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後覺得成績不好,但能被二本學校錄取,該復讀嗎?

高考 大學 不完美媽媽 Excel 大學校園奇葩說 2019-06-15

網友一:

從功利主義的眼觀來看,選擇復讀。因為這是個功利的社會。若你擁有一張985大學的畢業文憑,比你擁有一張二本大學的畢業文憑去找找工作時更容易。不要說不一定,不一定的可能只會出現在不需要文憑的工作,而不需要文憑的工作你真的想去幹嘛。雖然文憑只是一個敲門磚,而這塊敲門裝能夠讓你少敲很多的門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房子。

這個社會就是一個看文憑的社會,一些500 強的公司甚至在招收高校畢業生的條款上明確寫出”只招收985、211大學畢業生”。而選擇復讀,用一年的時間在拼命一把,上一個好一點的兒大學是個不錯的選擇。還有一點,更好的大學就意味著更多的機會。而且是高質量的機會。

高考結束後覺得成績不好,但能被二本學校錄取,該復讀嗎?

網友二:

我給孩子3年高中每次考試都做記錄,用Excel表格做出直觀圖表。如果高考分數低於平時平均值很多,就讓他復讀。如果上下差不多就是正常發揮,不考慮復讀。我是多麼希望孩子能考出平時的最高值啊,這是值得慶賀一下的。還有一件事就是,高中三年成績不一樣的,高一無分科,但成績變化都應該做到有數,平時單科成績忽上忽下的是基礎不牢靠,一直很低的是沒聽懂課或者有牴觸情緒,需要抓緊時間找出原因解決。

好在每年一次的統考名次成績給家長一些提示,孩子最終能考上什麼樣的大學,其實平時就已經決定了的,通過平時直觀的Excel表格的曲線大體趨勢,你就知道自己孩子該不該復讀啦。

網友三:

如果是往界生,就上二本就行了。大學天地大有作為,想學、愛學以後機會多的是。馬雲、任正飛也不是北大清華畢業的,照樣成就偉業。如果是應界生。可根據你的學習力實力酌情考慮。必競第一學歷很重要。但是如今的高考題缺是十幾年學業綜合實力的檢測。如中學學習階段欠帳太多,不建議補習。如缺個別知識點或高中因階段性的欠建議補習。

如果你是理科生,提升幅度和空間大,聰明+勤奮一年最高可增加50分至150~200。如個人意志力好,可以找補習學校去補習。

高考結束後覺得成績不好,但能被二本學校錄取,該復讀嗎?

網友四:

覺得自己考的不理想,說明平時聯考或者模擬考的成績排名要比高考成績好一些,高考可能發揮有些失常,沒有把你平時的真實成績表現出來,讓你覺得很遺憾。所以復讀是唯一讓你補救遺憾的一種方法。

現在如果選擇去上大學的話,只能是二本,再沒有任何退路。如果選擇復讀的話,按照你真實的實力,經過一年的刻苦努力,可以使自己的基礎知識更加穩固,使自己的薄弱環節得以加強,所以就有提升的空間,一年後上一本的可能性就大了。如果上了一本將來在就業方面選擇的機會就多一些。

網友五:

選擇普通大學去讀。成績不好的學生雖然重點大學進不去,那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普通一點的大學。只要肯努力,儘管進普通大學,人生也一樣可以不普通。誰能說只有進重點大學的人就是能力出眾的,進普通大學就是低人一等?重點大學只是起點高而已,還真不能決定人生,未來的道路還得需要自己去掌握拼搏。所以選擇一個好專業進入普通大學一樣可以贏得掌聲。

高考結束後覺得成績不好,但能被二本學校錄取,該復讀嗎?

網友六:

本人就是一位985大學的學生,而我去聽過一個二本大學的保研生的講座。她保研到了我們學校。我說出自己的見聞就是想告訴你,上了二本大學並不就是意味著沒有未來。只要自己能夠付出足夠的努力,你都會發光。但這條路上可能要艱難很多,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

因為不同的大學,在社會資源,社會地位上,有著非常現實的差距。但要保持樂觀的心態,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不要被社會普遍的看法影響自己。

最後:

高中生和家長,如果想加入有外國人、留學生的社群(英語角)練口語,搜索公眾號“豎起耳朵聽”即可加入,英語角里會美音、倫敦腔、印度腔的小夥伴都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