色地富反壞右分子,由大隊治保組監管。五類分子自選一個牽頭人,大家用開玩笑的口吻戲稱他“隊長”。這個隊長叫李欽訓,別號老聾子。聾子隊長和我們家住在一個大院,直接領導著伯父父親和姨夫,三個黃埔軍校畢業的歷史反革命分子。一個大門四個改造對象同時進出,讓村子人為此注目。十六隊比較特別,幹活不計工分;是在大家都休息時幹;幹那些大家都不願意乾的活。傍晚生產隊收工,十六隊集合;黎明,睡意正濃,十六隊出工;陰雨天颳大風下大雨,雪花飄飄,十六隊是不能休息的。這就是監督改造。村子裡掏廁所挖糞坑,修橋補路,清除積雪,植樹造林,疏通涵洞,打掃衛生,巡查堤防,晚上值更等等髒活累活,都有這幫改造分子來做。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在這些特定的環境下忙碌,少不了有人幫襯。連續幹活要送吃送喝,晚上送照明的馬燈,有時還要送雨具膠鞋臨時農具等等。給改造分子送東西十分沒面子,子女們沒一個願意。大一點的推來推去,那些不太懂事懵懵懂懂的小孩子正好充任。我們家非我莫屬。十六隊臨時用於集結休息之地的鄭氏節孝坊,就這樣步入了我的視野。在伯父父親姨夫老聾子的指指點點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場景雕刻,深深烙入我童年的記憶。漢文帝熬製湯藥,母親咬破指頭呼喚曾子回家待客,子騫的蘆衣,得到黃金的郭巨,為繼母臥冰求鯉的王祥,對著竹子哭出竹筍的孟宗等等孝敬母親的故事能有一籮筐。鄭氏節孝坊大舜動天的故事至今還有印象:遠古五帝之一的大舜帝,有了繼母之後,對大舜特別不好,特別是生了小弟弟後更甚,三番五次想害死大舜。大舜修補穀倉,穀倉著火;大舜掘井,井坍塌……大舜明知是繼母所為,仍對父母畢恭畢敬,對弟弟更加愛護。上天知道後非常感動,讓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天神幫他澆地,風神幫他收谷……堯帝聞聽,十分感慨,就把帝位禪讓給了大舜。當了皇帝的大舜仍然對繼母很好,還封繼母所生的弟弟當了諸侯。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倉西村鄭氏節孝坊為四柱三門三重簷、五滴水、三開間牌樓式清石雕刻結構。亭閣斗拱,飛簷翅角,各樓頂皆置魚形脊飾,簷翼解瀟灑自然,起翹完美。正匾橫眉有兩個書童徐徐展開的巨書:德苟龍光四個大字赫然醒目;下為樑枋隔層,9個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或打坐或手執拂塵,或演唱或吹奏,或飛越或一柱擎天,踏雲霧飛奔而來。下方橫書:旌表已故處士李世海之妻鄭氏節孝坊。背面的匾額為:恩承鳯詔;枋隔層雕刻更為細膩,大海雲水,龍鳳呈祥,兩側的各有一壯漢,斜身抱拳騰雲駕霧,猶如天神降臨。下方橫書內容未變。節孝坊共有四副對聯。正面外聯:褒詔恩從天上來,貞操名在人間播;正面中間內聯:節媲輕鬆數十年雪霜磨鍊,輝揚彤管幾百世姓氏昭彰。背面內聯:冰霜其操鬆筠其節,山河同久金石同堅;背面外聯:鐵石心腸貞傑自檁,丹黃史策孝則常存。楹聯內容大度恢弘,書法刀功辛辣遒勁,一種酣暢淋淋之感直透心底。節孝坊正面右側隔檔雕刻有皇上的御賜表文,左側是鄭氏傳記;背後右側的頌詞,左側七言格律詩已模糊不清了。少小曾看到坊上鑲嵌的“聖旨匾額”,鎏金點染,色彩斑斕,很早已不知去向。

"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散文原創】

一百七十年的節孝坊

●李正品

老家河南省鞏縣(注:現鞏義市,下同)站街鎮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村裡人叫鄭氏牌坊,清道光二十九年修建,距今已170年。鄭氏節孝坊位於倉西村西溝中部,坐東向西,青石雕鑿,四柱三間三樓式,通高5米,寬6米,簷下斗拱坊和欄板,上雕內容有“八佩慶壽”、二十四孝故事等圖案三十餘幅。小時候節孝坊下還有四五臺石階,今日已深陷地下。

鞏縣有建制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的秦國,距今已有兩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現今鞏義市的總面積為1043平方公里,總人口83萬多人。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鞏縣能留下的節孝坊僅僅五處,倉西鄭氏節孝坊,名列全鞏縣第二。康店鎮裴峪村焦家祠堂內的“魏氏節孝坊”,建於嘉慶年間,比鄭氏節孝坊早三十年。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倉西鄭氏節孝坊標榜的鄭氏,是大清國倉西村的處士李世海之妻。所謂處士,是指男子隱居不出仕。也就是那些德才兼備,厭惡官場汙濁,憤世嫉俗,自甘隱於鄉野不願外出當官的男人,在古時稱為處士。《孟子》說:“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天下沒有聖王,諸侯們想幹啥幹啥,那些隱居的處士也到處橫發議論。這是公元前三百多年戰國時期,對處士的最早記載。到了大唐,把處士稱“高士”。泛指那些不和朝廷為伍,有不同主張又很有才華之人。歷朝歷代的皇帝大臣都十分關注處士的言行舉動,心存顧忌:一是怕處士們看不起自己;二是擔心處士影響自己的統治地位。

歷代成名的處士很多,漢劉邦沒有請出來的“商山四皓”,出山時都已80多歲,眉皓髮白。還有田園詩人陶淵明,“功蓋三分國”的諸葛亮等等。李世海二十五歲左右去世,此前被史書添為處士,足見他成名很早,才華橫溢;既博學廣識又獨善其身,社會的影響力已得到大清國的肯定;不然也不會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為表彰他妻子的功德頒發國書,修建孝節坊。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經核對洛汭倉西李氏總譜,李世海為倉西村李家三門人。一世祖為李銘,歷二世鍾斌三世大榮四世李智五世李豸六世李勤學,到七世李居敬八世李一連九世李在瑞,至十一世李其文。李其文有五個孩子:長子李世鴻,次子李世白,三子李世儒,四子李世海,五子李世江。李世海應為李家十二世後裔。

大清道光皇帝頒發御賜表文:鄭氏,倉西李士海妻。年十八歸李,五載夫亡。遺二孤,家奇貧。翁姑又相繼逝,雙柩在堂,藐孤無依,茹痛含辛,艱苦莫狀。有利其嫁者,百計憾搖不為動。守節三十二年卒。表文大意為:倉西村李世海的妻子鄭氏,十八歲下嫁李家。五年後李世海去世,留下兩個幼兒,家中十分貧寒。這時,公公婆婆也相繼身亡,棺木停放家中,無錢安葬。孤兒寡母,無依無靠,空徒四壁,悲痛欲絕,生活極其艱難。街坊鄰居,有不少好心人勸其改嫁,鄭氏從不為此動心。獨自挑起生活的重負,含辛茹苦,又過三十二年,把李家的孩子撫養成人後去世。由此可見,鄭氏對李家對公公婆婆的忠貞孝順之心,憾天地泣鬼神。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我和鄭氏節孝坊結識緣於十年文革。文革開始那年,我已滿八歲。那時的倉西村有十五個生產隊,編外還有個十六隊,清一色地富反壞右分子,由大隊治保組監管。五類分子自選一個牽頭人,大家用開玩笑的口吻戲稱他“隊長”。這個隊長叫李欽訓,別號老聾子。聾子隊長和我們家住在一個大院,直接領導著伯父父親和姨夫,三個黃埔軍校畢業的歷史反革命分子。一個大門四個改造對象同時進出,讓村子人為此注目。十六隊比較特別,幹活不計工分;是在大家都休息時幹;幹那些大家都不願意乾的活。傍晚生產隊收工,十六隊集合;黎明,睡意正濃,十六隊出工;陰雨天颳大風下大雨,雪花飄飄,十六隊是不能休息的。這就是監督改造。村子裡掏廁所挖糞坑,修橋補路,清除積雪,植樹造林,疏通涵洞,打掃衛生,巡查堤防,晚上值更等等髒活累活,都有這幫改造分子來做。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在這些特定的環境下忙碌,少不了有人幫襯。連續幹活要送吃送喝,晚上送照明的馬燈,有時還要送雨具膠鞋臨時農具等等。給改造分子送東西十分沒面子,子女們沒一個願意。大一點的推來推去,那些不太懂事懵懵懂懂的小孩子正好充任。我們家非我莫屬。十六隊臨時用於集結休息之地的鄭氏節孝坊,就這樣步入了我的視野。在伯父父親姨夫老聾子的指指點點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場景雕刻,深深烙入我童年的記憶。漢文帝熬製湯藥,母親咬破指頭呼喚曾子回家待客,子騫的蘆衣,得到黃金的郭巨,為繼母臥冰求鯉的王祥,對著竹子哭出竹筍的孟宗等等孝敬母親的故事能有一籮筐。鄭氏節孝坊大舜動天的故事至今還有印象:遠古五帝之一的大舜帝,有了繼母之後,對大舜特別不好,特別是生了小弟弟後更甚,三番五次想害死大舜。大舜修補穀倉,穀倉著火;大舜掘井,井坍塌……大舜明知是繼母所為,仍對父母畢恭畢敬,對弟弟更加愛護。上天知道後非常感動,讓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天神幫他澆地,風神幫他收谷……堯帝聞聽,十分感慨,就把帝位禪讓給了大舜。當了皇帝的大舜仍然對繼母很好,還封繼母所生的弟弟當了諸侯。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倉西村鄭氏節孝坊為四柱三門三重簷、五滴水、三開間牌樓式清石雕刻結構。亭閣斗拱,飛簷翅角,各樓頂皆置魚形脊飾,簷翼解瀟灑自然,起翹完美。正匾橫眉有兩個書童徐徐展開的巨書:德苟龍光四個大字赫然醒目;下為樑枋隔層,9個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或打坐或手執拂塵,或演唱或吹奏,或飛越或一柱擎天,踏雲霧飛奔而來。下方橫書:旌表已故處士李世海之妻鄭氏節孝坊。背面的匾額為:恩承鳯詔;枋隔層雕刻更為細膩,大海雲水,龍鳳呈祥,兩側的各有一壯漢,斜身抱拳騰雲駕霧,猶如天神降臨。下方橫書內容未變。節孝坊共有四副對聯。正面外聯:褒詔恩從天上來,貞操名在人間播;正面中間內聯:節媲輕鬆數十年雪霜磨鍊,輝揚彤管幾百世姓氏昭彰。背面內聯:冰霜其操鬆筠其節,山河同久金石同堅;背面外聯:鐵石心腸貞傑自檁,丹黃史策孝則常存。楹聯內容大度恢弘,書法刀功辛辣遒勁,一種酣暢淋淋之感直透心底。節孝坊正面右側隔檔雕刻有皇上的御賜表文,左側是鄭氏傳記;背後右側的頌詞,左側七言格律詩已模糊不清了。少小曾看到坊上鑲嵌的“聖旨匾額”,鎏金點染,色彩斑斕,很早已不知去向。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對照《民國鞏縣誌》將殘缺不全的鄭氏傳記整理如下:氏農家女也,姓鄭氏,有淑德,專靜純一,溫溫然無疾言,遽色而意凜如也。年十八相夫子,天性孝慈,能得堂上歡。家奇寒涼,素食常缺。夫少時離膝,氏承顏諭志,以婦代子,其常也。結褵五載夫亾,遺孤二,長學舉,次學健。未幾翁姑亦相繼逝,方夫之沒也。氏年二十三歲,幾以身殉。轉念雙柩在堂,兩孤無怙,非草草一死所能畢其事也。蓋自是而事愈難,勢愈迫而操亦愈堅。有利其嫁者,百計搖奪之不為動。家數口皆冗人,無他生計,惟仰十指為活,見者莫不悲其遇之艱,而氏宴如也,婦功女紅,外訓二孤,悉合義方如是者有年經營三喪一如禮。兩孤玉立,長學舉逰成,均尢有聲艱辛萬狀,卒成厥志,孰非孝慈貞靜所致而至哉遇猶子尢有恩胞姪某幼失怙,恃無所歸,慨然曰伶仃若此,何以自存是亦未亡人未竟之責也向二孤今三孤矣。撫養教誨與諸孤齒如是者亦有年某能成立皆氏力士林賢之年,五十有五卒。苦節三十有二年。邑人士合詞請旌如得例。今子孫繩繩稱素,封食報夫艾,又孰非孝慈貞靜所醞而成哉,嗚呼,可以風矣。爰據實以志垂不朽。邑庠生族孫文繡謹識。經查對,坊上石刻撰寫者為倉西村李家十三世長門秀才李文繡捉刀。

"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散文原創】

一百七十年的節孝坊

●李正品

老家河南省鞏縣(注:現鞏義市,下同)站街鎮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村裡人叫鄭氏牌坊,清道光二十九年修建,距今已170年。鄭氏節孝坊位於倉西村西溝中部,坐東向西,青石雕鑿,四柱三間三樓式,通高5米,寬6米,簷下斗拱坊和欄板,上雕內容有“八佩慶壽”、二十四孝故事等圖案三十餘幅。小時候節孝坊下還有四五臺石階,今日已深陷地下。

鞏縣有建制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的秦國,距今已有兩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現今鞏義市的總面積為1043平方公里,總人口83萬多人。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鞏縣能留下的節孝坊僅僅五處,倉西鄭氏節孝坊,名列全鞏縣第二。康店鎮裴峪村焦家祠堂內的“魏氏節孝坊”,建於嘉慶年間,比鄭氏節孝坊早三十年。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倉西鄭氏節孝坊標榜的鄭氏,是大清國倉西村的處士李世海之妻。所謂處士,是指男子隱居不出仕。也就是那些德才兼備,厭惡官場汙濁,憤世嫉俗,自甘隱於鄉野不願外出當官的男人,在古時稱為處士。《孟子》說:“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天下沒有聖王,諸侯們想幹啥幹啥,那些隱居的處士也到處橫發議論。這是公元前三百多年戰國時期,對處士的最早記載。到了大唐,把處士稱“高士”。泛指那些不和朝廷為伍,有不同主張又很有才華之人。歷朝歷代的皇帝大臣都十分關注處士的言行舉動,心存顧忌:一是怕處士們看不起自己;二是擔心處士影響自己的統治地位。

歷代成名的處士很多,漢劉邦沒有請出來的“商山四皓”,出山時都已80多歲,眉皓髮白。還有田園詩人陶淵明,“功蓋三分國”的諸葛亮等等。李世海二十五歲左右去世,此前被史書添為處士,足見他成名很早,才華橫溢;既博學廣識又獨善其身,社會的影響力已得到大清國的肯定;不然也不會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為表彰他妻子的功德頒發國書,修建孝節坊。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經核對洛汭倉西李氏總譜,李世海為倉西村李家三門人。一世祖為李銘,歷二世鍾斌三世大榮四世李智五世李豸六世李勤學,到七世李居敬八世李一連九世李在瑞,至十一世李其文。李其文有五個孩子:長子李世鴻,次子李世白,三子李世儒,四子李世海,五子李世江。李世海應為李家十二世後裔。

大清道光皇帝頒發御賜表文:鄭氏,倉西李士海妻。年十八歸李,五載夫亡。遺二孤,家奇貧。翁姑又相繼逝,雙柩在堂,藐孤無依,茹痛含辛,艱苦莫狀。有利其嫁者,百計憾搖不為動。守節三十二年卒。表文大意為:倉西村李世海的妻子鄭氏,十八歲下嫁李家。五年後李世海去世,留下兩個幼兒,家中十分貧寒。這時,公公婆婆也相繼身亡,棺木停放家中,無錢安葬。孤兒寡母,無依無靠,空徒四壁,悲痛欲絕,生活極其艱難。街坊鄰居,有不少好心人勸其改嫁,鄭氏從不為此動心。獨自挑起生活的重負,含辛茹苦,又過三十二年,把李家的孩子撫養成人後去世。由此可見,鄭氏對李家對公公婆婆的忠貞孝順之心,憾天地泣鬼神。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我和鄭氏節孝坊結識緣於十年文革。文革開始那年,我已滿八歲。那時的倉西村有十五個生產隊,編外還有個十六隊,清一色地富反壞右分子,由大隊治保組監管。五類分子自選一個牽頭人,大家用開玩笑的口吻戲稱他“隊長”。這個隊長叫李欽訓,別號老聾子。聾子隊長和我們家住在一個大院,直接領導著伯父父親和姨夫,三個黃埔軍校畢業的歷史反革命分子。一個大門四個改造對象同時進出,讓村子人為此注目。十六隊比較特別,幹活不計工分;是在大家都休息時幹;幹那些大家都不願意乾的活。傍晚生產隊收工,十六隊集合;黎明,睡意正濃,十六隊出工;陰雨天颳大風下大雨,雪花飄飄,十六隊是不能休息的。這就是監督改造。村子裡掏廁所挖糞坑,修橋補路,清除積雪,植樹造林,疏通涵洞,打掃衛生,巡查堤防,晚上值更等等髒活累活,都有這幫改造分子來做。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在這些特定的環境下忙碌,少不了有人幫襯。連續幹活要送吃送喝,晚上送照明的馬燈,有時還要送雨具膠鞋臨時農具等等。給改造分子送東西十分沒面子,子女們沒一個願意。大一點的推來推去,那些不太懂事懵懵懂懂的小孩子正好充任。我們家非我莫屬。十六隊臨時用於集結休息之地的鄭氏節孝坊,就這樣步入了我的視野。在伯父父親姨夫老聾子的指指點點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場景雕刻,深深烙入我童年的記憶。漢文帝熬製湯藥,母親咬破指頭呼喚曾子回家待客,子騫的蘆衣,得到黃金的郭巨,為繼母臥冰求鯉的王祥,對著竹子哭出竹筍的孟宗等等孝敬母親的故事能有一籮筐。鄭氏節孝坊大舜動天的故事至今還有印象:遠古五帝之一的大舜帝,有了繼母之後,對大舜特別不好,特別是生了小弟弟後更甚,三番五次想害死大舜。大舜修補穀倉,穀倉著火;大舜掘井,井坍塌……大舜明知是繼母所為,仍對父母畢恭畢敬,對弟弟更加愛護。上天知道後非常感動,讓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天神幫他澆地,風神幫他收谷……堯帝聞聽,十分感慨,就把帝位禪讓給了大舜。當了皇帝的大舜仍然對繼母很好,還封繼母所生的弟弟當了諸侯。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倉西村鄭氏節孝坊為四柱三門三重簷、五滴水、三開間牌樓式清石雕刻結構。亭閣斗拱,飛簷翅角,各樓頂皆置魚形脊飾,簷翼解瀟灑自然,起翹完美。正匾橫眉有兩個書童徐徐展開的巨書:德苟龍光四個大字赫然醒目;下為樑枋隔層,9個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或打坐或手執拂塵,或演唱或吹奏,或飛越或一柱擎天,踏雲霧飛奔而來。下方橫書:旌表已故處士李世海之妻鄭氏節孝坊。背面的匾額為:恩承鳯詔;枋隔層雕刻更為細膩,大海雲水,龍鳳呈祥,兩側的各有一壯漢,斜身抱拳騰雲駕霧,猶如天神降臨。下方橫書內容未變。節孝坊共有四副對聯。正面外聯:褒詔恩從天上來,貞操名在人間播;正面中間內聯:節媲輕鬆數十年雪霜磨鍊,輝揚彤管幾百世姓氏昭彰。背面內聯:冰霜其操鬆筠其節,山河同久金石同堅;背面外聯:鐵石心腸貞傑自檁,丹黃史策孝則常存。楹聯內容大度恢弘,書法刀功辛辣遒勁,一種酣暢淋淋之感直透心底。節孝坊正面右側隔檔雕刻有皇上的御賜表文,左側是鄭氏傳記;背後右側的頌詞,左側七言格律詩已模糊不清了。少小曾看到坊上鑲嵌的“聖旨匾額”,鎏金點染,色彩斑斕,很早已不知去向。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對照《民國鞏縣誌》將殘缺不全的鄭氏傳記整理如下:氏農家女也,姓鄭氏,有淑德,專靜純一,溫溫然無疾言,遽色而意凜如也。年十八相夫子,天性孝慈,能得堂上歡。家奇寒涼,素食常缺。夫少時離膝,氏承顏諭志,以婦代子,其常也。結褵五載夫亾,遺孤二,長學舉,次學健。未幾翁姑亦相繼逝,方夫之沒也。氏年二十三歲,幾以身殉。轉念雙柩在堂,兩孤無怙,非草草一死所能畢其事也。蓋自是而事愈難,勢愈迫而操亦愈堅。有利其嫁者,百計搖奪之不為動。家數口皆冗人,無他生計,惟仰十指為活,見者莫不悲其遇之艱,而氏宴如也,婦功女紅,外訓二孤,悉合義方如是者有年經營三喪一如禮。兩孤玉立,長學舉逰成,均尢有聲艱辛萬狀,卒成厥志,孰非孝慈貞靜所致而至哉遇猶子尢有恩胞姪某幼失怙,恃無所歸,慨然曰伶仃若此,何以自存是亦未亡人未竟之責也向二孤今三孤矣。撫養教誨與諸孤齒如是者亦有年某能成立皆氏力士林賢之年,五十有五卒。苦節三十有二年。邑人士合詞請旌如得例。今子孫繩繩稱素,封食報夫艾,又孰非孝慈貞靜所醞而成哉,嗚呼,可以風矣。爰據實以志垂不朽。邑庠生族孫文繡謹識。經查對,坊上石刻撰寫者為倉西村李家十三世長門秀才李文繡捉刀。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置身於佈滿龍鳳、花卉、飛禽、瑞獸石雕之中,讓視線斗拱、雀替、花版、垂柱徘徊,透過陰刻、線刻、浮雕、鏤雕、雙面雕的手法,去感嘆粗獷剛毅,也去稱讚細膩繁縟;無不為寓意深遠的民間故事精湛絕倫的藝術魅力拍案叫絕,這不僅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豐富的民俗史料也足以浸透肺腑,讓每一顆火熱之心恍若隔世。無知者可以對節孝說三道四,殊不知在宋元明清的《律法》中,早已明確婦女寡婦可以在特定條件下下嫁,如:夫外出三年不歸者,妻可出……對那些像鄭氏那樣的善美孝道勤勞持家的半邊天,用封建糟粕的犧牲品來比喻,是否有點言過其實了。崇尚節婦孝道大可不必,但,恪守一個信念,不忘初衷,總比那些一味追逐性開放性自由者們強上百倍。中國有中國的傳統美德,有中國文化藝術內涵,孝節坊雖然會漸漸退隱消失,但,心中做人做有良心之人的底線,永遠不會泯滅。

老家倉西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為李姓,能留有170年前李氏家族之物者極為罕見。鄭氏節孝坊的存在,是蒼天恩賜,是李家祖上惠顧,是倉西李家所有後裔的福分,是保佑李家子孫萬世平安的象徵。李家人應視若神靈,百倍珍惜。得知倉西村的新農村改造正在進行,鄭氏節孝坊周邊的拆遷已經開始。我為鄭氏節孝坊祈禱,為先祖遺留的瑰寶祈福,雖然她已是鄭州市文物保護的對象。

"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散文原創】

一百七十年的節孝坊

●李正品

老家河南省鞏縣(注:現鞏義市,下同)站街鎮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村裡人叫鄭氏牌坊,清道光二十九年修建,距今已170年。鄭氏節孝坊位於倉西村西溝中部,坐東向西,青石雕鑿,四柱三間三樓式,通高5米,寬6米,簷下斗拱坊和欄板,上雕內容有“八佩慶壽”、二十四孝故事等圖案三十餘幅。小時候節孝坊下還有四五臺石階,今日已深陷地下。

鞏縣有建制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的秦國,距今已有兩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現今鞏義市的總面積為1043平方公里,總人口83萬多人。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鞏縣能留下的節孝坊僅僅五處,倉西鄭氏節孝坊,名列全鞏縣第二。康店鎮裴峪村焦家祠堂內的“魏氏節孝坊”,建於嘉慶年間,比鄭氏節孝坊早三十年。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倉西鄭氏節孝坊標榜的鄭氏,是大清國倉西村的處士李世海之妻。所謂處士,是指男子隱居不出仕。也就是那些德才兼備,厭惡官場汙濁,憤世嫉俗,自甘隱於鄉野不願外出當官的男人,在古時稱為處士。《孟子》說:“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天下沒有聖王,諸侯們想幹啥幹啥,那些隱居的處士也到處橫發議論。這是公元前三百多年戰國時期,對處士的最早記載。到了大唐,把處士稱“高士”。泛指那些不和朝廷為伍,有不同主張又很有才華之人。歷朝歷代的皇帝大臣都十分關注處士的言行舉動,心存顧忌:一是怕處士們看不起自己;二是擔心處士影響自己的統治地位。

歷代成名的處士很多,漢劉邦沒有請出來的“商山四皓”,出山時都已80多歲,眉皓髮白。還有田園詩人陶淵明,“功蓋三分國”的諸葛亮等等。李世海二十五歲左右去世,此前被史書添為處士,足見他成名很早,才華橫溢;既博學廣識又獨善其身,社會的影響力已得到大清國的肯定;不然也不會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為表彰他妻子的功德頒發國書,修建孝節坊。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經核對洛汭倉西李氏總譜,李世海為倉西村李家三門人。一世祖為李銘,歷二世鍾斌三世大榮四世李智五世李豸六世李勤學,到七世李居敬八世李一連九世李在瑞,至十一世李其文。李其文有五個孩子:長子李世鴻,次子李世白,三子李世儒,四子李世海,五子李世江。李世海應為李家十二世後裔。

大清道光皇帝頒發御賜表文:鄭氏,倉西李士海妻。年十八歸李,五載夫亡。遺二孤,家奇貧。翁姑又相繼逝,雙柩在堂,藐孤無依,茹痛含辛,艱苦莫狀。有利其嫁者,百計憾搖不為動。守節三十二年卒。表文大意為:倉西村李世海的妻子鄭氏,十八歲下嫁李家。五年後李世海去世,留下兩個幼兒,家中十分貧寒。這時,公公婆婆也相繼身亡,棺木停放家中,無錢安葬。孤兒寡母,無依無靠,空徒四壁,悲痛欲絕,生活極其艱難。街坊鄰居,有不少好心人勸其改嫁,鄭氏從不為此動心。獨自挑起生活的重負,含辛茹苦,又過三十二年,把李家的孩子撫養成人後去世。由此可見,鄭氏對李家對公公婆婆的忠貞孝順之心,憾天地泣鬼神。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我和鄭氏節孝坊結識緣於十年文革。文革開始那年,我已滿八歲。那時的倉西村有十五個生產隊,編外還有個十六隊,清一色地富反壞右分子,由大隊治保組監管。五類分子自選一個牽頭人,大家用開玩笑的口吻戲稱他“隊長”。這個隊長叫李欽訓,別號老聾子。聾子隊長和我們家住在一個大院,直接領導著伯父父親和姨夫,三個黃埔軍校畢業的歷史反革命分子。一個大門四個改造對象同時進出,讓村子人為此注目。十六隊比較特別,幹活不計工分;是在大家都休息時幹;幹那些大家都不願意乾的活。傍晚生產隊收工,十六隊集合;黎明,睡意正濃,十六隊出工;陰雨天颳大風下大雨,雪花飄飄,十六隊是不能休息的。這就是監督改造。村子裡掏廁所挖糞坑,修橋補路,清除積雪,植樹造林,疏通涵洞,打掃衛生,巡查堤防,晚上值更等等髒活累活,都有這幫改造分子來做。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在這些特定的環境下忙碌,少不了有人幫襯。連續幹活要送吃送喝,晚上送照明的馬燈,有時還要送雨具膠鞋臨時農具等等。給改造分子送東西十分沒面子,子女們沒一個願意。大一點的推來推去,那些不太懂事懵懵懂懂的小孩子正好充任。我們家非我莫屬。十六隊臨時用於集結休息之地的鄭氏節孝坊,就這樣步入了我的視野。在伯父父親姨夫老聾子的指指點點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場景雕刻,深深烙入我童年的記憶。漢文帝熬製湯藥,母親咬破指頭呼喚曾子回家待客,子騫的蘆衣,得到黃金的郭巨,為繼母臥冰求鯉的王祥,對著竹子哭出竹筍的孟宗等等孝敬母親的故事能有一籮筐。鄭氏節孝坊大舜動天的故事至今還有印象:遠古五帝之一的大舜帝,有了繼母之後,對大舜特別不好,特別是生了小弟弟後更甚,三番五次想害死大舜。大舜修補穀倉,穀倉著火;大舜掘井,井坍塌……大舜明知是繼母所為,仍對父母畢恭畢敬,對弟弟更加愛護。上天知道後非常感動,讓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天神幫他澆地,風神幫他收谷……堯帝聞聽,十分感慨,就把帝位禪讓給了大舜。當了皇帝的大舜仍然對繼母很好,還封繼母所生的弟弟當了諸侯。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倉西村鄭氏節孝坊為四柱三門三重簷、五滴水、三開間牌樓式清石雕刻結構。亭閣斗拱,飛簷翅角,各樓頂皆置魚形脊飾,簷翼解瀟灑自然,起翹完美。正匾橫眉有兩個書童徐徐展開的巨書:德苟龍光四個大字赫然醒目;下為樑枋隔層,9個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或打坐或手執拂塵,或演唱或吹奏,或飛越或一柱擎天,踏雲霧飛奔而來。下方橫書:旌表已故處士李世海之妻鄭氏節孝坊。背面的匾額為:恩承鳯詔;枋隔層雕刻更為細膩,大海雲水,龍鳳呈祥,兩側的各有一壯漢,斜身抱拳騰雲駕霧,猶如天神降臨。下方橫書內容未變。節孝坊共有四副對聯。正面外聯:褒詔恩從天上來,貞操名在人間播;正面中間內聯:節媲輕鬆數十年雪霜磨鍊,輝揚彤管幾百世姓氏昭彰。背面內聯:冰霜其操鬆筠其節,山河同久金石同堅;背面外聯:鐵石心腸貞傑自檁,丹黃史策孝則常存。楹聯內容大度恢弘,書法刀功辛辣遒勁,一種酣暢淋淋之感直透心底。節孝坊正面右側隔檔雕刻有皇上的御賜表文,左側是鄭氏傳記;背後右側的頌詞,左側七言格律詩已模糊不清了。少小曾看到坊上鑲嵌的“聖旨匾額”,鎏金點染,色彩斑斕,很早已不知去向。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對照《民國鞏縣誌》將殘缺不全的鄭氏傳記整理如下:氏農家女也,姓鄭氏,有淑德,專靜純一,溫溫然無疾言,遽色而意凜如也。年十八相夫子,天性孝慈,能得堂上歡。家奇寒涼,素食常缺。夫少時離膝,氏承顏諭志,以婦代子,其常也。結褵五載夫亾,遺孤二,長學舉,次學健。未幾翁姑亦相繼逝,方夫之沒也。氏年二十三歲,幾以身殉。轉念雙柩在堂,兩孤無怙,非草草一死所能畢其事也。蓋自是而事愈難,勢愈迫而操亦愈堅。有利其嫁者,百計搖奪之不為動。家數口皆冗人,無他生計,惟仰十指為活,見者莫不悲其遇之艱,而氏宴如也,婦功女紅,外訓二孤,悉合義方如是者有年經營三喪一如禮。兩孤玉立,長學舉逰成,均尢有聲艱辛萬狀,卒成厥志,孰非孝慈貞靜所致而至哉遇猶子尢有恩胞姪某幼失怙,恃無所歸,慨然曰伶仃若此,何以自存是亦未亡人未竟之責也向二孤今三孤矣。撫養教誨與諸孤齒如是者亦有年某能成立皆氏力士林賢之年,五十有五卒。苦節三十有二年。邑人士合詞請旌如得例。今子孫繩繩稱素,封食報夫艾,又孰非孝慈貞靜所醞而成哉,嗚呼,可以風矣。爰據實以志垂不朽。邑庠生族孫文繡謹識。經查對,坊上石刻撰寫者為倉西村李家十三世長門秀才李文繡捉刀。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置身於佈滿龍鳳、花卉、飛禽、瑞獸石雕之中,讓視線斗拱、雀替、花版、垂柱徘徊,透過陰刻、線刻、浮雕、鏤雕、雙面雕的手法,去感嘆粗獷剛毅,也去稱讚細膩繁縟;無不為寓意深遠的民間故事精湛絕倫的藝術魅力拍案叫絕,這不僅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豐富的民俗史料也足以浸透肺腑,讓每一顆火熱之心恍若隔世。無知者可以對節孝說三道四,殊不知在宋元明清的《律法》中,早已明確婦女寡婦可以在特定條件下下嫁,如:夫外出三年不歸者,妻可出……對那些像鄭氏那樣的善美孝道勤勞持家的半邊天,用封建糟粕的犧牲品來比喻,是否有點言過其實了。崇尚節婦孝道大可不必,但,恪守一個信念,不忘初衷,總比那些一味追逐性開放性自由者們強上百倍。中國有中國的傳統美德,有中國文化藝術內涵,孝節坊雖然會漸漸退隱消失,但,心中做人做有良心之人的底線,永遠不會泯滅。

老家倉西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為李姓,能留有170年前李氏家族之物者極為罕見。鄭氏節孝坊的存在,是蒼天恩賜,是李家祖上惠顧,是倉西李家所有後裔的福分,是保佑李家子孫萬世平安的象徵。李家人應視若神靈,百倍珍惜。得知倉西村的新農村改造正在進行,鄭氏節孝坊周邊的拆遷已經開始。我為鄭氏節孝坊祈禱,為先祖遺留的瑰寶祈福,雖然她已是鄭州市文物保護的對象。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散文原創】

一百七十年的節孝坊

●李正品

老家河南省鞏縣(注:現鞏義市,下同)站街鎮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村裡人叫鄭氏牌坊,清道光二十九年修建,距今已170年。鄭氏節孝坊位於倉西村西溝中部,坐東向西,青石雕鑿,四柱三間三樓式,通高5米,寬6米,簷下斗拱坊和欄板,上雕內容有“八佩慶壽”、二十四孝故事等圖案三十餘幅。小時候節孝坊下還有四五臺石階,今日已深陷地下。

鞏縣有建制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的秦國,距今已有兩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現今鞏義市的總面積為1043平方公里,總人口83萬多人。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鞏縣能留下的節孝坊僅僅五處,倉西鄭氏節孝坊,名列全鞏縣第二。康店鎮裴峪村焦家祠堂內的“魏氏節孝坊”,建於嘉慶年間,比鄭氏節孝坊早三十年。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倉西鄭氏節孝坊標榜的鄭氏,是大清國倉西村的處士李世海之妻。所謂處士,是指男子隱居不出仕。也就是那些德才兼備,厭惡官場汙濁,憤世嫉俗,自甘隱於鄉野不願外出當官的男人,在古時稱為處士。《孟子》說:“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天下沒有聖王,諸侯們想幹啥幹啥,那些隱居的處士也到處橫發議論。這是公元前三百多年戰國時期,對處士的最早記載。到了大唐,把處士稱“高士”。泛指那些不和朝廷為伍,有不同主張又很有才華之人。歷朝歷代的皇帝大臣都十分關注處士的言行舉動,心存顧忌:一是怕處士們看不起自己;二是擔心處士影響自己的統治地位。

歷代成名的處士很多,漢劉邦沒有請出來的“商山四皓”,出山時都已80多歲,眉皓髮白。還有田園詩人陶淵明,“功蓋三分國”的諸葛亮等等。李世海二十五歲左右去世,此前被史書添為處士,足見他成名很早,才華橫溢;既博學廣識又獨善其身,社會的影響力已得到大清國的肯定;不然也不會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為表彰他妻子的功德頒發國書,修建孝節坊。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經核對洛汭倉西李氏總譜,李世海為倉西村李家三門人。一世祖為李銘,歷二世鍾斌三世大榮四世李智五世李豸六世李勤學,到七世李居敬八世李一連九世李在瑞,至十一世李其文。李其文有五個孩子:長子李世鴻,次子李世白,三子李世儒,四子李世海,五子李世江。李世海應為李家十二世後裔。

大清道光皇帝頒發御賜表文:鄭氏,倉西李士海妻。年十八歸李,五載夫亡。遺二孤,家奇貧。翁姑又相繼逝,雙柩在堂,藐孤無依,茹痛含辛,艱苦莫狀。有利其嫁者,百計憾搖不為動。守節三十二年卒。表文大意為:倉西村李世海的妻子鄭氏,十八歲下嫁李家。五年後李世海去世,留下兩個幼兒,家中十分貧寒。這時,公公婆婆也相繼身亡,棺木停放家中,無錢安葬。孤兒寡母,無依無靠,空徒四壁,悲痛欲絕,生活極其艱難。街坊鄰居,有不少好心人勸其改嫁,鄭氏從不為此動心。獨自挑起生活的重負,含辛茹苦,又過三十二年,把李家的孩子撫養成人後去世。由此可見,鄭氏對李家對公公婆婆的忠貞孝順之心,憾天地泣鬼神。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我和鄭氏節孝坊結識緣於十年文革。文革開始那年,我已滿八歲。那時的倉西村有十五個生產隊,編外還有個十六隊,清一色地富反壞右分子,由大隊治保組監管。五類分子自選一個牽頭人,大家用開玩笑的口吻戲稱他“隊長”。這個隊長叫李欽訓,別號老聾子。聾子隊長和我們家住在一個大院,直接領導著伯父父親和姨夫,三個黃埔軍校畢業的歷史反革命分子。一個大門四個改造對象同時進出,讓村子人為此注目。十六隊比較特別,幹活不計工分;是在大家都休息時幹;幹那些大家都不願意乾的活。傍晚生產隊收工,十六隊集合;黎明,睡意正濃,十六隊出工;陰雨天颳大風下大雨,雪花飄飄,十六隊是不能休息的。這就是監督改造。村子裡掏廁所挖糞坑,修橋補路,清除積雪,植樹造林,疏通涵洞,打掃衛生,巡查堤防,晚上值更等等髒活累活,都有這幫改造分子來做。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在這些特定的環境下忙碌,少不了有人幫襯。連續幹活要送吃送喝,晚上送照明的馬燈,有時還要送雨具膠鞋臨時農具等等。給改造分子送東西十分沒面子,子女們沒一個願意。大一點的推來推去,那些不太懂事懵懵懂懂的小孩子正好充任。我們家非我莫屬。十六隊臨時用於集結休息之地的鄭氏節孝坊,就這樣步入了我的視野。在伯父父親姨夫老聾子的指指點點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場景雕刻,深深烙入我童年的記憶。漢文帝熬製湯藥,母親咬破指頭呼喚曾子回家待客,子騫的蘆衣,得到黃金的郭巨,為繼母臥冰求鯉的王祥,對著竹子哭出竹筍的孟宗等等孝敬母親的故事能有一籮筐。鄭氏節孝坊大舜動天的故事至今還有印象:遠古五帝之一的大舜帝,有了繼母之後,對大舜特別不好,特別是生了小弟弟後更甚,三番五次想害死大舜。大舜修補穀倉,穀倉著火;大舜掘井,井坍塌……大舜明知是繼母所為,仍對父母畢恭畢敬,對弟弟更加愛護。上天知道後非常感動,讓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天神幫他澆地,風神幫他收谷……堯帝聞聽,十分感慨,就把帝位禪讓給了大舜。當了皇帝的大舜仍然對繼母很好,還封繼母所生的弟弟當了諸侯。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倉西村鄭氏節孝坊為四柱三門三重簷、五滴水、三開間牌樓式清石雕刻結構。亭閣斗拱,飛簷翅角,各樓頂皆置魚形脊飾,簷翼解瀟灑自然,起翹完美。正匾橫眉有兩個書童徐徐展開的巨書:德苟龍光四個大字赫然醒目;下為樑枋隔層,9個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或打坐或手執拂塵,或演唱或吹奏,或飛越或一柱擎天,踏雲霧飛奔而來。下方橫書:旌表已故處士李世海之妻鄭氏節孝坊。背面的匾額為:恩承鳯詔;枋隔層雕刻更為細膩,大海雲水,龍鳳呈祥,兩側的各有一壯漢,斜身抱拳騰雲駕霧,猶如天神降臨。下方橫書內容未變。節孝坊共有四副對聯。正面外聯:褒詔恩從天上來,貞操名在人間播;正面中間內聯:節媲輕鬆數十年雪霜磨鍊,輝揚彤管幾百世姓氏昭彰。背面內聯:冰霜其操鬆筠其節,山河同久金石同堅;背面外聯:鐵石心腸貞傑自檁,丹黃史策孝則常存。楹聯內容大度恢弘,書法刀功辛辣遒勁,一種酣暢淋淋之感直透心底。節孝坊正面右側隔檔雕刻有皇上的御賜表文,左側是鄭氏傳記;背後右側的頌詞,左側七言格律詩已模糊不清了。少小曾看到坊上鑲嵌的“聖旨匾額”,鎏金點染,色彩斑斕,很早已不知去向。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對照《民國鞏縣誌》將殘缺不全的鄭氏傳記整理如下:氏農家女也,姓鄭氏,有淑德,專靜純一,溫溫然無疾言,遽色而意凜如也。年十八相夫子,天性孝慈,能得堂上歡。家奇寒涼,素食常缺。夫少時離膝,氏承顏諭志,以婦代子,其常也。結褵五載夫亾,遺孤二,長學舉,次學健。未幾翁姑亦相繼逝,方夫之沒也。氏年二十三歲,幾以身殉。轉念雙柩在堂,兩孤無怙,非草草一死所能畢其事也。蓋自是而事愈難,勢愈迫而操亦愈堅。有利其嫁者,百計搖奪之不為動。家數口皆冗人,無他生計,惟仰十指為活,見者莫不悲其遇之艱,而氏宴如也,婦功女紅,外訓二孤,悉合義方如是者有年經營三喪一如禮。兩孤玉立,長學舉逰成,均尢有聲艱辛萬狀,卒成厥志,孰非孝慈貞靜所致而至哉遇猶子尢有恩胞姪某幼失怙,恃無所歸,慨然曰伶仃若此,何以自存是亦未亡人未竟之責也向二孤今三孤矣。撫養教誨與諸孤齒如是者亦有年某能成立皆氏力士林賢之年,五十有五卒。苦節三十有二年。邑人士合詞請旌如得例。今子孫繩繩稱素,封食報夫艾,又孰非孝慈貞靜所醞而成哉,嗚呼,可以風矣。爰據實以志垂不朽。邑庠生族孫文繡謹識。經查對,坊上石刻撰寫者為倉西村李家十三世長門秀才李文繡捉刀。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置身於佈滿龍鳳、花卉、飛禽、瑞獸石雕之中,讓視線斗拱、雀替、花版、垂柱徘徊,透過陰刻、線刻、浮雕、鏤雕、雙面雕的手法,去感嘆粗獷剛毅,也去稱讚細膩繁縟;無不為寓意深遠的民間故事精湛絕倫的藝術魅力拍案叫絕,這不僅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豐富的民俗史料也足以浸透肺腑,讓每一顆火熱之心恍若隔世。無知者可以對節孝說三道四,殊不知在宋元明清的《律法》中,早已明確婦女寡婦可以在特定條件下下嫁,如:夫外出三年不歸者,妻可出……對那些像鄭氏那樣的善美孝道勤勞持家的半邊天,用封建糟粕的犧牲品來比喻,是否有點言過其實了。崇尚節婦孝道大可不必,但,恪守一個信念,不忘初衷,總比那些一味追逐性開放性自由者們強上百倍。中國有中國的傳統美德,有中國文化藝術內涵,孝節坊雖然會漸漸退隱消失,但,心中做人做有良心之人的底線,永遠不會泯滅。

老家倉西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為李姓,能留有170年前李氏家族之物者極為罕見。鄭氏節孝坊的存在,是蒼天恩賜,是李家祖上惠顧,是倉西李家所有後裔的福分,是保佑李家子孫萬世平安的象徵。李家人應視若神靈,百倍珍惜。得知倉西村的新農村改造正在進行,鄭氏節孝坊周邊的拆遷已經開始。我為鄭氏節孝坊祈禱,為先祖遺留的瑰寶祈福,雖然她已是鄭州市文物保護的對象。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河南鞏縣站街倉西村有一座鄭氏節孝坊已有一百七十年

·

李正品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河南鞏縣洛汭倉西村人。曾有13部著作出版發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