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

破舊立新,謀定後動。

從1949年發出“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的偉大號召,到2014年奏響“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的時代強音,再到如今“六區疊加”激發的無限活力,歷經70年改革發展的福建,正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踏上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新徵程。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眼觀時代風雲,手寫歲月滄桑。70年來,福建日報堅守黨報的職責與使命,真實記錄了八閩大地7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成為福建戰略發展鏗鏘前行的輿論舵手。

在福建發展的每個重要歷史時期,福建日報始終與黨同心同德,與人民風雨同舟,為我省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提供重要的輿論支持。

1949年,當福建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三座大山”時,我們熱情謳歌全省人民站起來了,報道新生的人民政權怎樣在八閩大地建立、鞏固、發展,廣大群眾怎樣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堅決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及時把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發展面貌為之一新。福建日報用自己手中的紙和筆,圍繞黨的工作中心,服從服務全黨大局,為黨和政府助力,為改革開放助威,推出一批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聞報道。如省委提出“大念山海經”口號後,1981年5月29日,《福建日報》開闢《山海經》專欄,並連續辦了7年。專欄交流先進經驗,傳播科學知識,反映群眾呼聲,幫助各地幹部、群眾擴大視野,廣開門路,把多種經營更好地開展起來。

1992年起,以“鄧小平南巡講話”為契機,福建經濟步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1992年初,省委、省政府進一步確定了“南北拓展,中部開花,連片開發,山海協作,共同發展”的戰略。1995年,福建提出了“以廈門經濟特區為龍頭,加快閩東南開放與升級,內地山區迅速崛起,山海協作聯動發展,建成海峽西岸繁榮帶”。福建日報一路為之記錄、思考、鼓勁。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召開後,福建省委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及自身的優勢和特色,重新審視福建發展定位問題,於2004年初提出了“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從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提出到國務院通過《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福建日報緊緊圍繞大局,按照省委“海西先行,媒體要先行”的指示,忠實記錄下海西發展的足跡。“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巡禮”主題版,“天下看海西”“冠軍海西”“海西先行大家談”等欄目創新、出彩,一次又一次成為海西宣傳的精彩篇章。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為福建擘畫了“建設新福建”的宏偉藍圖。福建把“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確立為新時期發展的中心任務,以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福建日報》刊發《巨大的關懷強大的動力》《實現新突破 建設新福建》《凝心聚力 只爭朝夕 加快發展》等報道,為全省奮力建設新福建鼓勁吶喊。 2018年,省委部署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加快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兩個經濟協同發展區發展,作為貫徹黨中央戰略部署,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實現趕超目標的重要舉措。福建日報積極宣傳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報道各地積極融入,推動協同發展的新突破、新作為。

如今,平潭綜合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州新區、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六大國家發展戰略疊加,使福建成為中國優惠政策最多、最集中的省份之一,彰顯了福建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激發了福建發展的無限活力。

撫今追昔,任重道遠。新的時期,新的任務,呼喚新的作為。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振奮精神,排除萬難,助力新福建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綠水青山共繪生態美

福建日報記者 王帥

"

破舊立新,謀定後動。

從1949年發出“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的偉大號召,到2014年奏響“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的時代強音,再到如今“六區疊加”激發的無限活力,歷經70年改革發展的福建,正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踏上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新徵程。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眼觀時代風雲,手寫歲月滄桑。70年來,福建日報堅守黨報的職責與使命,真實記錄了八閩大地7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成為福建戰略發展鏗鏘前行的輿論舵手。

在福建發展的每個重要歷史時期,福建日報始終與黨同心同德,與人民風雨同舟,為我省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提供重要的輿論支持。

1949年,當福建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三座大山”時,我們熱情謳歌全省人民站起來了,報道新生的人民政權怎樣在八閩大地建立、鞏固、發展,廣大群眾怎樣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堅決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及時把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發展面貌為之一新。福建日報用自己手中的紙和筆,圍繞黨的工作中心,服從服務全黨大局,為黨和政府助力,為改革開放助威,推出一批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聞報道。如省委提出“大念山海經”口號後,1981年5月29日,《福建日報》開闢《山海經》專欄,並連續辦了7年。專欄交流先進經驗,傳播科學知識,反映群眾呼聲,幫助各地幹部、群眾擴大視野,廣開門路,把多種經營更好地開展起來。

1992年起,以“鄧小平南巡講話”為契機,福建經濟步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1992年初,省委、省政府進一步確定了“南北拓展,中部開花,連片開發,山海協作,共同發展”的戰略。1995年,福建提出了“以廈門經濟特區為龍頭,加快閩東南開放與升級,內地山區迅速崛起,山海協作聯動發展,建成海峽西岸繁榮帶”。福建日報一路為之記錄、思考、鼓勁。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召開後,福建省委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及自身的優勢和特色,重新審視福建發展定位問題,於2004年初提出了“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從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提出到國務院通過《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福建日報緊緊圍繞大局,按照省委“海西先行,媒體要先行”的指示,忠實記錄下海西發展的足跡。“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巡禮”主題版,“天下看海西”“冠軍海西”“海西先行大家談”等欄目創新、出彩,一次又一次成為海西宣傳的精彩篇章。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為福建擘畫了“建設新福建”的宏偉藍圖。福建把“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確立為新時期發展的中心任務,以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福建日報》刊發《巨大的關懷強大的動力》《實現新突破 建設新福建》《凝心聚力 只爭朝夕 加快發展》等報道,為全省奮力建設新福建鼓勁吶喊。 2018年,省委部署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加快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兩個經濟協同發展區發展,作為貫徹黨中央戰略部署,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實現趕超目標的重要舉措。福建日報積極宣傳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報道各地積極融入,推動協同發展的新突破、新作為。

如今,平潭綜合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州新區、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六大國家發展戰略疊加,使福建成為中國優惠政策最多、最集中的省份之一,彰顯了福建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激發了福建發展的無限活力。

撫今追昔,任重道遠。新的時期,新的任務,呼喚新的作為。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振奮精神,排除萬難,助力新福建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綠水青山共繪生態美

福建日報記者 王帥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綠色掩映的福州福道。福建日報記者 林熙 攝

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抓的建設。

早在200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就極具前瞻性地提出建設生態省的總體構想,成立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並親任組長,開展大規模生態保護調查。

2019年7月,在外交部藍廳和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福建兩次作為主角,自信滿滿地向全球宣介綠色福建。現在的福建,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是常態,清新福建日益成為人們嚮往的綠色福地。生態優勢,已經成為福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最大優勢。

一路走來,建設生態福建的征程中,總是伴隨著福建日報的聲聲鼓勁。 2002年7月4日,《福建日報》刊發《20年建成可持續發展省份》,在前一天召開的全省環保大會上,福建省首次明確了生態省建設的工作目標、任務和措施。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出席會議並講話。他說:“如果經濟增長了,人們手中的錢多了,但呼吸的空氣是不新鮮的、喝的水是不乾淨的,健康狀況不斷下降,那樣的經濟增長並不是人民群眾所希望的。”同年8月,福建被列為全國第一批生態省建設試點省份。 2002年8月25日,《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在北京通過專家組論證。8月26日,《福建日報》刊發《“生態福建”規劃綱要在京通過論證》,報道福建省委省政府決心把建設生態省作為一項長期發展戰略,堅持不懈地狠抓落實,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年接著一年抓,全面促進福建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不忘初心,牢記囑託。多年來,綠色發展的接力棒傳承接續,福建從未停步。沿著習近平總書記開創的道路,歷屆省委、省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自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落實到各類規劃、具體項目和日常工作中,努力追求高質量發展。

2004年12月9日,《福建日報》刊發《2020年建成“生態福建”》,報道我省確定“生態福建”的總體目標。

2010年3月19日,《福建日報》刊發《實行“一崗雙責” 明晰環保職能》,報道我省在全國率先推行環保“一崗雙責”,對各級政府和40多個省直部門環保監督職責作出明確規定,並將環保監管納入領導幹部年度政績考核,未完成環保任務“一票否決”。

2012年3月2日,《福建日報》推出《綠色八閩 生態福建》特刊,梳理福建生態省建設大事記,報道我省環境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並重,治理環境與改善民生並舉的先進經驗。

福建的生態文明建設,獲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2014年,我省建設全國首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獲批。2016年,我國又決定在福建設立全國第一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系統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合試驗。 ……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70年來,福建日報始終關注福建發揮地方首創精神,探索“一地一品”的生態文明建設路徑,先後提煉報道了武平集體林權改革、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莆田木蘭溪流域治理、漳州“生態+”綠色發展、廈門生活垃圾分類、永春全域生態綜合體、將樂常口生態小康之路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經驗。

生態保護不能畢其功於一役,建設生態文明永遠在路上。如今,藍圖已經繪就,福建正著力充分發揮改革“試驗田”作用,先行先試、深入探索,紮實抓好各項改革試驗,奮力建設“生態美”的新福建。福建日報將繼續把握時代脈搏,為之鼓與呼。

大廈之門湧動改革潮

福建日報記者 陳旻

"

破舊立新,謀定後動。

從1949年發出“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的偉大號召,到2014年奏響“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的時代強音,再到如今“六區疊加”激發的無限活力,歷經70年改革發展的福建,正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踏上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新徵程。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眼觀時代風雲,手寫歲月滄桑。70年來,福建日報堅守黨報的職責與使命,真實記錄了八閩大地7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成為福建戰略發展鏗鏘前行的輿論舵手。

在福建發展的每個重要歷史時期,福建日報始終與黨同心同德,與人民風雨同舟,為我省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提供重要的輿論支持。

1949年,當福建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三座大山”時,我們熱情謳歌全省人民站起來了,報道新生的人民政權怎樣在八閩大地建立、鞏固、發展,廣大群眾怎樣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堅決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及時把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發展面貌為之一新。福建日報用自己手中的紙和筆,圍繞黨的工作中心,服從服務全黨大局,為黨和政府助力,為改革開放助威,推出一批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聞報道。如省委提出“大念山海經”口號後,1981年5月29日,《福建日報》開闢《山海經》專欄,並連續辦了7年。專欄交流先進經驗,傳播科學知識,反映群眾呼聲,幫助各地幹部、群眾擴大視野,廣開門路,把多種經營更好地開展起來。

1992年起,以“鄧小平南巡講話”為契機,福建經濟步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1992年初,省委、省政府進一步確定了“南北拓展,中部開花,連片開發,山海協作,共同發展”的戰略。1995年,福建提出了“以廈門經濟特區為龍頭,加快閩東南開放與升級,內地山區迅速崛起,山海協作聯動發展,建成海峽西岸繁榮帶”。福建日報一路為之記錄、思考、鼓勁。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召開後,福建省委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及自身的優勢和特色,重新審視福建發展定位問題,於2004年初提出了“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從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提出到國務院通過《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福建日報緊緊圍繞大局,按照省委“海西先行,媒體要先行”的指示,忠實記錄下海西發展的足跡。“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巡禮”主題版,“天下看海西”“冠軍海西”“海西先行大家談”等欄目創新、出彩,一次又一次成為海西宣傳的精彩篇章。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為福建擘畫了“建設新福建”的宏偉藍圖。福建把“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確立為新時期發展的中心任務,以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福建日報》刊發《巨大的關懷強大的動力》《實現新突破 建設新福建》《凝心聚力 只爭朝夕 加快發展》等報道,為全省奮力建設新福建鼓勁吶喊。 2018年,省委部署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加快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兩個經濟協同發展區發展,作為貫徹黨中央戰略部署,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實現趕超目標的重要舉措。福建日報積極宣傳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報道各地積極融入,推動協同發展的新突破、新作為。

如今,平潭綜合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州新區、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六大國家發展戰略疊加,使福建成為中國優惠政策最多、最集中的省份之一,彰顯了福建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激發了福建發展的無限活力。

撫今追昔,任重道遠。新的時期,新的任務,呼喚新的作為。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振奮精神,排除萬難,助力新福建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綠水青山共繪生態美

福建日報記者 王帥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綠色掩映的福州福道。福建日報記者 林熙 攝

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抓的建設。

早在200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就極具前瞻性地提出建設生態省的總體構想,成立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並親任組長,開展大規模生態保護調查。

2019年7月,在外交部藍廳和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福建兩次作為主角,自信滿滿地向全球宣介綠色福建。現在的福建,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是常態,清新福建日益成為人們嚮往的綠色福地。生態優勢,已經成為福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最大優勢。

一路走來,建設生態福建的征程中,總是伴隨著福建日報的聲聲鼓勁。 2002年7月4日,《福建日報》刊發《20年建成可持續發展省份》,在前一天召開的全省環保大會上,福建省首次明確了生態省建設的工作目標、任務和措施。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出席會議並講話。他說:“如果經濟增長了,人們手中的錢多了,但呼吸的空氣是不新鮮的、喝的水是不乾淨的,健康狀況不斷下降,那樣的經濟增長並不是人民群眾所希望的。”同年8月,福建被列為全國第一批生態省建設試點省份。 2002年8月25日,《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在北京通過專家組論證。8月26日,《福建日報》刊發《“生態福建”規劃綱要在京通過論證》,報道福建省委省政府決心把建設生態省作為一項長期發展戰略,堅持不懈地狠抓落實,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年接著一年抓,全面促進福建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不忘初心,牢記囑託。多年來,綠色發展的接力棒傳承接續,福建從未停步。沿著習近平總書記開創的道路,歷屆省委、省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自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落實到各類規劃、具體項目和日常工作中,努力追求高質量發展。

2004年12月9日,《福建日報》刊發《2020年建成“生態福建”》,報道我省確定“生態福建”的總體目標。

2010年3月19日,《福建日報》刊發《實行“一崗雙責” 明晰環保職能》,報道我省在全國率先推行環保“一崗雙責”,對各級政府和40多個省直部門環保監督職責作出明確規定,並將環保監管納入領導幹部年度政績考核,未完成環保任務“一票否決”。

2012年3月2日,《福建日報》推出《綠色八閩 生態福建》特刊,梳理福建生態省建設大事記,報道我省環境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並重,治理環境與改善民生並舉的先進經驗。

福建的生態文明建設,獲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2014年,我省建設全國首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獲批。2016年,我國又決定在福建設立全國第一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系統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合試驗。 ……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70年來,福建日報始終關注福建發揮地方首創精神,探索“一地一品”的生態文明建設路徑,先後提煉報道了武平集體林權改革、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莆田木蘭溪流域治理、漳州“生態+”綠色發展、廈門生活垃圾分類、永春全域生態綜合體、將樂常口生態小康之路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經驗。

生態保護不能畢其功於一役,建設生態文明永遠在路上。如今,藍圖已經繪就,福建正著力充分發揮改革“試驗田”作用,先行先試、深入探索,紮實抓好各項改革試驗,奮力建設“生態美”的新福建。福建日報將繼續把握時代脈搏,為之鼓與呼。

大廈之門湧動改革潮

福建日報記者 陳旻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福建日報記者 施辰靜 攝

廈門的發展歷程與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一脈相承。從1980年廈門成立經濟特區,到1984年鄧小平視察廈門,到2010年特區擴到廈門市6個行政區,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見證了福建的發展,也帶來了經驗及啟示。在廈門經濟特區發展過程中,福建日報一路為之記錄、思考、鼓勁。

1980年8月26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批准國務院關於設置經濟特區的方案。當年10月7日,國務院批准在廈門湖裡劃出2.5平方公里土地作為經濟特區,直屬福建省政府領導。1981年10月15日,廈門經濟特區在湖裡出口加工區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破土動工建設。

1984年,中國的改革開放處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有些人對特區建設持懷疑甚至反對的態度。1984年2月8日,鄧小平和王震一行,在當時的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同志的陪同下,視察了廈門東渡港碼頭。1984年2月9日,鄧小平在廈門特區管委會二樓廳堂裡,揮毫寫下13個大字:“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

1984年2月11日,《福建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鄧小平王震同志視察廈門強調要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消息,在全省引起了很大震動。當時,能否興辦特區、怎樣興辦特區、興辦怎樣的特區,有人對此心存疑慮。福建日報在第一時間,將鄧小平“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的要求傳遞全省,明確中央改革開放的決心,完全肯定了興辦特區的方向,堅定了全省人民繼續走改革開放之路的信心。

1984年2月19日,《福建日報》發表社論《把經濟工作搞得更快些更好些》,指出要同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從思想上、行動上貫徹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提高勞動生產率,把經濟工作搞得更快些更好些。1984年3月,中央決定把廈門經濟特區從2.5平方公里擴大到全島(包括鼓浪嶼,約131平方公里)。同年5月,特區管委會與廈門市政府合併,原特區(湖裡)正式定名為湖裡工業區,為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1985年,國務院批覆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報審廈門經濟特區實施方案的報告》,批准把廈門經濟特區的範圍擴大到廈門全島和鼓浪嶼全島,並逐步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島,這為廈門發展帶來巨大的吸引力。廈門市在1984年第一季度,就與客商簽訂合同31項,計劃投資總額相當於前3年投資總額的80%。

2010年6月,國務院批准廈門經濟特區由廈門島擴大到全市行政區域。“跳出廈門島,建設大廈門”,2011年12月26日,《福建日報》在《喜迎十八大·“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特刊》中報道,幾代廈門人的夢想一朝實現,國務院已批准將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市,並同意廈門發揮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的試驗區作用,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先行試驗一些金融領域重大改革措施。

2017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盛讚廈門,稱其已經發展成一座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一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為展示福建和廈門發展成就,福建日報在廈門金磚會晤期間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報道,推出《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福建》《喜迎黨的十九大·全面小康的福建故事》《廈門會晤》等多期特刊。

30多年來,廈門經濟特區堅持解放思想,銳意改革創新,不斷擴大開放,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人民群眾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窗口和示範帶動作用,為推動兩岸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作出了獨特貢獻。這些榮譽與輝煌,福建日報一一記錄。

相關報道

● 1949年8月25日

創刊號,刊登《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開始記錄福建戰略發展歷程。

● 1981年5月29日

開闢《山海經》專欄,幫助各地幹部、群眾擴大視野,廣開門路,念好“山海經”,把多種經營更好地開展起來。

"

破舊立新,謀定後動。

從1949年發出“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的偉大號召,到2014年奏響“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的時代強音,再到如今“六區疊加”激發的無限活力,歷經70年改革發展的福建,正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踏上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新徵程。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眼觀時代風雲,手寫歲月滄桑。70年來,福建日報堅守黨報的職責與使命,真實記錄了八閩大地7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成為福建戰略發展鏗鏘前行的輿論舵手。

在福建發展的每個重要歷史時期,福建日報始終與黨同心同德,與人民風雨同舟,為我省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提供重要的輿論支持。

1949年,當福建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三座大山”時,我們熱情謳歌全省人民站起來了,報道新生的人民政權怎樣在八閩大地建立、鞏固、發展,廣大群眾怎樣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堅決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及時把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發展面貌為之一新。福建日報用自己手中的紙和筆,圍繞黨的工作中心,服從服務全黨大局,為黨和政府助力,為改革開放助威,推出一批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聞報道。如省委提出“大念山海經”口號後,1981年5月29日,《福建日報》開闢《山海經》專欄,並連續辦了7年。專欄交流先進經驗,傳播科學知識,反映群眾呼聲,幫助各地幹部、群眾擴大視野,廣開門路,把多種經營更好地開展起來。

1992年起,以“鄧小平南巡講話”為契機,福建經濟步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1992年初,省委、省政府進一步確定了“南北拓展,中部開花,連片開發,山海協作,共同發展”的戰略。1995年,福建提出了“以廈門經濟特區為龍頭,加快閩東南開放與升級,內地山區迅速崛起,山海協作聯動發展,建成海峽西岸繁榮帶”。福建日報一路為之記錄、思考、鼓勁。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召開後,福建省委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及自身的優勢和特色,重新審視福建發展定位問題,於2004年初提出了“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從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提出到國務院通過《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福建日報緊緊圍繞大局,按照省委“海西先行,媒體要先行”的指示,忠實記錄下海西發展的足跡。“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巡禮”主題版,“天下看海西”“冠軍海西”“海西先行大家談”等欄目創新、出彩,一次又一次成為海西宣傳的精彩篇章。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為福建擘畫了“建設新福建”的宏偉藍圖。福建把“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確立為新時期發展的中心任務,以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福建日報》刊發《巨大的關懷強大的動力》《實現新突破 建設新福建》《凝心聚力 只爭朝夕 加快發展》等報道,為全省奮力建設新福建鼓勁吶喊。 2018年,省委部署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加快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兩個經濟協同發展區發展,作為貫徹黨中央戰略部署,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實現趕超目標的重要舉措。福建日報積極宣傳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報道各地積極融入,推動協同發展的新突破、新作為。

如今,平潭綜合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州新區、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六大國家發展戰略疊加,使福建成為中國優惠政策最多、最集中的省份之一,彰顯了福建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激發了福建發展的無限活力。

撫今追昔,任重道遠。新的時期,新的任務,呼喚新的作為。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振奮精神,排除萬難,助力新福建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綠水青山共繪生態美

福建日報記者 王帥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綠色掩映的福州福道。福建日報記者 林熙 攝

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抓的建設。

早在200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就極具前瞻性地提出建設生態省的總體構想,成立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並親任組長,開展大規模生態保護調查。

2019年7月,在外交部藍廳和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福建兩次作為主角,自信滿滿地向全球宣介綠色福建。現在的福建,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是常態,清新福建日益成為人們嚮往的綠色福地。生態優勢,已經成為福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最大優勢。

一路走來,建設生態福建的征程中,總是伴隨著福建日報的聲聲鼓勁。 2002年7月4日,《福建日報》刊發《20年建成可持續發展省份》,在前一天召開的全省環保大會上,福建省首次明確了生態省建設的工作目標、任務和措施。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出席會議並講話。他說:“如果經濟增長了,人們手中的錢多了,但呼吸的空氣是不新鮮的、喝的水是不乾淨的,健康狀況不斷下降,那樣的經濟增長並不是人民群眾所希望的。”同年8月,福建被列為全國第一批生態省建設試點省份。 2002年8月25日,《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在北京通過專家組論證。8月26日,《福建日報》刊發《“生態福建”規劃綱要在京通過論證》,報道福建省委省政府決心把建設生態省作為一項長期發展戰略,堅持不懈地狠抓落實,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年接著一年抓,全面促進福建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不忘初心,牢記囑託。多年來,綠色發展的接力棒傳承接續,福建從未停步。沿著習近平總書記開創的道路,歷屆省委、省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自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落實到各類規劃、具體項目和日常工作中,努力追求高質量發展。

2004年12月9日,《福建日報》刊發《2020年建成“生態福建”》,報道我省確定“生態福建”的總體目標。

2010年3月19日,《福建日報》刊發《實行“一崗雙責” 明晰環保職能》,報道我省在全國率先推行環保“一崗雙責”,對各級政府和40多個省直部門環保監督職責作出明確規定,並將環保監管納入領導幹部年度政績考核,未完成環保任務“一票否決”。

2012年3月2日,《福建日報》推出《綠色八閩 生態福建》特刊,梳理福建生態省建設大事記,報道我省環境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並重,治理環境與改善民生並舉的先進經驗。

福建的生態文明建設,獲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2014年,我省建設全國首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獲批。2016年,我國又決定在福建設立全國第一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系統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合試驗。 ……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70年來,福建日報始終關注福建發揮地方首創精神,探索“一地一品”的生態文明建設路徑,先後提煉報道了武平集體林權改革、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莆田木蘭溪流域治理、漳州“生態+”綠色發展、廈門生活垃圾分類、永春全域生態綜合體、將樂常口生態小康之路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經驗。

生態保護不能畢其功於一役,建設生態文明永遠在路上。如今,藍圖已經繪就,福建正著力充分發揮改革“試驗田”作用,先行先試、深入探索,紮實抓好各項改革試驗,奮力建設“生態美”的新福建。福建日報將繼續把握時代脈搏,為之鼓與呼。

大廈之門湧動改革潮

福建日報記者 陳旻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福建日報記者 施辰靜 攝

廈門的發展歷程與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一脈相承。從1980年廈門成立經濟特區,到1984年鄧小平視察廈門,到2010年特區擴到廈門市6個行政區,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見證了福建的發展,也帶來了經驗及啟示。在廈門經濟特區發展過程中,福建日報一路為之記錄、思考、鼓勁。

1980年8月26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批准國務院關於設置經濟特區的方案。當年10月7日,國務院批准在廈門湖裡劃出2.5平方公里土地作為經濟特區,直屬福建省政府領導。1981年10月15日,廈門經濟特區在湖裡出口加工區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破土動工建設。

1984年,中國的改革開放處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有些人對特區建設持懷疑甚至反對的態度。1984年2月8日,鄧小平和王震一行,在當時的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同志的陪同下,視察了廈門東渡港碼頭。1984年2月9日,鄧小平在廈門特區管委會二樓廳堂裡,揮毫寫下13個大字:“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

1984年2月11日,《福建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鄧小平王震同志視察廈門強調要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消息,在全省引起了很大震動。當時,能否興辦特區、怎樣興辦特區、興辦怎樣的特區,有人對此心存疑慮。福建日報在第一時間,將鄧小平“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的要求傳遞全省,明確中央改革開放的決心,完全肯定了興辦特區的方向,堅定了全省人民繼續走改革開放之路的信心。

1984年2月19日,《福建日報》發表社論《把經濟工作搞得更快些更好些》,指出要同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從思想上、行動上貫徹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提高勞動生產率,把經濟工作搞得更快些更好些。1984年3月,中央決定把廈門經濟特區從2.5平方公里擴大到全島(包括鼓浪嶼,約131平方公里)。同年5月,特區管委會與廈門市政府合併,原特區(湖裡)正式定名為湖裡工業區,為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1985年,國務院批覆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報審廈門經濟特區實施方案的報告》,批准把廈門經濟特區的範圍擴大到廈門全島和鼓浪嶼全島,並逐步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島,這為廈門發展帶來巨大的吸引力。廈門市在1984年第一季度,就與客商簽訂合同31項,計劃投資總額相當於前3年投資總額的80%。

2010年6月,國務院批准廈門經濟特區由廈門島擴大到全市行政區域。“跳出廈門島,建設大廈門”,2011年12月26日,《福建日報》在《喜迎十八大·“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特刊》中報道,幾代廈門人的夢想一朝實現,國務院已批准將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市,並同意廈門發揮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的試驗區作用,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先行試驗一些金融領域重大改革措施。

2017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盛讚廈門,稱其已經發展成一座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一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為展示福建和廈門發展成就,福建日報在廈門金磚會晤期間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報道,推出《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福建》《喜迎黨的十九大·全面小康的福建故事》《廈門會晤》等多期特刊。

30多年來,廈門經濟特區堅持解放思想,銳意改革創新,不斷擴大開放,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人民群眾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窗口和示範帶動作用,為推動兩岸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作出了獨特貢獻。這些榮譽與輝煌,福建日報一一記錄。

相關報道

● 1949年8月25日

創刊號,刊登《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開始記錄福建戰略發展歷程。

● 1981年5月29日

開闢《山海經》專欄,幫助各地幹部、群眾擴大視野,廣開門路,念好“山海經”,把多種經營更好地開展起來。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1984年2月11日

● 1984年2月11日

刊發《鄧小平王震同志視察廈門強調要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明確中央改革開放的決心,完全肯定了興辦特區的方向,給福建人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

破舊立新,謀定後動。

從1949年發出“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的偉大號召,到2014年奏響“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的時代強音,再到如今“六區疊加”激發的無限活力,歷經70年改革發展的福建,正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踏上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新徵程。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眼觀時代風雲,手寫歲月滄桑。70年來,福建日報堅守黨報的職責與使命,真實記錄了八閩大地7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成為福建戰略發展鏗鏘前行的輿論舵手。

在福建發展的每個重要歷史時期,福建日報始終與黨同心同德,與人民風雨同舟,為我省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提供重要的輿論支持。

1949年,當福建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三座大山”時,我們熱情謳歌全省人民站起來了,報道新生的人民政權怎樣在八閩大地建立、鞏固、發展,廣大群眾怎樣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堅決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及時把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發展面貌為之一新。福建日報用自己手中的紙和筆,圍繞黨的工作中心,服從服務全黨大局,為黨和政府助力,為改革開放助威,推出一批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聞報道。如省委提出“大念山海經”口號後,1981年5月29日,《福建日報》開闢《山海經》專欄,並連續辦了7年。專欄交流先進經驗,傳播科學知識,反映群眾呼聲,幫助各地幹部、群眾擴大視野,廣開門路,把多種經營更好地開展起來。

1992年起,以“鄧小平南巡講話”為契機,福建經濟步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1992年初,省委、省政府進一步確定了“南北拓展,中部開花,連片開發,山海協作,共同發展”的戰略。1995年,福建提出了“以廈門經濟特區為龍頭,加快閩東南開放與升級,內地山區迅速崛起,山海協作聯動發展,建成海峽西岸繁榮帶”。福建日報一路為之記錄、思考、鼓勁。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召開後,福建省委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及自身的優勢和特色,重新審視福建發展定位問題,於2004年初提出了“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從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提出到國務院通過《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福建日報緊緊圍繞大局,按照省委“海西先行,媒體要先行”的指示,忠實記錄下海西發展的足跡。“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巡禮”主題版,“天下看海西”“冠軍海西”“海西先行大家談”等欄目創新、出彩,一次又一次成為海西宣傳的精彩篇章。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為福建擘畫了“建設新福建”的宏偉藍圖。福建把“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確立為新時期發展的中心任務,以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福建日報》刊發《巨大的關懷強大的動力》《實現新突破 建設新福建》《凝心聚力 只爭朝夕 加快發展》等報道,為全省奮力建設新福建鼓勁吶喊。 2018年,省委部署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加快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兩個經濟協同發展區發展,作為貫徹黨中央戰略部署,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實現趕超目標的重要舉措。福建日報積極宣傳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報道各地積極融入,推動協同發展的新突破、新作為。

如今,平潭綜合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州新區、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六大國家發展戰略疊加,使福建成為中國優惠政策最多、最集中的省份之一,彰顯了福建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激發了福建發展的無限活力。

撫今追昔,任重道遠。新的時期,新的任務,呼喚新的作為。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振奮精神,排除萬難,助力新福建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綠水青山共繪生態美

福建日報記者 王帥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綠色掩映的福州福道。福建日報記者 林熙 攝

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抓的建設。

早在200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就極具前瞻性地提出建設生態省的總體構想,成立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並親任組長,開展大規模生態保護調查。

2019年7月,在外交部藍廳和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福建兩次作為主角,自信滿滿地向全球宣介綠色福建。現在的福建,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是常態,清新福建日益成為人們嚮往的綠色福地。生態優勢,已經成為福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最大優勢。

一路走來,建設生態福建的征程中,總是伴隨著福建日報的聲聲鼓勁。 2002年7月4日,《福建日報》刊發《20年建成可持續發展省份》,在前一天召開的全省環保大會上,福建省首次明確了生態省建設的工作目標、任務和措施。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出席會議並講話。他說:“如果經濟增長了,人們手中的錢多了,但呼吸的空氣是不新鮮的、喝的水是不乾淨的,健康狀況不斷下降,那樣的經濟增長並不是人民群眾所希望的。”同年8月,福建被列為全國第一批生態省建設試點省份。 2002年8月25日,《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在北京通過專家組論證。8月26日,《福建日報》刊發《“生態福建”規劃綱要在京通過論證》,報道福建省委省政府決心把建設生態省作為一項長期發展戰略,堅持不懈地狠抓落實,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年接著一年抓,全面促進福建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不忘初心,牢記囑託。多年來,綠色發展的接力棒傳承接續,福建從未停步。沿著習近平總書記開創的道路,歷屆省委、省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自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落實到各類規劃、具體項目和日常工作中,努力追求高質量發展。

2004年12月9日,《福建日報》刊發《2020年建成“生態福建”》,報道我省確定“生態福建”的總體目標。

2010年3月19日,《福建日報》刊發《實行“一崗雙責” 明晰環保職能》,報道我省在全國率先推行環保“一崗雙責”,對各級政府和40多個省直部門環保監督職責作出明確規定,並將環保監管納入領導幹部年度政績考核,未完成環保任務“一票否決”。

2012年3月2日,《福建日報》推出《綠色八閩 生態福建》特刊,梳理福建生態省建設大事記,報道我省環境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並重,治理環境與改善民生並舉的先進經驗。

福建的生態文明建設,獲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2014年,我省建設全國首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獲批。2016年,我國又決定在福建設立全國第一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系統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合試驗。 ……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70年來,福建日報始終關注福建發揮地方首創精神,探索“一地一品”的生態文明建設路徑,先後提煉報道了武平集體林權改革、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莆田木蘭溪流域治理、漳州“生態+”綠色發展、廈門生活垃圾分類、永春全域生態綜合體、將樂常口生態小康之路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經驗。

生態保護不能畢其功於一役,建設生態文明永遠在路上。如今,藍圖已經繪就,福建正著力充分發揮改革“試驗田”作用,先行先試、深入探索,紮實抓好各項改革試驗,奮力建設“生態美”的新福建。福建日報將繼續把握時代脈搏,為之鼓與呼。

大廈之門湧動改革潮

福建日報記者 陳旻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福建日報記者 施辰靜 攝

廈門的發展歷程與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一脈相承。從1980年廈門成立經濟特區,到1984年鄧小平視察廈門,到2010年特區擴到廈門市6個行政區,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見證了福建的發展,也帶來了經驗及啟示。在廈門經濟特區發展過程中,福建日報一路為之記錄、思考、鼓勁。

1980年8月26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批准國務院關於設置經濟特區的方案。當年10月7日,國務院批准在廈門湖裡劃出2.5平方公里土地作為經濟特區,直屬福建省政府領導。1981年10月15日,廈門經濟特區在湖裡出口加工區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破土動工建設。

1984年,中國的改革開放處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有些人對特區建設持懷疑甚至反對的態度。1984年2月8日,鄧小平和王震一行,在當時的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同志的陪同下,視察了廈門東渡港碼頭。1984年2月9日,鄧小平在廈門特區管委會二樓廳堂裡,揮毫寫下13個大字:“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

1984年2月11日,《福建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鄧小平王震同志視察廈門強調要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消息,在全省引起了很大震動。當時,能否興辦特區、怎樣興辦特區、興辦怎樣的特區,有人對此心存疑慮。福建日報在第一時間,將鄧小平“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的要求傳遞全省,明確中央改革開放的決心,完全肯定了興辦特區的方向,堅定了全省人民繼續走改革開放之路的信心。

1984年2月19日,《福建日報》發表社論《把經濟工作搞得更快些更好些》,指出要同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從思想上、行動上貫徹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提高勞動生產率,把經濟工作搞得更快些更好些。1984年3月,中央決定把廈門經濟特區從2.5平方公里擴大到全島(包括鼓浪嶼,約131平方公里)。同年5月,特區管委會與廈門市政府合併,原特區(湖裡)正式定名為湖裡工業區,為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1985年,國務院批覆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報審廈門經濟特區實施方案的報告》,批准把廈門經濟特區的範圍擴大到廈門全島和鼓浪嶼全島,並逐步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島,這為廈門發展帶來巨大的吸引力。廈門市在1984年第一季度,就與客商簽訂合同31項,計劃投資總額相當於前3年投資總額的80%。

2010年6月,國務院批准廈門經濟特區由廈門島擴大到全市行政區域。“跳出廈門島,建設大廈門”,2011年12月26日,《福建日報》在《喜迎十八大·“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特刊》中報道,幾代廈門人的夢想一朝實現,國務院已批准將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市,並同意廈門發揮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的試驗區作用,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先行試驗一些金融領域重大改革措施。

2017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盛讚廈門,稱其已經發展成一座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一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為展示福建和廈門發展成就,福建日報在廈門金磚會晤期間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報道,推出《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福建》《喜迎黨的十九大·全面小康的福建故事》《廈門會晤》等多期特刊。

30多年來,廈門經濟特區堅持解放思想,銳意改革創新,不斷擴大開放,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人民群眾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窗口和示範帶動作用,為推動兩岸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作出了獨特貢獻。這些榮譽與輝煌,福建日報一一記錄。

相關報道

● 1949年8月25日

創刊號,刊登《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開始記錄福建戰略發展歷程。

● 1981年5月29日

開闢《山海經》專欄,幫助各地幹部、群眾擴大視野,廣開門路,念好“山海經”,把多種經營更好地開展起來。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1984年2月11日

● 1984年2月11日

刊發《鄧小平王震同志視察廈門強調要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明確中央改革開放的決心,完全肯定了興辦特區的方向,給福建人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2012年3月2日

● 2012年3月2日

推出《綠色八閩 生態福建》特刊,梳理福建生態省建設大事記,報道我省環境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並重,治理環境與改善民生並舉的先進經驗。

● 2015年3月29日

刊發《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記錄國家明確“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海絲核心區”建設由此啟動。

● 2015年4月22日

報道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並推出福建自貿試驗區特刊。

● 2015年9月10日

報道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設立福州新區。

● 2016年8月23日

報道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記錄福建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

破舊立新,謀定後動。

從1949年發出“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的偉大號召,到2014年奏響“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的時代強音,再到如今“六區疊加”激發的無限活力,歷經70年改革發展的福建,正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踏上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新徵程。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眼觀時代風雲,手寫歲月滄桑。70年來,福建日報堅守黨報的職責與使命,真實記錄了八閩大地7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成為福建戰略發展鏗鏘前行的輿論舵手。

在福建發展的每個重要歷史時期,福建日報始終與黨同心同德,與人民風雨同舟,為我省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提供重要的輿論支持。

1949年,當福建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三座大山”時,我們熱情謳歌全省人民站起來了,報道新生的人民政權怎樣在八閩大地建立、鞏固、發展,廣大群眾怎樣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堅決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及時把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發展面貌為之一新。福建日報用自己手中的紙和筆,圍繞黨的工作中心,服從服務全黨大局,為黨和政府助力,為改革開放助威,推出一批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聞報道。如省委提出“大念山海經”口號後,1981年5月29日,《福建日報》開闢《山海經》專欄,並連續辦了7年。專欄交流先進經驗,傳播科學知識,反映群眾呼聲,幫助各地幹部、群眾擴大視野,廣開門路,把多種經營更好地開展起來。

1992年起,以“鄧小平南巡講話”為契機,福建經濟步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1992年初,省委、省政府進一步確定了“南北拓展,中部開花,連片開發,山海協作,共同發展”的戰略。1995年,福建提出了“以廈門經濟特區為龍頭,加快閩東南開放與升級,內地山區迅速崛起,山海協作聯動發展,建成海峽西岸繁榮帶”。福建日報一路為之記錄、思考、鼓勁。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召開後,福建省委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及自身的優勢和特色,重新審視福建發展定位問題,於2004年初提出了“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從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提出到國務院通過《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福建日報緊緊圍繞大局,按照省委“海西先行,媒體要先行”的指示,忠實記錄下海西發展的足跡。“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巡禮”主題版,“天下看海西”“冠軍海西”“海西先行大家談”等欄目創新、出彩,一次又一次成為海西宣傳的精彩篇章。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為福建擘畫了“建設新福建”的宏偉藍圖。福建把“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確立為新時期發展的中心任務,以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福建日報》刊發《巨大的關懷強大的動力》《實現新突破 建設新福建》《凝心聚力 只爭朝夕 加快發展》等報道,為全省奮力建設新福建鼓勁吶喊。 2018年,省委部署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加快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兩個經濟協同發展區發展,作為貫徹黨中央戰略部署,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實現趕超目標的重要舉措。福建日報積極宣傳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報道各地積極融入,推動協同發展的新突破、新作為。

如今,平潭綜合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州新區、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六大國家發展戰略疊加,使福建成為中國優惠政策最多、最集中的省份之一,彰顯了福建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激發了福建發展的無限活力。

撫今追昔,任重道遠。新的時期,新的任務,呼喚新的作為。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振奮精神,排除萬難,助力新福建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綠水青山共繪生態美

福建日報記者 王帥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綠色掩映的福州福道。福建日報記者 林熙 攝

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抓的建設。

早在200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就極具前瞻性地提出建設生態省的總體構想,成立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並親任組長,開展大規模生態保護調查。

2019年7月,在外交部藍廳和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福建兩次作為主角,自信滿滿地向全球宣介綠色福建。現在的福建,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是常態,清新福建日益成為人們嚮往的綠色福地。生態優勢,已經成為福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最大優勢。

一路走來,建設生態福建的征程中,總是伴隨著福建日報的聲聲鼓勁。 2002年7月4日,《福建日報》刊發《20年建成可持續發展省份》,在前一天召開的全省環保大會上,福建省首次明確了生態省建設的工作目標、任務和措施。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出席會議並講話。他說:“如果經濟增長了,人們手中的錢多了,但呼吸的空氣是不新鮮的、喝的水是不乾淨的,健康狀況不斷下降,那樣的經濟增長並不是人民群眾所希望的。”同年8月,福建被列為全國第一批生態省建設試點省份。 2002年8月25日,《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在北京通過專家組論證。8月26日,《福建日報》刊發《“生態福建”規劃綱要在京通過論證》,報道福建省委省政府決心把建設生態省作為一項長期發展戰略,堅持不懈地狠抓落實,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年接著一年抓,全面促進福建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不忘初心,牢記囑託。多年來,綠色發展的接力棒傳承接續,福建從未停步。沿著習近平總書記開創的道路,歷屆省委、省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自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落實到各類規劃、具體項目和日常工作中,努力追求高質量發展。

2004年12月9日,《福建日報》刊發《2020年建成“生態福建”》,報道我省確定“生態福建”的總體目標。

2010年3月19日,《福建日報》刊發《實行“一崗雙責” 明晰環保職能》,報道我省在全國率先推行環保“一崗雙責”,對各級政府和40多個省直部門環保監督職責作出明確規定,並將環保監管納入領導幹部年度政績考核,未完成環保任務“一票否決”。

2012年3月2日,《福建日報》推出《綠色八閩 生態福建》特刊,梳理福建生態省建設大事記,報道我省環境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並重,治理環境與改善民生並舉的先進經驗。

福建的生態文明建設,獲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2014年,我省建設全國首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獲批。2016年,我國又決定在福建設立全國第一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系統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合試驗。 ……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70年來,福建日報始終關注福建發揮地方首創精神,探索“一地一品”的生態文明建設路徑,先後提煉報道了武平集體林權改革、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莆田木蘭溪流域治理、漳州“生態+”綠色發展、廈門生活垃圾分類、永春全域生態綜合體、將樂常口生態小康之路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經驗。

生態保護不能畢其功於一役,建設生態文明永遠在路上。如今,藍圖已經繪就,福建正著力充分發揮改革“試驗田”作用,先行先試、深入探索,紮實抓好各項改革試驗,奮力建設“生態美”的新福建。福建日報將繼續把握時代脈搏,為之鼓與呼。

大廈之門湧動改革潮

福建日報記者 陳旻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福建日報記者 施辰靜 攝

廈門的發展歷程與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一脈相承。從1980年廈門成立經濟特區,到1984年鄧小平視察廈門,到2010年特區擴到廈門市6個行政區,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見證了福建的發展,也帶來了經驗及啟示。在廈門經濟特區發展過程中,福建日報一路為之記錄、思考、鼓勁。

1980年8月26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批准國務院關於設置經濟特區的方案。當年10月7日,國務院批准在廈門湖裡劃出2.5平方公里土地作為經濟特區,直屬福建省政府領導。1981年10月15日,廈門經濟特區在湖裡出口加工區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破土動工建設。

1984年,中國的改革開放處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有些人對特區建設持懷疑甚至反對的態度。1984年2月8日,鄧小平和王震一行,在當時的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同志的陪同下,視察了廈門東渡港碼頭。1984年2月9日,鄧小平在廈門特區管委會二樓廳堂裡,揮毫寫下13個大字:“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

1984年2月11日,《福建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鄧小平王震同志視察廈門強調要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消息,在全省引起了很大震動。當時,能否興辦特區、怎樣興辦特區、興辦怎樣的特區,有人對此心存疑慮。福建日報在第一時間,將鄧小平“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的要求傳遞全省,明確中央改革開放的決心,完全肯定了興辦特區的方向,堅定了全省人民繼續走改革開放之路的信心。

1984年2月19日,《福建日報》發表社論《把經濟工作搞得更快些更好些》,指出要同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從思想上、行動上貫徹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提高勞動生產率,把經濟工作搞得更快些更好些。1984年3月,中央決定把廈門經濟特區從2.5平方公里擴大到全島(包括鼓浪嶼,約131平方公里)。同年5月,特區管委會與廈門市政府合併,原特區(湖裡)正式定名為湖裡工業區,為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1985年,國務院批覆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報審廈門經濟特區實施方案的報告》,批准把廈門經濟特區的範圍擴大到廈門全島和鼓浪嶼全島,並逐步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島,這為廈門發展帶來巨大的吸引力。廈門市在1984年第一季度,就與客商簽訂合同31項,計劃投資總額相當於前3年投資總額的80%。

2010年6月,國務院批准廈門經濟特區由廈門島擴大到全市行政區域。“跳出廈門島,建設大廈門”,2011年12月26日,《福建日報》在《喜迎十八大·“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特刊》中報道,幾代廈門人的夢想一朝實現,國務院已批准將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市,並同意廈門發揮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的試驗區作用,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先行試驗一些金融領域重大改革措施。

2017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盛讚廈門,稱其已經發展成一座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一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為展示福建和廈門發展成就,福建日報在廈門金磚會晤期間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報道,推出《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福建》《喜迎黨的十九大·全面小康的福建故事》《廈門會晤》等多期特刊。

30多年來,廈門經濟特區堅持解放思想,銳意改革創新,不斷擴大開放,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人民群眾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窗口和示範帶動作用,為推動兩岸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作出了獨特貢獻。這些榮譽與輝煌,福建日報一一記錄。

相關報道

● 1949年8月25日

創刊號,刊登《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開始記錄福建戰略發展歷程。

● 1981年5月29日

開闢《山海經》專欄,幫助各地幹部、群眾擴大視野,廣開門路,念好“山海經”,把多種經營更好地開展起來。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1984年2月11日

● 1984年2月11日

刊發《鄧小平王震同志視察廈門強調要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明確中央改革開放的決心,完全肯定了興辦特區的方向,給福建人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2012年3月2日

● 2012年3月2日

推出《綠色八閩 生態福建》特刊,梳理福建生態省建設大事記,報道我省環境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並重,治理環境與改善民生並舉的先進經驗。

● 2015年3月29日

刊發《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記錄國家明確“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海絲核心區”建設由此啟動。

● 2015年4月22日

報道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並推出福建自貿試驗區特刊。

● 2015年9月10日

報道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設立福州新區。

● 2016年8月23日

報道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記錄福建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2019年7月6日

● 2019年7月6日

刊發《新時代的中國:生態福建 絲路揚帆》,報道我省在外交部藍廳向全球推介福建。

● 2019年7月20日

刊發《高素質高顏值新福建令人心馳神往》,報道國新辦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福建專場新聞發佈會。

"

破舊立新,謀定後動。

從1949年發出“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的偉大號召,到2014年奏響“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的時代強音,再到如今“六區疊加”激發的無限活力,歷經70年改革發展的福建,正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踏上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新徵程。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眼觀時代風雲,手寫歲月滄桑。70年來,福建日報堅守黨報的職責與使命,真實記錄了八閩大地7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成為福建戰略發展鏗鏘前行的輿論舵手。

在福建發展的每個重要歷史時期,福建日報始終與黨同心同德,與人民風雨同舟,為我省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提供重要的輿論支持。

1949年,當福建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三座大山”時,我們熱情謳歌全省人民站起來了,報道新生的人民政權怎樣在八閩大地建立、鞏固、發展,廣大群眾怎樣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堅決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及時把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發展面貌為之一新。福建日報用自己手中的紙和筆,圍繞黨的工作中心,服從服務全黨大局,為黨和政府助力,為改革開放助威,推出一批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聞報道。如省委提出“大念山海經”口號後,1981年5月29日,《福建日報》開闢《山海經》專欄,並連續辦了7年。專欄交流先進經驗,傳播科學知識,反映群眾呼聲,幫助各地幹部、群眾擴大視野,廣開門路,把多種經營更好地開展起來。

1992年起,以“鄧小平南巡講話”為契機,福建經濟步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1992年初,省委、省政府進一步確定了“南北拓展,中部開花,連片開發,山海協作,共同發展”的戰略。1995年,福建提出了“以廈門經濟特區為龍頭,加快閩東南開放與升級,內地山區迅速崛起,山海協作聯動發展,建成海峽西岸繁榮帶”。福建日報一路為之記錄、思考、鼓勁。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召開後,福建省委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及自身的優勢和特色,重新審視福建發展定位問題,於2004年初提出了“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從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提出到國務院通過《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福建日報緊緊圍繞大局,按照省委“海西先行,媒體要先行”的指示,忠實記錄下海西發展的足跡。“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巡禮”主題版,“天下看海西”“冠軍海西”“海西先行大家談”等欄目創新、出彩,一次又一次成為海西宣傳的精彩篇章。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為福建擘畫了“建設新福建”的宏偉藍圖。福建把“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確立為新時期發展的中心任務,以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福建日報》刊發《巨大的關懷強大的動力》《實現新突破 建設新福建》《凝心聚力 只爭朝夕 加快發展》等報道,為全省奮力建設新福建鼓勁吶喊。 2018年,省委部署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加快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兩個經濟協同發展區發展,作為貫徹黨中央戰略部署,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實現趕超目標的重要舉措。福建日報積極宣傳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報道各地積極融入,推動協同發展的新突破、新作為。

如今,平潭綜合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州新區、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六大國家發展戰略疊加,使福建成為中國優惠政策最多、最集中的省份之一,彰顯了福建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激發了福建發展的無限活力。

撫今追昔,任重道遠。新的時期,新的任務,呼喚新的作為。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振奮精神,排除萬難,助力新福建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綠水青山共繪生態美

福建日報記者 王帥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綠色掩映的福州福道。福建日報記者 林熙 攝

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抓的建設。

早在200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就極具前瞻性地提出建設生態省的總體構想,成立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並親任組長,開展大規模生態保護調查。

2019年7月,在外交部藍廳和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福建兩次作為主角,自信滿滿地向全球宣介綠色福建。現在的福建,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是常態,清新福建日益成為人們嚮往的綠色福地。生態優勢,已經成為福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最大優勢。

一路走來,建設生態福建的征程中,總是伴隨著福建日報的聲聲鼓勁。 2002年7月4日,《福建日報》刊發《20年建成可持續發展省份》,在前一天召開的全省環保大會上,福建省首次明確了生態省建設的工作目標、任務和措施。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出席會議並講話。他說:“如果經濟增長了,人們手中的錢多了,但呼吸的空氣是不新鮮的、喝的水是不乾淨的,健康狀況不斷下降,那樣的經濟增長並不是人民群眾所希望的。”同年8月,福建被列為全國第一批生態省建設試點省份。 2002年8月25日,《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在北京通過專家組論證。8月26日,《福建日報》刊發《“生態福建”規劃綱要在京通過論證》,報道福建省委省政府決心把建設生態省作為一項長期發展戰略,堅持不懈地狠抓落實,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年接著一年抓,全面促進福建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不忘初心,牢記囑託。多年來,綠色發展的接力棒傳承接續,福建從未停步。沿著習近平總書記開創的道路,歷屆省委、省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自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落實到各類規劃、具體項目和日常工作中,努力追求高質量發展。

2004年12月9日,《福建日報》刊發《2020年建成“生態福建”》,報道我省確定“生態福建”的總體目標。

2010年3月19日,《福建日報》刊發《實行“一崗雙責” 明晰環保職能》,報道我省在全國率先推行環保“一崗雙責”,對各級政府和40多個省直部門環保監督職責作出明確規定,並將環保監管納入領導幹部年度政績考核,未完成環保任務“一票否決”。

2012年3月2日,《福建日報》推出《綠色八閩 生態福建》特刊,梳理福建生態省建設大事記,報道我省環境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並重,治理環境與改善民生並舉的先進經驗。

福建的生態文明建設,獲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2014年,我省建設全國首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獲批。2016年,我國又決定在福建設立全國第一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系統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合試驗。 ……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70年來,福建日報始終關注福建發揮地方首創精神,探索“一地一品”的生態文明建設路徑,先後提煉報道了武平集體林權改革、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莆田木蘭溪流域治理、漳州“生態+”綠色發展、廈門生活垃圾分類、永春全域生態綜合體、將樂常口生態小康之路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經驗。

生態保護不能畢其功於一役,建設生態文明永遠在路上。如今,藍圖已經繪就,福建正著力充分發揮改革“試驗田”作用,先行先試、深入探索,紮實抓好各項改革試驗,奮力建設“生態美”的新福建。福建日報將繼續把握時代脈搏,為之鼓與呼。

大廈之門湧動改革潮

福建日報記者 陳旻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福建日報記者 施辰靜 攝

廈門的發展歷程與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一脈相承。從1980年廈門成立經濟特區,到1984年鄧小平視察廈門,到2010年特區擴到廈門市6個行政區,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見證了福建的發展,也帶來了經驗及啟示。在廈門經濟特區發展過程中,福建日報一路為之記錄、思考、鼓勁。

1980年8月26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批准國務院關於設置經濟特區的方案。當年10月7日,國務院批准在廈門湖裡劃出2.5平方公里土地作為經濟特區,直屬福建省政府領導。1981年10月15日,廈門經濟特區在湖裡出口加工區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破土動工建設。

1984年,中國的改革開放處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有些人對特區建設持懷疑甚至反對的態度。1984年2月8日,鄧小平和王震一行,在當時的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同志的陪同下,視察了廈門東渡港碼頭。1984年2月9日,鄧小平在廈門特區管委會二樓廳堂裡,揮毫寫下13個大字:“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

1984年2月11日,《福建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鄧小平王震同志視察廈門強調要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消息,在全省引起了很大震動。當時,能否興辦特區、怎樣興辦特區、興辦怎樣的特區,有人對此心存疑慮。福建日報在第一時間,將鄧小平“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的要求傳遞全省,明確中央改革開放的決心,完全肯定了興辦特區的方向,堅定了全省人民繼續走改革開放之路的信心。

1984年2月19日,《福建日報》發表社論《把經濟工作搞得更快些更好些》,指出要同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從思想上、行動上貫徹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提高勞動生產率,把經濟工作搞得更快些更好些。1984年3月,中央決定把廈門經濟特區從2.5平方公里擴大到全島(包括鼓浪嶼,約131平方公里)。同年5月,特區管委會與廈門市政府合併,原特區(湖裡)正式定名為湖裡工業區,為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1985年,國務院批覆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報審廈門經濟特區實施方案的報告》,批准把廈門經濟特區的範圍擴大到廈門全島和鼓浪嶼全島,並逐步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島,這為廈門發展帶來巨大的吸引力。廈門市在1984年第一季度,就與客商簽訂合同31項,計劃投資總額相當於前3年投資總額的80%。

2010年6月,國務院批准廈門經濟特區由廈門島擴大到全市行政區域。“跳出廈門島,建設大廈門”,2011年12月26日,《福建日報》在《喜迎十八大·“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特刊》中報道,幾代廈門人的夢想一朝實現,國務院已批准將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市,並同意廈門發揮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的試驗區作用,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先行試驗一些金融領域重大改革措施。

2017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盛讚廈門,稱其已經發展成一座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一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為展示福建和廈門發展成就,福建日報在廈門金磚會晤期間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報道,推出《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福建》《喜迎黨的十九大·全面小康的福建故事》《廈門會晤》等多期特刊。

30多年來,廈門經濟特區堅持解放思想,銳意改革創新,不斷擴大開放,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人民群眾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窗口和示範帶動作用,為推動兩岸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作出了獨特貢獻。這些榮譽與輝煌,福建日報一一記錄。

相關報道

● 1949年8月25日

創刊號,刊登《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開始記錄福建戰略發展歷程。

● 1981年5月29日

開闢《山海經》專欄,幫助各地幹部、群眾擴大視野,廣開門路,念好“山海經”,把多種經營更好地開展起來。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1984年2月11日

● 1984年2月11日

刊發《鄧小平王震同志視察廈門強調要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明確中央改革開放的決心,完全肯定了興辦特區的方向,給福建人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2012年3月2日

● 2012年3月2日

推出《綠色八閩 生態福建》特刊,梳理福建生態省建設大事記,報道我省環境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並重,治理環境與改善民生並舉的先進經驗。

● 2015年3月29日

刊發《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記錄國家明確“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海絲核心區”建設由此啟動。

● 2015年4月22日

報道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並推出福建自貿試驗區特刊。

● 2015年9月10日

報道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設立福州新區。

● 2016年8月23日

報道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記錄福建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2019年7月6日

● 2019年7月6日

刊發《新時代的中國:生態福建 絲路揚帆》,報道我省在外交部藍廳向全球推介福建。

● 2019年7月20日

刊發《高素質高顏值新福建令人心馳神往》,報道國新辦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福建專場新聞發佈會。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2017年9月4日

"

破舊立新,謀定後動。

從1949年發出“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的偉大號召,到2014年奏響“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的時代強音,再到如今“六區疊加”激發的無限活力,歷經70年改革發展的福建,正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踏上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新徵程。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眼觀時代風雲,手寫歲月滄桑。70年來,福建日報堅守黨報的職責與使命,真實記錄了八閩大地7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成為福建戰略發展鏗鏘前行的輿論舵手。

在福建發展的每個重要歷史時期,福建日報始終與黨同心同德,與人民風雨同舟,為我省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提供重要的輿論支持。

1949年,當福建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三座大山”時,我們熱情謳歌全省人民站起來了,報道新生的人民政權怎樣在八閩大地建立、鞏固、發展,廣大群眾怎樣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堅決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及時把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發展面貌為之一新。福建日報用自己手中的紙和筆,圍繞黨的工作中心,服從服務全黨大局,為黨和政府助力,為改革開放助威,推出一批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聞報道。如省委提出“大念山海經”口號後,1981年5月29日,《福建日報》開闢《山海經》專欄,並連續辦了7年。專欄交流先進經驗,傳播科學知識,反映群眾呼聲,幫助各地幹部、群眾擴大視野,廣開門路,把多種經營更好地開展起來。

1992年起,以“鄧小平南巡講話”為契機,福建經濟步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1992年初,省委、省政府進一步確定了“南北拓展,中部開花,連片開發,山海協作,共同發展”的戰略。1995年,福建提出了“以廈門經濟特區為龍頭,加快閩東南開放與升級,內地山區迅速崛起,山海協作聯動發展,建成海峽西岸繁榮帶”。福建日報一路為之記錄、思考、鼓勁。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召開後,福建省委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及自身的優勢和特色,重新審視福建發展定位問題,於2004年初提出了“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從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提出到國務院通過《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福建日報緊緊圍繞大局,按照省委“海西先行,媒體要先行”的指示,忠實記錄下海西發展的足跡。“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巡禮”主題版,“天下看海西”“冠軍海西”“海西先行大家談”等欄目創新、出彩,一次又一次成為海西宣傳的精彩篇章。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為福建擘畫了“建設新福建”的宏偉藍圖。福建把“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確立為新時期發展的中心任務,以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福建日報》刊發《巨大的關懷強大的動力》《實現新突破 建設新福建》《凝心聚力 只爭朝夕 加快發展》等報道,為全省奮力建設新福建鼓勁吶喊。 2018年,省委部署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加快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兩個經濟協同發展區發展,作為貫徹黨中央戰略部署,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實現趕超目標的重要舉措。福建日報積極宣傳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報道各地積極融入,推動協同發展的新突破、新作為。

如今,平潭綜合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州新區、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六大國家發展戰略疊加,使福建成為中國優惠政策最多、最集中的省份之一,彰顯了福建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激發了福建發展的無限活力。

撫今追昔,任重道遠。新的時期,新的任務,呼喚新的作為。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振奮精神,排除萬難,助力新福建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綠水青山共繪生態美

福建日報記者 王帥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綠色掩映的福州福道。福建日報記者 林熙 攝

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抓的建設。

早在200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就極具前瞻性地提出建設生態省的總體構想,成立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並親任組長,開展大規模生態保護調查。

2019年7月,在外交部藍廳和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福建兩次作為主角,自信滿滿地向全球宣介綠色福建。現在的福建,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是常態,清新福建日益成為人們嚮往的綠色福地。生態優勢,已經成為福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最大優勢。

一路走來,建設生態福建的征程中,總是伴隨著福建日報的聲聲鼓勁。 2002年7月4日,《福建日報》刊發《20年建成可持續發展省份》,在前一天召開的全省環保大會上,福建省首次明確了生態省建設的工作目標、任務和措施。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出席會議並講話。他說:“如果經濟增長了,人們手中的錢多了,但呼吸的空氣是不新鮮的、喝的水是不乾淨的,健康狀況不斷下降,那樣的經濟增長並不是人民群眾所希望的。”同年8月,福建被列為全國第一批生態省建設試點省份。 2002年8月25日,《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在北京通過專家組論證。8月26日,《福建日報》刊發《“生態福建”規劃綱要在京通過論證》,報道福建省委省政府決心把建設生態省作為一項長期發展戰略,堅持不懈地狠抓落實,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年接著一年抓,全面促進福建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不忘初心,牢記囑託。多年來,綠色發展的接力棒傳承接續,福建從未停步。沿著習近平總書記開創的道路,歷屆省委、省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自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落實到各類規劃、具體項目和日常工作中,努力追求高質量發展。

2004年12月9日,《福建日報》刊發《2020年建成“生態福建”》,報道我省確定“生態福建”的總體目標。

2010年3月19日,《福建日報》刊發《實行“一崗雙責” 明晰環保職能》,報道我省在全國率先推行環保“一崗雙責”,對各級政府和40多個省直部門環保監督職責作出明確規定,並將環保監管納入領導幹部年度政績考核,未完成環保任務“一票否決”。

2012年3月2日,《福建日報》推出《綠色八閩 生態福建》特刊,梳理福建生態省建設大事記,報道我省環境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並重,治理環境與改善民生並舉的先進經驗。

福建的生態文明建設,獲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2014年,我省建設全國首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獲批。2016年,我國又決定在福建設立全國第一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系統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合試驗。 ……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70年來,福建日報始終關注福建發揮地方首創精神,探索“一地一品”的生態文明建設路徑,先後提煉報道了武平集體林權改革、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莆田木蘭溪流域治理、漳州“生態+”綠色發展、廈門生活垃圾分類、永春全域生態綜合體、將樂常口生態小康之路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經驗。

生態保護不能畢其功於一役,建設生態文明永遠在路上。如今,藍圖已經繪就,福建正著力充分發揮改革“試驗田”作用,先行先試、深入探索,紮實抓好各項改革試驗,奮力建設“生態美”的新福建。福建日報將繼續把握時代脈搏,為之鼓與呼。

大廈之門湧動改革潮

福建日報記者 陳旻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福建日報記者 施辰靜 攝

廈門的發展歷程與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一脈相承。從1980年廈門成立經濟特區,到1984年鄧小平視察廈門,到2010年特區擴到廈門市6個行政區,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見證了福建的發展,也帶來了經驗及啟示。在廈門經濟特區發展過程中,福建日報一路為之記錄、思考、鼓勁。

1980年8月26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批准國務院關於設置經濟特區的方案。當年10月7日,國務院批准在廈門湖裡劃出2.5平方公里土地作為經濟特區,直屬福建省政府領導。1981年10月15日,廈門經濟特區在湖裡出口加工區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破土動工建設。

1984年,中國的改革開放處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有些人對特區建設持懷疑甚至反對的態度。1984年2月8日,鄧小平和王震一行,在當時的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同志的陪同下,視察了廈門東渡港碼頭。1984年2月9日,鄧小平在廈門特區管委會二樓廳堂裡,揮毫寫下13個大字:“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

1984年2月11日,《福建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鄧小平王震同志視察廈門強調要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消息,在全省引起了很大震動。當時,能否興辦特區、怎樣興辦特區、興辦怎樣的特區,有人對此心存疑慮。福建日報在第一時間,將鄧小平“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的要求傳遞全省,明確中央改革開放的決心,完全肯定了興辦特區的方向,堅定了全省人民繼續走改革開放之路的信心。

1984年2月19日,《福建日報》發表社論《把經濟工作搞得更快些更好些》,指出要同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從思想上、行動上貫徹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提高勞動生產率,把經濟工作搞得更快些更好些。1984年3月,中央決定把廈門經濟特區從2.5平方公里擴大到全島(包括鼓浪嶼,約131平方公里)。同年5月,特區管委會與廈門市政府合併,原特區(湖裡)正式定名為湖裡工業區,為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1985年,國務院批覆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報審廈門經濟特區實施方案的報告》,批准把廈門經濟特區的範圍擴大到廈門全島和鼓浪嶼全島,並逐步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島,這為廈門發展帶來巨大的吸引力。廈門市在1984年第一季度,就與客商簽訂合同31項,計劃投資總額相當於前3年投資總額的80%。

2010年6月,國務院批准廈門經濟特區由廈門島擴大到全市行政區域。“跳出廈門島,建設大廈門”,2011年12月26日,《福建日報》在《喜迎十八大·“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特刊》中報道,幾代廈門人的夢想一朝實現,國務院已批准將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市,並同意廈門發揮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的試驗區作用,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先行試驗一些金融領域重大改革措施。

2017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盛讚廈門,稱其已經發展成一座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一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為展示福建和廈門發展成就,福建日報在廈門金磚會晤期間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報道,推出《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福建》《喜迎黨的十九大·全面小康的福建故事》《廈門會晤》等多期特刊。

30多年來,廈門經濟特區堅持解放思想,銳意改革創新,不斷擴大開放,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人民群眾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窗口和示範帶動作用,為推動兩岸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作出了獨特貢獻。這些榮譽與輝煌,福建日報一一記錄。

相關報道

● 1949年8月25日

創刊號,刊登《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開始記錄福建戰略發展歷程。

● 1981年5月29日

開闢《山海經》專欄,幫助各地幹部、群眾擴大視野,廣開門路,念好“山海經”,把多種經營更好地開展起來。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1984年2月11日

● 1984年2月11日

刊發《鄧小平王震同志視察廈門強調要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明確中央改革開放的決心,完全肯定了興辦特區的方向,給福建人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2012年3月2日

● 2012年3月2日

推出《綠色八閩 生態福建》特刊,梳理福建生態省建設大事記,報道我省環境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並重,治理環境與改善民生並舉的先進經驗。

● 2015年3月29日

刊發《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記錄國家明確“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海絲核心區”建設由此啟動。

● 2015年4月22日

報道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並推出福建自貿試驗區特刊。

● 2015年9月10日

報道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設立福州新區。

● 2016年8月23日

報道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記錄福建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2019年7月6日

● 2019年7月6日

刊發《新時代的中國:生態福建 絲路揚帆》,報道我省在外交部藍廳向全球推介福建。

● 2019年7月20日

刊發《高素質高顏值新福建令人心馳神往》,報道國新辦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福建專場新聞發佈會。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2017年9月4日

紮根沃土 抒寫八閩征程

2018年9月10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