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鄉間一座8米小橋,因為3個字,竟讓無數文人騷客流連忘返

福州鄉間一座8米小橋,因為3個字,竟讓無數文人騷客流連忘返

福州自古以來便是一座“橋都”

每一座橋都連接著城市的角落

記錄著每一份零散的記憶

銜接著城市的過去與未來

福州鄉間一座8米小橋,因為3個字,竟讓無數文人騷客流連忘返

△太平橋 圖源:遇見長樂

距離長樂市區東向裡許地,有座橫跨汾陽溪的石板橋,橋身長8米,闊5米。要不是橋頭矗立的石碑以及橋欄上四角豎立的小石獅,小魚君根本就想不到它是一座橋。

然而正是這樣一座橋,卻在長樂聞名遐邇,它便是太平橋。

為什麼這樣一座在長樂比比皆是的石橋卻能夠聲名大噪?並不是因為橋有多精緻,更多的在於橋本身所蘊含的歷史意義。

到底是什麼樣的歷史意義呢?接下來就讓小魚君帶你去發掘!

從“永泰”到“太平”

福州鄉間一座8米小橋,因為3個字,竟讓無數文人騷客流連忘返

唐上元元年(760年)長樂人林巨卿捐資建造木橋,取名“永泰橋”

福州鄉間一座8米小橋,因為3個字,竟讓無數文人騷客流連忘返

明弘治間,署縣事姚禎易將木橋改建為石橋,並更名“泰豐橋”,俗稱“觀音橋”。

福州鄉間一座8米小橋,因為3個字,竟讓無數文人騷客流連忘返

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長樂知縣蔣以忠重建,才改名成今天的“太平橋”。

蔣以忠易橋名?

蘇州人蔣以忠認為:“觀音乃佛家者流,橋用為號,不可以訓,吾今易‘太平’,以示人和時寧之意。”

重建後的太平橋橋長13米,寬3.8米,高4.5米,石構,單孔,橋欄柱雕琢石獅,兩邊各兩尊,橋上建三楹亭。並在橋頭立有石碑,正面書刻“太平橋”三大字,上款“皇明隆慶四年庚午春月吉日”,下款“賜進土知縣事蘇州蔣以忠建”。

如今在太平橋石碑陰刻處依然能清晰讀出太平橋的歷史與重建經過。

福州鄉間一座8米小橋,因為3個字,竟讓無數文人騷客流連忘返

△太平橋碑刻 圖源:網絡

福州鄉間一座8米小橋,因為3個字,竟讓無數文人騷客流連忘返

福州鄉間一座8米小橋,因為3個字,竟讓無數文人騷客流連忘返

王伯秋“拓太平”

太平橋歷經滄桑,是吳航大地的歷史見證與象徵。

其中石碑上的“太平橋”三字,端莊雄偉、蒼勁有力,吸引了許多人在碑前流連忘返,嘖嘖稱道;不少書法愛好者在碑上臨摹。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孫中山的女婿王伯秋。

名人名片

福州鄉間一座8米小橋,因為3個字,竟讓無數文人騷客流連忘返

王伯秋

王伯秋,湖南湘鄉人,曾留學美國,參加過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後成為孫中山的二女婿,1934年任長樂縣長。

一日他聽說縣城東關村汾陽溪上建有一座“太平橋”,歷史悠久,石碑矗立。於是便找了一個閒暇的日子,約上三五好友,來到太平橋。一到橋上,他就被石碑上的“太平橋”三大字深深吸引了。這三字,朴茂工穩、渾厚高古,遒勁有力。

見到這“太平”二字,王伯秋的內心就波瀾起伏,激動不已。這“太平”二字也正符合他的善政理念。從此,每當他路過太平橋,便要在此處駐足凝望。一直到1938年,他離職前,還特地命人把“太平”二字拓了好多幅留存,還饋贈給下屬宣傳他的善政理念。

福州鄉間一座8米小橋,因為3個字,竟讓無數文人騷客流連忘返

福州鄉間一座8米小橋,因為3個字,竟讓無數文人騷客流連忘返

太平橋畔三桂堂

在太平橋畔建好的1000多年的歷史裡,流傳著不少逸聞趣事,最富傳奇的便是“三桂堂”。

傳說宋朝時候,太平橋的橋南住了一個名叫陳森的男子,主要以賣芋頭營生。陳森勤勞,妻子賢惠,唯一不足的就是夫妻倆成親十餘年還沒有孩子。

一日陳森在街上賣完芋頭準備回家,就被一陣奇異的芬芳所吸引,他發現對面一名紅衣姑娘正在販賣三盆丹桂。這丹桂模樣好看,陳森十分喜歡,卻一時湊不出那麼多的錢。

兩人商議後決定讓紅衣姑娘隨他回家拿錢,誰知拿了錢出來卻並沒有看到人,只留下三盆丹桂。陳森詫異,於是便將丹桂種在院子裡。

說來也神奇,沒過多久妻子便懷孕了,先是生下長子陳剛,後來又生下雙胞胎兄弟陳合、陳宜。陳森老來得子,省吃儉用請先生來教三個孩子讀書寫字,也將陋室改名“三桂堂”。

三株丹桂越長越好,三個孩子也越來越有出息,他們相繼登科,二兒子陳合甚至官至右相,成為一段佳話。

福州鄉間一座8米小橋,因為3個字,竟讓無數文人騷客流連忘返

福州鄉間一座8米小橋,因為3個字,竟讓無數文人騷客流連忘返

幾度生死太平橋

太平橋雖名“太平”,幾百年來卻並不太平。除了多次遭受山洪的破壞外,最嚴重的應該是在1966年的文革期間。

在“太平橋”被迫改名為“反帝橋”後,機智的鄉人馬上就意識到:太平橋石碑和橋欄僅剩的四隻石獅子在“破四舊”中要毀於一旦。夜間,他們便把“太平橋”三字敷上水泥。

為提防石獅遭到不測,每當“破四舊”隊員來到橋上,總有人故意坐在欄杆上,抱住獅子頭,佯裝支撐身體以免落水之勢來掩飾。

一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鄉人鑿開水泥,塗上紅色油漆,“太平橋”三字才重見天日。

福州鄉間一座8米小橋,因為3個字,竟讓無數文人騷客流連忘返

△太平橋畔榕樹 圖源:遇見長樂

如今,太平橋仍在,但是橋下的河道早已被水泥所封,成了一條暗河,只餘橋畔的榕樹與亭子相互依偎。

每逢朝暉夕陰之時、炎夏酷暑之日,就有許多鄉民聚集樹下,說古道今。

•End•

責任編輯 | 柚子

校對丨酸奶菌

圖文來源 | 遇見長樂、最美長樂、

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閩都橋韻》、

網絡等

該文謹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若本條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後臺聯繫我們刪除

戳原文,更有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