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協商“老兵”高孔廉:廈門是我第二故鄉

“其實廈門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和廈門有著特殊的情緣。”近日,在臺北一場兩岸學子交流活動上,臺灣海基會前副董事長兼祕書長高孔廉對福建華僑大學的學生說。

面對這些來自故土的學子,高孔廉回憶起兒時在廈門的生活。高孔廉出生在福建永安,8個月大時被父母帶到廈門,1949年,5歲的他隨父親赴臺。“我小時候在廈門生活,就住在中山公園一帶。我住的那個院子蠻大的,裡面住著三家人,那房子現在還在。”

此後的幾十年,淺淺的一灣海峽將他和故鄉隔開。再次回到故鄉,已是56年後的事情。

世事變遷,鄉愁縈繞。源於鄉愁,也源於兩岸割不斷的血緣,高孔廉將人生中的大部分時間精力花在兩岸事務上。

“到目前為止,我已到大陸127次。”高孔廉說,“最大的收穫是對大陸多了一些瞭解。”

在他的兩岸協商生涯裡,最大的遺憾是海基會任內沒有實現兩岸“服貿協議”的實施和商籤“貨貿協議”。“臺灣錯過了借力大陸經濟騰飛來造福自己的大好機會。”

高孔廉說,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發展變化太快了,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能有這樣的發展速度。臺灣應該利用和大陸的這種血緣關係發展經濟。

如今,高孔廉已從光環中心,退到焦點之外。身任東吳大學講座教授的高孔廉,現在的願望是力推兩岸青年交流。“兩岸的未來一定是青年人,他們從年輕時代就開始認識並相互瞭解,對兩岸關係的發展絕對是福音。”

據中新社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