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澤平評7月工業利潤數據:企業盈利延續高增,新週期底部和起點

高增 經濟 能源 石油 智通財經 智通財經 2017-08-29

本文節選自“澤平宏觀”微信公眾號,作者任澤平,原標題《企業盈利延續高增,新週期底部和起點——點評7月工業利潤數據》。

事件: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1.2%,前值22%;其中,7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6.5%,前值19.1%。

點評:

1、核心觀點:因生產放緩,7月企業盈利增速有所回落,但在成本下降、價格貢獻、產能約束等因素下仍保持高增。分行業看,上游盈利大幅上升,中下游利潤增速均明顯下滑,其中石油加工鋼鐵煤炭效益上升。7月產成品庫存繼續去化,但本輪庫存峰值低使得未來去庫壓力不大。

去產能帶來企業盈利改善和資產負債表修復,中國經濟處在新週期的底部和起點,尚未啟動產能擴張。

近期宏微觀層面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新週期起點的跡象:產能出清加快、行業集中度提升、企業資產負債表修復、銀行不良率下降、產能利用率提升、商品價格長期維持高位易漲難跌、企業融資需求回升、人民幣匯率走強、股市走出結構性牛市。三季度需求韌性強、市場自發出清疊加供給側改革加碼擴圍和環保督查,我們維持經濟多頭判斷。

2、因生產放緩,7月企業盈利增速有所回落,但在成本下降、價格貢獻、產能約束等因素下仍保持高增。7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6.5%、較6月回落2.6個百分點,但僅略低於5月的16.7%、並高於4月的14%。具體原因是:其一,生產放緩,主要受極端高溫天氣條件下部分企業放假、停產等短期非經濟因素影響。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4%,增速比6月放緩1.2個百分點;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同比增長13.1%,增速比6月放緩0.5個百分點。其二,成本下降,7月份,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費用為93.12元,同比下降0.29元,比6月份多降0.11元。其三,產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購進價格漲幅之差收窄。7月PPI同比5.5%、與6月持平,PPIRM同比7%、較6月回落0.3個百分點,二者之差為1.5個點,較6月收窄0.3個點。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97%(因季節因素低於6月份),同比提高0.33個百分點,增幅比6月份加大0.04個百分點。此外,煤炭鋼鐵等傳統行業盈利受益於需求偏穩下的產能約束。

3、分註冊類型看,7月國企盈利增速大幅上升,其他類型企業盈利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7月,國有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4.2%,較6月大幅上升13.5個百分點,主要歸因於石油加工、煤炭和鋼鐵等行業效益明顯提升;其中,央企利潤同比增長8.5%,扭轉了6月份同比下降6.5%的局面。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私營企業、外商及港澳臺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4%、18.8%、11.2%、11.4%,分別較6月下滑9.1、1.0、7.1、7.5個百分點。從累計增速看,1-7月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和私營企業、外商及港澳臺企業利潤累計同比增速分別為44.2%、3.7%、22.9%和14.2%、17.7%,較6月下滑分別為1.6、1.2、0.7和0.6、1.2個百分點。

4、分行業看,上游盈利大幅上升,中下游利潤增速均明顯下滑。7月份,上游利潤同比增長47.8%,較6月上升8.9個百分點;中游、下游利潤同比增長4.4%、10.1%,分別較6月下降6.1、3.0個百分點。如中游扣除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當月利潤同比增速為9%,較6月下降8.7個百分點。

在上游,7月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利潤同比增速較6月上升32個點至14.4%,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利潤同比增速較6月上升1.1倍至4.3倍,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利潤同比增速較6月上升15個百分點至125%。在中游,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速分別下滑8、20個百分點至13.5%、6.3%,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分別下滑18、20個百分點至3.1%、3.2%,造紙及紙製品業利潤增速略降1個百分點至29%。在下游,食品製造業利潤增速由正轉負、較6月下滑近24個百分點至-1.3%,紡織服裝、服飾業利潤增速下滑11.6個百分點至12%,傢俱製造業利潤增速大幅下滑65.5個百分點至-14.5%,汽車製造利潤增速下滑6.5個百分點至13.3%,醫藥製造業利潤增速上升21個百分點至37.7%。

5、庫存繼續去化,企業資產負債表持續修復。7月末,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8.0%,較6月下滑0.8百分點,為連續第三個月下滑;產成品存貨週轉天數為13.7天,同比減少0.8天,環比持平。本輪補庫峰值為4月末的10.4%,明顯低於前幾輪產成品增速峰值,未來去庫壓力不大。此外,企業去槓桿延續。7月末,資產負債率為55.8%,同比、環比分別下降0.7、0.1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1.1%,同比、環比分別下降0.5、0.1個百分點,其他類型企業同比環比皆有所下降。(編輯:姜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