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鴻勝紀念館、李廣海醫館:傳承俠義精神 感受俠醫傳奇

佛山古稱“忠義鄉”,在這片土地上,隱藏著許多武林高手,即使影視藝術創作存在渲染和塑造,但真實的歷史中,佛山武林人士也確實以豪情俠義書寫出一段段傳奇。

創辦於咸豐元年(1851年)的佛山鴻勝館,在清末民初已發展成當時中國最大的武館。160多年間,佛山鴻勝館名人輩出,如武學大師陳盛,革命先驅李蘇、錢維芳,革命烈士樑桂華,抗日英雄吳勤,“俠醫”李廣海,勇挫外國拳師的劉忠、劉錦東、胡云綽,以及在各個革命歷史時期投身革命的眾多鴻勝館成員。他們都是“俠武”精神的傑出代表。如今,走進這座百年武館不僅可以重溫其發展歷程,瞭解鴻勝館門人的事蹟,還能從每週堅持義教的鴻勝蔡李佛拳弟子身上感受俠義精神的傳承。而以鴻勝館成員李廣海命名的“李廣海醫館”經過修復後,在2015年對外開放,更是呈現了一代嶺南名醫的傳奇人生及濟世精神。

◎佛山鴻勝紀念館:藏身街巷裡的“武林”

“英棍飛騰龍擺尾,雄拳放出虎昂頭。”寥寥數字傳達著鴻勝蔡李佛拳靈活的套路招式和強大的精神氣勢。蔡李佛拳是最早走向世界的佛山功夫之一。如今,世界五大洲均有佛山鴻勝館門人開設的武館。每年都有眾多蔡李佛拳弟子回到已有168年曆史的佛山鴻勝紀念館尋根問祖。

佛山鴻勝紀念館、李廣海醫館:傳承俠義精神 感受俠醫傳奇

佛山鴻勝紀念館位於禪城區祥安街15號。/佛山日報記者王澍攝

百年武館的紅色基因

祥安街,是鬧市裡的一條小巷,平日裡祥和寧靜。而位於祥安街15號的佛山鴻勝紀念館,猶如一個藏身於街巷之中“隱世高手”,低調、神祕。

佛山鴻勝館原址在衙旁街15號,後因各種原因曾一度閉館。2001年,塔坡公園旁的太上廟修葺一新,並作為佛山鴻勝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由於太上廟曾是鴻勝館分會活動的地點,因此鴻勝館門人一致將此館確認為“鴻勝祖館”。

鴻勝紀念館所在的太上廟始建於清康熙二年(1663年),原為祭祀太上老君的道教廟宇,座西向東,三間兩進合院式平面佈局,硬山頂,海棠式封火山牆,青磚木結構。頭門與二進之間的天井,勾連搭建四柱歇山頂香亭。整座建築靈巧工細,木雕樑架及前牆磚雕修飾精美,山牆及瓦脊灰塑圖案題材多樣、色彩豔麗。

走進館內,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大堂上懸掛的“鴻勝祖館”匾額,香案上供奉的祖師爺張炎雕像,兩側牆壁上的鴻勝館歷代先賢及世界各地鴻勝蔡李佛同門照片,還有整齊擺放著的各式器械,莫不讓人肅然起敬。

佛山鴻勝紀念館館長黃鎮江說,佛山鴻勝館創立者張炎曾定下“官吏不教、土豪惡霸不教、流氓地痞不教”的“三不教”戒條,使鴻勝館與廣大勞動者結下了不解之緣。清末民初,佛山手工業受洋貨衝擊逐漸衰落,工人大量失業,社會動盪不安。工人、貧苦大眾必須學武才能自保,鴻勝館則為他們提供了有力保障。為了滿足大眾習武的需求,三傳弟子李昌和黃昌在20世紀初租借太上廟作為鴻勝館的分館教授鴻勝蔡李佛拳。

“到了1921年,包括太上廟分館在內,全佛山設有鴻勝館約20間,整個鴻勝系統成員逾萬人。”黃鎮江說,鴻勝精神不單在於關懷弱勢群體,其門人、骨幹更積極參與了辛亥革命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其中,鴻勝館骨幹、革命烈士吳勤於1925年在太上廟成立南海縣四區農民協會,推動佛山農民運動的開展。1927年,隨著協會被查封,太上廟作為鴻勝館的使命戛然而止,但鴻勝館弟子仍然前赴後繼地投身革命事業。

佛山鴻勝紀念館、李廣海醫館:傳承俠義精神 感受俠醫傳奇

蔡李佛拳弟子在紀念館練拳。/佛山日報記者王澍攝

鴻勝弟子的俠義精神

站在鴻勝紀念館陳列室內,通過一張張歷史圖片和一件件館藏實物,不難想象出當時的鴻勝館是怎樣一種輝煌:那些血氣方剛的青少年,為了捍衛家園,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惜拋頭顱、灑熱血。

其中,最矚目的莫過於那把標註著“抗日戰士使用過的大刀”。這把鏽跡斑斑的大刀全長約90釐米,刀背厚約5毫米,尾部的圓環上綁著紅色紗布,整把刀看起來力量感十足。黃鎮江說,仔細觀察這把抗日大刀的刀刃,可以發現它曾經歷過的格鬥痕跡,“這是我們從東北農家淘回來的,擺在館裡,為了紀念抗戰時佛山鴻勝館弟子教授抗日戰士刀法的事蹟”。

黃鎮江曾聽鴻勝館四傳弟子何祥介紹,在抗日戰爭期間,佛山鴻勝館先輩曾兩次向上海守軍十九路軍的大刀隊傳授“抗日大刀法”。一次是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時,十九路軍出現了一支揹著大刀和長槍的部隊,他們精湛的武藝、凶猛的進攻給日軍造成了很大殺傷。另一次就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佛山鴻勝館三傳弟子、當年鴻勝體育會國術部主任陳藝林受上海武術總會(當時也叫全國武術總會)邀請,前去上海表演大刀法,受到好評,後來這套刀法被推選為抗日大刀法,在部隊推廣。

從櫥窗內的文圖解說中,還可以瞭解到抗日戰爭爆發後,錢維芳和吳勤在佛山開設大刀教練班,領導鴻勝體育會投入抗戰的洪流。1938年10月,佛山淪陷前夕,吳勤結束鴻勝體育會會務,並通知200名多名成員到石石肯鄉集中,成立抗日義勇軍。而這支義勇軍後來改編為廣州區遊擊第二支隊,即珠江縱隊前身。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我覺得鴻勝蔡李佛的現實意義,要將鴻勝蔡李佛拳傳統的武德傳承下來,也就是深表民族大義、追求真理、助人為樂。”為此,黃鎮江和他的同門、弟子,將鴻勝紀念館作為義教的基地,讓蔡李佛拳得以推廣、讓鴻勝弟子的俠義精神走進現代人的生活。

參觀指南

◆地址:禪城區祥安街15號

◆電話:0757-83217908

◆開放時間:9:00~17:00(16:30停止進場,逢週一及農曆除夕閉館)

◆交通:普君墟-公交車站,途經公交車:105路、114路、117路、120路、133路、135路、139路、141路、143路、153路

◎李廣海醫館:“俠醫”傳奇成風化人

2015年,在“李廣海跌打醫館”建館一百年之際,這個一度幾近荒廢的醫館舊址得以舊貌重現。醫館內的場景復原、史蹟陳列,除了向後人展示一代骨傷聖手李廣海留下的寶貴醫學遺產,還傳遞著他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精神。

佛山鴻勝紀念館、李廣海醫館:傳承俠義精神 感受俠醫傳奇

李廣海醫館裡的李廣海銅像。/佛山日報記者王偉楠攝

修復醫館致敬聖手

清末年間,佛山鎮近郊的柵下平政橋附近,是水果、水產河鮮、蔬菜、大米的集散地,又是冶鑄作坊、年畫作坊集中地,故此地街名也被稱之為果欄街、蜆欄街、藕欄街、米艇頭街、鐵砧街、鑄犁大街……每天早上,從佛山鎮及四鄉前來做買賣的鄉民很多,加上鄰近還有一間煙火鼎盛的玄壇廟,拜神的、做買賣的、鑄鐵的、做門神的,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成為佛山近郊繁華集市一景。

當時,在平政橋南側沙湧坊開設有一間“平恕堂”跌打醫館,坐診者正是李廣海的父親李才幹。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李廣海自小就對中醫跌打有著濃厚的興趣。1915年,李廣海繼承父業,並在“平恕堂”的基礎上擴建為“李廣海跌打醫館”,正式獨立行醫。

在六十多年從醫生涯中,李廣海以崇高的品德和精湛的醫術名噪海內外,成為嶺南一代骨傷科名醫。時至今日,佛山老一輩仍時常提起“跌打聖醫李廣海”,深深懷念他。

經歷百年,這座被定為佛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老醫館,以紀念館的方式再次走入公眾視野。豐收湧邊,煥然一新的李廣海醫館與外部的小型文化主題公園融為一體,青磚灰瓦,屋簷上刻畫著精美壁畫,在藍天綠樹的襯托下更顯嶺南建築的風味。踏入醫館大廳,參觀者看到面容慈祥的李廣海銅像時,便對這位醫者產生天然的好感。陳列展的100餘幅圖片、90餘件實物,則向客人展示這位懸壺濟世的行醫者傳承佛山中醫和中醫藥優秀傳統,為百姓治病療傷而留下的點點滴滴。

候診室、配藥房、製藥房、留醫部……禪城區博物館館藏研究部主任韓健說,李廣海醫館內的復原場景是根據曾得到李廣海無償救治的老街坊樑銳根的憶述來佈置的,“遺憾的是,未能找到當年李廣海在這裡行醫所用的物件。”1946年,李廣海在大福路(今嶺南大道)開設新醫館,舊址在房管部門接管後,曾做過環市衛生所、飯堂、託兒所等,當年的醫館裡物件難以尋得。

不過,得知李廣海醫館重修開放的消息後,李廣海後人和熱心市民紛紛捐贈和借展。韓健在多名市、區博物館的老專家協助下,精心策劃了“家學淵源志存高遠”“創立醫館青勝於藍”“與時俱進創新篇章”“傳承有道發揚光大”四大篇章,結合圖片、史料和實物展出李廣海在醫學方面的成就與貢獻。

佛山鴻勝紀念館、李廣海醫館:傳承俠義精神 感受俠醫傳奇

館內的李廣海生平事蹟介紹。/佛山日報記者王偉楠攝

家國情懷廣為傳頌

在韓健看來,館中最有價值的藏品要數由李廣海孫女李棣莊提供的珠江縱隊成立60週年紀念章,因為這個勳章見證了李廣海秉承民族大義,全力救助一撥又一撥抗日遊擊勇士的事蹟。

李廣海的孫子李國韶回憶,抗戰時期,來李廣海跌打醫館看病的除了周邊的鄉親,還有廣東遊擊隊二支隊的傷員以及後來珠江縱隊的傷員,李廣海除了盡力醫治,還免費提供醫藥及食宿。

在《嶺南名醫李廣海》一書中也記載著這段歷史。抗日戰爭時期,佛山鴻勝館三傳弟子吳勤率200多名同門組成抗日義勇隊,後被收編入“廣遊二支隊”,轉戰於南、番、順一帶,有力地打擊敵人,成為廣東主要的地方抗日武裝隊伍之一。從1939年起,同為鴻勝館三傳弟子的李廣海便祕密收治廣遊二支隊受刀槍炮傷病員。有的隊員因傷重行動不便,他專門在佛山市郊找房子安置他們,並冒著生命危險親自上門診治。珠江縱隊領導人之一鄭少康經常寫字條,介紹受槍炮傷的傷員前來診治,李廣海都是來者不拒,免費提供食宿,免費醫治,以滿腔的熱情和實際行動支持抗日戰爭。

李廣海還熱心公益,他本著“行醫、辦學、救國”的宗旨,1946年在柵下自籌資金創辦“柵溪民校”,學校以教習中文為主,同時聘請一些拳師教習國術。他還以父親的名字為貧困孩童開辦“才幹小學”,讓讀不上書的小孩免費入學。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和校園擴展,新中國成立後“柵溪民校”遷至普君墟金魚塘,後改稱佛山市第九小學。為了讓廣大民眾增長知識,提高文化素質,他出資在普君墟創立了“廣博圖書館”。

韓健說,通過翻閱《嶺南名醫李廣海》一書,還能看到李廣海無償捐贈祖屋和國家級文物等事例,“李廣海的骨傷科治療手法仍然在業內沿用,而他的家國情懷、大愛精神以及福廕鄉梓的善行義舉已成為典範,廣為傳頌”。

參觀指南

◆地址:禪城區文華北路忠義幼兒園旁

◆電話:0757-83217908

◆開放時間:9:00~17:00(16:30停止進場,逢週一及農曆除夕閉館)

◆交通:忠義路口-公交車站,途經公交車:111路、130路、131路、173路、G10路、G12路、桂05路

專家:傳承弘揚佛山行善俠義精神

曾經在珠江電影製片廠擔任編劇工作的潘國強,長期研究佛山鴻勝館的歷史,如今正在編寫電影劇本《鴻勝館》。他認為,無論是鴻勝紀念館還是李廣海醫館,都承載著佛山人樂善俠義精神,詮釋了何謂“大俠”“大善”。

“一百六十多年來,鴻勝館中不少仁人志士參加過太平天國革命、辛亥革命、大革命和抗日戰爭,每個時期都湧現了不少骨幹為國捐軀,這在佛山數百家武館中是絕無僅有的。”潘國強說,鴻勝館充分體現了廣義中俠義精神——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同樣的,李廣海是佛山家喻戶曉的大善人,他所行的善不僅是贈醫施藥,而且在日偽特務橫行的時期,冒著巨大的風險堅持為抗日武裝服務,給後人樹立了道德豐碑。

潘國強表示,通過建立這兩個獨具特色的博物館,在成風化人同時,更展示了佛山這座樂善之城行善俠義的精神。5月18日,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他希望有關部門繼續豐富這兩個博物館的軟硬設施,“增加展品和培養專職解說員都是很有必要的。”潘國強說,遊客從陳列的照片和物件上獲取信息有限,但是這些文物背後所蘊藏的文化價值或者歷史價值往往更能引起大眾的關注。

文丨佛山日報記者招鈺英

編輯丨俞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