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綜、理綜260+怎麼做到的? 答題時間分配技巧及常見問題全解答

高考 物理 化學 貴州高考網 2019-04-22

距離高考49天!努力重要,方法更重要!這份文、理綜考試高分攻略一定不能錯過!

理 綜

理科綜合試卷結構


第Ⅰ卷 選擇題 126分 第Ⅱ卷 非選擇題 174分(必修129分+選修45分)

題號 學科 分值

1—6 生物 36分

7—13 化學 42分

14—21 物理 48分

22—25 物理 47分 + 選修15分(三選一)

26—28 化學 43分 + 選修15分(三選一)

29—30 生物 39分 + 選修15分(二選一)

考試時間150分鐘,試題總分300分,理論上每分鐘應該做出兩分題。其中:

生物 90 分,應該用時35—40分鐘,

化學100分,應該用時45—50分鐘,

物理110分,應該用時55—60分鐘。

科學安排考試時間


理綜三科合一,按分值分配,選擇題大約安排應在45分鐘左右完成,非選擇題大約安排105分鐘左右完成為宜。

做題時,基礎題要力爭全對,中檔題少丟分或者不丟分。中、低檔題得分數通常佔全卷的80%以上,如果你能拿下各學科的中、低檔題,就能夠獲得600分,而你有了600分墊底的心理優勢,再做難題也會有信心攻克。

找到適合自己的答題順序


1.按照試卷題目的順序從頭做到尾

優點:可以避免丟題,漏題,節約時間.

缺點:有時遇到看似簡單,實則不易的難題時常常由於忘情投入,直等到發現身陷泥潭,已經進退兩難,已經耽誤了大量寶貴時間,使後面許多能拿分的中、低檔題都沒有時間做。

如果遇到一個題目,思考了3—5分鐘仍然理不清解題的思路時,應視為難題可暫時放棄,即使這個題目的分值再高,也要忍痛割愛。千萬不要因為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小失大。

2.先易後難,從容答題

每科試題一般都是先易後難,若遇到難題,可以暫時跳過去,先做後面學科的容易題——等做完各科相對容易得分題以後,再回過頭來做前面的難題。

做題原則:能拿到手的的分就先拿住——手中有分,心中不慌,然後再回頭做難題,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得分少些不遺憾,得分多你就賺了!

3. 先做自己的優勢科目,再做其他科目

先做優勢學科,既可以先拿到比較有把握的分數,做題時做出一個好的心態,又可以為非優勢學科留有充分的時間。避免一開始就遇到難題使心情鬱悶,使頭腦發矇的現象。

總之,對於多數考生來講,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比較高的分數,就要學會主動地暫時放棄,暫時放棄費時費力的難題,騰出更多的時間做容易題,拿到更多的分數——古人田忌賽馬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做題順序的選擇,因人而異。

考試技巧


1.正式開考前要統攬全局,合理安排

從下發試卷到正式開考前有幾分鐘的閱卷時間,拿到試卷在填好卷頭以後,要適時瀏覽整張試卷,查看試卷的容量、難易程度。

⑴ 要看清共有多少道題

有多少大題?有多少小題?試卷反面有無試題?一方面可以防止由於緊張而漏做試題,另一方面心中有數,便於合理安排答題順序和時間。

⑵ 要特別注意會做的試題所佔的分值

要確保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基本不丟分,力爭在難題和不熟悉的題上多拿分。

① 能順利解答的題

那些一眼就能看出結論的簡單選擇題或填空題(一旦解出,情緒立即穩定)。

② 不能立即回答的題

可以一面通覽,一面粗略地劃分為A、B兩類:

A類:題型比較熟悉、估計比較容易做作的題

B類:題型比較陌生、自我感覺比較困難的題

③ 在瞭解了考題重點和分值之後,對完成每道大題需要用多長時間基本做到心中有數。

通覽全試卷的目的是克服“前面的難題做不出,後面的容易題也沒時間做”的有效措施,避免在某一道或某一類題目上用時過多,耽誤整體考試效果。也從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題”。

2.開考後合理分配答題的時間

一般來說,答題順序要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先做自己最擅長和有把握的題,把明顯感到有困難的難題做好標記,留到後面來做。

排序原則:先易後難;先熟後生。

具體順序

先做自己認為會做的題;以前似乎做過的題;

題目短,答案簡單的題;最後做自己感到吃力的題。

3.Ⅰ卷選擇題答題技巧

⑴ 答題時要心態穩定,速度不宜過快

客觀選擇題生、化都是單選題,難度不大分值又高,是得分的重點關注對象。選擇題回答的好與壞對確保基本分的高低至關重要!

據統計,生物的前三道選擇題錯誤率非常高,這是因為剛開始考試時很多考生心理緊張,為了搶時間,往往不到 3分鐘,最多不過5分鐘就做完了前三道題。所以生物選擇題一定要複查!

另外,考生在檢查答案時,如果沒有足夠充分的理由,不要輕易改動第一次的答案。

⑵Ⅰ卷的選擇題最好按順序做

對於沒有把握的題隨時標記,這些題是複查時的重點照顧對象。

⑶ 審題要細、要慢,做題要快

對於選項是肯定還是否定,要有根據,充分利用單選題的特點,運用好排除法和推理法。

① 提倡“兩遍讀題”

第一遍,快速閱讀,抓住關鍵詞;第二遍,放慢速度,縮小範圍。

② 掌握“錯誤原理”:

“知識錯誤”排第一,“邏輯錯誤”排第二,

“表述錯誤”排第三,“與題幹要求不吻合”排第四。

近幾年高考生物選擇題中,涉及“正確的是”、“不正確的是”、“錯誤的是”的試題約佔了選擇題的一半。

所以解答這類試題我們要掌握“錯誤原理”做逐項排除:

“知識錯誤”是不可原諒的錯誤;

“邏輯錯誤”、“表述錯誤”的迷惑性較大,要注意辨析;

有些選項雖是正確的,但是與題幹要求無關,可以排除。

③ 啟用“對比思維”,用“已知”推導“未知”

採用先對比,後排除的思維。表格、圖表以及選擇題的四個選項常常存在對比關係,通過對比後,一般都可能剔除個別選項。如果出現一些未知的知識或者選項,可以先對比分析已知的知識,進而推導出未知的知識,最後作出判斷。

4.Ⅱ卷非選擇題的答題技巧

⑴ 要讀懂試題,通過對試題所有信息的掌握和分析,搞清楚已知什麼,問什麼,求什麼;

審題是解題的關鍵,審題失誤,全盤皆輸。一般來說,比較簡單或一般難度的試題應該閱讀兩遍;而題幹較長、信息量較大的綜合試題,審題可分3步走:

第一步粗讀:對題幹所述內容有一個大體輪廓瞭解。

第二步細讀:弄清題中的已知、未知、設問等相關條件。

第三步選讀:排除題目中的干擾條件,挖掘出隱含條件,找出各相關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

審題時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因為題目本身往往就是“解決此題”的信息源。

凡是題目中未明顯寫出的,一定是隱蔽給予的,只有細緻的審題才能從題目本身獲得相應的信息,這一步不要怕慢。

⑵ 學會尋找“題眼”和“關鍵詞”

在做非選擇題時,一定要注意材料、題幹、設問、圖表中的關鍵詞,這些關鍵詞往往也就是“題眼”,它會告訴我們試題要考查的內容和要求我們回答的知識。能否準確找到關鍵詞是正確解答的關鍵的一步。

⑶ 準確定位題目所要考查的“知識點”

解題時,如果能找到關鍵詞,準確定位知識點,也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相反,如果連知識點都定位錯誤了,就會答非所問了。

要注意的是,一個試題常常考查多個知識點,這就要求我們不單單對每一個小題,甚至對每一個設問都要能定位清楚所要考查的知識點。

⑷ 有時答案可以 “從題乾和教材原話”中去尋找

從近年來高考命題情況看,除了一些需要深入分析和歸納的試題答案外,許多非選擇題的答案都是教材上相關內容的原話,或者題幹、設問中的詞語、語句組合而成的。如果能具備這種“從教材原話和題幹”中去尋找和組織答案的能力,解題就會很輕鬆。

⑸ 要注意解題的規範化

考生解題不規範是參與高考理綜評卷的老師時常議論的一個話題。這種失分不是“不會做”,而是“做不好”。具體表現為:文字表達不嚴謹,專業術語不規範,解題步驟不完整,邏輯推理不嚴密,計算結果不準確,書寫太草,塗抹太多,卷面太髒等。

高考閱卷老師不會有耐心,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慢慢推敲那些拖沓繁雜,不規範的答案,極有可能直接判它是錯答。所以,答案要求用比較規範的科學術語(關鍵詞)進行描述。最後形成的答案要儘量簡潔。

⑹ 要有“分段得分”的意識——答踩點分

Ⅱ卷題中往往有一些大綜合題,中間有若干互相關聯由淺入深的小題。綜合題雖然很難,但是解題有一個過程,需要涉及幾個知識點,每個小知識點屬於易得分。

每個知識點多多少少佔一點分,考生書面答案踩上要考查的點,就給點分,踩得多就多給分。因此,部分理解的題目也要做,能得多少分得多少分。

⑺ 做題要預留彈性時間,避免因超時帶來的緊張

不要把考試時間卡得太緊,每一科計劃的時間都應留有5分鐘左右的彈性時間,這樣可有效地避免因超時而帶來的緊張感。

有了時間上的合理安排,心情就可以得到舒緩與放鬆,水平和效果也就能最大限度的正常發揮和體現。

⑻ 答題時要穩紮穩打,力爭一次成功

答卷時要提高成功率。試題做完後要認真檢查,在確信萬無一失後方可交卷,寧可堅持終考到最後一分鐘,也決不做交卷第一人。

有很多考生都說考試總是答不完卷子,時間太緊不夠用。其實,是答題時間安排及答題方式有誤。

本期特為大家分享高考理綜答題時間安排及答題技巧,規劃好時間之後就是提高做題效率

答題技巧總結


時間分配——非常重要

對於理綜試卷,由於它包含三個學科試題,所以在考場上一定要考慮好時間分配。

有專家提出“制定得分計劃”的觀點。也有專家認為“高考與其說是考能力,不如說是考時間。”對於某些同學,甚至要敢於捨棄一部分題目。要“動筆就有分,有效答題。”因此提高答題效率,合理分配時間,確是理綜考試成敗的關鍵。

答題順序——確定學科的答題順序

第一、高考理綜試卷到手後,用5分鐘時間(一般用髮捲到正式答題鈴響之前的時間)“通覽”一遍所有試題,找出你比較“熟悉”的或“有印象”的試題,進而確定各科試題中,哪些題先答,哪些題後答的答題順序。

第二、先答選擇題,後答非選擇題。

選擇題最好按順序作答,55-60分鐘內完成;非選擇題可以根據你平時哪個學科學的更紮實一些、實力更強一些或試題中哪個學科的題目更容易一些,本著“先易後難”的原則,來確定學科的答題順序。但答題中間的學科轉換次數不要太多。

(1)選擇題的解題技巧

①分析理解題幹,弄清楚選什麼?

②由問題聯想答案 問題→答案→供選答案

③由題肢聯想問題 供選答案→答案→問題

④兩面夾攻 問題→答案→供選答案

(2) 答好選擇題是理綜取得好成績的基礎

答好選擇題不但是理綜答卷的良好開局,對穩定情緒,答好全卷有重要作用。一般每科的選擇題都有一個難度較大的,希望同學們要冷靜對待。

(3)非選擇題的解題技巧

①認真閱題,首先要抓關鍵字詞,有必要把關鍵字詞寫在草稿紙上;

②認真閱題,要注意專業術語、圖形、圖表;

③認真閱題,要注意數據、單位、有效數字,排除無效信息,把握有效信息;

④認真閱題,要注意題目設問指向。

規範書寫——用學科語言表達

所謂規範書寫就是根據上面得到的“解題的邏輯鏈條”用學科語言表達出來。這就象有了圖紙,下一步要按圖紙施工一樣。

規範書寫要做到:

①用學科專業術語表達:物理、化學和生物都有各自的學科語言,平時,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形成了學科意識,形成了各學科的科學合理的答題習慣。因此,在考試中,不能用自編的、自造的詞語來組織答案,要用本學科的專業術語和本專業的規範的表達方式。

②如果一個答案,不是一句話能表達的,要制定一個“小提綱”,確定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再說什麼。並且用好標點,包括用幾行。要求層次分明。

③規範書寫還要做到文筆流暢,合乎中文語法,一定要消滅病句和錯別字,特別是專業名詞和概念,寫錯別字高考絕不會給分的。

平衡心態——沉著,冷靜,排除一切雜念

①遇難題,心不慌。有的同學一遇到難題,心發慌,以為別的同學能做上,而自己做不上。(其實,後來才知道大多數同學也沒做上)由於情緒緊張,本應得點兒分,也沒答。所以,這時,平衡心態非常重要。

②心態不平衡還表現在對平時學的知識產生“懷疑”,如:有的同學在剛開始考試時,心態正常,本來選擇題做對了,但是,後來由於心態不平衡,在考試結束時,又改錯了。所以,有許多同學,平時成績很好,但大考緊張,難以正常發揮。

③在考場上,要善於有意識調節自己的心態。要從容、鎮定。排除一切雜念。

文 綜


高考文綜答題時間如何分配才比較合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150分鐘的時間,做300分的題目。300分題目包括35道選擇題和5道大題,這5道大題,如果分成具體問題的話,應該是不會少於15問,每一道大題包括三個問題。多的時候,如果每個問題四問的話,可以到20問。這個做起來,時間是一點都不充裕。

下面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35道選擇題,如果正常情況之下,應該是半分鐘一道題。這應該已經是放的很寬了,半分鐘一道題,35道題應該是17分半分鐘,差不多20分鐘。而且如果說這道題目,你都盯著它看了一分鐘了,你還不知道這個題的答案是什麼,說明你不會做,就不要浪費時間了。趕快就做判斷。你跳過去,放下也行,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等完了以後,你也沒有時間再去思考這個問題了,也沒有必要再思考了,因為你根本不會做這道題。你憑你的第一印象,A看著順眼,就把A寫上去,別空著,你選上A,還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性,空下來肯定沒戲。下面還剩下130分鐘,如果平均分配到5道題目當中,應該是每道題目有25、26分鐘的樣子。這就比較主動了。再具體到每一問,比如3個問題,每一個問題7、8分鐘,這個基本上夠用了。所以第一個要做到,把選擇題的時間壓縮。

政治


1. 保證選擇題的正確率是政治得分的基礎。正確選擇要“三看一排除”。

一看設問,明確出題人故意設置的相關限定。歸納近些年的高考及模擬試題,我們發現設問的限定主要類型有:限定主體,如政府、企業、人大代表、政協等;限定知識範圍:如“從經濟學角度”,“所體現的哲學道理是”等;限定因果聯繫:如“從根本上說,是由於”,“引起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回落的原因有”等;限定正誤:如“關於金屬紀念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等。在進行下一步選擇的時候一定在出題人限定的範圍內進行選擇。

二看材料,通過對出題人設置的關鍵詞,標點符號的把握理解材料的中心意思。試題的材料是出題人經過精心組織,才會呈現在同學們面前的。在試題材料中,出題人總是通過關鍵詞句、標點符號等信息對考生予以必要的提示,考生應通過反覆閱讀把握題意。

三看題肢,找出表述錯的題肢以及表述正確但與材料或設問無關項。此處尤其注意後者,出題人往往通過這一類題肢提升試題難度,考察同學們的審題能力。

四用排除,有效提高答題效率。近幾年,政治選擇題中的組合選比重大幅增加,而且難度逐漸加大,解答這一類選擇題,用好排除法,不僅能提高正確率,還可以有效縮短答題時間,保證得分。

2、通過規範的答題步驟提升主觀題分值。

一看設問

明確設問的方向: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明確設問中的行為主體:國家、企業、個人、人大、政協……;設問的知識限定:用聯繫的觀點,用消費相關知識。

二看材料或圖表

通過材料中的關鍵詞句、標點符號等對材料進行分層,把握材料中心意思。

三寫答案

組織答案的過程注意“三化”:

答案組織層次化,有效分層,標清答題序號;

答案表述術語化,使用學科術語,準確命中答案;

答案編寫完整化,答案的組織基本的結構應該是“理論+聯繫材料”,哲學題應該是“原理+方法論+聯繫材料”。

歷史


運用各種歷史資料創設問題情景考察學生的知識理解、應用能力是多年來高考歷史學科的特色。以2009年北京卷歷史試題為例,客觀題使用的材料有歷史地圖、文物圖片、實地資料照片、史籍摘錄、歷史陳述資料等,主觀題更是充分發揮了史料研究與考察的特長。在新課改使用多版本教材(北京市有人教版和嶽麓版兩套教材)的情況下,材料題的份量應該是隻增不減。因此,掌握材料題的解答方法對答好歷史題至關重要。

材料型試題的答題步驟:

步驟一,審問題。一般材料型的問答題在問題的設置上有三種提示語:第一種的提示語往往有“根據材料分析……”,就是解題時必須完全依據材料進行,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種提示是“根據(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題時要聯繫所學過的教材知識,答案來自教材和所學知識。第三種是“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題時既要依據材料又要與教材知識相結合。

步驟二,帶著問題閱讀材料,閱讀過程要注意對材料進行分層,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號、分號、省略號。

步驟三,注意材料的出處和時間。一般會在材料的開頭和最後有提示。步驟四,關注每段(種)材料。試卷所給每段(種)材料都是有用的。步驟五,作答過程:不能原封不動的照抄材料(照抄材料是很多同學經常犯的錯誤);要抓住關鍵詞,進行概括、提煉;要正確使用歷史名詞和學科術語;看分答題;多角度思考作答。

以上主要針對文字型材料題,近年圖表型材料題也日漸增多。圖表型試題——主要是通過圖片或表格的形式來呈現歷史發展進程,並要求考生根據圖片或表格,揭示、判斷、歸納、概括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名稱、產生原因、目的、性質、特點、經過、結果和影響等內容。對這類型的題,平時要重視教材上圖表材料的分析以及信息的再挖掘。在作答過程中要著重分析圖表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相關信息是上升的還是下降的,是起伏發展、曲折前進的還是總體向前的,同時利用好所給的文字說明並聯系所學過的相關知識,立足教材來分析、作答。

地理


1. 地理選擇題巧用五法:

一是排除法:如對於給定的條件是多個的題目,可先根據題目的某一條件,在被選項中找出符合這一條件的對象,其餘淘汰,縮小範圍;然後再根據題目的其他條件,在縮小的範圍中逐漸進一步淘汰,最後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正確選項。如果肯定某個是對的,那麼排除沒有該選項的也可以。

二是反證法:是通過證明逆命題是錯誤的,從而得出命題的正確性。

三是信息轉換法:將題目中的信息轉換成自己熟悉的內容或便於理解的形式,達到化難為易、快速求解的目的。

四是圖解法:根據作圖來輔助解答。在地理分佈、運動規律、空間想像等方面,可以根據題幹所提供的條件繪製出圖形,即以圖再現題幹要求,以圖解文有助於分析,從而找出正確答案。

五是數據比較法:有些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徵需要定量分析,並對一些相關的量和量的變化趨勢進行比較,才能獲得正確答案。

2、地理學科主觀題解題技巧:

自然地理答題——找到解題的關鍵點。如“日照圖”,最關鍵是根據圖中的信息找到“三點”,即太陽直射點、晨昏線與緯線的切點和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找到了交點,就知道了交點所在經線的時刻和晝夜長短情況等,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人文地理答題——容易丟掉“採分點”,介紹幾個技巧:

一是細緻與簡略:應儘量具體細緻,但如果沒有把握,可答得適度模糊一些。

二是適當多寫:問什麼答什麼,但如果沒把握,怕把知識點漏答,就多答些點。

三是先答主要的:儘量抓知識的主要方面,實在沒把握怕抓不到,則主次一起抓,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採分點”儘可能放在前面。

四是分值與採分點:採取找約數原理。如果該題是6分,一般需答2點、3點或6點。

五是將要點進行編號。高考閱卷通常是“採點給分”,將一個小題目的各個知識點根據題目要求合理劃分為一個個的要點。對於所有的要點要進行編號,編號有利於提高答案的條理性和清晰度。

最後,提醒大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克服對文綜學科的“恐懼”。要充分認識到:學習的困難和壓力是每個考生都要面對的問題,相信自己只要認真學習,刻苦努力,就一定會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