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個月,Facebook因為發行“Libra”加密貨幣項目,讓加密貨幣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多種加密貨幣經歷先大漲後大跌的走勢。6月18日,Facebook發佈了名為“Libra”加密貨幣項目。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要打造的是一個新的去中心化區塊鏈、一種低波動性加密貨幣和一個智能合約平臺。這個格局是非常大的,是一個全球化的行為。眾所周知,在第三方支付時代,銀行已經落後給了微信,支付寶,這一次新的變革,有望翻身,一定要抓好機會。

第三方支付,動了銀行的奶酪

如今我們出門,已經很少用現金和刷銀行卡了,而是一個手機支付,甚至刷臉支付就可以了,微信和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已經佔據了我們生活的大部分的支付。很顯然在第三方支付,銀行出於一個弱勢的情況,將相關利潤,拱手相讓。

數字化貨幣變革潮已經來襲,傳統銀行這一次不要輸在起跑線

在2003年淘寶網出現之後,交易始終是一個問題,2003年10月,支付寶的出現,徹底解決了這個難題。2013 年夏天,餘額寶上線。用戶不僅可以即時支取餘額寶中的資金或者消費,同時也能每天獲得一份遠高於銀行活期存款利息的收入(原本銀行可以用 0.35% 的活期存款拿到,經過餘額寶之後得付出超過 10 倍的利息。),而且藉助天弘基金這個金融牌照,也得以光明正大。

數字化貨幣變革潮已經來襲,傳統銀行這一次不要輸在起跑線

隨後,手機支付、紅包玩法、水電費等生活支付、花唄、借唄等各種支付新手段層出不窮,徹底佔領了這個市場。有了第三方支付平臺,商家和客戶之間的交涉由第三方來完成,使線上、線下的交易變得更加簡單。

數字化貨幣變革潮已經來襲,傳統銀行這一次不要輸在起跑線

因此,在移動支付領域,銀行可謂是且戰且退,既然不能競爭,那麼就合作。所以,我們看到建設銀行上首家選擇與支付寶合作,實現二維碼支付互認互掃,支付寶支持建行手機銀行APP支付,進行了線下線上渠道業務合作、電子支付業務合作、打通信用體系。隨後,工行成為第二家,然後越來越多,如今,銀聯二維碼支付已支持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郵儲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等。除了支付寶與微信已有的收付款、轉賬外,大多數銀行的二維碼支付產品還可完成掃碼取現,有的銀行APP還支持跨行掃碼支付。

Facebook發佈Libra計劃,新的變革潮又來了

在6月18日Facebook發佈“Libra”加密貨幣項目之後,各方表態不一致。首先,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透露,臉書已與中央銀行溝通過有關Libra的事項。臉書已經就相關事項廣泛與全球的管理者、監管者進行探討。他判斷,項目有潛在的好處,也有潛在的風險,尤其考慮到這一貨幣可能擁有的廣泛應用。

數字化貨幣變革潮已經來襲,傳統銀行這一次不要輸在起跑線

其次,BBC稱,英國央行行長Mark Carney對Libra表達了“謹慎的歡迎”,他認為Libra將極大地降低成本並增加金融普惠性,但需要監管。

隨後,包括電子隱私信息中心、經濟政策研究所、數字民主中心等多家頗具影響力的數十個消費者權益組織在7月2日聯名要求立法者和監管機構停止Facebook的加密貨幣計劃,他們認為在隱私問題和企業權利等方面無法得到有效的監管前,停止計劃的進行。隨後7月2日,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發布公告,5名國會議員致函扎克伯格等臉書高管,要求其立即擱置加密貨幣項目Libra和數字錢包Calibra,直到國會和監管機構有時間評估該項目對全球金融體系可能構成的風險。

數字化貨幣變革潮已經來襲,傳統銀行這一次不要輸在起跑線

很顯然,Facebook一定是動了某些人的奶酪,所以引發了眾多的眼球和“非議”,但有一些事兒,該來的總會來,通過努力和監管體系完整,一旦Facebook成功,國內的騰訊、百度等都可能跟進,加入到加密貨幣狀態。想想幾年前,當微信、支付寶介入到轉賬、支付領域的時候,也是被熱議,動了銀行的奶酪,而如今經過幾年的規範與發展,我們看到微信、支付寶支付已經是很平常的事兒了,大家出門也習慣了帶個手機就可以了,讓“錢包”徹底下崗,那麼加密貨幣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呢?一切都是未知的,卻又值得期待。

目前來看,Libra的設計意圖確實瞄準了國際貨幣和跨境支付的空白,一旦落地,帶來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如果Libra真的落地實施,中國的互聯網支付巨大必須要積極跟進,因為目前阿里和微信的移動支付在國內是全面鋪開,但在跨境支付方面業績平平。而我國監管層既要保持審慎的關注,也要關注這場金融技術革命,並懂得及時利用這些技術,這樣才能與時俱進。

Facebook加密貨幣並非“挖礦”,而是新的數字貨幣變革

和比特幣這類虛擬貨幣不同,Libra的發行不是ICO(區塊鏈行業術語,是一種為加密數字貨幣/區塊鏈項目籌措資金的常用方式,早期參與者可以從中獲得初始產生的加密數字貨幣作為回報),其價值錨定的是一籃子貨幣,和法定貨幣掛鉤,因此價值相對穩定,不具有投資價值,也不存在投機空間;其目的在於讓人們更方便地獲得金融服務,尤其是跨境金融服務,同時享受更低廉的交易費用。這樣的格局是非常大的,而且也更容易被各國央行所接受。

數字化貨幣變革潮已經來襲,傳統銀行這一次不要輸在起跑線

Facebook發行的加密貨幣,它只是牽頭人,真正的主體是Libra協會,其成員將包括分佈在不同地理區域的各種企業、非營利組織、多邊組織和學術機構,共同負責協會章程的定稿。到2020年上半年針對性發佈時,該協會的“創始人”數量將達到100個左右。而首批組織包括Mastercard、PayPal、Visa、Booking Holdings、eBay、Facebook/Calibra、Lyft、Uber、Vodafone Group等28家企業巨頭和組織機構,覆蓋支付業、技術和交易平臺、電信業、風險投資業以及非營利性組織、多邊組織和學術機構。如果這一計劃真的成功,所波及的將會是全球數十億用戶和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場,影響力遠超目前的任何數字貨幣。

數字化貨幣變革潮已經來襲,傳統銀行這一次不要輸在起跑線

加密貨幣正在嘗試打破貨幣功能,這在侵犯各國央行的功能,尤其是美元的國際結算貨幣,那麼美國在內的各國會容許嗎?對於各國央行來說,鑄幣稅利潤是很高的,要想擁有鑄幣稅就要擁有鑄幣權才行,而各國一般都會絕對壟斷鑄幣權,這個稅沒有人能夠逃的掉。而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全球都為此支付鑄幣稅。實際上,這一點Facebook的Libra項目顯然想到了一種變通的模式,即不直接動各國央行的“奶酪”,而是尋求和與各國央行合作,只進入清算和支付行業,那麼其必然會得到更多的支持,一舉成為跨境支付行業的巨頭,這無疑將對我國的支付寶和微信等支付平臺帶來明顯衝擊。

數字化貨幣變革潮已經來襲,傳統銀行這一次不要輸在起跑線

綜合來看,這一次Facebook牽動發起的Libra項目是在進行一場大的數字貨幣變革,而且從規模和影響力來看,遠大於當年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Facebook目標是全球化的使用,所以其影響力巨大,而且已經動了很多人的“奶酪”,但他又會產生巨大的利益,尤其是各國央行一直躍躍欲試,卻又不知從何動作的情況下,Libra項目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監管加強,安全技術完備,以及與央行關係處理妥當之後,很可能成為金融圈近幾年一場大的變革,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重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