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

武警甘南支隊某特戰中隊駐守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之上,唱響《強軍戰歌》。(03:37)

"

武警甘南支隊某特戰中隊駐守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之上,唱響《強軍戰歌》。(03:37)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位於中國的西北角的甘肅甘南,連結起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草原上經幡飄動,雄鷹繞著雪山翱翔。

甘南藏區的牧民們逐草而牧,逐水而居,世代遊走在這片雪域淨土。

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紅一方面軍與紅二、四方面軍先後兩次經過甘南,途經迭部、臨潭、瑪曲三個縣的廣大地區,開展了許多重要的革命活動,為三軍大會師奠定了基礎,打開了北上抗日的大門。

甘南還有這樣一個集體,駐守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之上。這群人唱著《強軍戰歌》,步伐鏗鏘……

如今,武警甘肅總隊甘南支隊某特戰中隊(以下簡稱“中隊”)的官兵們駐守在革命先輩走過的草地上,用堅守和忠誠致敬著過往,也追尋著自己的青春夢想。

這是一支年輕的部隊。

十多年前,一大批武警北京、天津和甘肅總隊的官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主動申請奔赴甘南高原建功立業。

他們克服嚴重的高原反應,駐守在藏區的重要關節,還把追求更強,突破自我的拼搏精神,用高原的風雪刻在身體上。

十餘年來,中隊湧現出眾多優秀的身影,在高原上留下一個個強軍故事。

"

武警甘南支隊某特戰中隊駐守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之上,唱響《強軍戰歌》。(03:37)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位於中國的西北角的甘肅甘南,連結起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草原上經幡飄動,雄鷹繞著雪山翱翔。

甘南藏區的牧民們逐草而牧,逐水而居,世代遊走在這片雪域淨土。

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紅一方面軍與紅二、四方面軍先後兩次經過甘南,途經迭部、臨潭、瑪曲三個縣的廣大地區,開展了許多重要的革命活動,為三軍大會師奠定了基礎,打開了北上抗日的大門。

甘南還有這樣一個集體,駐守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之上。這群人唱著《強軍戰歌》,步伐鏗鏘……

如今,武警甘肅總隊甘南支隊某特戰中隊(以下簡稱“中隊”)的官兵們駐守在革命先輩走過的草地上,用堅守和忠誠致敬著過往,也追尋著自己的青春夢想。

這是一支年輕的部隊。

十多年前,一大批武警北京、天津和甘肅總隊的官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主動申請奔赴甘南高原建功立業。

他們克服嚴重的高原反應,駐守在藏區的重要關節,還把追求更強,突破自我的拼搏精神,用高原的風雪刻在身體上。

十餘年來,中隊湧現出眾多優秀的身影,在高原上留下一個個強軍故事。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槍王之王”,特戰隊員劉玉。

“槍王之王”的高原情懷:當兵,就得來高原上試試

槍響靶落,彈無虛發。

“槍王之王”是中隊特戰隊員劉玉2014年贏來的稱號。

2014年4月,劉玉參加武警部隊第一屆狙擊手比武競賽,總成績獲得個人總評第一名。同年5月,被武警總部選調參加第19屆匈牙利國際軍警狙擊手錦標賽。

在武警部隊第一屆狙擊手比武競賽中,特戰隊員劉玉與來自“獵鷹突擊隊”、“雪豹突擊隊”兩支反恐“國家隊”和武警部隊各總隊、機動師、兵團指揮部、直屬支隊49個單位的220名狙擊精英同臺競技。

澎湃新聞了解到,這次競賽共設基礎狙擊、應用狙擊、戰術狙擊、夜間狙擊4類20項內容,面對強勁的對手,劉玉集中精力,穩紮穩打,不急不躁,奮力趕超,最後以886分的絕對優勢取得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領先第二名79分,被授予特別獎,並獲得“槍王之王”的稱號。

然而,劉玉自己對“槍王之王”這個稱號不是太感興趣:“其實就是一場比賽,最重要的還是提高自己的過程。”

2008年12月,21歲的山東人劉玉放棄了原本正在讀的模具製造專業,踏上海拔3000米的甘南,從此他就與這塊土地結下了緣分。

11年間,劉玉親眼見證著中隊的發展,個人軍事技術也伴隨著這支部隊的發展不斷強大。

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劉玉作為狙擊手在比賽中只能當替補,屬於“乾瞪眼”的角色。但是,都是一樣的槍,為什麼自己的成績就是上不去?

劉玉經過反思發現,原因還是得在自己身上找。隨後,體能、狙擊理論、瞄準鏡、狙擊槍成了他每日堅持的科目。

為了練好瞄準的眼光,劉玉堅持每天一小時穿針引線為了訓練擊發動作,握力器等訓練器材劉玉總是放在身邊。高原上當兵容易缺氧,肺活量怎麼辦?他每天堅持兩個5公里越野;洗臉盆中練憋氣,一紮就是三分鐘……

功夫不負有心人,劉玉終於在當兵第六年把自己的狙擊本領練了出來,還斬獲榮譽。

“很多人說好的狙擊手、好的射擊成績都是用子彈‘喂’出來的,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還是要思考,要巧練。在訓練和比賽中、在戰場上,狙擊手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平時沉默少語的劉玉硬是靠著愛琢磨,愛研究,把狙擊技術和戰法了熟於胸。

2014年後,載譽而歸的劉玉不但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還主動請纓,當上了甘南支隊的射擊教頭。他帶出的手槍、步槍、狙擊步槍等各類“神槍手”在總隊支隊比武競賽中勇奪桂冠,先後有2人保送入學,9人在總隊比武競賽中獲得前三名,10餘人立功受獎。

高原上地廣人稀,官兵們訓練之外的生活會略顯單調。但對劉玉來說,來到藏區能接觸到淳樸的藏族同胞是很有意義的經歷。

“從山東來到甘南以後,身體克服高原環境,就迅速融入這裡了。”劉玉說,“說實話,當兵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得來高原上試試。”

"

武警甘南支隊某特戰中隊駐守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之上,唱響《強軍戰歌》。(03:37)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位於中國的西北角的甘肅甘南,連結起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草原上經幡飄動,雄鷹繞著雪山翱翔。

甘南藏區的牧民們逐草而牧,逐水而居,世代遊走在這片雪域淨土。

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紅一方面軍與紅二、四方面軍先後兩次經過甘南,途經迭部、臨潭、瑪曲三個縣的廣大地區,開展了許多重要的革命活動,為三軍大會師奠定了基礎,打開了北上抗日的大門。

甘南還有這樣一個集體,駐守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之上。這群人唱著《強軍戰歌》,步伐鏗鏘……

如今,武警甘肅總隊甘南支隊某特戰中隊(以下簡稱“中隊”)的官兵們駐守在革命先輩走過的草地上,用堅守和忠誠致敬著過往,也追尋著自己的青春夢想。

這是一支年輕的部隊。

十多年前,一大批武警北京、天津和甘肅總隊的官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主動申請奔赴甘南高原建功立業。

他們克服嚴重的高原反應,駐守在藏區的重要關節,還把追求更強,突破自我的拼搏精神,用高原的風雪刻在身體上。

十餘年來,中隊湧現出眾多優秀的身影,在高原上留下一個個強軍故事。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槍王之王”,特戰隊員劉玉。

“槍王之王”的高原情懷:當兵,就得來高原上試試

槍響靶落,彈無虛發。

“槍王之王”是中隊特戰隊員劉玉2014年贏來的稱號。

2014年4月,劉玉參加武警部隊第一屆狙擊手比武競賽,總成績獲得個人總評第一名。同年5月,被武警總部選調參加第19屆匈牙利國際軍警狙擊手錦標賽。

在武警部隊第一屆狙擊手比武競賽中,特戰隊員劉玉與來自“獵鷹突擊隊”、“雪豹突擊隊”兩支反恐“國家隊”和武警部隊各總隊、機動師、兵團指揮部、直屬支隊49個單位的220名狙擊精英同臺競技。

澎湃新聞了解到,這次競賽共設基礎狙擊、應用狙擊、戰術狙擊、夜間狙擊4類20項內容,面對強勁的對手,劉玉集中精力,穩紮穩打,不急不躁,奮力趕超,最後以886分的絕對優勢取得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領先第二名79分,被授予特別獎,並獲得“槍王之王”的稱號。

然而,劉玉自己對“槍王之王”這個稱號不是太感興趣:“其實就是一場比賽,最重要的還是提高自己的過程。”

2008年12月,21歲的山東人劉玉放棄了原本正在讀的模具製造專業,踏上海拔3000米的甘南,從此他就與這塊土地結下了緣分。

11年間,劉玉親眼見證著中隊的發展,個人軍事技術也伴隨著這支部隊的發展不斷強大。

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劉玉作為狙擊手在比賽中只能當替補,屬於“乾瞪眼”的角色。但是,都是一樣的槍,為什麼自己的成績就是上不去?

劉玉經過反思發現,原因還是得在自己身上找。隨後,體能、狙擊理論、瞄準鏡、狙擊槍成了他每日堅持的科目。

為了練好瞄準的眼光,劉玉堅持每天一小時穿針引線為了訓練擊發動作,握力器等訓練器材劉玉總是放在身邊。高原上當兵容易缺氧,肺活量怎麼辦?他每天堅持兩個5公里越野;洗臉盆中練憋氣,一紮就是三分鐘……

功夫不負有心人,劉玉終於在當兵第六年把自己的狙擊本領練了出來,還斬獲榮譽。

“很多人說好的狙擊手、好的射擊成績都是用子彈‘喂’出來的,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還是要思考,要巧練。在訓練和比賽中、在戰場上,狙擊手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平時沉默少語的劉玉硬是靠著愛琢磨,愛研究,把狙擊技術和戰法了熟於胸。

2014年後,載譽而歸的劉玉不但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還主動請纓,當上了甘南支隊的射擊教頭。他帶出的手槍、步槍、狙擊步槍等各類“神槍手”在總隊支隊比武競賽中勇奪桂冠,先後有2人保送入學,9人在總隊比武競賽中獲得前三名,10餘人立功受獎。

高原上地廣人稀,官兵們訓練之外的生活會略顯單調。但對劉玉來說,來到藏區能接觸到淳樸的藏族同胞是很有意義的經歷。

“從山東來到甘南以後,身體克服高原環境,就迅速融入這裡了。”劉玉說,“說實話,當兵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得來高原上試試。”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特戰隊員王富在單槓上進行訓練

“富人”王富的軍營成長錄

在中隊裡,四川人王富是為數不多家中“有產業”的兵。

1996年出生的王富家境比較富裕,父母在甘肅敦煌開了三家酒店,家裡住別墅,有司機有保姆,從小就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王富告訴澎湃新聞,他的父母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就到敦煌創業經商了,父親為了支撐起家庭和事業,對兒子王富要求很嚴格。

此外,王富家中有長輩也是一名老兵,還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2013年,在家中生意和從軍鍛鍊這兩條路之間,王富決定進入武警部隊鍛鍊自己,他的這一想法也得到了父親的支持。

這一年9月,17歲的王富來到了甘南大草原,成為中隊的一名士兵。

剛入伍的王富當戰士沒多久,就去炊事班幹起了炊事員。

“原來在敦煌的時候父親給我找過師傅讓我學廚,會炒一些小鍋菜,最開始當炊事員的時候就信心滿滿,想著讓戰友們嚐嚐我的手藝,後來發現大鍋菜也是有講究,有難度的。”一年多以後,王富憑藉著訓練成績回到了戰鬥崗位,通過選拔成為一名特戰駕駛員。

在甘南當兵,王富覺得藏區百姓最大的特徵就是淳樸,但海拔高氣候冷等生存環境還是帶來了不少挑戰。

環境會影響一個人,也會逐漸改變一個人。

來到中隊後,王富不斷學習和聽取革命年代的紅色故事,昇華自己的思想境界。王富始終覺得,真正富足的人不是腰纏萬貫,而是要佔領精神的高地。

參軍六年,王富一直婉拒父母來隊部看望他。“我跟父母這麼解釋的,現在在這邊當兵很獨立,萬一他們來了以後不適應怎麼辦?在家母親慣著我,我怕她到這裡會脆弱。”王富說道。

現在,王富每年一休探親假,就立刻奔回父母的身邊,然後跟隨父母去拜訪四川老家的親戚。

"

武警甘南支隊某特戰中隊駐守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之上,唱響《強軍戰歌》。(03:37)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位於中國的西北角的甘肅甘南,連結起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草原上經幡飄動,雄鷹繞著雪山翱翔。

甘南藏區的牧民們逐草而牧,逐水而居,世代遊走在這片雪域淨土。

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紅一方面軍與紅二、四方面軍先後兩次經過甘南,途經迭部、臨潭、瑪曲三個縣的廣大地區,開展了許多重要的革命活動,為三軍大會師奠定了基礎,打開了北上抗日的大門。

甘南還有這樣一個集體,駐守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之上。這群人唱著《強軍戰歌》,步伐鏗鏘……

如今,武警甘肅總隊甘南支隊某特戰中隊(以下簡稱“中隊”)的官兵們駐守在革命先輩走過的草地上,用堅守和忠誠致敬著過往,也追尋著自己的青春夢想。

這是一支年輕的部隊。

十多年前,一大批武警北京、天津和甘肅總隊的官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主動申請奔赴甘南高原建功立業。

他們克服嚴重的高原反應,駐守在藏區的重要關節,還把追求更強,突破自我的拼搏精神,用高原的風雪刻在身體上。

十餘年來,中隊湧現出眾多優秀的身影,在高原上留下一個個強軍故事。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槍王之王”,特戰隊員劉玉。

“槍王之王”的高原情懷:當兵,就得來高原上試試

槍響靶落,彈無虛發。

“槍王之王”是中隊特戰隊員劉玉2014年贏來的稱號。

2014年4月,劉玉參加武警部隊第一屆狙擊手比武競賽,總成績獲得個人總評第一名。同年5月,被武警總部選調參加第19屆匈牙利國際軍警狙擊手錦標賽。

在武警部隊第一屆狙擊手比武競賽中,特戰隊員劉玉與來自“獵鷹突擊隊”、“雪豹突擊隊”兩支反恐“國家隊”和武警部隊各總隊、機動師、兵團指揮部、直屬支隊49個單位的220名狙擊精英同臺競技。

澎湃新聞了解到,這次競賽共設基礎狙擊、應用狙擊、戰術狙擊、夜間狙擊4類20項內容,面對強勁的對手,劉玉集中精力,穩紮穩打,不急不躁,奮力趕超,最後以886分的絕對優勢取得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領先第二名79分,被授予特別獎,並獲得“槍王之王”的稱號。

然而,劉玉自己對“槍王之王”這個稱號不是太感興趣:“其實就是一場比賽,最重要的還是提高自己的過程。”

2008年12月,21歲的山東人劉玉放棄了原本正在讀的模具製造專業,踏上海拔3000米的甘南,從此他就與這塊土地結下了緣分。

11年間,劉玉親眼見證著中隊的發展,個人軍事技術也伴隨著這支部隊的發展不斷強大。

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劉玉作為狙擊手在比賽中只能當替補,屬於“乾瞪眼”的角色。但是,都是一樣的槍,為什麼自己的成績就是上不去?

劉玉經過反思發現,原因還是得在自己身上找。隨後,體能、狙擊理論、瞄準鏡、狙擊槍成了他每日堅持的科目。

為了練好瞄準的眼光,劉玉堅持每天一小時穿針引線為了訓練擊發動作,握力器等訓練器材劉玉總是放在身邊。高原上當兵容易缺氧,肺活量怎麼辦?他每天堅持兩個5公里越野;洗臉盆中練憋氣,一紮就是三分鐘……

功夫不負有心人,劉玉終於在當兵第六年把自己的狙擊本領練了出來,還斬獲榮譽。

“很多人說好的狙擊手、好的射擊成績都是用子彈‘喂’出來的,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還是要思考,要巧練。在訓練和比賽中、在戰場上,狙擊手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平時沉默少語的劉玉硬是靠著愛琢磨,愛研究,把狙擊技術和戰法了熟於胸。

2014年後,載譽而歸的劉玉不但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還主動請纓,當上了甘南支隊的射擊教頭。他帶出的手槍、步槍、狙擊步槍等各類“神槍手”在總隊支隊比武競賽中勇奪桂冠,先後有2人保送入學,9人在總隊比武競賽中獲得前三名,10餘人立功受獎。

高原上地廣人稀,官兵們訓練之外的生活會略顯單調。但對劉玉來說,來到藏區能接觸到淳樸的藏族同胞是很有意義的經歷。

“從山東來到甘南以後,身體克服高原環境,就迅速融入這裡了。”劉玉說,“說實話,當兵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得來高原上試試。”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特戰隊員王富在單槓上進行訓練

“富人”王富的軍營成長錄

在中隊裡,四川人王富是為數不多家中“有產業”的兵。

1996年出生的王富家境比較富裕,父母在甘肅敦煌開了三家酒店,家裡住別墅,有司機有保姆,從小就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王富告訴澎湃新聞,他的父母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就到敦煌創業經商了,父親為了支撐起家庭和事業,對兒子王富要求很嚴格。

此外,王富家中有長輩也是一名老兵,還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2013年,在家中生意和從軍鍛鍊這兩條路之間,王富決定進入武警部隊鍛鍊自己,他的這一想法也得到了父親的支持。

這一年9月,17歲的王富來到了甘南大草原,成為中隊的一名士兵。

剛入伍的王富當戰士沒多久,就去炊事班幹起了炊事員。

“原來在敦煌的時候父親給我找過師傅讓我學廚,會炒一些小鍋菜,最開始當炊事員的時候就信心滿滿,想著讓戰友們嚐嚐我的手藝,後來發現大鍋菜也是有講究,有難度的。”一年多以後,王富憑藉著訓練成績回到了戰鬥崗位,通過選拔成為一名特戰駕駛員。

在甘南當兵,王富覺得藏區百姓最大的特徵就是淳樸,但海拔高氣候冷等生存環境還是帶來了不少挑戰。

環境會影響一個人,也會逐漸改變一個人。

來到中隊後,王富不斷學習和聽取革命年代的紅色故事,昇華自己的思想境界。王富始終覺得,真正富足的人不是腰纏萬貫,而是要佔領精神的高地。

參軍六年,王富一直婉拒父母來隊部看望他。“我跟父母這麼解釋的,現在在這邊當兵很獨立,萬一他們來了以後不適應怎麼辦?在家母親慣著我,我怕她到這裡會脆弱。”王富說道。

現在,王富每年一休探親假,就立刻奔回父母的身邊,然後跟隨父母去拜訪四川老家的親戚。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海拔3000米上,中隊戰士用忠誠守衛駐地。

高原上,顯忠誠

在中隊,用雪域高原艱苦環境磨鍊自己意志的兵還有很多。

譬如曾經學習武術三年的李壯曾奮不顧身地衝向火海。

2016年3月2日,迭部縣達拉林場發生特大火災,火勢異常凶猛,並迅速蔓延,對當地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李壯和戰友們奉命前往救災,面對異常嚴峻的火情,極端的地理環境,繁重複雜的任務,艱苦的生活條件,不叫苦不叫累,英勇頑強,奮力戰鬥,始終衝在最前線。

入伍前,3年艱苦的武校生活,使其身輕如燕、擅長攀爬,救火任務中,先後10餘次帶領小分隊深入險境,攀爬峭壁探查火場情況、尋找安全路線,為指揮員定下決心提供了第一手情報,為部隊撲救火災、有效處置作出了突出貢獻。

中隊長閆凱告訴澎湃新聞,“在我們中隊,有本事就是要素質過硬、能打勝仗,只有真抓實訓、真打實備,才能練就真本事,只有苦練本領,成為勝戰精兵,才能更好地完成反恐處突任務,守護一方百姓安寧,這是職責所繫。”

除了駐守高原,中隊還努力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造福藏區百姓。

2017年5月,居住在中隊旁的壓面鋪老闆格桑卓瑪在壓面時,因操作不慎,左手手掌卡入壓面機滾筒中

家人多方努力也無法取出,就直奔中隊求救。

中隊戰士立即攜帶工具救助。經過十多分鐘的破拆、施救,成功將格桑卓瑪被卡的左手取出,進行簡單包紮後,送往當地醫院。

事情過去已經兩年,格桑卓瑪每次碰到官兵總要說聲“謝謝”。

夏河地處青藏高原邊緣,地形多山地且生態脆弱,每到夏天經常暴雨成災。

2016年8月22日,夏河遭暴雨襲擊,引發城區內澇,造成5000餘人受災(傷),30多戶房屋坍塌,許多群眾一時無家可歸。

接到命令,中隊官兵迅速趕赴現場展開救援。官兵們連夜轉移群眾、搶運物資、挨家挨戶搜救被困人員;暴雨停止後,官兵們又幫助清理淤泥、疏通道路、搭建帳篷。

戰士陝小龍在及腰的洪水中浸泡了一整夜,雙腳浮腫變形,在救援結束休息時,才發現腳底被劃了一道深深的口子。

十餘年建隊史,中隊官兵在高原上練兵備戰,傳承紅色基因;他們視人民如父母,與藏族群眾心手相連,共同建設海拔3000米上的美麗家園。

中隊多次被上級表彰為“先進黨支部”和“基層建設先進中隊”,被甘肅省委表彰為“甘肅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

武警甘南支隊某特戰中隊駐守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之上,唱響《強軍戰歌》。(03:37)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位於中國的西北角的甘肅甘南,連結起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草原上經幡飄動,雄鷹繞著雪山翱翔。

甘南藏區的牧民們逐草而牧,逐水而居,世代遊走在這片雪域淨土。

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紅一方面軍與紅二、四方面軍先後兩次經過甘南,途經迭部、臨潭、瑪曲三個縣的廣大地區,開展了許多重要的革命活動,為三軍大會師奠定了基礎,打開了北上抗日的大門。

甘南還有這樣一個集體,駐守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之上。這群人唱著《強軍戰歌》,步伐鏗鏘……

如今,武警甘肅總隊甘南支隊某特戰中隊(以下簡稱“中隊”)的官兵們駐守在革命先輩走過的草地上,用堅守和忠誠致敬著過往,也追尋著自己的青春夢想。

這是一支年輕的部隊。

十多年前,一大批武警北京、天津和甘肅總隊的官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主動申請奔赴甘南高原建功立業。

他們克服嚴重的高原反應,駐守在藏區的重要關節,還把追求更強,突破自我的拼搏精神,用高原的風雪刻在身體上。

十餘年來,中隊湧現出眾多優秀的身影,在高原上留下一個個強軍故事。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槍王之王”,特戰隊員劉玉。

“槍王之王”的高原情懷:當兵,就得來高原上試試

槍響靶落,彈無虛發。

“槍王之王”是中隊特戰隊員劉玉2014年贏來的稱號。

2014年4月,劉玉參加武警部隊第一屆狙擊手比武競賽,總成績獲得個人總評第一名。同年5月,被武警總部選調參加第19屆匈牙利國際軍警狙擊手錦標賽。

在武警部隊第一屆狙擊手比武競賽中,特戰隊員劉玉與來自“獵鷹突擊隊”、“雪豹突擊隊”兩支反恐“國家隊”和武警部隊各總隊、機動師、兵團指揮部、直屬支隊49個單位的220名狙擊精英同臺競技。

澎湃新聞了解到,這次競賽共設基礎狙擊、應用狙擊、戰術狙擊、夜間狙擊4類20項內容,面對強勁的對手,劉玉集中精力,穩紮穩打,不急不躁,奮力趕超,最後以886分的絕對優勢取得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領先第二名79分,被授予特別獎,並獲得“槍王之王”的稱號。

然而,劉玉自己對“槍王之王”這個稱號不是太感興趣:“其實就是一場比賽,最重要的還是提高自己的過程。”

2008年12月,21歲的山東人劉玉放棄了原本正在讀的模具製造專業,踏上海拔3000米的甘南,從此他就與這塊土地結下了緣分。

11年間,劉玉親眼見證著中隊的發展,個人軍事技術也伴隨著這支部隊的發展不斷強大。

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劉玉作為狙擊手在比賽中只能當替補,屬於“乾瞪眼”的角色。但是,都是一樣的槍,為什麼自己的成績就是上不去?

劉玉經過反思發現,原因還是得在自己身上找。隨後,體能、狙擊理論、瞄準鏡、狙擊槍成了他每日堅持的科目。

為了練好瞄準的眼光,劉玉堅持每天一小時穿針引線為了訓練擊發動作,握力器等訓練器材劉玉總是放在身邊。高原上當兵容易缺氧,肺活量怎麼辦?他每天堅持兩個5公里越野;洗臉盆中練憋氣,一紮就是三分鐘……

功夫不負有心人,劉玉終於在當兵第六年把自己的狙擊本領練了出來,還斬獲榮譽。

“很多人說好的狙擊手、好的射擊成績都是用子彈‘喂’出來的,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還是要思考,要巧練。在訓練和比賽中、在戰場上,狙擊手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平時沉默少語的劉玉硬是靠著愛琢磨,愛研究,把狙擊技術和戰法了熟於胸。

2014年後,載譽而歸的劉玉不但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還主動請纓,當上了甘南支隊的射擊教頭。他帶出的手槍、步槍、狙擊步槍等各類“神槍手”在總隊支隊比武競賽中勇奪桂冠,先後有2人保送入學,9人在總隊比武競賽中獲得前三名,10餘人立功受獎。

高原上地廣人稀,官兵們訓練之外的生活會略顯單調。但對劉玉來說,來到藏區能接觸到淳樸的藏族同胞是很有意義的經歷。

“從山東來到甘南以後,身體克服高原環境,就迅速融入這裡了。”劉玉說,“說實話,當兵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得來高原上試試。”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特戰隊員王富在單槓上進行訓練

“富人”王富的軍營成長錄

在中隊裡,四川人王富是為數不多家中“有產業”的兵。

1996年出生的王富家境比較富裕,父母在甘肅敦煌開了三家酒店,家裡住別墅,有司機有保姆,從小就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王富告訴澎湃新聞,他的父母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就到敦煌創業經商了,父親為了支撐起家庭和事業,對兒子王富要求很嚴格。

此外,王富家中有長輩也是一名老兵,還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2013年,在家中生意和從軍鍛鍊這兩條路之間,王富決定進入武警部隊鍛鍊自己,他的這一想法也得到了父親的支持。

這一年9月,17歲的王富來到了甘南大草原,成為中隊的一名士兵。

剛入伍的王富當戰士沒多久,就去炊事班幹起了炊事員。

“原來在敦煌的時候父親給我找過師傅讓我學廚,會炒一些小鍋菜,最開始當炊事員的時候就信心滿滿,想著讓戰友們嚐嚐我的手藝,後來發現大鍋菜也是有講究,有難度的。”一年多以後,王富憑藉著訓練成績回到了戰鬥崗位,通過選拔成為一名特戰駕駛員。

在甘南當兵,王富覺得藏區百姓最大的特徵就是淳樸,但海拔高氣候冷等生存環境還是帶來了不少挑戰。

環境會影響一個人,也會逐漸改變一個人。

來到中隊後,王富不斷學習和聽取革命年代的紅色故事,昇華自己的思想境界。王富始終覺得,真正富足的人不是腰纏萬貫,而是要佔領精神的高地。

參軍六年,王富一直婉拒父母來隊部看望他。“我跟父母這麼解釋的,現在在這邊當兵很獨立,萬一他們來了以後不適應怎麼辦?在家母親慣著我,我怕她到這裡會脆弱。”王富說道。

現在,王富每年一休探親假,就立刻奔回父母的身邊,然後跟隨父母去拜訪四川老家的親戚。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海拔3000米上,中隊戰士用忠誠守衛駐地。

高原上,顯忠誠

在中隊,用雪域高原艱苦環境磨鍊自己意志的兵還有很多。

譬如曾經學習武術三年的李壯曾奮不顧身地衝向火海。

2016年3月2日,迭部縣達拉林場發生特大火災,火勢異常凶猛,並迅速蔓延,對當地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李壯和戰友們奉命前往救災,面對異常嚴峻的火情,極端的地理環境,繁重複雜的任務,艱苦的生活條件,不叫苦不叫累,英勇頑強,奮力戰鬥,始終衝在最前線。

入伍前,3年艱苦的武校生活,使其身輕如燕、擅長攀爬,救火任務中,先後10餘次帶領小分隊深入險境,攀爬峭壁探查火場情況、尋找安全路線,為指揮員定下決心提供了第一手情報,為部隊撲救火災、有效處置作出了突出貢獻。

中隊長閆凱告訴澎湃新聞,“在我們中隊,有本事就是要素質過硬、能打勝仗,只有真抓實訓、真打實備,才能練就真本事,只有苦練本領,成為勝戰精兵,才能更好地完成反恐處突任務,守護一方百姓安寧,這是職責所繫。”

除了駐守高原,中隊還努力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造福藏區百姓。

2017年5月,居住在中隊旁的壓面鋪老闆格桑卓瑪在壓面時,因操作不慎,左手手掌卡入壓面機滾筒中

家人多方努力也無法取出,就直奔中隊求救。

中隊戰士立即攜帶工具救助。經過十多分鐘的破拆、施救,成功將格桑卓瑪被卡的左手取出,進行簡單包紮後,送往當地醫院。

事情過去已經兩年,格桑卓瑪每次碰到官兵總要說聲“謝謝”。

夏河地處青藏高原邊緣,地形多山地且生態脆弱,每到夏天經常暴雨成災。

2016年8月22日,夏河遭暴雨襲擊,引發城區內澇,造成5000餘人受災(傷),30多戶房屋坍塌,許多群眾一時無家可歸。

接到命令,中隊官兵迅速趕赴現場展開救援。官兵們連夜轉移群眾、搶運物資、挨家挨戶搜救被困人員;暴雨停止後,官兵們又幫助清理淤泥、疏通道路、搭建帳篷。

戰士陝小龍在及腰的洪水中浸泡了一整夜,雙腳浮腫變形,在救援結束休息時,才發現腳底被劃了一道深深的口子。

十餘年建隊史,中隊官兵在高原上練兵備戰,傳承紅色基因;他們視人民如父母,與藏族群眾心手相連,共同建設海拔3000米上的美麗家園。

中隊多次被上級表彰為“先進黨支部”和“基層建設先進中隊”,被甘肅省委表彰為“甘肅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中隊戰士進行高原越野拉練

"

武警甘南支隊某特戰中隊駐守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之上,唱響《強軍戰歌》。(03:37)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位於中國的西北角的甘肅甘南,連結起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草原上經幡飄動,雄鷹繞著雪山翱翔。

甘南藏區的牧民們逐草而牧,逐水而居,世代遊走在這片雪域淨土。

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紅一方面軍與紅二、四方面軍先後兩次經過甘南,途經迭部、臨潭、瑪曲三個縣的廣大地區,開展了許多重要的革命活動,為三軍大會師奠定了基礎,打開了北上抗日的大門。

甘南還有這樣一個集體,駐守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之上。這群人唱著《強軍戰歌》,步伐鏗鏘……

如今,武警甘肅總隊甘南支隊某特戰中隊(以下簡稱“中隊”)的官兵們駐守在革命先輩走過的草地上,用堅守和忠誠致敬著過往,也追尋著自己的青春夢想。

這是一支年輕的部隊。

十多年前,一大批武警北京、天津和甘肅總隊的官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主動申請奔赴甘南高原建功立業。

他們克服嚴重的高原反應,駐守在藏區的重要關節,還把追求更強,突破自我的拼搏精神,用高原的風雪刻在身體上。

十餘年來,中隊湧現出眾多優秀的身影,在高原上留下一個個強軍故事。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槍王之王”,特戰隊員劉玉。

“槍王之王”的高原情懷:當兵,就得來高原上試試

槍響靶落,彈無虛發。

“槍王之王”是中隊特戰隊員劉玉2014年贏來的稱號。

2014年4月,劉玉參加武警部隊第一屆狙擊手比武競賽,總成績獲得個人總評第一名。同年5月,被武警總部選調參加第19屆匈牙利國際軍警狙擊手錦標賽。

在武警部隊第一屆狙擊手比武競賽中,特戰隊員劉玉與來自“獵鷹突擊隊”、“雪豹突擊隊”兩支反恐“國家隊”和武警部隊各總隊、機動師、兵團指揮部、直屬支隊49個單位的220名狙擊精英同臺競技。

澎湃新聞了解到,這次競賽共設基礎狙擊、應用狙擊、戰術狙擊、夜間狙擊4類20項內容,面對強勁的對手,劉玉集中精力,穩紮穩打,不急不躁,奮力趕超,最後以886分的絕對優勢取得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領先第二名79分,被授予特別獎,並獲得“槍王之王”的稱號。

然而,劉玉自己對“槍王之王”這個稱號不是太感興趣:“其實就是一場比賽,最重要的還是提高自己的過程。”

2008年12月,21歲的山東人劉玉放棄了原本正在讀的模具製造專業,踏上海拔3000米的甘南,從此他就與這塊土地結下了緣分。

11年間,劉玉親眼見證著中隊的發展,個人軍事技術也伴隨著這支部隊的發展不斷強大。

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劉玉作為狙擊手在比賽中只能當替補,屬於“乾瞪眼”的角色。但是,都是一樣的槍,為什麼自己的成績就是上不去?

劉玉經過反思發現,原因還是得在自己身上找。隨後,體能、狙擊理論、瞄準鏡、狙擊槍成了他每日堅持的科目。

為了練好瞄準的眼光,劉玉堅持每天一小時穿針引線為了訓練擊發動作,握力器等訓練器材劉玉總是放在身邊。高原上當兵容易缺氧,肺活量怎麼辦?他每天堅持兩個5公里越野;洗臉盆中練憋氣,一紮就是三分鐘……

功夫不負有心人,劉玉終於在當兵第六年把自己的狙擊本領練了出來,還斬獲榮譽。

“很多人說好的狙擊手、好的射擊成績都是用子彈‘喂’出來的,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還是要思考,要巧練。在訓練和比賽中、在戰場上,狙擊手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平時沉默少語的劉玉硬是靠著愛琢磨,愛研究,把狙擊技術和戰法了熟於胸。

2014年後,載譽而歸的劉玉不但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還主動請纓,當上了甘南支隊的射擊教頭。他帶出的手槍、步槍、狙擊步槍等各類“神槍手”在總隊支隊比武競賽中勇奪桂冠,先後有2人保送入學,9人在總隊比武競賽中獲得前三名,10餘人立功受獎。

高原上地廣人稀,官兵們訓練之外的生活會略顯單調。但對劉玉來說,來到藏區能接觸到淳樸的藏族同胞是很有意義的經歷。

“從山東來到甘南以後,身體克服高原環境,就迅速融入這裡了。”劉玉說,“說實話,當兵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得來高原上試試。”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特戰隊員王富在單槓上進行訓練

“富人”王富的軍營成長錄

在中隊裡,四川人王富是為數不多家中“有產業”的兵。

1996年出生的王富家境比較富裕,父母在甘肅敦煌開了三家酒店,家裡住別墅,有司機有保姆,從小就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王富告訴澎湃新聞,他的父母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就到敦煌創業經商了,父親為了支撐起家庭和事業,對兒子王富要求很嚴格。

此外,王富家中有長輩也是一名老兵,還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2013年,在家中生意和從軍鍛鍊這兩條路之間,王富決定進入武警部隊鍛鍊自己,他的這一想法也得到了父親的支持。

這一年9月,17歲的王富來到了甘南大草原,成為中隊的一名士兵。

剛入伍的王富當戰士沒多久,就去炊事班幹起了炊事員。

“原來在敦煌的時候父親給我找過師傅讓我學廚,會炒一些小鍋菜,最開始當炊事員的時候就信心滿滿,想著讓戰友們嚐嚐我的手藝,後來發現大鍋菜也是有講究,有難度的。”一年多以後,王富憑藉著訓練成績回到了戰鬥崗位,通過選拔成為一名特戰駕駛員。

在甘南當兵,王富覺得藏區百姓最大的特徵就是淳樸,但海拔高氣候冷等生存環境還是帶來了不少挑戰。

環境會影響一個人,也會逐漸改變一個人。

來到中隊後,王富不斷學習和聽取革命年代的紅色故事,昇華自己的思想境界。王富始終覺得,真正富足的人不是腰纏萬貫,而是要佔領精神的高地。

參軍六年,王富一直婉拒父母來隊部看望他。“我跟父母這麼解釋的,現在在這邊當兵很獨立,萬一他們來了以後不適應怎麼辦?在家母親慣著我,我怕她到這裡會脆弱。”王富說道。

現在,王富每年一休探親假,就立刻奔回父母的身邊,然後跟隨父母去拜訪四川老家的親戚。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海拔3000米上,中隊戰士用忠誠守衛駐地。

高原上,顯忠誠

在中隊,用雪域高原艱苦環境磨鍊自己意志的兵還有很多。

譬如曾經學習武術三年的李壯曾奮不顧身地衝向火海。

2016年3月2日,迭部縣達拉林場發生特大火災,火勢異常凶猛,並迅速蔓延,對當地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李壯和戰友們奉命前往救災,面對異常嚴峻的火情,極端的地理環境,繁重複雜的任務,艱苦的生活條件,不叫苦不叫累,英勇頑強,奮力戰鬥,始終衝在最前線。

入伍前,3年艱苦的武校生活,使其身輕如燕、擅長攀爬,救火任務中,先後10餘次帶領小分隊深入險境,攀爬峭壁探查火場情況、尋找安全路線,為指揮員定下決心提供了第一手情報,為部隊撲救火災、有效處置作出了突出貢獻。

中隊長閆凱告訴澎湃新聞,“在我們中隊,有本事就是要素質過硬、能打勝仗,只有真抓實訓、真打實備,才能練就真本事,只有苦練本領,成為勝戰精兵,才能更好地完成反恐處突任務,守護一方百姓安寧,這是職責所繫。”

除了駐守高原,中隊還努力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造福藏區百姓。

2017年5月,居住在中隊旁的壓面鋪老闆格桑卓瑪在壓面時,因操作不慎,左手手掌卡入壓面機滾筒中

家人多方努力也無法取出,就直奔中隊求救。

中隊戰士立即攜帶工具救助。經過十多分鐘的破拆、施救,成功將格桑卓瑪被卡的左手取出,進行簡單包紮後,送往當地醫院。

事情過去已經兩年,格桑卓瑪每次碰到官兵總要說聲“謝謝”。

夏河地處青藏高原邊緣,地形多山地且生態脆弱,每到夏天經常暴雨成災。

2016年8月22日,夏河遭暴雨襲擊,引發城區內澇,造成5000餘人受災(傷),30多戶房屋坍塌,許多群眾一時無家可歸。

接到命令,中隊官兵迅速趕赴現場展開救援。官兵們連夜轉移群眾、搶運物資、挨家挨戶搜救被困人員;暴雨停止後,官兵們又幫助清理淤泥、疏通道路、搭建帳篷。

戰士陝小龍在及腰的洪水中浸泡了一整夜,雙腳浮腫變形,在救援結束休息時,才發現腳底被劃了一道深深的口子。

十餘年建隊史,中隊官兵在高原上練兵備戰,傳承紅色基因;他們視人民如父母,與藏族群眾心手相連,共同建設海拔3000米上的美麗家園。

中隊多次被上級表彰為“先進黨支部”和“基層建設先進中隊”,被甘肅省委表彰為“甘肅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中隊戰士進行高原越野拉練

【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海拔3000米上的“強軍戰歌”

特戰中隊的戰士們點起篝火,與藏族同胞跳起鍋莊舞。 澎湃新聞記者 馬作鵬 圖

來源:澎湃新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