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爆款”國家大劇院史詩歌劇《長征》首登廣州

“紅色爆款”國家大劇院史詩歌劇《長征》首登廣州“紅色爆款”國家大劇院史詩歌劇《長征》首登廣州“紅色爆款”國家大劇院史詩歌劇《長征》首登廣州

作為“廣州藝術節·戲劇2019”的開幕演出,5月31日至6月2日,國家大劇院原創中國史詩歌劇《長征》將首次造訪廣州,在廣州大劇院歌劇廳連演3場。該劇集結了以作曲家印青、編劇鄒靜之、導演田沁鑫、楊笑陽等眾多國內一線藝術家為代表的主創團隊,以及由閻維文、王宏偉等知名歌唱家組成的鼎盛陣容。昨天下午,田沁鑫、閻維文、王宏偉等人現身廣州大劇院。國家大劇院製作部部長韋蘭芬認為主創主演的嘔心瀝血打造了這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紅色爆款”。 “此前演了7輪31場,場場售罄。”

這既是廣州大劇院與國家大劇院兩座在中國舞臺藝術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藝術機構間一次可貴的藝術交流,也是“紅色經典”永不褪色的蓬勃生命力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的又一次輝煌綻放。為了讓更多市民感受此次藝術盛宴,這部成本高昂的演出將在廣州市政府的大力補貼下推出相對低廉的惠民票。

一流創作班底精心打磨,田沁鑫“為未來之希望不懈努力”

以長征為題材的各類文藝作品百花齊放,僅影視劇和各類舞臺劇就逾百部。國家大劇院委約創作的史詩歌劇《長征》是首次以歌劇這一最豐富的舞臺藝術形式,表現長征這一影響中國革命進程的偉大事件。該劇於2016年7月1日世界首演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被認為是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藝術作品。

史詩歌劇《長征》的創作力邀國內一流班底。

《長征》的音樂由知名作曲家印青創作。印青表示:“此劇的音樂應該既是精英的又是大眾的,既要契合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也要傳承某一種革命的、紅色的基因文化,而所有音樂技術手段都要服務於這個靈魂的體現。”

印青以既有民族色彩,又符合當今觀眾審美的當代風格完成了全劇的音樂創作。他充分發揮其旋律創作之所長,通過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交融,以一首首精彩的唱段刻畫出一個個長征戰士的鮮明性格。《三月桃花心中開》《我們終將得勝利》《寒夜中》等經典唱段更是廣為傳唱,成為中國歌劇創作和探索中兼具藝術品位與群眾基礎的成功範本。同時,《長征》的音樂中加入了西藏弦子、貴州民歌等民間音樂表現紅軍長征的進程,通過交響合唱等音樂形式表現紅軍長征的史詩性。

知名編劇鄒靜之通過一件件在長征途中閃爍著偉大人性光芒的感人事件,成功塑造了不畏艱險、奮勇犧牲、為理想而戰的英雄人物群像,忠實再現了那段“苦難與輝煌”。他說:“為理想而生,為理想而死。今天,當我們面對先賢英烈,除了感動之外,還會想到些什麼嗎?”

在韋蘭芬看來,《長征》是目前中國原創歌劇的頂峰作品。“鄒靜之接到委約後猶豫了很長時間,直到看到《革命家書》中一名年輕的共產黨人與家人的通信,非常感動,他才開始動筆。印青老師在作曲時也被先烈的精神感動,趴在鋼琴上痛哭。”

該劇由國家話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導演田沁鑫,解放軍文工團團長、國家一級編導楊笑陽聯合執導。田沁鑫表示:“這是我第一次導歌劇。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從美術到燈光到造型,《長征》凝聚了眾多藝術家的心血。”這部紅色爆款用現代語彙闡述紅色題材, 力圖向觀眾傳遞“行走的力量”,更喚起青年一代對理想信念的思考與追尋。田沁鑫表示:“排演《長征》,是重溫理想,重建信念,為未來之希望不懈努力!”

該劇的音樂指導黃小曼透露,《長征》於首演前4年就開始準備。“作曲家印青用中國人聽得懂的旋律和方式創作音樂,觀眾在現場會有很多共鳴,這些旋律慢慢傳播開去……走出劇場時會記住一兩段,越流傳,人們越喜歡。”

另外,享譽國際的建築師馬巖鬆擔任舞美設計,資深服裝設計師宋立、資深燈光設計師胡耀輝、留法多媒體設計師胡天驥、金牌造型師陳敏正、國家一級錄音師王丹戎等行業領軍人物共同組成精英主創團隊,顯示出了紅色傳承和銳意創新的雙重力量。

演出陣容鼎盛,閻維文“越演越上癮”

歌劇《長征》是國家大劇院迄今演出規模最大的原創歌劇,全劇共六幕,登場人物近30人,合唱逾百人。

“歌劇《長征》是一部越演越過癮、越演越上癮的好劇。”該劇主演閻維文如是說。此次亮相廣州大劇院的陣容中,首演原班人馬齊聚羊城,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席指揮呂嘉執棒,我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閻維文、王宏偉領銜擔綱,國家大劇院駐院男中音歌唱家王海濤、優秀青年女高音王喆、龔爽等全情加盟,組成民族唱法演出陣容,唱響這部代表民族精魂的藝術作品。

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唱家王衝、劉嵩虎、李欣桐、關致京、金鄭建,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男高音聲部長樑羽豐,優秀青年歌唱家王一鳳、李揚等實力唱將組成的美聲唱法演出陣容,實現了對中國歌劇藝術表現形式的多樣化探索。

對此,該劇音樂指導黃小曼表示:“一開始就寫了兩種唱法。這是從觀眾的欣賞角度來考慮的。”

閻維文在劇中飾演彭政委,對廣州非常有感情的他希望《長征》帶給廣州人民不一樣的歌劇觀演感受,“之前我從來沒有演過歌劇。我是一個有將近50年軍齡的人,突然得到這樣一個特殊的機會,開始是興奮,後來緊張,田導演和黃小曼不斷給我鼓勵,我們用長征精神排演《長征》,三年來《長征》帶給我不光是藝術上的提高,更是思想上的昇華。觀眾會被劇情所感染,讓我們看到真正的理想高於天”。

王宏偉是劇中的“催淚彈”。他在劇中演16歲的紅軍戰士平伢子,“沒爹沒孃的平伢子從江西於都開始跟著紅軍走。勝利的曙光在前,他卻在給戰友挖野菜的過程中掉隊……即將離世的時候,他唱了一段長達12分鐘的詠歎調《我怎麼捨得離開你們》,每次唱的時候我都聲淚俱下,演出結束回到家都很難入睡。演一部戲傳承一種精神,作為演員我非常自豪。”

廣州演出佈景 與國家大劇院演出規模 保持一致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的管絃樂演奏將由廣州交響樂團主場完成,廣州交響樂團創建於1957年,發展至今已成為中國目前最具藝術水準和藝術活力的大型交響樂團之一。

韋蘭芬表示:“國家大劇院這次用作品來南方會同行,很有意義。而此次和廣州交響樂團同臺演出,這種組合更有利於本劇在廣州的推廣。”

廣州交響樂團團長陳擎表示:“廣交有演出歌劇的傳統,在過去的21個音樂季中有18臺30多場歌劇演出。這部歌劇時長三個小時,廣交此前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後邊的合成就會非常順利。”

將《長征》引入廣州是廣州大劇院總經理何鷹最先提出來的。“現代的劇院從技術上講都是為歌劇準備的,之前廣州大劇院引進了很多國外的歌劇,這次終於請來了國內最好的院團、最好的製作。” 何鷹說。

歌劇《長征》此次在廣州的演出佈景與國家大劇院歌劇演出規模保持一致。要在舞臺上表現兩萬五千里長徵,並非一件易事:相關貨物需要從北京用16輛15米長的重型卡車,途經2500公里,運輸4天而來;全團人員逾230人,調度起來至少需要5輛大巴;值得一提的是,《長征》中還運用到了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利用多達14臺投影,表達紅軍從瑞金出發到會寧會師的沿路地點,通過藝術與技術的結合展現紅軍的堅定信仰和“行走的力量”。超強過硬的製作水準,也成為了《長征》自2016年在國家大劇院演出至今,始終一票難求的重要原因。(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素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