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比高俅還厲害?為啥很多梁山好漢都想投奔他?

我們看水滸傳,就會發現其中隱藏著一個大人物,跟這個大人物一筆,太尉高俅就是一隻小弱雞。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鬧出人命,這位大人物的兒子輕描淡寫地威脅了幾句,渭州知府就根本沒正經追捕;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得罪了高太尉,馬上想到要去投奔他,因為王進知道在此人的保護下,高俅也奈何他不得;九紋龍史進與少華山朱武等強盜有關係,殺死殺傷大量官差之後,也想去找師父王進,在那位大人物羽翼下殺出個黎明。

這位大人物就是被人尊稱為老種經略相公的种師道,而我們要問的問題是:种師道究竟是何方神聖?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比高俅還厲害?為啥很多梁山好漢都想投奔他?

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比高俅還厲害?為啥很多梁山好漢都想投奔他?

​這裡我們不必要糾結老種經略相公和小種經略相公是父子還是兄弟,小說裡說的很明白:““魯達這人,原是我父親老經略處軍官,為因俺這裡無人幫護,撥他來做個提轄。”我們也不必要糾結老種經略相公是種世衡還是种師道,因為在宋徽宗宣和年間乃至宋欽宗靖康年間,種家軍最有名的統帥就是种師道,而且是被載入史冊的:“時師道春秋高,天下稱為‘老種’。”

在回答种師道與高俅誰怕誰這個問題之前,咱們還是來先看看高俅是何許人也。

在宋徽宗一朝,高俅還真算不上什麼大人物,他連北宋六賊都不是,也就是說,無論是論官職品級還是奸惡程度,他跟蔡京、王黼、童貫、樑師成、朱勔、李彥相比,就是個小玩鬧。所以我們在經典版的水滸傳電視劇裡,高俅在蔡京面前卑躬屈膝,是符合歷史真實的,而童貫在蔡京面前低三下四,是不符合歷史真實的,因為蔡京童貫並稱“公相”“媼相”。童貫後來是受封廣陽郡王的,蔡京最高爵位是魯國公,品級是不如童貫的。

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比高俅還厲害?為啥很多梁山好漢都想投奔他?

​蔡京曾經十分巴結童貫的,宋徽宗趙佶剛一即位的時候,曾經把蔡京攆出京城,要是沒有童貫說好話,蔡京就回不來了:“出知江寧,頗怏怏,遷延不之官(去上任)。御史陳次升、龔、陳師錫交論其惡,奪職,提舉洞霄宮,居杭州(虛職閒住)。童貫以供奉官詣三吳訪書畫奇巧,留杭累月,京與遊,不捨晝夜。凡所畫屏幛、扇帶之屬,貫日以達禁中,且附語言論奏至帝所,由是帝屬意京。”

言歸正傳,咱們還是來說高俅,此人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壞,曾經立過戰功,對原主人蘇軾(高俅原為蘇軾“小史”,也就是祕書)一家也不錯:“不忘蘇氏,每其子弟入都,則給養恤甚勤。”

至於高俅的官職和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不好意思,應該是很小的,以至於小到連《宋史》都沒有他的位置,他的名字是出現在《宋史·卷四百四十六·列傳第二百五·忠義一·李若水》中當反面教材的:“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當掛服舉哀,若水言:‘俅以倖臣躐躋顯位,敗壞軍政,金人長驅,其罪當與童貫等。得全首領以沒,尚當追削官秩,示與眾棄;而有司循常習故,欲加縟禮,非所以靖公議也。’章再上,乃止。”高俅雖然沒有被追究責任,但是死後連應有的待遇都沒享受到,也夠悲催的了。

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比高俅還厲害?為啥很多梁山好漢都想投奔他?

​讀者諸君不要以為“開府儀同三司”是個多麼了不起的稱號,有時候那就是個空頭支票,享受該級別待遇,但是實際權力一點都沒有,而且秦漢唐宋的三司概念都不一樣,漢朝的三司是太尉、司徒、司空,唐朝三司是御史大夫、中書、門下;宋代三司是鹽鐵、戶部、度支,而且高俅得到開府儀同三司的榮譽稱號後,們還有人評價說:“名器至此輕矣。”也就是不值錢了。而且當時高俅之所以獲得開府儀同三司的虛名,是拿“殿帥”一職交換的——免軍權,授虛職,明升暗降。

高俅最高的軍職,就是“殿帥”:““(高俅)數年間建節,循至使相(節度使級別的封疆大吏都有加官,可以被稱為相公如种師道),遍歷三衙者二十年。”殿帥高俅遍歷三衙,這件事筆者前一段時間解釋過,宋朝皇帝禁衛軍分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侍衛親軍步軍,合稱殿前三司,每司有三個頭領,總稱殿前九帥,高俅這個殿帥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說,高俅一直在這些位置上晃盪了二十年:“入則侍衛殿陛,出則扈從乘輿,大禮則提點編排,整肅禁衛鹵簿儀仗,掌宿衛之事,都指揮使(殿前司一把手)以節度使為之。”

這樣看來,高俅就是享受節度使待遇的京城軍官,沒有人管他叫“高相爺”,就是因為他不是正牌節度使,連被稱為“使相”的資格都沒有。京城治安事件高俅都沒權利管,所以他才把誤入白虎節堂的林沖送到開封府處理,而且最後也沒能如願以宋刑統之條文除掉林沖。

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比高俅還厲害?為啥很多梁山好漢都想投奔他?

​咱們再來看看种師道相對於高俅的四個優勢。

首先一點,高俅不像种師道那樣出身名門望族,從蘇軾小祕書爬到殿前司都指揮使級別的“殿帥”,高俅很辛苦。但是种師道根本就不用那麼費勁,因為他家世代高官,可以說門生故吏遍天下。

种師道的從曾祖是宋真宗時期著名大儒种放,這位种放是連皇帝的面子都不給的。在《宋史》中,种放是跟傳說中從趙匡胤手裡贏了華山的陳摶老祖、梅妻鶴子的林逋(宋仁宗賜諡和靖先生,所以後世稱之為林和靖)合為一傳的(在《列傳第二百一十六·隱逸上》):宋太宗趙光義請种放做官,种放不理,於是趙光義“詔京兆賜以緡錢使養母,不奪其志”;种放母親病故,宋真宗趙恆也得隨份子,“詔賜錢三萬、帛三十匹、米三十斛”。

為了請种放出山,宋真宗想盡了辦法,賜錢五萬當路費,种放收了錢不上路;宋真宗再次加碼,親筆寫信拍馬屁:“汝隱居丘園,博通今古,孝悌之行,鄉里所推,慕古人之遺榮,挹君子之常道。屢覽守藩之奏,彌彰遁世之風,載渴來儀,副予延佇。”這意思是我都望眼欲穿的,你還不來就不夠意思了,在得到“賜帛百匹、錢十萬”後,种放這才動身。

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比高俅還厲害?為啥很多梁山好漢都想投奔他?

​宋真宗接待种放,比曹操接待關羽還隆重:“即日授左司諫、直昭文館,賜巾服簡帶,館於都亭驛,大官供膳。”不知道种放是不是嫌官小,反正是堅決不幹,宋真宗只好請跟种放有交情的陳堯叟(《賣油翁》中神射手陳堯諮的大哥,宋太宗時期狀元,宋真宗朝宰相)出面做工作,而且再“賜緋衣、象簡、犀帶、銀魚,御製五言詩寵之,賜昭慶坊第一區,加帷帳什物,銀器五百兩,錢三十萬。”

种放的簡歷就先介紹到這兒吧,要不然這篇文章就太長了,反正种放在宋朝皇帝眼裡,那就是凜然不可侵犯的大人物,連種放居住的山林都成了重點保護區:“所居山林,細民多縱樵採,特詔禁止。”种放雖然不想做官,正式的官職不高(工部侍郎,贈工部尚書),但卻是實實在在是一位布衣卿相,連皇帝自己也承認:“放為朕言事甚眾,但外廷無知者。”

種家聲名赫赫世代高官,种放終生未娶,所以就以侄子種世衡為繼承人。種世衡就是種家軍的開山始祖,種家軍征討西夏一戰成名(派一個和尚用離間計幹掉了李元昊的心腹大將野利剛浪、野利遇乞兄弟,前一段時間筆者寫過,不再贅述),種世衡一口氣生了八個兒子(古、診、諮、詠、諤、所、記、誼),而且個個出類拔萃,种師道就是中老七種記的兒子,种師道還有個弟弟叫种師中,看這哥倆的履歷,別說种師道,就是种師中,也不是高俅能惹得起的。

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比高俅還厲害?為啥很多梁山好漢都想投奔他?

​拋開樹大根深的種氏家族不說,种師道還有第二個優勢是高俅比不了的:种師道一開始是個文官。在重文輕武的宋朝,文官出身的將軍,一般是沒人敢惹的(好像明朝也是沒人敢惹軍事文官):耍嘴皮子玩兒權謀不外行,急眼了下黑手拿刀子砍人。种師道“少從張載學,以蔭補三班奉職”,這就是了不得的資本:張載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合稱“北宋五子”,在陪祀孔廟的先哲中位列左班第三十八位,而种師道一步入仕途,就進入了“節度使的搖籃”三班奉職。同學同僚個個位高權重當文官,高俅要想跟种師道掰手腕,肯定會被一大群文官的口水噴死。

咱們再來說种師道的第三個優勢,那就是种師道級別很高、跟皇帝的關係更好。种師道在級別較低的時候,也可以不給童貫面子:“童貫握兵柄而西,翕張威福,見者皆旅拜,師道長揖而已。”奇怪的是童貫不但不生氣,還對种師道禮遇有加:“從童貫為都統制,拜保靜軍節度使。貫謀伐燕,使師道盡護諸將。”

童貫雖然是個太監,但是卻也長鬍子,而且脾氣也相當暴躁。有鬍子且十分暴躁的童貫為什麼要對种師道極盡拉攏之能事?原因很簡單,種家軍是宋軍最精銳的部隊,深得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器重,种師道給宋徽宗當過保鏢(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宋徽宗不但經常賞賜种師道,而且把他當做心腹嫡系:“卿,吾所親擢也。”种師道還京,宋欽宗“聞其至,喜甚,開安上門,命尚書右丞李綱迎勞。”

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比高俅還厲害?為啥很多梁山好漢都想投奔他?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种師道是有資格被稱為“相公”,而高俅是沒有這個資格的。种師道曾任“檢校少師、太尉、河北河東宣撫使”,高俅死後連個追悼會都沒開,而种師道病故,“帝臨奠,哭之慟,建炎中,加贈少保,諡曰忠憲。”

這時候讀者諸君應該明白為什麼很多梁山好漢都把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當做靠山了吧?有以上四點優勢,就是借給高俅兩個膽子,他也不敢找种師道的麻煩,所以魯提轄誤傷人命逃跑,逃也就逃了;王進去了老鍾經略軍營,去也就去了,無論渭州知府還是太尉高俅,只能把兩隻眼睛都閉起來。

我們甚至可以設想:其實魯智深林沖武松出事兒之後,完全沒有必要出家為僧或者落草為寇,只要往老種經略相公軍營一跑,有了種家軍將校的護身符,天大的事情都不叫事兒,只有宋江去不得:種家軍雖然近乎割據,但是對大宋朝廷的忠心卻是代代相傳的,宋江這樣的腹黑反賊,是一定要殺來祭旗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