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勾漏洞(一):勾漏甲天下

葛洪 道教 徐霞客 中國歷史 玉林新聞網 2017-06-09

2017-06-08 09:22 玉林新聞網-玉林晚報 “玉林海絲路”採訪組:張武軍 廖源 陶繼軍 周立華

探訪勾漏洞(一):勾漏甲天下古樸滄桑的葛仙祠。探訪勾漏洞(一):勾漏甲天下勾漏洞天素有“南方黃山”之稱探訪勾漏洞(一):勾漏甲天下巨幅題壁“勾漏洞天”刻於唐末時期。探訪勾漏洞(一):勾漏甲天下徐霞客夜宿遺址。探訪勾漏洞(一):勾漏甲天下勾漏洞最古老的建築碧虛亭。

勾漏洞,位於圭江北岸,道書上稱之為全國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二洞天。據《辭海》條目記載:“這裡的溶洞勾曲穿漏,故名勾漏。”宋本《方輿勝覽》記載:“勾漏甲於天下。”

勾漏洞流傳著葛洪煉丹修道、著書立說、得道昇仙的傳說,也因為它毗鄰圭江,成為歷史上往來於這條“海絲路”上的文人墨客、武人將士、商賈旅人抒發情懷的場所。勾漏洞至今保留下來的書法碑刻有120多幅,它們見證了圭江流域歷史上文化的鼎盛,也彰顯了勾漏洞傳播道教文化的歷史地位。因此,這裡自古就是“海絲路”上文化交融的一個重要節點。

結束了北流銅石嶺冶銅遺址的採訪後,玉林晚報“海絲路”採訪組溯江而上,來到了北流勾漏洞風景名勝區。

登遊勾漏,尋覓仙蹤

勾漏山位於北流市城東5公里處國道324線玉梧公路旁,南依圭江,拔地擎天,雄姿靈秀,巖奇洞幽,相傳為道家仙士的常遊之所,故素有“南方黃山”之稱。

採訪組慕名而至,得到了勾漏洞景區領導的大力支持,景區安排了講解員徐女士全程陪同採訪並作講解。

走進景區大門,迎面矗立著一尊石雕,那是傳說中道教人物葛洪的雕像。“葛洪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人稱‘小仙翁’。相傳他曾為勾漏令,在勾漏洞煉丹得道成仙。這裡不僅有北流人為了紀念他而建造的葛仙祠,還流傳著很多關於他的歷史傳說。”講解員徐女士介紹。

前往勾漏洞摩崖的路上,有一片小草坪,一塊石碑上刻著“徐霞客夜宿遺址”。“這裡也是勾漏庵的遺址,當年徐霞客來到北流時,天色已晚,於是就夜宿在勾漏庵。他在這裡住了兩晚,寫下了6000字的勾漏遊記,還繪了一幅勾漏山圖。”徐女士說。

走過徐霞客夜宿遺址,穿過一條林蔭小道,便來到勾漏洞觀景平臺。這裡視野開闊,可遙望黛色群山。觀景臺右側是3株大榕樹,據說已有200多年曆史;左側有一間仿古的房屋,門上有聯“收遠名於萬代,求知己於將來”。“此聯出自葛洪的《抱朴子》一書。”徐女士說,從這裡可遙望對面的望夫山。

拾級而上,迎面就是勾漏洞洞口。但見洞口門額隸書“勾漏勝景”四字,典雅古樸。題字出自當代女書法家於立群,題寫於1965年。洞口有門聯“勾穿四洞迎新客,漏曲三更待故人”。據介紹,這是原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羅立斌所題,並由廣西著名書法家李雁書寫。

入門後,左側是一座古樸滄桑的古祠,即有名的葛仙祠,建於清朝

光緒29年(1903年),供奉的是道教名人葛洪;右側則是碧虛亭,據說是勾漏洞景區內年代最久遠的古建築,原名“絛塵亭”,始建於清朝雍正7年(1729年)。

過了碧虛亭,迎面是一方巨幅題壁“勾漏洞天”,字體蒼勁雄渾,據傳刻於唐朝末年。洞前有3座大石,上面雕刻著“勾漏洞”3個大字,高丈八,頗有氣勢,據傳刻於明朝永樂年間。

左側就是有名的勾漏洞摩崖石刻,但見滄桑的洞壁上點綴著各類石刻。走進這裡,猶如進入石刻的世界,讓人目不暇接,驚歎不已。

勾漏之奇,不僅在於其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更在於其自然的鬼斧神工。勾漏洞由寶圭、玉闕、白沙、桃源四洞組成,全長1000多米,洞內石灰岩經億萬年的溶解變化,構成勾、曲、穿、漏的特點,石鐘乳形成天然圖景,千姿百態,琳琅滿目,讓人真正體驗感受到它的奇絕之處。

洞內還有葛洪的畫像,有丹灶、石盆、石床等,還有丹童沐浴的奇觀,這些景緻給勾漏洞平添了幾許神祕的“仙氣”。

名洞宗師,交相輝映

勾漏洞,道書上稱之為全國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二洞天。洞裡至今仍保留多處煉丹的遺蹟,不少題壁詩也都談到葛洪當年在洞中煉丹的故事。神話傳說給這座名洞增添了一抹神奇色彩,因而自唐宋以來,這裡就是一處道教聖地。

據《北流縣誌》,葛洪任勾漏令期間,“薄賦省刑,民鹹誦之”,民間更有他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傳說。勾漏洞口的葛仙祠年代久遠,旅人紛紛慕名前來瞻仰祭拜,可見葛洪在當地道教文化和醫學傳播中的巨大影響。

“葛洪是中國十大名醫之一,他在勾漏洞著書立說、修道養生、治病採藥、煉丹,為百姓治病,受到百姓的愛戴和尊重。”講解員徐女士介紹,相傳寶圭洞是葛洪羽化成仙之處。

在桃源洞有一景:丹童沐浴。這個“丹童”就是葛洪的徒弟黃野。相傳葛洪昇仙時,派黃野到羅浮山送還經書,叮囑他一定要準時回來。誰知黃野誤了時辰,回到勾漏洞時,葛洪已昇仙離去,只見葛洪留言:“只因黃野來得晚,留與羅浮作地仙。”

圭江邊有一座山叫望夫山。當地民間傳說中,這名望夫女是葛洪妻。相傳葛洪得道昇天,其妻鮑姑也要跟著上天。葛洪用一根紅線把鮑姑拴牢,並叮囑她千萬不要睜開眼睛。升到半空時,鮑姑聽到耳邊風聲呼呼,偷偷睜開眼睛向下一望,紅線便脫開了,她掉落至圭江邊的石山上,年復一年盼夫歸,最後變成了一塊望夫石。

至於葛洪為何要選擇勾漏洞?嶺南之地自古盛產丹砂,其中又以容州、邕州、宜州、桂州、廣州等地最為著名。而漢唐以來嶺南最大的冶煉基地就在容縣西山和北流銅石嶺一帶,距離勾漏洞不遠,加上圭江水運又發達,中藥材在這裡轉運各地,因此成為不少追求仙道的人慕名而來的原因。勾漏山一帶可提供充足的煉丹所需的丹材,葛洪就是因“聞交趾出丹”而“求為勾漏令”。此外,《道書》貴逆水。圭江具有扼握逆水的地理優勢,正好迎合了道教的需要。或許正因此,北流勾漏山成為葛洪、黃野等求仙問道之人嚮往之所在,從而成就了勾漏洞在道教文化傳播中的歷史地位。

聲名遠揚,桂東之勝

自唐宋以後,勾漏洞訪客絡繹不絕,其中不乏謫宦、名人,而“名人效應”又促使勾漏洞聲名遠揚。他們在勾漏洞遊玩時,或感時傷懷,或驚歎勾漏之神奇,留下了大量石刻。

在到過勾漏洞的名人中,最早的要算東漢的王符,現在勾漏洞入口的石壁上還有“王符彈琴處”的石刻。王符是東漢時期的哲學家,著有《潛夫論》。他途經北流的行跡,顯示出東漢時中原文化已進入北流大地。此外,勾漏洞還有唐代名將李靖的《上西嶽書》碑。南宋抗金名將李綱罷相南遊,經北流時入洞題詩“只恐仙山嫌俗駕,未容歸客臥煙霞”,表達了他雖處江湖之遠、猶存報國之忠的高尚情懷。宋人吳元美被秦檜誣害貶謫,編管容州,於容州大開教化,其慕北流山水,在勾漏山流連忘返,作美文《寶圭十洞記》。當地人建勾漏書院紀念他,該書院是廣西最早的書院。

1637年,明朝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徐霞客曾夜宿勾漏洞,遊洞探險,並在遊記中生動地描述了周圍山、洞的情況。在描述勾漏洞之風物奇異時,他不吝溢美之辭,期間還繪了一幅勾漏山圖。

兩晉南北朝時期,正是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歷史時期。葛洪“求為勾漏令”,並在勾漏洞煉丹佈道,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由此可見,當時中原文化包括道教文化、醫學等已經融入到嶺南社會底層,為普通百姓所接受。

“魏晉以來負盛名,洞天勾漏自天成。”勾漏山濃厚的人文氣息、豐富的人文景緻、厚重的歷史底蘊、悠久的道教文化傳承,使之成為自唐宋以來圭江文明繁榮的一個標誌。 (“玉林海絲路”採訪組:張武軍 廖源 陶繼軍 周立華)

原標題:探訪勾漏洞(一):勾漏甲天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