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他是第一位訪問中共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外國軍官'

"

在眾多到訪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據地的外國友人中,美國人埃文斯·福代斯·卡爾遜(1896~1947)上校是第一位考察抗日根據地的外國軍人。1941年,他結束訪問回國後,出版了《中國軍隊》《中國的雙星》兩書,在美國引起了轟動。

"

在眾多到訪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據地的外國友人中,美國人埃文斯·福代斯·卡爾遜(1896~1947)上校是第一位考察抗日根據地的外國軍人。1941年,他結束訪問回國後,出版了《中國軍隊》《中國的雙星》兩書,在美國引起了轟動。

「揭祕」他是第一位訪問中共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外國軍官

卡爾遜第一次赴華北敵後時留影。

1937年春天,卡爾遜第三次到中國執行任務。淞滬會戰期間,卡爾遜來到上海,遇到了老朋友埃德加·斯諾,當他看到《紅星照耀中國》的手稿,聽到紅軍到達陝北的故事時,產生了極大興趣,決定親自去延安考察。他想成為第一個向世界報道中國抗日戰爭實況的軍人。

仁慈、謙恭、堅強的總司令

1937年12月,卡爾遜作為美國軍事觀察員,動身去山西洪洞縣八路軍司令部駐地。他被告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要親自接見他, 並願意回答他提出的一切問題。一見面, 卡爾遜便直率地說:“我是情報官,是搞情報的,但不是來刺探軍情的! ”朱德很願意接受這個身材高大、說話坦誠的美國軍官的採訪。

接見是在朱德的住所進行的。這是一個極為普通的房間,南面靠窗的地方,放著一張白木桌子和幾條板凳,桌上擺著一個粗瓷茶壺和幾個吃飯用的碗。桌子的一角放著一部電話機。靠北面的牆邊,放著一張單人床,上面是薄薄的褥子和軍被。牆上掛著山西、河北的地圖,地圖上清楚地標明瞭八路軍和日軍所在的位置。床頭的箱子上放著很多張軍用地圖,顯然是因為房子太矮掛不起來才放在那裡的。令人興奮的是,談話之後,卡爾遜還和朱德坐在一起吹起口琴。他覺得,朱德是世界上最樸素的將軍,仁慈、謙恭、堅強。

充滿革命激情的根據地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開創的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卡爾遜曾兩次到模範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邊區考察。

1938年1月29日,卡爾遜到達晉察冀邊區政府所在地河北阜平,受到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和邊區群眾的歡迎。卡爾遜這樣描述聶榮臻:“他長相不那麼吸引人, 但眼睛充滿了智慧,嘴上的線條顯現堅強的決心。他曾在法國學習過三年, 像許多法國官員那樣把軍帽戴得稍歪一點。”隨後,卡爾遜參觀了晉察冀根據地建設情況。他驚奇地發現,這裡有邊區臨時政府、各種抗日救國的群眾組織、邊區法院、邊區郵局、報社、劇社、軍政學校,一應俱全,甚至還在規劃建設邊區銀行、軍械所。根據地和諧安定,社會風氣極好,“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群眾充滿了“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抗日激情,以及八路軍靈活機動的遊擊作戰方式……無不震撼著卡爾遜這個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老兵。通過與聶榮臻的幾次長談,卡爾遜原本想迫切瞭解的一些問題,都得到了滿意的答覆。例如,八路軍如何廣泛發動群眾,如何解決棘手的武器補充、後勤補給,如何對抗日軍掃蕩等。

7月25日,卡爾遜第二次來到晉察冀。聶榮臻在五臺縣晉察冀邊區政府新址迎接老朋友的再次造訪。當天晚上,兩個老朋友再次徹夜長談,卡爾遜意識到,他第一次在晉察冀根據地所見到的一切絕不是紙上談兵,八路軍經過長期艱苦抗戰,日漸鞏固了根據地建設。

中國抗日戰爭的新潛力

通過訪問,卡爾遜瞭解到八路軍細心照顧每一位受傷的戰士, 這也是維持高昂的戰鬥意志的一個重要因素。八路軍擁有一套非常優秀的無線電通訊系統,無線電臺向下分佈到了團一級單位——這是軍隊的優勢。八路軍以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約束自己。軍中的懲罰制度是溫和的,包括批評、自我批評,關禁閉、解除軍中職務,開除軍籍。八路軍很少有時間來娛樂,娛樂設施也很少。當沒有行軍和戰鬥任務時,他們會忙於去學校學習和進行軍事訓練。也有戲劇小組, 但上演的通常是宣傳抗戰的劇目。軍事訓練的目的,就是為游擊戰做準備。由於缺少軍火,他們不可能瞄準靶標進行實彈射擊,相當多的時間被用來瞄準訓練物上。體能訓練的方式就是急行軍和爬山,新兵每天都要用一個小時朝山上跑。官兵之間是平等的,之間稱為“幹部和戰士”等等。

經過在敵後步行3000餘里,往返數天的旅行考察,八路軍的訓練教育方法,自我犧牲精神、以及指揮官高尚的道德品質和精明能幹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我相信,這是世界上最嚴於律己和自制的一支軍隊。……對八路軍內幕生活的簡短調查揭示了中國抗日戰爭中新的潛力。依我看,對日本的現代戰爭機器的挑戰,這就是答案。”

令人驚訝的游擊戰

卡爾遜對八路軍採用的游擊戰術有這樣的觀感——身體健康的當地人都受軍訓,然後被分別派到正規軍、游擊隊或人民自衛團工作。正規軍和游擊隊都穿制服,他們經常襲擊敵人。不穿制服的人民自衛團在城鎮巡邏,檢查過往行人的證件。基本上縣裡的每一個人都是某一個組織的成員。在田間單獨耕作的農民也會突然盤查過往的陌生人,查看他們的證件。因此,偵探或漢奸是無法進入這個地區的。

在河北,卡爾遜親眼看到群眾和游擊隊是如何協同打擊敵人的。某天,一隊日本兵朝鎮上開來。得知消息的游擊隊首先截住他們,打了起來,群眾趕快把所有的食品都搬走。等敵人進入鎮子,什麼吃的也搞不到。在這個時候,游擊隊又包圍了鎮子。情急之下,日軍不得不餓著肚子打回平山基地,結果什麼也沒有得到卻遭受了損失。卡爾遜發現,游擊隊在運動中善於找到和利用敵人的弱點,而又會使用一定的陣地戰來保護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區。

卡爾遜總結認為,八路軍創造並在華北取得顯著成功的這套作戰方法由三個主要因素構成:一是正規軍;二是游擊隊的補充和支持;三是與老百姓保持密切的合作。而且,任何一支游擊隊都是由志願人員組成的武裝集體,並接受軍隊的組織和領導。

"

在眾多到訪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據地的外國友人中,美國人埃文斯·福代斯·卡爾遜(1896~1947)上校是第一位考察抗日根據地的外國軍人。1941年,他結束訪問回國後,出版了《中國軍隊》《中國的雙星》兩書,在美國引起了轟動。

「揭祕」他是第一位訪問中共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外國軍官

卡爾遜第一次赴華北敵後時留影。

1937年春天,卡爾遜第三次到中國執行任務。淞滬會戰期間,卡爾遜來到上海,遇到了老朋友埃德加·斯諾,當他看到《紅星照耀中國》的手稿,聽到紅軍到達陝北的故事時,產生了極大興趣,決定親自去延安考察。他想成為第一個向世界報道中國抗日戰爭實況的軍人。

仁慈、謙恭、堅強的總司令

1937年12月,卡爾遜作為美國軍事觀察員,動身去山西洪洞縣八路軍司令部駐地。他被告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要親自接見他, 並願意回答他提出的一切問題。一見面, 卡爾遜便直率地說:“我是情報官,是搞情報的,但不是來刺探軍情的! ”朱德很願意接受這個身材高大、說話坦誠的美國軍官的採訪。

接見是在朱德的住所進行的。這是一個極為普通的房間,南面靠窗的地方,放著一張白木桌子和幾條板凳,桌上擺著一個粗瓷茶壺和幾個吃飯用的碗。桌子的一角放著一部電話機。靠北面的牆邊,放著一張單人床,上面是薄薄的褥子和軍被。牆上掛著山西、河北的地圖,地圖上清楚地標明瞭八路軍和日軍所在的位置。床頭的箱子上放著很多張軍用地圖,顯然是因為房子太矮掛不起來才放在那裡的。令人興奮的是,談話之後,卡爾遜還和朱德坐在一起吹起口琴。他覺得,朱德是世界上最樸素的將軍,仁慈、謙恭、堅強。

充滿革命激情的根據地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開創的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卡爾遜曾兩次到模範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邊區考察。

1938年1月29日,卡爾遜到達晉察冀邊區政府所在地河北阜平,受到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和邊區群眾的歡迎。卡爾遜這樣描述聶榮臻:“他長相不那麼吸引人, 但眼睛充滿了智慧,嘴上的線條顯現堅強的決心。他曾在法國學習過三年, 像許多法國官員那樣把軍帽戴得稍歪一點。”隨後,卡爾遜參觀了晉察冀根據地建設情況。他驚奇地發現,這裡有邊區臨時政府、各種抗日救國的群眾組織、邊區法院、邊區郵局、報社、劇社、軍政學校,一應俱全,甚至還在規劃建設邊區銀行、軍械所。根據地和諧安定,社會風氣極好,“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群眾充滿了“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抗日激情,以及八路軍靈活機動的遊擊作戰方式……無不震撼著卡爾遜這個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老兵。通過與聶榮臻的幾次長談,卡爾遜原本想迫切瞭解的一些問題,都得到了滿意的答覆。例如,八路軍如何廣泛發動群眾,如何解決棘手的武器補充、後勤補給,如何對抗日軍掃蕩等。

7月25日,卡爾遜第二次來到晉察冀。聶榮臻在五臺縣晉察冀邊區政府新址迎接老朋友的再次造訪。當天晚上,兩個老朋友再次徹夜長談,卡爾遜意識到,他第一次在晉察冀根據地所見到的一切絕不是紙上談兵,八路軍經過長期艱苦抗戰,日漸鞏固了根據地建設。

中國抗日戰爭的新潛力

通過訪問,卡爾遜瞭解到八路軍細心照顧每一位受傷的戰士, 這也是維持高昂的戰鬥意志的一個重要因素。八路軍擁有一套非常優秀的無線電通訊系統,無線電臺向下分佈到了團一級單位——這是軍隊的優勢。八路軍以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約束自己。軍中的懲罰制度是溫和的,包括批評、自我批評,關禁閉、解除軍中職務,開除軍籍。八路軍很少有時間來娛樂,娛樂設施也很少。當沒有行軍和戰鬥任務時,他們會忙於去學校學習和進行軍事訓練。也有戲劇小組, 但上演的通常是宣傳抗戰的劇目。軍事訓練的目的,就是為游擊戰做準備。由於缺少軍火,他們不可能瞄準靶標進行實彈射擊,相當多的時間被用來瞄準訓練物上。體能訓練的方式就是急行軍和爬山,新兵每天都要用一個小時朝山上跑。官兵之間是平等的,之間稱為“幹部和戰士”等等。

經過在敵後步行3000餘里,往返數天的旅行考察,八路軍的訓練教育方法,自我犧牲精神、以及指揮官高尚的道德品質和精明能幹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我相信,這是世界上最嚴於律己和自制的一支軍隊。……對八路軍內幕生活的簡短調查揭示了中國抗日戰爭中新的潛力。依我看,對日本的現代戰爭機器的挑戰,這就是答案。”

令人驚訝的游擊戰

卡爾遜對八路軍採用的游擊戰術有這樣的觀感——身體健康的當地人都受軍訓,然後被分別派到正規軍、游擊隊或人民自衛團工作。正規軍和游擊隊都穿制服,他們經常襲擊敵人。不穿制服的人民自衛團在城鎮巡邏,檢查過往行人的證件。基本上縣裡的每一個人都是某一個組織的成員。在田間單獨耕作的農民也會突然盤查過往的陌生人,查看他們的證件。因此,偵探或漢奸是無法進入這個地區的。

在河北,卡爾遜親眼看到群眾和游擊隊是如何協同打擊敵人的。某天,一隊日本兵朝鎮上開來。得知消息的游擊隊首先截住他們,打了起來,群眾趕快把所有的食品都搬走。等敵人進入鎮子,什麼吃的也搞不到。在這個時候,游擊隊又包圍了鎮子。情急之下,日軍不得不餓著肚子打回平山基地,結果什麼也沒有得到卻遭受了損失。卡爾遜發現,游擊隊在運動中善於找到和利用敵人的弱點,而又會使用一定的陣地戰來保護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區。

卡爾遜總結認為,八路軍創造並在華北取得顯著成功的這套作戰方法由三個主要因素構成:一是正規軍;二是游擊隊的補充和支持;三是與老百姓保持密切的合作。而且,任何一支游擊隊都是由志願人員組成的武裝集體,並接受軍隊的組織和領導。

「揭祕」他是第一位訪問中共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外國軍官

毛澤東贈給卡爾遜的簽名照。

最令卡爾遜驚訝的是游擊隊打仗的成效,他們傷亡的人數只佔敵人傷亡人數的十分之一。1939年1月6日,卡爾遜目睹了游擊隊摧毀30輛日本卡車和繳獲大批武器裝備的情景。中方用步槍和手榴彈對敵人發動突然襲擊,打死打傷日軍40人,而游擊隊僅死傷4人。

卡爾遜冷靜報道,“晉察冀邊區的新根據地證明自己有能力抵抗大規模的進攻。去年12月份日本人曾派了8路縱隊大舉進攻,結果全都被迫撤退。這樣的人民,日本人是征服不了的。日本人像一個人在大海中掙扎一樣”。

一個裝備落後的軍隊為什麼能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卡爾遜認為自己從八路軍的政治思想工作中找到了答案。八路軍的政治思想工作有三個方面的優勢:一是規範和引導軍隊人員的行動,使他們建立自願為軍隊服務的意識;二是動員人民群眾起來抗擊日軍,在侵略者被趕出中國以前使他們保持必勝的信念;三是對日軍進行反戰宣傳,讓日本普通士兵明白是日本國內的軍閥給他們帶來了災難。

游擊隊戰士經過最嚴格的體力訓練,認識到每個人作出最大努力的重要性,因而變得非常堅強,他們往往完成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次,一支600人組成的分隊,要執行一項截擊日軍的任務,卡爾遜跟隨行動。分隊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往90多公里以外的目的地。那天夜裡,分隊出發了。他們每人攜帶32磅的裝備,冒著嚴寒,越過深谷、森林和急流,以急行軍的速度向前奔襲。卡爾遜憑著往日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練就的體魄,勉強能跟上隊伍。32個小時以後,分隊終於到達目的地,並出色地完成了截擊任務。精疲力竭的卡爾遜驚奇地發現,雖然每個戰士都極度疲憊,卻沒有一個掉隊的。 這位為他的人民尋求著和平與公正的天才

在延安期間,毛澤東同卡爾遜進行了兩次長談。1938年5月5日晚,毛澤東在楊家嶺會見卡爾遜,談話持續到次日凌晨。毛澤東與他熱情握手,說:“歡迎參贊!很抱歉,請你晚上來。因為我白天睡覺,晚上是我精力充沛的時候。”接著,毛低聲呼喚衛兵端上茶和花生,與卡爾遜在燭光下進行了坦誠的徹夜長談。這是毛澤東第一次直接與一個具有官方身份的美國人進行的談話。

毛澤東就國內外多方面的問題同卡爾遜進行了暢談,並著重講述了中共關於抗戰建國的主張。通過這次談話,毛澤東對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給卡爾遜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他在日記裡寫道:“這是一位謙虛的、和善的、寂寞的天才,在黑沉沉的夜裡不懈地奮鬥著,為他的人民尋求著和平與公正。是他提供了中國現代的自由思想和基礎,以非凡的組織能力,建立了現代的中國共產黨機構的基礎。他有卓越的洞察力,使山西、河北的抗戰方式,如此有效地抵消了日本的現代化武器的優勢”。在這次談話中, 毛澤東不停地抽菸,不斷地往菸斗裡裝黃菸葉。幾天後,卡爾遜送了一些美國駱駝牌香菸給毛澤東。毛澤東親自送給他一件戰場繳獲的日軍皮衣作為紀念。後來,卡爾遜將東西寄給了交情頗深的羅斯福總統。在延安的半個多月時間,卡爾遜還觀看了軍民的軍事訓練,參觀了機關、學校和村莊,並拍攝了許多珍貴的照片。

卡爾遜對中國抗戰的考察總共歷時約8個月,足跡遍及北方所有抗日根據地。卡爾遜發現,延安軍民同仇敵愾,老百姓支援前線的熱情極高,中共領導人廉潔、勤奮、一絲不苟,對抗戰的前途充滿信心。他從游擊戰爭的發展看到了日本必敗、中國必勝的前景,從共產黨、八路軍的身上看到了中國抗戰的希望在延安。(王今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