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福建海大這模式讓養蝦人輕鬆增產200斤/畝以上,已有36個成功案例

福建 畜牧業 技術 漳州 飼料 龍海 工程師 中國水產頻道 2019-07-15

文/圖 水產前沿 何鴻浩

中國水產頻道原創報道,冬棚豐產,產量高達2200斤/畝!

養蝦新手,第一年養冬棚,產量近2000斤/畝!

冬棚主棚產量1601斤/畝,副棚產量1750斤/畝,豪賺41萬餘元!

一組組冬棚高產數據雀躍而出,眾人為之驚歎和痴迷。筆者也發現,這些冬棚高產案例都印上“福建海大”的痕跡。

一直以來,冬棚蝦因為價格高、行情好而備受養蝦人關注。但好行情也需要高產量,兩者搭配才能獲得更高的收益。福建海大飼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海大”)的《土池冬棚白蝦養殖增產技術研發項目》(以下簡稱“增產項目”)正是為了攻克土池冬棚蝦增產難關而啟動的。可喜的是,這一個個冬棚高產的例子說明,增產項目已初見其效,通過執行福建海大總結的增產技術方案,確實有助於顯著提高池塘的產量。

“國內對蝦養殖形勢趨向兩端發展,有人談蝦色變,稱養蝦越來越難養;另外一方面是,養得好的優勢愈發明顯,土塘單季產量再創新高,更有畝產3000多斤的驚人記錄。”福建海大“增產項目”負責人汪春林對筆者說到:“在海大研究院與動保市場部的大力支持下,福建海大組建了專項技術組,對漳州地區土池對蝦精養高手的經驗進行深度挖掘,結合海大深厚的技術經驗與產品支撐,圍繞冬棚增產的難點與痛點進行攻關,並通過冬棚兩造蝦的驗證,最終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適用性廣的增產技術方案。”

牛!福建海大這模式讓養蝦人輕鬆增產200斤/畝以上,已有36個成功案例

“增產項目”負責人 汪春林

讓養蝦提效增產,海大一直在路上

水產前沿:請您談一談福建海大開啟冬棚增產項目的原因和歷程?

汪春林:其實,“增產項目”是福建海大在對蝦養殖技術探索的延續,從2015年冬棚開始,福建海大就開啟了持續三年的“豐蝦項目”,通過蝦多寶、蝦肝寶等核心產品的支撐,解決養殖中前期突出的酸鹼度高、水質濃、EMS、轉肝難等問題,從而提高養蝦成功率。很多跟著海大走的養殖戶,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牛!福建海大這模式讓養蝦人輕鬆增產200斤/畝以上,已有36個成功案例

2016年4月25日,福建海大於龍海舉行“豐蝦項目”第一期總結會議

近幾年,因為冬棚養殖相對穩定且蝦價高,養殖戶對冬棚的關注度和重視程度已超過夏季。但是許多養殖戶由於觀念和技術的限制,雖然能夠養成,但是產量卻不是很高。為了更好的幫助養殖戶提高養殖技術、增加養殖效益,踐行海大“為蝦農富起來而奮鬥”的使命,福建海大在2018年正式啟動冬棚增產項目,希望能總結歸納出一套適用性廣、可操作性強、容易推廣複製的土池白蝦養殖技術方案。

水產前沿:請您詳細介紹一下“增產項目”是如何實施的,其中的關鍵點有哪些?

汪春林:2018年8月,由海大研究院、動保市場部與福建海大共同組建的“增產項目”聯合攻關組正式成立。項目組工程師在對歷年養殖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花了三個月的時間重點對漳州地區的土塘養殖高手進行拜訪,挖掘這些高產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的獨到經驗,並將這些要點歸納、總結、提煉,輸出瞭解決養殖中後期池塘承載力瓶頸的三大關鍵技術:一是肥水穩投技術;二是補礦提鹽技術;三是增氧改底技術。

牛!福建海大這模式讓養蝦人輕鬆增產200斤/畝以上,已有36個成功案例

福建海大工程師團隊拜訪當地養殖高手

增產技術涉及養殖的方方面面,例如在苗期階段,要保住成活率;轉肝期需要格外注意保肝;日常管理中要關注水體的酸鹼度、硬度、總鹼度等;還要控制水體氨氮、亞鹽含量。項目組對於養戶的管理操作進行了詳細的記錄,並定期進行分析、總結,不斷豐富、完善我們的增產技術。比如,光防控對蝦亞鹽中毒,我們就總結了三種方法,大大增強了不同池塘條件的適用性,顯著提高了對蝦的存塘量。

牛!福建海大這模式讓養蝦人輕鬆增產200斤/畝以上,已有36個成功案例

技術研發團隊跟蹤增產項目塘口

牛!福建海大這模式讓養蝦人輕鬆增產200斤/畝以上,已有36個成功案例

福建海大在龍海舉行增產養殖技術推廣會

2018年10月,我們在福建海大養殖技術推廣會上與眾多養殖戶分享了增產技術,反響熱烈。為了確保技術方案的有效落地,我們的技術研發團隊選擇了其中的52口塘進行定期跟蹤,這些塘口覆蓋了不同區域與不同水平的養殖戶。最終,這52口項目塘中,15口增產顯著(增產超400斤/畝),達成增產200斤目標的塘口共有36張。增產的項目戶,平均畝產從2017年冬棚的730斤提升到今年的1146斤。

水產前沿:福建海大的“增產項目”是否還會繼續延伸?下一步又會如何發展,從哪方面突破?

汪春林:會的。大家都可以看到對蝦健康養殖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第一期的“增產項目”只是突破了養殖中普遍存在的幾個痛點所在,而要真正實現“穩定、高產”的目標,我們還有許多路要走。薛董事長在《打造服務體系,構建價值鏈優勢》中闡述了“海大發展的基本邏輯是必須為養戶創造價值,必須保證養戶獲得超出市場水平的贏利”的重要思想,也是海大終端技術研發的重要指引方向,因此增產項目的延伸是必然的。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海大苗、貝可速苗料、蝦康寶高檔料、海大技術等綜合優勢,深化增產項目研發,爭取幫助更多養殖戶實現增產、穩產的目標。

項目獲贊,增產效果讓人歡喜

此次,筆者也藉此機會走訪了數位參與“增產項目”的養殖戶,瞭解他們對“增產項目”最真實的體會和感受。

牛!福建海大這模式讓養蝦人輕鬆增產200斤/畝以上,已有36個成功案例

福建海大經銷商謝老闆(左)和服務主管施惠榮(右)

謝老闆介紹到:“山區市場是新興的養蝦區域,養殖戶一般都是新手,但勝在理念比較好,學習能力比較強。我們這邊的池塘水深一般在2.5米到3.5米之間,增氧配置高,一畝地的平均增氧機功率可以達到2-3kw。養戶投入舍得,一般冬棚一造蝦的動保投入可達到5000——7000元/畝。因為只有這樣的投入,才能為蝦的生存提供一個理想的環境,才能支撐那麼多蝦在池塘裡健康、快速的生長。

同樣,高投入也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單造蝦的產量可以達到1500-2000斤/畝。畝利潤甚至可以超過6萬元。”

謝老闆談到他對“增產項目”的看法:“海大的產品效果非常好,但也需要正確去運用這些產品,才能將其價值和效果最大化。所以,我非常認可增產項目的開展,可以通過這種形式讓更多養殖戶去接受好產品、優秀理念和科學養殖觀。事實上,我周邊幾位選擇海大增產模式的養殖戶,確實也都養蝦成功,而且產量也有不少提升。”

養蝦要捨得,有舍才有得

牛!福建海大這模式讓養蝦人輕鬆增產200斤/畝以上,已有36個成功案例

養殖戶楊老闆(中)、“增產項目”負責人汪春林(右)

牛!福建海大這模式讓養蝦人輕鬆增產200斤/畝以上,已有36個成功案例牛!福建海大這模式讓養蝦人輕鬆增產200斤/畝以上,已有36個成功案例

楊老闆塘口一覽

楊老闆在2018年冬棚、副棚豪賺41萬餘元。楊老闆養殖面積6畝,水深為2米至2.2米,冬棚於2018年10月14日投放海興農苗種40萬尾,2019年2月6日共抓蝦9610斤,使用海大斑節蝦料290包,畝產約1600餘斤。副棚於2019年2月26日投苗,苗種、數量與冬棚相同,使用海大斑節料331包,2019年5月30日抓蝦10500斤,畝產達1750斤。

楊老闆提起去年的養殖情況:“去年,我降低了放苗密度,投苗7萬尾/畝,其他人一般約為9萬尾/畝。我認為現在養蝦想要高產的要點有三個:第一,良好穩定的苗種,這是養殖成功的基礎,這幾年養殖戶非常認可海興農蝦苗的穩定質量和優良品質;第二,養殖過程中的水質管理,尤其是前期的做水,這是順利養成的關鍵所在;第三,養殖中後期保持較高的水體溶氧,這是高產豐產的硬性要求。”

牛!福建海大這模式讓養蝦人輕鬆增產200斤/畝以上,已有36個成功案例

楊老闆塘口使用的飼料

“養蝦,很多東西都不能省,俗話說‘有舍才有得’。我6畝的池塘,就配備了各式增氧機和底部增氧系統,平均功率在2kw/畝以上,每個月電費都近萬元。而且,到養殖後期,我會每日使用海聯科的粒粒氧產品,最高峰時一天投三次,既保證了水體含有充足溶氧,又改良了底質,降低了塘底出問題的可能性。這一造蝦,全程按照福建海大的增產模式進行養殖,非常成功,所以下一造我計劃加大投入,目標產量破1800斤/畝。”楊老闆坦言道。

養蝦新手初戰告捷,畝產近2000斤

牛!福建海大這模式讓養蝦人輕鬆增產200斤/畝以上,已有36個成功案例

養蝦新手張老闆

2018年剛接觸白蝦的張老闆看著自己近2000斤/畝的產量非常高興。據瞭解,張老闆是一位白蝦養殖新手,在養殖白蝦前從事黃顙魚養殖,但由於養殖黃顙魚失利,所以轉養了白蝦。“之前聽說龍海紫泥有個老人家養蝦三年賺了100萬,當時聽了覺得騙人、不可能,現在覺得只要養得好,甚至1年就能賺夠100萬了。”張老闆對養蝦如此感嘆道。

張老闆提到:“我之前養黃顙魚,因為養殖週期長虧了錢,養了29個月才出魚。後來聽聞養蝦賺錢,便選擇了轉養白蝦。去年冬棚開始養,最後28頭抓蝦,畝產近2000斤/畝。雖然成績不錯,但是我很明確一點:養蝦,我就是新手,我還需要跟著高手學習,按照成功模式養殖。”

“我的塘口比較大,有6畝。一開始很多人都建議我養少點,認為新手管好1畝地就夠了,但我認為1畝地也是養,6畝地也是養,只要跟對人、選對模式就不怕。所以,我四處打聽,最後認定了福建海大的增產模式,通過全方位全流程地實施,才取得如此好成績。今年冬棚,我打算擴建,再加一張塘,將養殖面積增加到12畝,繼續選擇增產模式。”張老闆說起養蝦時的經歷和選擇。

牛!福建海大這模式讓養蝦人輕鬆增產200斤/畝以上,已有36個成功案例

張老闆倉庫中存放著一系列海大產品

今年天公不美,養蝦更需保駕護航

牛!福建海大這模式讓養蝦人輕鬆增產200斤/畝以上,已有36個成功案例

工程師魏磊(左)、養殖戶曾叔(中)、工程師黃世彬(右)

在龍海養蝦的曾叔為去年的養蝦豐產感到興奮,但養殖大環境的惡化也讓他有些心煩。“去年,跟著海大走,也把錢賺到手了,平均畝產達到2200斤/畝。但是我更關注的是養殖大環境的逐步惡化,例如2018年12月連續陰雨天導致許多人的塘口亞鹽超標,2019年5月接連近20天雨天導致大量蝦應激發病。”曾叔為養殖環境的惡化擔憂。

曾叔談到自己的看法:“在養殖大環境惡化的背景下,我們不能一味按照以前的養殖經驗、模式去養,需要選擇更科學的養殖方式。所以,福建海大的工程師介紹增產技術的時候,我非常樂意嘗試。因為我想著必須先要養成,才能談增產,想要增產,必須要有新的思維!這次,跟著海大的增產項目,就刷新了我的養殖記錄,達到2200斤/畝!”

牛!福建海大這模式讓養蝦人輕鬆增產200斤/畝以上,已有36個成功案例

曾叔的池塘

“海大全程跟蹤養殖,提供全方位服務,在每個養殖關鍵期(例如:轉肝期、高溫期、陰雨天等)都給予預警和對應方案,讓我們的養殖更加省心。今年我使用蝦多寶發酵料進行了全程幹拌,明顯感覺到蝦的體質更好,管理起來更方便了。”曾叔談到他對“增產項目”的看法。

畝產從800斤到1950斤的遞增

牛!福建海大這模式讓養蝦人輕鬆增產200斤/畝以上,已有36個成功案例

養殖戶鄭大哥(左二)、工程師黃海平(左三)

海大粉絲戶鄭大哥,身處龍海,管理著11畝池塘。5年前從養豬轉到養蝦,除了第一年首造蝦失利,之後一直養殖成功。“我在養蝦第二年接觸了海大,從那時起便成為了海大的忠實粉絲,至今還是一路跟著海大在走。雖然行情每年都不一樣,但我的產量逐年遞增,從最開始的800斤/畝到去年1950斤/畝的高產。”鄭大哥坦言道。

“我連續多年一直都是海大集團的擁護者,是因為切身感受到了海大的服務、理念以及優質產品。每次,我都能從海大收穫不少新東西,例如福建海大增產項目,就讓我增產了許多。以往我的冬棚蝦產量一般都在1300斤/畝到1400斤/畝之間,去年年底採用增產模式後,產量高達1950斤/畝。”

牛!福建海大這模式讓養蝦人輕鬆增產200斤/畝以上,已有36個成功案例

海大工程師魏磊在塘口幫客戶取水測量

鄭大哥談到他對養殖的看法:“高產量是需要好產品支持的,我在動保產品上的投入就比較高。除了前期調水、做水外,我在天氣不好時,會大量使用解毒抗應激類產品,這塊支出很多,但也因此池塘水質比別人的更穩定。其實,我並不在意這些支出,因為只要養成,這部分成本就顯得微不足道。同樣,我對飼料的看法也是如此。”

“我認為去年高產的原因,一方面在於我全程使用了蝦多寶發酵料,蝦子更健康,抗應激能力更強。另一方面是養水精華的功勞,後期水溫低、天氣不好,容易亞鹽高,用了養水精華後,水色很快起來了,蝦子吃料也明顯好了很多,上量也快。今年冬棚我打算擴大養殖面積,並加大投苗密度至9萬尾/畝,此外我打算在冬棚前期嘗試使用一下海大貝可速,聽養殖朋友說這個產品的效果很明顯。”鄭大哥說起了明年的計劃。

牛!福建海大這模式讓養蝦人輕鬆增產200斤/畝以上,已有36個成功案例

鄭大哥的池塘內景

【關鍵字】:海大飼料養蝦水產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