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高考40年|70歲老人為你講述,高考試卷上塵封的回憶

高考 語文 升學考試 教育 廣州政務媒體中心 2017-06-10

我們都知道

正是40年前冬天恢復的那次高考

書寫了新的未來

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是1977年廣東當年高考考務組與錄取組的組長

王榮新

恢復高考40年|70歲老人為你講述,高考試卷上塵封的回憶

花城記者陳婉茹報道

他為我們講述了那一年臨時接受任務的

種種經過

▼▼▼

https://v.qq.com/x/page/l05123wkjku.html

| 視頻時長:03: 44|

1977年的秋天

時任中山醫科大學醫教組副組長的王榮新

剛剛滿30歲

恢復高考40年|70歲老人為你講述,高考試卷上塵封的回憶

花城記者陳婉茹報道

“我感到責任重大”

積壓了11年的考生,沒有老師輔導,甚至書本都找不到的情況下

如何出好這一次的考卷試題?

這讓承擔了1977年高考命題工作的

23個老師都認為是個不小的挑戰

作為本次工作的組長王榮新

更是覺得責任重大

要如何帶領大家作好工作呢?

在他看來“最大的問題就是

怎麼考?考什麼?怎麼評分?怎麼擇優?

這個是非常大的難題”

恢復高考40年|70歲老人為你講述,高考試卷上塵封的回憶

花城記者陳婉茹報道

在佛山某部隊的舊祠堂裡

1977年11月1日

王榮新和23位老師 以及25個印刷工人

被隔離到佛山某部隊的舊祠堂裡

每天門外都有專人把守

一週內要制定出6個考試科目的正副兩套試題

時間緊、任務重

王榮新必須帶領組員緊鑼密鼓地開展工作

恢復高考40年|70歲老人為你講述,高考試卷上塵封的回憶

花城記者陳婉茹報道

對於考生來說只有不到2個月的時間

學習六科統考複習材料

為此考務組在命題時要避免偏題、怪題

內容上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並在統考複習提綱範圍內進行擬題

恢復高考40年|70歲老人為你講述,高考試卷上塵封的回憶

花城記者陳婉茹報道

對於每道題目的準確性

王榮新都要與組員反覆研究推敲

1977年的語文高考作文

《大治之年氣象新》

恢復高考40年|70歲老人為你講述,高考試卷上塵封的回憶

花城記者陳婉茹報道

“累得簡直是魂不附體”

如果說前期的命題工作是腦力活

那麼後期的印刷、包裝 、轉運 、銷燬等工作就是體力活和精細活

23000多個考室、30多噸紙、530多萬份試卷

王榮新和組員要在印刷廠車間

日夜印刷並按考室分裝好

平均每人每小時要包裝144袋試題

恢復高考40年|70歲老人為你講述,高考試卷上塵封的回憶

用王榮新的話說“累得簡直是魂不附體”

如果數少了、考場試卷不夠

學生缺一張那怎麼辦?

所以我們命題組老師和工人

要頭腦非常清醒、手腳非常勤快

也正是他們的認真和負責

讓本次廣東1977年高考順利的進行

12月4日 ,考務組完成試卷核對工作

次日便被送往廣西桂林進行考前隔離

至此,他們34天的命題工作圓滿結束

恢復高考40年|70歲老人為你講述,高考試卷上塵封的回憶

花城記者陳婉茹報道

“四大發明:豬狗牛羊”

雖然不少人認為1977年的試題不難

但1977年高考結束後

王榮新集合各科評卷老師點評試卷

並記錄下來以備次年高考參考

特定的歷史條件限制

一些考生的答案令人啼笑皆非

以下文言文: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有的考生翻譯成:“愚公思想頑固,頑固不化,不實行計劃生育,生了很多子孫,所妻子很弱。”

很多考生把”愚公長息”譯成”愚公的大媳婦”。

正確翻譯:

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

恢復高考40年|70歲老人為你講述,高考試卷上塵封的回憶

考生缺乏基本的政治理論

有考生把“形而上學”解釋成“就是形式上的上學,並不是真正的上學”

或“兩面三刀”

“四大發明”是“柴米油鹽”

還有人回答“豬狗牛羊”

2017的高考也已經結束了

溫故而知新

回望四十年前的歷史

我們更要珍惜如今良好的讀書環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