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

高臺縣,隸屬於張掖市,地處河西走廊中部,南部為祁連山北麓,北部為合黎山地,黑河縱貫全境。自古被稱為“河西鎖鑰、五郡咽喉”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高臺縣歷史悠久,漢武帝時設表是縣,前涼張駿在今駱駝城設置建康郡。北涼早期都城。因為歷史悠久,地理位置的特殊,東西方文化在這裡碰撞,遊牧與農耕文化在這裡交融,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風俗風情文化。

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

家藏一寶卷,百事無禁忌

河西寶卷是河西地區傳統講唱的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在唐代敦煌變文、俗講以及宋代說經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一種民間吟唱的俗文學。變文、俗講和說經主要吸收和沿襲了敦煌佛經的結構,而河西寶卷則在繼承的同時將之進一步民族化、地方化和民間化,使其成為民間講唱文學的一種形式。被專家學者界譽為“變文的嫡系子孫,活著的敦煌俗文“。

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

河西寶卷基本形式是韻散結合。散說部分一般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經歷、結果等發展過程。韻文部分主要重複散說部分的故事,句式以十字句最多,七言句次之,還有五言句、四言句,句子有一定的平仄韻律。其內容有神話傳說、歷史民間故事、寓言故事三大類。寶卷多是反映人民群眾切身的社會生活,有些寓言,是譴責忤逆,規勸孝道,隱惡揚善的。寶卷通俗接地氣,是老百姓們發自內心的喜怒哀樂。也惟其通俗易懂,寓教於樂,才深深地植根於群眾之中,世代相傳,經久不衰。

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

在河西走廊的偏僻鄉村,人們認為傳抄寶卷是積功德,做善事,部分寶卷文本結尾處,還有勸人傳抄的語句或詩詞。在河西農村,識字人傳抄寶卷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一件得人心的事。識字人都願意抄寶卷,有的人抄了自己欣賞收藏,有的人抄了贈送親朋好友。不識字的人,也要請人抄,寶卷放在家中,用於鎮宅避邪。在河西走廊,有“家藏一寶卷,百事無禁忌”的說法。

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

民間在演唱寶卷時,聚眾舉辦莊重的儀式,然後由專人依照寶卷文本內容有說有唱地“照本宣科”,在場聽眾通常也在指定的段落處隨聲應和,故而演唱寶卷也叫“念卷,宣卷“。通常是韻文部分一人唱,眾人和,散文部分由念卷人或另一人宣讀或講解,聽眾也可以給領唱做簡單的伴唱。有時也比較隨意,類似於說書、講古,具有娛樂性。

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

津津有味地聽人宣唱一回河西寶卷,是件頗為愜意的事。一個念唱,眾人以銅鈴,梆子,木鼓打著拍子相和,但覺節奏舒緩,曲調流暢婉轉,看各人神情莊嚴,但閉眼聽來卻是心平氣靜,輕鬆愉快的。我想宣唱寶卷不僅僅是簡樸實用娛樂,也是調節情緒,教人修心立身的心經吧。

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

傳統的河西寶卷文本,大都是手抄本。

高臺民歌

對於民歌的概念,在我腦海裡的就是壯族的劉三姐和臨夏回族”花兒”,那種隨心隨意,信手拈來就是歌,熱情奔放,響遏行雲歌唱形式曾讓我心動不已。在高臺縣,我有機會見識另一種民歌,高臺民歌。

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

視頻

哭五更

高臺民歌

哭五更

高臺民歌是甘肅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典型的漢族民歌,歌詞類似《詩經》,四到八句為一個段落,對事件及情懷的表達層層遞進,一唱三嘆。也有充滿童言童趣或者男女表達愛情的對唱形式。歌唱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曲調舒緩,悠揚不絕,有西北人性格中質樸豪邁和濃郁的鄉土氣息。

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

王永和、杜惠琴演唱《小放牛》

有幸欣賞到的高臺民歌頗具代表性的兩首,周佔民的《哭五更》,王永和、杜惠琴的《小放牛》。三人都是來自民間,非專業的民歌高手。《哭五更》是一首迴腸蕩氣的歌曲,五個段落,,一段便是一次心靈的訴說,一段便是一次發自生命深處的感悟,歌詞白話接地氣,是帶淚的傾訴,也是無奈後的釋然,曲調憂傷婉轉,具有相當強的感染力十分強,能輕易引發聽眾共鳴。《小放牛》是傳統民歌,牧童牧女對唱,一問一答,充滿童真童趣。

通背拳與威風鼓

鼓是中國最古老的打擊樂器,起源於遠古人驅趕野獸,將獸皮蒙在掏空的樹樁上擊打。鼓是最常見的樂器,各地都有自己一套韻律鼓譜。高臺的威風鼓自然也是有自己的絕活。威風鼓的基本技法是以按、蹭、磕、擊等方式敲擊鼓心、鼓邊、鼓槌,配合眼神,手法,步法,身法,將一通鼓敲打的韻律動人,舞姿飄帥,振奮人心。

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

難得的是這威風鼓的鼓譜由高臺的傳承人自己譜寫,自己編舞。產自本鄉本土的節奏韻律,更具有本地特色,符合本地人的聽覺視覺。聽一通威風鼓,有被打了雞血,整個人都精神起來的趕腳。

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

通背拳也是入了非遺名錄的,中國武術燦若星河,流派眾多,每一套武術在傳承中都會開枝散葉,不斷的精益求精。所以同樣一套武術經幾代人的傳承打磨後,便會產生許多不同的招式,便有了不同的流派。高臺通背拳亦是如此。

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

對於武術,本人實實在在的是外行,一套拳術在我眼裡,只看到其基本功是否紮實,比如一字馬是否到位,出拳是否乾淨利落,抬腿提足下盤是否虛浮。然後判斷其武功道行深淺。頗有些外行看熱鬧的意思。讓人欣喜的是表演通背拳的是一群少年,他們的基本功都頗為穩健紮實,顯是練了多年的,讓人讚歎之餘更欣慰傳統武術後斷有人,

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

月牙湖民俗博物館

月牙湖是高臺人民的後花園,是一片以湖水為詩,以五龍亭韻,有如江南般婉麗的園林。園中林木扶疏,花香拂面,小橋流水,曲徑通幽,是處鬧中求靜的安逸所在。在清幽闐寂的月牙湖公園中有座非常打眼的四合院,古樸精緻,那是個私人藏品的民俗博物館,

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

高臺縣有許多民間收藏家,他們收藏了許多各時期的文物,以及農業機械化前的農耕工具,生活用具。這類的博物館不象國家博物館的藏品,可分以時間,及出土地點,整系列,整套的展示。這博物館的物品是零散收集到的,所以在這類博物館裡通常不是來漲知識的,而是尋找驚喜或者情懷的。

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

釋迦與十八羅漢木雕,珍品級文物

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

博物館裡不乏珍品,參觀者通常對這類文物的歷史背景不會追根究底,但會驚豔一番,大致問一下年代和價值。而對於生產工具類和生活用具類,則會親切的多。通常會嘗試著使用演示一番。找回逝去久遠的記憶。

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

高臺老席

到高臺旅遊,體驗高臺特色美食是必不可少的項目。當聽到要吃“高臺老席“時,是頗為興奮的,畢竟人類的尿性是雖然喜歡不斷的探尋新滋味,但肚子還是懷舊的,最傳統的美食,通常經過了多年的大浪淘沙,沉澱下來的都是最暖胃貼心合大眾口味的。高臺老席有著顯著的地域特色和傳統制作工藝,是舊時紅白宴的精選菜品,按列席人數分為“四碟四碗”或”八碟八碗“。

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

想那物質匱乏的年代 ,家裡盛菜的器皿有限,碗碟齊上,連湯帶菜,葷素相雜。“大件”的整雞,整魚,整隻肘子是最解饞的。所以看高臺老席的菜譜,紅燒肉、斜花肘子、豬雜碎湯、油炸麵筋湯、清燉排骨、牛肉燒蘿蔔、條子肉、麻婆豆腐這八道菜便是會心一笑。八道涼菜、八道熱菜及三道主食,一桌“老席”就齊活了。以前的老席因為原料緊缺,以素的為主,只幾斤肉、要做成一桌象樣的席,全憑廚工的手藝。現如今人們吃夠了大魚大肉,返璞歸真,菜品又以素為主,但較過去要精緻了很多。

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

吃高臺老席要提前預定,因為許多蒸燉菜很費火候,如果大鍋籠統做出來的,就失了菜的鮮滋味。外地人吃老席,熱情的主人會逐一介紹每道菜的來龍去脈,讓客人在品味的美食的同時感受到濃濃的飲食文化。老席的菜品既隆重又實惠,不太講究裝盤賣相,恰如西北人粗獷熱情,不拘小節的性子。對於高臺人來說,“老席”是舌尖上的美味,也是逝去時光裡,陳年舊事的記憶,或是一場喜宴,或是一場別離,或是一次大年團聚,於是老席便不僅是一桌美味,也是一種情懷,一段鄉愁了。

來高臺,宣河西寶卷,聽民歌,品高臺老席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高臺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除此之外,我還提到了...

推薦景點:

月牙湖,民俗博物館

美食佳釀:

高臺老席

娛樂體驗:

高臺民歌,河西寶卷,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霜凌 更新:2019.05.17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