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革命英烈故事】李美群:“馬前託孤”揮淚奔疆場

贛州 興國 江西 寧都 南昌 泰和 蔣介石 客家新聞網 2019-05-29

李美群:“馬前託孤”揮淚奔疆場

在興國縣革命烈士紀念館裡,有這樣一座著名的雕像:一位騎在戰馬上、即將奔赴前線的年輕紅軍女戰士,她一手拽著韁繩,眼中飽含著不捨的淚水;在馬一側,是一位懷抱嬰兒的老大娘。這座雕像記載的是興國籍革命烈士李美群“馬前託孤”的感人故事。

李美群,1911年出生在興國縣城南郊李屋塘頭村一貧苦農民家,自小被送給養父母做養女,讀了三年私塾。

1928年12月,紅軍獨立二團和紅軍獨立十五縱隊,發動了興國武裝暴動,紅旗在興國縣城第一次飄揚。17歲的李美群,衝破世俗,同壩南鄉鍾延章自由戀愛,不久結了婚。婚後,夫妻雙雙投入了革命活動。1929年秋,李美群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擔任村少共書記。1930年至1931年,李美群發動各界婦女籌集革命經費,並冒著敵人的炮火,上前線給紅軍送茶送水,搶救傷員。她還組成運輸隊,為紅軍運送彈藥、物資……

1931年6月,李美群調任中共興國縣委婦女部長。不久,她的丈夫鍾延章在第三次反“圍剿”戰鬥中不幸犧牲。1932年4月,江西省委調李美群擔任少共江西省委組織部長。幾個月後,她又被調任江西省委婦女部長。1933年春,中央發出擴大紅軍的號召,李美群動員自己新婚丈夫參加紅軍。不久,省委派李美群到興國巡視並指導擴紅工作,她首先動員前夫的弟弟和自己唯一的弟弟去參軍。這年,興國有80%的青壯年加入紅軍,成為中央蘇區擴紅模範縣。李美群被授予“擴紅模範”光榮稱號和獎章,並被選為中央候補執委。

1934年1月,李美群生下了一個女兒,並取名“鍾全列”,這是她唯一的親骨肉。1934年春,蔣介石發動的第五次“圍剿”步步逼近。李美群接到省委歸隊的命令,她忍痛把尚未滿月的女兒送給了別人,騎上戰馬,拖著產後虛弱的身體,日夜兼程返回寧都。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李美群隨紅軍游擊隊,輾轉於寧都縣以北的山林中,與敵人展開游擊戰。1935年1月,終因彈盡糧絕,孤立無援,李美群受傷被俘。李美群被俘後被押送到南昌,投入江西省第一監獄。在監獄裡,她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堅貞不屈,表現出一位共產黨員的浩然正氣和錚錚鐵骨。1936年春天,受盡折磨的李美群在獄中病逝,年僅25歲。

李美群“馬前託孤”的女兒,由革命群眾收養,為免遭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輾轉到泰和縣,改名“金冬秀”。1979年12月,興國縣革命烈士紀念館為調查李美群事蹟,找到金冬秀,她才知道母親的名字和遭遇。1982年,鍾全列夫婦專程來興國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參觀,當看到“馬前託孤”的雕像時,鍾全列感慨萬千,長跪於母親的遺像前……

硝煙烽火的戰爭年代已遠去,李美群用生命熱血和一腔赤誠,鑄就出震撼我們一代代人心靈的感人故事。近日,記者探訪了李美群的家鄉——興國縣瀲江鎮南外村。

南外村地處縣城南大門,全村1146戶3760人。目前,該村大力發展服務、建築、農產品加工等二三產業,村集體經濟年收入50萬元以上。

“以前這裡是城中村,居住環境密集擁擠,道路狹小、坑窪不平,基礎設施薄弱,村民生活不便。這幾年,村裡主動作為,開展環境整治;依託地理優勢,積極與城市建設接軌,不斷推進城鎮化建設,群眾的幸福指數逐年提高。”該村黨支部書記李建球感慨地說,李美群烈士“馬前託孤”的故事是全村人感恩奮進,努力創造美好新生活的精神源泉。

目前,該村已列入興國縣城區棚改範圍,改造和硬化了4條通組道路,升級改造後的將軍大道、濱江西大道穿村而過。交通便捷了,發展更快了,南外村真正融入了縣城的中心區域發展。

“家門口就能觀賞到一江兩岸的美景,以前住的破舊矮房如今變成了伴水而居的江景房。”家住南門組的居民劉女士說,這幾年,興國縣著力打造的一江兩岸景觀提升工程為居民們帶來了滿滿的幸福感。(李玲 記者劉慶元)

(相關史料由市委黨史辦提供)

贛州70年 飲水思源 尋根追夢之

贛南革命英烈故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