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國,商王的鐵桿,告子很厲害,連婦好也聽從他的調遣'

"

商代告國,卜辭中有“告子”、“侯告”的記載,應初為子爵,後升侯爵。告國是商王朝的鐵桿成員國,卜辭中沒有背叛的記錄。與雀國一樣,同為商王羽翼,具有相當的軍事征伐能力。因此,商王對告國或告子非常重視,經常派遣告子出國辦事,多為征伐。卜辭中有“貞:告子其有禍?”、“貞:告子亡禍?”的記載,是商王貞問告子有沒有遇到災禍的情況。殷墟安陽出土過不少帶“告”銅器,從出土銅器的規格及銘文來看,商代告國的地位確實很高,與王室關係也很密切。《殷周金文集成》收錄商代告國銅器有“告田鼎”、“亞告鼎”、“田告罍(léi)”、“田告母辛方鼎”等等,田(治田)、亞(治軍)都是商代重要官職,說明告子或侯告長期住在殷都,擔任王室重要職位。

"

商代告國,卜辭中有“告子”、“侯告”的記載,應初為子爵,後升侯爵。告國是商王朝的鐵桿成員國,卜辭中沒有背叛的記錄。與雀國一樣,同為商王羽翼,具有相當的軍事征伐能力。因此,商王對告國或告子非常重視,經常派遣告子出國辦事,多為征伐。卜辭中有“貞:告子其有禍?”、“貞:告子亡禍?”的記載,是商王貞問告子有沒有遇到災禍的情況。殷墟安陽出土過不少帶“告”銅器,從出土銅器的規格及銘文來看,商代告國的地位確實很高,與王室關係也很密切。《殷周金文集成》收錄商代告國銅器有“告田鼎”、“亞告鼎”、“田告罍(léi)”、“田告母辛方鼎”等等,田(治田)、亞(治軍)都是商代重要官職,說明告子或侯告長期住在殷都,擔任王室重要職位。

告國,商王的鐵桿,告子很厲害,連婦好也聽從他的調遣

告國位置

商代告國的地理位置在哪?卜辭中說“侯告伐人(夷)方”,卜辭記載告國替商王征伐人方,人方在東夷,商王征伐人方務必會動用附近一帶的勢力,說明告國大致方位應該在殷畿以東。而事實上週代也有告國,其事蹟《左傳》中就有記載。“郜……文之昭也。”告應該就是郜,指周初分封的姬姓郜國,在今山東成武縣,在江蘇、河南、山東、安徽四省交匯處。其境內有“城湖故城”,即周代郜國都城遺址,那裡有個“郜鼎集”,是古郜國的政治中樞。周代郜國當在商代告國故地重建的。周代郜國銅器有“郜史碩父鼎”、“郜仲尊”,其中“郜史碩父鼎”是郜國的重器。

"

商代告國,卜辭中有“告子”、“侯告”的記載,應初為子爵,後升侯爵。告國是商王朝的鐵桿成員國,卜辭中沒有背叛的記錄。與雀國一樣,同為商王羽翼,具有相當的軍事征伐能力。因此,商王對告國或告子非常重視,經常派遣告子出國辦事,多為征伐。卜辭中有“貞:告子其有禍?”、“貞:告子亡禍?”的記載,是商王貞問告子有沒有遇到災禍的情況。殷墟安陽出土過不少帶“告”銅器,從出土銅器的規格及銘文來看,商代告國的地位確實很高,與王室關係也很密切。《殷周金文集成》收錄商代告國銅器有“告田鼎”、“亞告鼎”、“田告罍(léi)”、“田告母辛方鼎”等等,田(治田)、亞(治軍)都是商代重要官職,說明告子或侯告長期住在殷都,擔任王室重要職位。

告國,商王的鐵桿,告子很厲害,連婦好也聽從他的調遣

告國位置

商代告國的地理位置在哪?卜辭中說“侯告伐人(夷)方”,卜辭記載告國替商王征伐人方,人方在東夷,商王征伐人方務必會動用附近一帶的勢力,說明告國大致方位應該在殷畿以東。而事實上週代也有告國,其事蹟《左傳》中就有記載。“郜……文之昭也。”告應該就是郜,指周初分封的姬姓郜國,在今山東成武縣,在江蘇、河南、山東、安徽四省交匯處。其境內有“城湖故城”,即周代郜國都城遺址,那裡有個“郜鼎集”,是古郜國的政治中樞。周代郜國當在商代告國故地重建的。周代郜國銅器有“郜史碩父鼎”、“郜仲尊”,其中“郜史碩父鼎”是郜國的重器。

告國,商王的鐵桿,告子很厲害,連婦好也聽從他的調遣

商晚期告田鼎

“告”的甲骨文看上去上面是“帶角的牛頭”,下面為“口”,也有可能為“器皿”,類似把“帶角的牛頭”擺放在器皿中用以祭祀。中間有一“橫木”,據說是套在牛嘴上的一種“桎梏”,用以約束。有一句歇後語叫“牛嘴上套篾簍”,想必也是這個意思。“告”可能來源於宗教,據說它的本字是“祰”,即告祭先祖。但“告”的象形為什麼跟“牛”有關?因為牛是祭祀品,族人用牛作為犧牲來向先祖或神靈禱告,傳遞族人的心願,因而引申出“告”的現代意義:報告。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將甲骨文下面的“器皿”說成“口”的原因。後來“告”祭祀的本義慢慢消失,由“祰”代替。早期告地重視神靈祭祀,以此為國族命名的也不少,比如“宋”、“祝”、“光”等,估計也是由此獲得靈感,從而得名“告”。

"

商代告國,卜辭中有“告子”、“侯告”的記載,應初為子爵,後升侯爵。告國是商王朝的鐵桿成員國,卜辭中沒有背叛的記錄。與雀國一樣,同為商王羽翼,具有相當的軍事征伐能力。因此,商王對告國或告子非常重視,經常派遣告子出國辦事,多為征伐。卜辭中有“貞:告子其有禍?”、“貞:告子亡禍?”的記載,是商王貞問告子有沒有遇到災禍的情況。殷墟安陽出土過不少帶“告”銅器,從出土銅器的規格及銘文來看,商代告國的地位確實很高,與王室關係也很密切。《殷周金文集成》收錄商代告國銅器有“告田鼎”、“亞告鼎”、“田告罍(léi)”、“田告母辛方鼎”等等,田(治田)、亞(治軍)都是商代重要官職,說明告子或侯告長期住在殷都,擔任王室重要職位。

告國,商王的鐵桿,告子很厲害,連婦好也聽從他的調遣

告國位置

商代告國的地理位置在哪?卜辭中說“侯告伐人(夷)方”,卜辭記載告國替商王征伐人方,人方在東夷,商王征伐人方務必會動用附近一帶的勢力,說明告國大致方位應該在殷畿以東。而事實上週代也有告國,其事蹟《左傳》中就有記載。“郜……文之昭也。”告應該就是郜,指周初分封的姬姓郜國,在今山東成武縣,在江蘇、河南、山東、安徽四省交匯處。其境內有“城湖故城”,即周代郜國都城遺址,那裡有個“郜鼎集”,是古郜國的政治中樞。周代郜國當在商代告國故地重建的。周代郜國銅器有“郜史碩父鼎”、“郜仲尊”,其中“郜史碩父鼎”是郜國的重器。

告國,商王的鐵桿,告子很厲害,連婦好也聽從他的調遣

商晚期告田鼎

“告”的甲骨文看上去上面是“帶角的牛頭”,下面為“口”,也有可能為“器皿”,類似把“帶角的牛頭”擺放在器皿中用以祭祀。中間有一“橫木”,據說是套在牛嘴上的一種“桎梏”,用以約束。有一句歇後語叫“牛嘴上套篾簍”,想必也是這個意思。“告”可能來源於宗教,據說它的本字是“祰”,即告祭先祖。但“告”的象形為什麼跟“牛”有關?因為牛是祭祀品,族人用牛作為犧牲來向先祖或神靈禱告,傳遞族人的心願,因而引申出“告”的現代意義:報告。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將甲骨文下面的“器皿”說成“口”的原因。後來“告”祭祀的本義慢慢消失,由“祰”代替。早期告地重視神靈祭祀,以此為國族命名的也不少,比如“宋”、“祝”、“光”等,估計也是由此獲得靈感,從而得名“告”。

告國,商王的鐵桿,告子很厲害,連婦好也聽從他的調遣

告的甲骨文

卜辭中主要記錄商王令告國征伐人方的事蹟。“令雀從侯告”、“令賈從候告” 從,即順從或跟隨,這裡應該是指出徵時,雀國、賈國跟隨告侯一起參與作戰,聽從告侯指揮,這些自然是商王安排的。可見告侯是個具有出色軍事才能的將帥,深得商王器重。除了雀國和賈國,商王甚至還令王后婦好率部接應告侯,聽從告侯調遣。卜辭:“貞:王命婦好從侯告。伐人(方)。”人(夷)方是殷東外部異族勢力的主要代表,歷代商王對殷東的軍事行為主要就是集中在征伐人方。人方的勢力擺在眼前,商王征伐人方自然是格外重視,不但動用告、雀、賈等方國勢力,還派遣王后婦好親自出徵。這次征伐人方戰役中,告侯作為統率,雀國、賈國、婦好作為三軍之力,對人方展開全面攻勢。

"

商代告國,卜辭中有“告子”、“侯告”的記載,應初為子爵,後升侯爵。告國是商王朝的鐵桿成員國,卜辭中沒有背叛的記錄。與雀國一樣,同為商王羽翼,具有相當的軍事征伐能力。因此,商王對告國或告子非常重視,經常派遣告子出國辦事,多為征伐。卜辭中有“貞:告子其有禍?”、“貞:告子亡禍?”的記載,是商王貞問告子有沒有遇到災禍的情況。殷墟安陽出土過不少帶“告”銅器,從出土銅器的規格及銘文來看,商代告國的地位確實很高,與王室關係也很密切。《殷周金文集成》收錄商代告國銅器有“告田鼎”、“亞告鼎”、“田告罍(léi)”、“田告母辛方鼎”等等,田(治田)、亞(治軍)都是商代重要官職,說明告子或侯告長期住在殷都,擔任王室重要職位。

告國,商王的鐵桿,告子很厲害,連婦好也聽從他的調遣

告國位置

商代告國的地理位置在哪?卜辭中說“侯告伐人(夷)方”,卜辭記載告國替商王征伐人方,人方在東夷,商王征伐人方務必會動用附近一帶的勢力,說明告國大致方位應該在殷畿以東。而事實上週代也有告國,其事蹟《左傳》中就有記載。“郜……文之昭也。”告應該就是郜,指周初分封的姬姓郜國,在今山東成武縣,在江蘇、河南、山東、安徽四省交匯處。其境內有“城湖故城”,即周代郜國都城遺址,那裡有個“郜鼎集”,是古郜國的政治中樞。周代郜國當在商代告國故地重建的。周代郜國銅器有“郜史碩父鼎”、“郜仲尊”,其中“郜史碩父鼎”是郜國的重器。

告國,商王的鐵桿,告子很厲害,連婦好也聽從他的調遣

商晚期告田鼎

“告”的甲骨文看上去上面是“帶角的牛頭”,下面為“口”,也有可能為“器皿”,類似把“帶角的牛頭”擺放在器皿中用以祭祀。中間有一“橫木”,據說是套在牛嘴上的一種“桎梏”,用以約束。有一句歇後語叫“牛嘴上套篾簍”,想必也是這個意思。“告”可能來源於宗教,據說它的本字是“祰”,即告祭先祖。但“告”的象形為什麼跟“牛”有關?因為牛是祭祀品,族人用牛作為犧牲來向先祖或神靈禱告,傳遞族人的心願,因而引申出“告”的現代意義:報告。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將甲骨文下面的“器皿”說成“口”的原因。後來“告”祭祀的本義慢慢消失,由“祰”代替。早期告地重視神靈祭祀,以此為國族命名的也不少,比如“宋”、“祝”、“光”等,估計也是由此獲得靈感,從而得名“告”。

告國,商王的鐵桿,告子很厲害,連婦好也聽從他的調遣

告的甲骨文

卜辭中主要記錄商王令告國征伐人方的事蹟。“令雀從侯告”、“令賈從候告” 從,即順從或跟隨,這裡應該是指出徵時,雀國、賈國跟隨告侯一起參與作戰,聽從告侯指揮,這些自然是商王安排的。可見告侯是個具有出色軍事才能的將帥,深得商王器重。除了雀國和賈國,商王甚至還令王后婦好率部接應告侯,聽從告侯調遣。卜辭:“貞:王命婦好從侯告。伐人(方)。”人(夷)方是殷東外部異族勢力的主要代表,歷代商王對殷東的軍事行為主要就是集中在征伐人方。人方的勢力擺在眼前,商王征伐人方自然是格外重視,不但動用告、雀、賈等方國勢力,還派遣王后婦好親自出徵。這次征伐人方戰役中,告侯作為統率,雀國、賈國、婦好作為三軍之力,對人方展開全面攻勢。

告國,商王的鐵桿,告子很厲害,連婦好也聽從他的調遣

告田鼎銘文

卜辭:“貞:翌丁巳用侯告歲羌三卯牢。” 牢是祭祀犧牲,大意是商王用告侯俘獲來的羌人作為人牲來作祭祀。我們都知道羌在西北部,位於殷東的告方是如何獲得羌人的?事實上甲骨卜辭中提到的“羌”,可能並非指羌人,而是代指犧牲品,包括俘虜和牛羊。因為卜辭中經常有方國向商王進獻羌的記載,而這些方國的勢力範圍與西北之羌卻相去甚遠。由此可見,“羌”並非單指羌人。這則卜辭中的“羌”,顯然是指告侯征伐人方過程中獲得的俘虜和犧牲,商王用它來祭祀。

"

商代告國,卜辭中有“告子”、“侯告”的記載,應初為子爵,後升侯爵。告國是商王朝的鐵桿成員國,卜辭中沒有背叛的記錄。與雀國一樣,同為商王羽翼,具有相當的軍事征伐能力。因此,商王對告國或告子非常重視,經常派遣告子出國辦事,多為征伐。卜辭中有“貞:告子其有禍?”、“貞:告子亡禍?”的記載,是商王貞問告子有沒有遇到災禍的情況。殷墟安陽出土過不少帶“告”銅器,從出土銅器的規格及銘文來看,商代告國的地位確實很高,與王室關係也很密切。《殷周金文集成》收錄商代告國銅器有“告田鼎”、“亞告鼎”、“田告罍(léi)”、“田告母辛方鼎”等等,田(治田)、亞(治軍)都是商代重要官職,說明告子或侯告長期住在殷都,擔任王室重要職位。

告國,商王的鐵桿,告子很厲害,連婦好也聽從他的調遣

告國位置

商代告國的地理位置在哪?卜辭中說“侯告伐人(夷)方”,卜辭記載告國替商王征伐人方,人方在東夷,商王征伐人方務必會動用附近一帶的勢力,說明告國大致方位應該在殷畿以東。而事實上週代也有告國,其事蹟《左傳》中就有記載。“郜……文之昭也。”告應該就是郜,指周初分封的姬姓郜國,在今山東成武縣,在江蘇、河南、山東、安徽四省交匯處。其境內有“城湖故城”,即周代郜國都城遺址,那裡有個“郜鼎集”,是古郜國的政治中樞。周代郜國當在商代告國故地重建的。周代郜國銅器有“郜史碩父鼎”、“郜仲尊”,其中“郜史碩父鼎”是郜國的重器。

告國,商王的鐵桿,告子很厲害,連婦好也聽從他的調遣

商晚期告田鼎

“告”的甲骨文看上去上面是“帶角的牛頭”,下面為“口”,也有可能為“器皿”,類似把“帶角的牛頭”擺放在器皿中用以祭祀。中間有一“橫木”,據說是套在牛嘴上的一種“桎梏”,用以約束。有一句歇後語叫“牛嘴上套篾簍”,想必也是這個意思。“告”可能來源於宗教,據說它的本字是“祰”,即告祭先祖。但“告”的象形為什麼跟“牛”有關?因為牛是祭祀品,族人用牛作為犧牲來向先祖或神靈禱告,傳遞族人的心願,因而引申出“告”的現代意義:報告。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將甲骨文下面的“器皿”說成“口”的原因。後來“告”祭祀的本義慢慢消失,由“祰”代替。早期告地重視神靈祭祀,以此為國族命名的也不少,比如“宋”、“祝”、“光”等,估計也是由此獲得靈感,從而得名“告”。

告國,商王的鐵桿,告子很厲害,連婦好也聽從他的調遣

告的甲骨文

卜辭中主要記錄商王令告國征伐人方的事蹟。“令雀從侯告”、“令賈從候告” 從,即順從或跟隨,這裡應該是指出徵時,雀國、賈國跟隨告侯一起參與作戰,聽從告侯指揮,這些自然是商王安排的。可見告侯是個具有出色軍事才能的將帥,深得商王器重。除了雀國和賈國,商王甚至還令王后婦好率部接應告侯,聽從告侯調遣。卜辭:“貞:王命婦好從侯告。伐人(方)。”人(夷)方是殷東外部異族勢力的主要代表,歷代商王對殷東的軍事行為主要就是集中在征伐人方。人方的勢力擺在眼前,商王征伐人方自然是格外重視,不但動用告、雀、賈等方國勢力,還派遣王后婦好親自出徵。這次征伐人方戰役中,告侯作為統率,雀國、賈國、婦好作為三軍之力,對人方展開全面攻勢。

告國,商王的鐵桿,告子很厲害,連婦好也聽從他的調遣

告田鼎銘文

卜辭:“貞:翌丁巳用侯告歲羌三卯牢。” 牢是祭祀犧牲,大意是商王用告侯俘獲來的羌人作為人牲來作祭祀。我們都知道羌在西北部,位於殷東的告方是如何獲得羌人的?事實上甲骨卜辭中提到的“羌”,可能並非指羌人,而是代指犧牲品,包括俘虜和牛羊。因為卜辭中經常有方國向商王進獻羌的記載,而這些方國的勢力範圍與西北之羌卻相去甚遠。由此可見,“羌”並非單指羌人。這則卜辭中的“羌”,顯然是指告侯征伐人方過程中獲得的俘虜和犧牲,商王用它來祭祀。

告國,商王的鐵桿,告子很厲害,連婦好也聽從他的調遣

郜史碩父鼎

卜辭中找不到商代晚期的告國曆史,帝乙、帝辛十年東征,按理告國有商王的軍事武裝,務必會啟用這支力量,可卜辭中蹤跡全無。一方面可能沒找到這些卜辭,另一方面也不排除被人方所滅的可能,因為告國靠近人方。商代告國的結局也只有靠猜測了。不過,還有一種可能性比較大,既然告國忠於商王,史料記載又在周初時被重新冊封,而且換成了姬姓,說明告國是在商末大板蕩時被周國所滅。告國重封后成了郜國,即周代郜國。春秋初,郜國淪為宋國附庸,公元前710年,宋國發生內亂,太宰華父督殺大司馬孔父嘉及宋殤公,請來流亡在鄭國的廢世子公子馮任宋公,為了固鞏自己的地位,華父督又以郜國重器“郜史碩父鼎”賄賂魯國。《左傳·僖公二十年》:“郜子來朝。”隨著鎮國重器流落魯國,郜國也棄宋向魯,投靠了魯國,可能由此得罪宋國,之後郜國被宋國所滅。郜國之後有郜姓,最早的郜姓應該來自商代告國。

文/堰風

殷商古國——屯國,因不服馴被商王殘酷鎮壓,淪為人牲的供應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