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汕頭南澳前江海濱路“普渡”,場面震撼!

佛教 民俗 梁武帝 漢朝 汕頭熱點 汕頭熱點 2017-09-07

中元節,汕頭南澳前江海濱路“普渡”,場面震撼!

普渡是鬼魂崇拜的主要表現形式,應該說是一種民風民俗。“普渡”原是佛教的術語,意為廣施法力,使眾生遍得解脫。早在漢代之前,中國就有“上元”、“中元”、“下元”三個節日,中元在七月十五,是祭祀祖先的節日。

中元節,汕頭南澳前江海濱路“普渡”,場面震撼!

西漢末東漢初,佛教傳入中國,魏晉南北朝時迅速發展,佛教中的“目連救母”的故事傳播開來。由於目連救母的傳說與中國傳統的孝道精神和祖先崇拜不謀而合,故很快被人們所接受。經南朝梁武帝的提倡,以目連救母故事為中心的佛教盂蘭盆會與中元節合而為一,並逐漸取而代之。

中元節,汕頭南澳前江海濱路“普渡”,場面震撼!

乾隆版《泉州府志》載:“中元祀先,寺觀作盂蘭會,俗名普渡。農曆七月十五的“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關於鬼節的傳說很多,到了鬼節,大家會普度、放水燈、跳鍾馗、搶孤。中國人相信,人死後會變成鬼魂,悠遊於天地之間。

中元節,汕頭南澳前江海濱路“普渡”,場面震撼!

中元普渡祭拜無子嗣的孤魂野鬼,讓它們也能享受到人世間的熱忱,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博愛”的延伸。而結合目連救母的故事,亦有助於孝道的宣揚。因此,中元節是可說一個具有正面意義的節慶。

中元節,汕頭南澳前江海濱路“普渡”,場面震撼!

自古至今,南澳以打漁為生的海民居多,每逢中元節普度時,各家各戶都會在門口擺設長長的供桌,擺上豐盛的菜飯以及其它的食物等,每盤菜上都要插上一枝香,並插些“海利第一”、“出海平安”、“一帆風順”等小旗幟,俗稱“拜門腳”祈福。

中元節,汕頭南澳前江海濱路“普渡”,場面震撼!

中元節,汕頭南澳前江海濱路“普渡”,場面震撼!

中元節,汕頭南澳前江海濱路“普渡”,場面震撼!

中元節,汕頭南澳前江海濱路“普渡”,場面震撼!

中元節,汕頭南澳前江海濱路“普渡”,場面震撼!

圖文: 海兵

來源:南澳海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