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良好外資環境,最大問題在執行——訪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丁遠'

"

編者按: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經濟》雜誌與搜狐財經聯合策劃了“我與我的祖國——建國70年70人”系列訪談,通過對話70位關鍵人物,生動講述70年來新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剛剛閉幕的2019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經濟》雜誌、經濟網記者與搜狐財經聯合採訪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丁遠。

近年來,隨著對外資吸引力的不斷加強,中國營商環境持續提升,繼設立自貿區、制定《外商投資法》、降低關稅水平、縮減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之後,在剛剛閉幕的2019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國宣佈將原來規定的2021年取消證券、期貨、壽險、外資股比限制提前到2020年,引發廣泛關注。

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丁遠看來,這源於外商對華投資戰略的根本性變化——從興建工廠向轉移全產業鏈轉變,這一變化使得外商對在華投資對等性和營商環境方面更加重視。“在這種情況下,外商在中國的投入會更多,要求也會更高,並且希望能夠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本土化企業。”

平常心對待外資開放

《經濟》在今年的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宣佈將原來規定的2021年取消證券、期貨、壽險、外資股比限制提前到2020年,原因是什麼?

丁遠:中國吸引外商和外資已經持續三四十年了,但2014年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在2014年之前,中國的對外投資很少,從2014年開始,對外投資開始井噴,到2016年達到頂峰,後雖回落,但目前仍保持在1000億美元左右的水平。

這一新現象對中國提出了新挑戰。此前加入的WTO協定主要是關於貿易領域,在投資領域,中國並未參加任何多邊協議,加大對外投資力度後,一些企業可能會遇到阻礙。與此同時,國內恰好又有去外商特殊化的過程,這是正常現象,因為早先吸引外資時,我國給予了包括稅收在內的很多優惠條件。此外,外商在中國面臨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多種情況疊加在一起,就出現了投資對等性的討論。

把外商在中國的投資變成國民化、常態化的投資,是《外商投資法》所反映的精神。一方面,《外商投資法》讓外商能夠長期平穩地在中國運營下去,增加其對中國政策穩定性的信心;另一方面,通過投資正常化與常態化,保證中國企業在對方國家投資時也能得到對等待遇。這兩者其實是聯繫在一起的。

《經濟》限制取消提前了一年,這是基於目前經濟形勢考慮的嗎?

丁遠:當然有關。去年以來,美國在投資方面提出了很多要求;今年4月,歐盟也將中國視為系統性戰略對手,談到了中國對其投資對等性的要求。此次宣佈提前取消限制,也表明了我們想盡快解決該問題的姿態。

我個人認為,在這波中國開放外商投資的浪潮中,中國企業界,包括很多國企其實對這一波開放都抱有一顆平常心,並不是那麼恐慌,不怕與外商競爭,畢竟三四十年下來,對中國改革開放積累下來的企業競爭力,還是很有信心的。

負面清單宜短不宜長

《經濟》最近我國又減少8項負面清單內容,您作何評價?

丁遠:我們現在要調整心態,不能簡單地認為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經濟規模極大,對全球的影響力也很大,需要承擔起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責任。

中國雖然還有很多落後的地方,但國外何嘗不是,例如歐洲的希臘甚至意大利,也有很落後的地方。因此,我們要儘快打破原先有點保護主義的壁壘。舉個例子,去年7月,我去德國慕尼黑參加論壇,當時有兩件大事,一是海南航空購買持有了10%的德意志銀行股票,二是吉利董事長李書福購買持有奔馳9.69%的股票,這在德國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他們直接問我,德國人什麼時候可以在中國買10%的中國工商銀行股票和10%的中國一汽股票?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也進行過交流,很多人還是很不適應:我們的戰略型資產怎麼可以賣給外國人?但是站在德國的立場看,德意志銀行和奔馳何嘗不是德國人的資產?

所以開放是相互的,而且我們要充分相信我國企業的能力和實力。中國越開放的行業,其競爭力越強。我們越保護的行業,競爭力就越弱。解決經濟發展的核心是發揮市場的作用,政府只能起到輔助作用。負面清單是公開信息,如果我國的負面清單非常長,那麼中國企業共計1000多億美元的對外投資國也會給中國列出很長的負面清單,這對大家都是不利的。我們已經到了放開的時候,真心希望負面清單會越來越短。

區分行政干預和市場行為

《經濟》在我國加速對外開放的背景下,未來想要吸引外商將更完整的產業鏈放到中國發展,還需進行哪些調整?

丁遠:中國早先是後發國家,希望快速進步,期待超越,所以當初外商進來時,雙方的利益點很簡單——中國要工業化、增加就業、換取外匯,而外商則要中國的廉價生產要素。那時候有個說法叫“兩頭在外(指加工貿易的貨源在境外、加工貿易製成品出口到境外),原料加工”,也就是說,外商來華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到中國開一個生產型基地,該基地是其整個全球供應鏈中的一個環節,他們對整個投資環境、營商環境和知識產權保護的要求便很低,只要拿到便宜的地,有免稅政策、便宜的勞動力就夠了。

但現在,外商在中國的戰略定位發生了根本性變化。2018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總計達5.7萬億美元,且中國的消費以每年6%-8%的速度在增長,未來20-30年仍會持續增長,而美國當前消費增長速度頂多為2%-3%,美中差距會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外商來華不再是建廠,而是想在中國建全產業鏈,甚至要在中國設立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和品牌。這意味著,除了生產和銷售外,外商還會在中國建研發基地。

有位外商跟我講過一句話,我覺得很對,他說外商現在要成為一個Chinese corporate citizens,即“中國企業公民”,他們希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本土化企業,在這種情況下,外商在中國的資本投入會更多,對中國的要求也會更高。

我研究過很多跨國公司的財務報表,大眾汽車50%的利潤來自中國,其他企業較少的也佔到15%。在這種情況下,外商對中國的營商環境會變得很重視,因此我們也要適應他們的挑剔,正是因為中國重要,外商才在乎中國、挑剔中國。

《經濟》如何營造一個對外商投資更加友好的營商環境?

丁遠: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在執行層面上。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知識產權保護最典型的就是專利權、商標權,一個合法註冊的商標是受法律保護的。但在海南島,一個民政局的官員可以因為維也納酒店的名字不夠好,就令其更改品牌名字,而且這個酒店還是中國國企酒店集團擁有的一個品牌。

這是極其糟糕的行為,屬於行政干預。僅僅因為個人的不喜歡,其知識產權就可以被否定嗎?這是合法註冊過的商標,既不黃色,也不反動,是符合《商標註冊法》規範的。但如果全中國人都討厭所謂西化的東西,都不入住該酒店,致使其倒閉或倒逼其改名,這是正常的,因為這是市場行為。

我們一定要把行政干預和市場行為區分清楚,中國是一個大國,對事物的認識不可能立馬統一到位,尤其是在落實時,不能把個人喜好或者個人對於事情的認識強加給別人,而應該走合法程序,這一點很重要。

科創板不必限制再融資

《經濟》:6月,有媒體爆料稱科創板第一股華興源匯涉嫌嚴重欺騙,將其主營業務造假包裝成芯片產業鏈。科創板既實行註冊制,放寬上市門檻,又應如何監管風險?

丁遠監管部門只需負責把控好信息披露和內幕交易風險兩項內容即可。上市公司的質地本身不重要,關鍵是企業得將其實際情況據實披露出來。即便一家虧損的企業要去上市,只要如實披露虧損原因和未來計劃等信息,有人願意出價購買其股票,就可以上市,這屬於商業行為。但是不能信息造假,通過財務造假偽裝成盈利企業,明明糟糕的未來預期卻故意美化,那就存在問題。

此外,由於科創板上市企業所處的行業成長性較大,股價波動性也更大,因而科創板上市企業內幕交易的風險比一般成熟企業更大。假如一家生物製藥企業生產出治癒甲狀腺癌的新藥,尋求在科創板上市,但藥監局最後沒有批准該藥上市。而此前藥監局已向市場披露了該藥的一期、二期、三期情況,人們認為該藥會上市,其股價自然會上漲。可如果該公司負責人在明確得知藥監局不批准該藥上市後,仍先賣出股票,減持結束後再發布公告,這就屬於內幕交易,對這種情況要嚴查。

與此同時,也不必限制資本市場的再融資功能,最牛的資本市場是完全由市場定價估值最準的市場,而不是估值最高的市場,也不是PE(市盈率)最高的市場,這完全取決於賣方和買方博弈。另一方面,良好的資本市場是好企業隨時可以再融資的市場,對再融資進行行政干預,會趕跑那些真正對市場有需求的企業,也不利於市場擴容。未來對再融資政策的限制,以及對再融資資金的限制放得越開越好,資本追求回報多的投資機會,如果資本市場充分博弈,不斷有新企業進入,也不斷有老企業被淘汰,這個市場才會逐漸發展起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