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40年前高考生:曾懷著孩子參加高考 如今成專家學者及行業領袖
訪40年前高考生:曾懷著孩子參加高考 如今成專家學者及行業領袖
訪40年前高考生:曾懷著孩子參加高考 如今成專家學者及行業領袖
訪40年前高考生:曾懷著孩子參加高考 如今成專家學者及行業領袖
訪40年前高考生:曾懷著孩子參加高考 如今成專家學者及行業領袖
訪40年前高考生:曾懷著孩子參加高考 如今成專家學者及行業領袖
訪40年前高考生:曾懷著孩子參加高考 如今成專家學者及行業領袖
訪40年前高考生:曾懷著孩子參加高考 如今成專家學者及行業領袖
訪40年前高考生:曾懷著孩子參加高考 如今成專家學者及行業領袖
目客志
1/8 高考是很多人命運的轉折點,更是無數人難以忘記的青春記憶。1978年,30歲的樑箏挺著5個月大的身孕走進了考場,懷孕8個月的時候,她收到了期盼已久的大學錄取通知書。1973~1975年間,她在阿榮旗插隊,曾三次被推薦上大學,未能如願。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在北京錄取通知書截止發放的13天后,招生委員會為她一人加發了北京第二醫學院錄取通知書,“上大學才圓了我的醫生夢”,她說高考改變了她的一生。
2/8 1977、78、79級的大學生通常被稱為“新三屆”。1978年4月,蔣超作為高考恢復後的第一撥“老三屆”考入清華大學水利系,那年他整整30歲,與班級年齡最小的同學相差11歲。高考恢復的那一瞬間,大家都很興奮。“光我們單位報名高考的就有1000多人,最後只有7人考上”。
3/8 “當年高考的總分是400分,我考了320多。我還記得數學卷子最後是一道15分的幾何題,由於高三的課程沒有讀,我只把圖式畫出來了,最後我得了86分”蔣超笑道。如今,蔣老已退居二線,除了負責《中國水利史典》的編纂之外,他還會參加和專業相關的學術會議、審稿等,去年剛剛完成了專著《鄭國渠》一書。
4/8 趙志斌,68歲,參加高考的時候28歲,那時的他,已經有一個東北妻子,是一個1歲孩子的父親。由於農村閉塞,基本沒有複習資料,“一個知青點的同學從北京給我郵了幾本書,作為參考資料,自己在家裡看書、複習,也沒有老師指導,自己能看多少是多少”。
5/8 趙志斌至今記得當年的試題,“我記得當時的語文作文題是:每當我唱起東方紅。數學題有一道附加題是定積分的,用來考察學生們是不是自學了大學知識”。1979年12月份,趙志斌從學校畢業,由於老婆孩子在農村,也沒什麼工作,他就先回到農村了。一月份學校給他郵寄了工資,通知他去學校當老師,後來他就留校了。算起來,從1968年下鄉到東北,到1993年6月回北京落戶,他總共在東北待了25年。
6/8 牛軍,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教授,1977年參加高考。當年,他的第一志願是北大經濟系。“當時想法很單純,經濟建設是國家的工作重心,從事這個行業,能符合國家需要”。其實,牛軍那時的興趣是文學評論,掂量之後,他把這個專業放在了第三志願。出結果時,北大經濟要分很高,牛軍雖然成績很不錯,還是不幸落榜。
7/8 幸運的是,中國人民大學正在覆校,考分較高的牛軍被選中,大家都很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學校的老師也很認真負責。有件事讓牛軍印象很深。“有一次我發燒了,沒去上課,之後老師還特意到我的宿舍,為我補課。”1982年,牛軍從人大黨史專業畢業,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後來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工作,2001年被調入北大。
8/8 賀友進,祖籍浙江鎮海,在北京長大。1977年12月,賀友進在北京參加了高考,“我當時才高二,心態比較放鬆,想著考不上明天還年以再考。”考試結束後不久,他就知道自己落榜了,“我們那屆高二學生,就一 個考上的。”有了第一次的經驗,1978年第二次參加高考的賀友進,如願考上了北京郵電學院(現北京郵電大學)。回想40年前的那場考試,他覺得自己很幸運,“ 在最好的年紀趕上了恢復高考”。
2017-07-20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