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

明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傳統的中元節,我們俗稱的鬼節。以前大錘也曾經在另外一個欄目“水滸細節解密”中,推出過相關的節目《水滸細節解密》之 水滸傳中的中元節慘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去收聽收看。因為中元節將至的緣故,所以本期大錘說史,咱們就來講述一下,這個中元節在歷史上的變遷

"

明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傳統的中元節,我們俗稱的鬼節。以前大錘也曾經在另外一個欄目“水滸細節解密”中,推出過相關的節目《水滸細節解密》之 水滸傳中的中元節慘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去收聽收看。因為中元節將至的緣故,所以本期大錘說史,咱們就來講述一下,這個中元節在歷史上的變遷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中元節在我國最初出現,是大約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不過最初的中元節,受到當時佛教在中土傳播的影響較大,因此最初時代的中元節,是以佛教“盂蘭盆”會的模式來進行的。“盂蘭盆”這個名字來源於梵語,意思是“解倒懸”,也就是把人死之後的魂魄從困厄中解救出來的意思。

在佛教“盂蘭盆”相關故事內容中,最出名的就是目連故事,說的是佛陀的弟子目連,其母死後被打入惡鬼界飽受折磨,目連為救母,按照佛陀的指點,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設置盂蘭盆供奉,以各色果品供奉十方僧眾,以求得其母擺脫惡鬼界。由此從南北朝時期開始,盂蘭盆會的主題就是施捨僧眾、報父母恩。

"

明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傳統的中元節,我們俗稱的鬼節。以前大錘也曾經在另外一個欄目“水滸細節解密”中,推出過相關的節目《水滸細節解密》之 水滸傳中的中元節慘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去收聽收看。因為中元節將至的緣故,所以本期大錘說史,咱們就來講述一下,這個中元節在歷史上的變遷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中元節在我國最初出現,是大約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不過最初的中元節,受到當時佛教在中土傳播的影響較大,因此最初時代的中元節,是以佛教“盂蘭盆”會的模式來進行的。“盂蘭盆”這個名字來源於梵語,意思是“解倒懸”,也就是把人死之後的魂魄從困厄中解救出來的意思。

在佛教“盂蘭盆”相關故事內容中,最出名的就是目連故事,說的是佛陀的弟子目連,其母死後被打入惡鬼界飽受折磨,目連為救母,按照佛陀的指點,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設置盂蘭盆供奉,以各色果品供奉十方僧眾,以求得其母擺脫惡鬼界。由此從南北朝時期開始,盂蘭盆會的主題就是施捨僧眾、報父母恩。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不過這只是七月十五中元節的歷史來源之一。從先秦時代開始,楚人就有在七月祭祀鬼神的風俗。而在更廣的範圍內,古人對七八月祭祖的活動也是很早就出現了。可以這麼說,佛教在南北朝於中土的傳播中,借用了古人素來的祭先祖的傳統,集中於七月十五這一天

當然,這也不是中元節的全部來源。中元節還有一個來源,那就是中土道教的傳播。比如說中元節的這個名字,就來源於道教的“三官”之說。道教以天官、地官和水官為三官,其中正月十五之日為天官賜福,七月十五為地官赦罪,十月十五為水官解厄[è]。這三官工作的三個日子,合稱為三元。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在道教的民間傳播中,七月十五這一天地官出巡人間,分辨善惡

"

明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傳統的中元節,我們俗稱的鬼節。以前大錘也曾經在另外一個欄目“水滸細節解密”中,推出過相關的節目《水滸細節解密》之 水滸傳中的中元節慘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去收聽收看。因為中元節將至的緣故,所以本期大錘說史,咱們就來講述一下,這個中元節在歷史上的變遷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中元節在我國最初出現,是大約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不過最初的中元節,受到當時佛教在中土傳播的影響較大,因此最初時代的中元節,是以佛教“盂蘭盆”會的模式來進行的。“盂蘭盆”這個名字來源於梵語,意思是“解倒懸”,也就是把人死之後的魂魄從困厄中解救出來的意思。

在佛教“盂蘭盆”相關故事內容中,最出名的就是目連故事,說的是佛陀的弟子目連,其母死後被打入惡鬼界飽受折磨,目連為救母,按照佛陀的指點,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設置盂蘭盆供奉,以各色果品供奉十方僧眾,以求得其母擺脫惡鬼界。由此從南北朝時期開始,盂蘭盆會的主題就是施捨僧眾、報父母恩。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不過這只是七月十五中元節的歷史來源之一。從先秦時代開始,楚人就有在七月祭祀鬼神的風俗。而在更廣的範圍內,古人對七八月祭祖的活動也是很早就出現了。可以這麼說,佛教在南北朝於中土的傳播中,借用了古人素來的祭先祖的傳統,集中於七月十五這一天

當然,這也不是中元節的全部來源。中元節還有一個來源,那就是中土道教的傳播。比如說中元節的這個名字,就來源於道教的“三官”之說。道教以天官、地官和水官為三官,其中正月十五之日為天官賜福,七月十五為地官赦罪,十月十五為水官解厄[è]。這三官工作的三個日子,合稱為三元。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在道教的民間傳播中,七月十五這一天地官出巡人間,分辨善惡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所以到了唐宋時期,古代的中元節就呈現出很有趣的三家共同行動的局面。成書於南宋的《武林舊事》一書就記載說,七月十五這一天,民間、佛、道三家都有各自的活動安排:道家是在這一天搞個洞齋醮[jiào]活動;佛寺則在這一天組織盂蘭盆齋、放焰口等等;而不信佛或道的人家,也會在這一天用新米、新醬、冥衣、時令鮮果、綵緞等等祭祀祖先,通常這一天為了顯示祭祀祖先的嚴肅,大家都要吃素,所以這一天屠戶休市一天。

這種三重力量的合力,最終讓中元節成為中古時代最熱鬧的一個節日。是的您沒看錯,從唐宋開始,中元節這一天的主題就是熱鬧。雖然說是這一天以祭祀先祖為主基調,但是中元節依舊是以祭祀死者之名為生者之樂,在廣大參與者的彙集之下,成為了一個盛大的節日

"

明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傳統的中元節,我們俗稱的鬼節。以前大錘也曾經在另外一個欄目“水滸細節解密”中,推出過相關的節目《水滸細節解密》之 水滸傳中的中元節慘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去收聽收看。因為中元節將至的緣故,所以本期大錘說史,咱們就來講述一下,這個中元節在歷史上的變遷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中元節在我國最初出現,是大約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不過最初的中元節,受到當時佛教在中土傳播的影響較大,因此最初時代的中元節,是以佛教“盂蘭盆”會的模式來進行的。“盂蘭盆”這個名字來源於梵語,意思是“解倒懸”,也就是把人死之後的魂魄從困厄中解救出來的意思。

在佛教“盂蘭盆”相關故事內容中,最出名的就是目連故事,說的是佛陀的弟子目連,其母死後被打入惡鬼界飽受折磨,目連為救母,按照佛陀的指點,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設置盂蘭盆供奉,以各色果品供奉十方僧眾,以求得其母擺脫惡鬼界。由此從南北朝時期開始,盂蘭盆會的主題就是施捨僧眾、報父母恩。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不過這只是七月十五中元節的歷史來源之一。從先秦時代開始,楚人就有在七月祭祀鬼神的風俗。而在更廣的範圍內,古人對七八月祭祖的活動也是很早就出現了。可以這麼說,佛教在南北朝於中土的傳播中,借用了古人素來的祭先祖的傳統,集中於七月十五這一天

當然,這也不是中元節的全部來源。中元節還有一個來源,那就是中土道教的傳播。比如說中元節的這個名字,就來源於道教的“三官”之說。道教以天官、地官和水官為三官,其中正月十五之日為天官賜福,七月十五為地官赦罪,十月十五為水官解厄[è]。這三官工作的三個日子,合稱為三元。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在道教的民間傳播中,七月十五這一天地官出巡人間,分辨善惡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所以到了唐宋時期,古代的中元節就呈現出很有趣的三家共同行動的局面。成書於南宋的《武林舊事》一書就記載說,七月十五這一天,民間、佛、道三家都有各自的活動安排:道家是在這一天搞個洞齋醮[jiào]活動;佛寺則在這一天組織盂蘭盆齋、放焰口等等;而不信佛或道的人家,也會在這一天用新米、新醬、冥衣、時令鮮果、綵緞等等祭祀祖先,通常這一天為了顯示祭祀祖先的嚴肅,大家都要吃素,所以這一天屠戶休市一天。

這種三重力量的合力,最終讓中元節成為中古時代最熱鬧的一個節日。是的您沒看錯,從唐宋開始,中元節這一天的主題就是熱鬧。雖然說是這一天以祭祀先祖為主基調,但是中元節依舊是以祭祀死者之名為生者之樂,在廣大參與者的彙集之下,成為了一個盛大的節日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從唐代開始,官府准許在中元節放假三天,這固定了中元節的節慶。而到了宋代,更是取消了中元夜間的宵禁,也就是允許晚上可以徹夜狂歡,於是中元節這個紀念亡者的生者狂歡節,越發熱鬧起來。

這一天的熱鬧很多,除了祭祀祖先、搞道家、佛家活動之外,還有很多活動,比如賞月。因為在農曆十五,七月十五的月亮也是很圓的,所以從唐代就有中元節賞月的傳統。中唐詩人李郢[yǐng]就有詩描寫中元賞月的熱烈,他是這麼說的:“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紅燭影回仙態近,翠鬟光動看人多。”

這種中元節賞月習俗延續到了宋代,著名文臣范仲淹就留下過中元節賞月的詩篇。而且在宋代,中元賞月已經不再是文人士大夫的專利了。成書於南宋的《夢粱錄》記載,當時市民中元賞月之風非常興盛,號稱這天晚上游人絡繹不絕,直到天明還有人在玩樂。

"

明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傳統的中元節,我們俗稱的鬼節。以前大錘也曾經在另外一個欄目“水滸細節解密”中,推出過相關的節目《水滸細節解密》之 水滸傳中的中元節慘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去收聽收看。因為中元節將至的緣故,所以本期大錘說史,咱們就來講述一下,這個中元節在歷史上的變遷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中元節在我國最初出現,是大約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不過最初的中元節,受到當時佛教在中土傳播的影響較大,因此最初時代的中元節,是以佛教“盂蘭盆”會的模式來進行的。“盂蘭盆”這個名字來源於梵語,意思是“解倒懸”,也就是把人死之後的魂魄從困厄中解救出來的意思。

在佛教“盂蘭盆”相關故事內容中,最出名的就是目連故事,說的是佛陀的弟子目連,其母死後被打入惡鬼界飽受折磨,目連為救母,按照佛陀的指點,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設置盂蘭盆供奉,以各色果品供奉十方僧眾,以求得其母擺脫惡鬼界。由此從南北朝時期開始,盂蘭盆會的主題就是施捨僧眾、報父母恩。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不過這只是七月十五中元節的歷史來源之一。從先秦時代開始,楚人就有在七月祭祀鬼神的風俗。而在更廣的範圍內,古人對七八月祭祖的活動也是很早就出現了。可以這麼說,佛教在南北朝於中土的傳播中,借用了古人素來的祭先祖的傳統,集中於七月十五這一天

當然,這也不是中元節的全部來源。中元節還有一個來源,那就是中土道教的傳播。比如說中元節的這個名字,就來源於道教的“三官”之說。道教以天官、地官和水官為三官,其中正月十五之日為天官賜福,七月十五為地官赦罪,十月十五為水官解厄[è]。這三官工作的三個日子,合稱為三元。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在道教的民間傳播中,七月十五這一天地官出巡人間,分辨善惡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所以到了唐宋時期,古代的中元節就呈現出很有趣的三家共同行動的局面。成書於南宋的《武林舊事》一書就記載說,七月十五這一天,民間、佛、道三家都有各自的活動安排:道家是在這一天搞個洞齋醮[jiào]活動;佛寺則在這一天組織盂蘭盆齋、放焰口等等;而不信佛或道的人家,也會在這一天用新米、新醬、冥衣、時令鮮果、綵緞等等祭祀祖先,通常這一天為了顯示祭祀祖先的嚴肅,大家都要吃素,所以這一天屠戶休市一天。

這種三重力量的合力,最終讓中元節成為中古時代最熱鬧的一個節日。是的您沒看錯,從唐宋開始,中元節這一天的主題就是熱鬧。雖然說是這一天以祭祀先祖為主基調,但是中元節依舊是以祭祀死者之名為生者之樂,在廣大參與者的彙集之下,成為了一個盛大的節日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從唐代開始,官府准許在中元節放假三天,這固定了中元節的節慶。而到了宋代,更是取消了中元夜間的宵禁,也就是允許晚上可以徹夜狂歡,於是中元節這個紀念亡者的生者狂歡節,越發熱鬧起來。

這一天的熱鬧很多,除了祭祀祖先、搞道家、佛家活動之外,還有很多活動,比如賞月。因為在農曆十五,七月十五的月亮也是很圓的,所以從唐代就有中元節賞月的傳統。中唐詩人李郢[yǐng]就有詩描寫中元賞月的熱烈,他是這麼說的:“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紅燭影回仙態近,翠鬟光動看人多。”

這種中元節賞月習俗延續到了宋代,著名文臣范仲淹就留下過中元節賞月的詩篇。而且在宋代,中元賞月已經不再是文人士大夫的專利了。成書於南宋的《夢粱錄》記載,當時市民中元賞月之風非常興盛,號稱這天晚上游人絡繹不絕,直到天明還有人在玩樂。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古代中元節的另一大活動就是賞燈。在北宋之前,是賞陸地之燈,一切比照正月十五上元燈節的活動而來。不過到了南宋,又增加了放河燈的項目。起初是皇帝派人去放,規模很大,“江燈萬盞”。後來逐漸擴展到民間。

此外還有看戲(主要是目連救母戲)、遊船等等,而且到了宋代,中元節的節日食品和節日商品都非常多,商業也進入鼎盛。

"

明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傳統的中元節,我們俗稱的鬼節。以前大錘也曾經在另外一個欄目“水滸細節解密”中,推出過相關的節目《水滸細節解密》之 水滸傳中的中元節慘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去收聽收看。因為中元節將至的緣故,所以本期大錘說史,咱們就來講述一下,這個中元節在歷史上的變遷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中元節在我國最初出現,是大約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不過最初的中元節,受到當時佛教在中土傳播的影響較大,因此最初時代的中元節,是以佛教“盂蘭盆”會的模式來進行的。“盂蘭盆”這個名字來源於梵語,意思是“解倒懸”,也就是把人死之後的魂魄從困厄中解救出來的意思。

在佛教“盂蘭盆”相關故事內容中,最出名的就是目連故事,說的是佛陀的弟子目連,其母死後被打入惡鬼界飽受折磨,目連為救母,按照佛陀的指點,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設置盂蘭盆供奉,以各色果品供奉十方僧眾,以求得其母擺脫惡鬼界。由此從南北朝時期開始,盂蘭盆會的主題就是施捨僧眾、報父母恩。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不過這只是七月十五中元節的歷史來源之一。從先秦時代開始,楚人就有在七月祭祀鬼神的風俗。而在更廣的範圍內,古人對七八月祭祖的活動也是很早就出現了。可以這麼說,佛教在南北朝於中土的傳播中,借用了古人素來的祭先祖的傳統,集中於七月十五這一天

當然,這也不是中元節的全部來源。中元節還有一個來源,那就是中土道教的傳播。比如說中元節的這個名字,就來源於道教的“三官”之說。道教以天官、地官和水官為三官,其中正月十五之日為天官賜福,七月十五為地官赦罪,十月十五為水官解厄[è]。這三官工作的三個日子,合稱為三元。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在道教的民間傳播中,七月十五這一天地官出巡人間,分辨善惡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所以到了唐宋時期,古代的中元節就呈現出很有趣的三家共同行動的局面。成書於南宋的《武林舊事》一書就記載說,七月十五這一天,民間、佛、道三家都有各自的活動安排:道家是在這一天搞個洞齋醮[jiào]活動;佛寺則在這一天組織盂蘭盆齋、放焰口等等;而不信佛或道的人家,也會在這一天用新米、新醬、冥衣、時令鮮果、綵緞等等祭祀祖先,通常這一天為了顯示祭祀祖先的嚴肅,大家都要吃素,所以這一天屠戶休市一天。

這種三重力量的合力,最終讓中元節成為中古時代最熱鬧的一個節日。是的您沒看錯,從唐宋開始,中元節這一天的主題就是熱鬧。雖然說是這一天以祭祀先祖為主基調,但是中元節依舊是以祭祀死者之名為生者之樂,在廣大參與者的彙集之下,成為了一個盛大的節日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從唐代開始,官府准許在中元節放假三天,這固定了中元節的節慶。而到了宋代,更是取消了中元夜間的宵禁,也就是允許晚上可以徹夜狂歡,於是中元節這個紀念亡者的生者狂歡節,越發熱鬧起來。

這一天的熱鬧很多,除了祭祀祖先、搞道家、佛家活動之外,還有很多活動,比如賞月。因為在農曆十五,七月十五的月亮也是很圓的,所以從唐代就有中元節賞月的傳統。中唐詩人李郢[yǐng]就有詩描寫中元賞月的熱烈,他是這麼說的:“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紅燭影回仙態近,翠鬟光動看人多。”

這種中元節賞月習俗延續到了宋代,著名文臣范仲淹就留下過中元節賞月的詩篇。而且在宋代,中元賞月已經不再是文人士大夫的專利了。成書於南宋的《夢粱錄》記載,當時市民中元賞月之風非常興盛,號稱這天晚上游人絡繹不絕,直到天明還有人在玩樂。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古代中元節的另一大活動就是賞燈。在北宋之前,是賞陸地之燈,一切比照正月十五上元燈節的活動而來。不過到了南宋,又增加了放河燈的項目。起初是皇帝派人去放,規模很大,“江燈萬盞”。後來逐漸擴展到民間。

此外還有看戲(主要是目連救母戲)、遊船等等,而且到了宋代,中元節的節日食品和節日商品都非常多,商業也進入鼎盛。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古代在中元節的熱烈的節慶活動,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成書於清代的《燕京歲時記》、《帝京歲時紀勝》就記載,中元節放河燈,無論南北都非常熱鬧,即便是小孩子也人手拿一盞荷葉燈,結伴遊走,甚至還有用蓮蓬、瓜皮為燈,組織斗燈會的。

同時盂蘭盆會也更加熱鬧,各種民間文藝表演(秧歌、舞獅)等等熱鬧非凡,中元夜的遊船生意也非常火爆。可以這麼說,在中古時代相當長的時間裡,在中元節夜裡站在街上,那是絲毫感受不到鬼節的恐怖的,只有人間的繁盛熱鬧。

"

明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傳統的中元節,我們俗稱的鬼節。以前大錘也曾經在另外一個欄目“水滸細節解密”中,推出過相關的節目《水滸細節解密》之 水滸傳中的中元節慘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去收聽收看。因為中元節將至的緣故,所以本期大錘說史,咱們就來講述一下,這個中元節在歷史上的變遷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中元節在我國最初出現,是大約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不過最初的中元節,受到當時佛教在中土傳播的影響較大,因此最初時代的中元節,是以佛教“盂蘭盆”會的模式來進行的。“盂蘭盆”這個名字來源於梵語,意思是“解倒懸”,也就是把人死之後的魂魄從困厄中解救出來的意思。

在佛教“盂蘭盆”相關故事內容中,最出名的就是目連故事,說的是佛陀的弟子目連,其母死後被打入惡鬼界飽受折磨,目連為救母,按照佛陀的指點,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設置盂蘭盆供奉,以各色果品供奉十方僧眾,以求得其母擺脫惡鬼界。由此從南北朝時期開始,盂蘭盆會的主題就是施捨僧眾、報父母恩。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不過這只是七月十五中元節的歷史來源之一。從先秦時代開始,楚人就有在七月祭祀鬼神的風俗。而在更廣的範圍內,古人對七八月祭祖的活動也是很早就出現了。可以這麼說,佛教在南北朝於中土的傳播中,借用了古人素來的祭先祖的傳統,集中於七月十五這一天

當然,這也不是中元節的全部來源。中元節還有一個來源,那就是中土道教的傳播。比如說中元節的這個名字,就來源於道教的“三官”之說。道教以天官、地官和水官為三官,其中正月十五之日為天官賜福,七月十五為地官赦罪,十月十五為水官解厄[è]。這三官工作的三個日子,合稱為三元。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在道教的民間傳播中,七月十五這一天地官出巡人間,分辨善惡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所以到了唐宋時期,古代的中元節就呈現出很有趣的三家共同行動的局面。成書於南宋的《武林舊事》一書就記載說,七月十五這一天,民間、佛、道三家都有各自的活動安排:道家是在這一天搞個洞齋醮[jiào]活動;佛寺則在這一天組織盂蘭盆齋、放焰口等等;而不信佛或道的人家,也會在這一天用新米、新醬、冥衣、時令鮮果、綵緞等等祭祀祖先,通常這一天為了顯示祭祀祖先的嚴肅,大家都要吃素,所以這一天屠戶休市一天。

這種三重力量的合力,最終讓中元節成為中古時代最熱鬧的一個節日。是的您沒看錯,從唐宋開始,中元節這一天的主題就是熱鬧。雖然說是這一天以祭祀先祖為主基調,但是中元節依舊是以祭祀死者之名為生者之樂,在廣大參與者的彙集之下,成為了一個盛大的節日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從唐代開始,官府准許在中元節放假三天,這固定了中元節的節慶。而到了宋代,更是取消了中元夜間的宵禁,也就是允許晚上可以徹夜狂歡,於是中元節這個紀念亡者的生者狂歡節,越發熱鬧起來。

這一天的熱鬧很多,除了祭祀祖先、搞道家、佛家活動之外,還有很多活動,比如賞月。因為在農曆十五,七月十五的月亮也是很圓的,所以從唐代就有中元節賞月的傳統。中唐詩人李郢[yǐng]就有詩描寫中元賞月的熱烈,他是這麼說的:“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紅燭影回仙態近,翠鬟光動看人多。”

這種中元節賞月習俗延續到了宋代,著名文臣范仲淹就留下過中元節賞月的詩篇。而且在宋代,中元賞月已經不再是文人士大夫的專利了。成書於南宋的《夢粱錄》記載,當時市民中元賞月之風非常興盛,號稱這天晚上游人絡繹不絕,直到天明還有人在玩樂。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古代中元節的另一大活動就是賞燈。在北宋之前,是賞陸地之燈,一切比照正月十五上元燈節的活動而來。不過到了南宋,又增加了放河燈的項目。起初是皇帝派人去放,規模很大,“江燈萬盞”。後來逐漸擴展到民間。

此外還有看戲(主要是目連救母戲)、遊船等等,而且到了宋代,中元節的節日食品和節日商品都非常多,商業也進入鼎盛。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古代在中元節的熱烈的節慶活動,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成書於清代的《燕京歲時記》、《帝京歲時紀勝》就記載,中元節放河燈,無論南北都非常熱鬧,即便是小孩子也人手拿一盞荷葉燈,結伴遊走,甚至還有用蓮蓬、瓜皮為燈,組織斗燈會的。

同時盂蘭盆會也更加熱鬧,各種民間文藝表演(秧歌、舞獅)等等熱鬧非凡,中元夜的遊船生意也非常火爆。可以這麼說,在中古時代相當長的時間裡,在中元節夜裡站在街上,那是絲毫感受不到鬼節的恐怖的,只有人間的繁盛熱鬧。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中元節的這種熱烈節俗一直到進入清末民國時代,才開始了衰落過程。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今天,基本上南方一些地區仍舊保持著熱烈的中元節俗,不過從普遍性的節日來說,中元節已經不復曾經的生者狂歡節的模樣,北方很多地區,這一天只是保留著祭祖先等一些內容。

後世學者認為,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進入20世紀之後,隨著西方科學思想的湧入,植根於封建社會農耕文化的傳統佛家、道家活動都受到了一定衝擊,而這兩家的活動構成了中元節的事實上的基礎。

往昔那些商業活動、賞月活動以及遊船賞燈活動,其本質上還是依託於這些佛家道家的宗教活動展開的,而當這些宗教活動受到很大沖擊,齋醮、盂蘭盆會、放焰口等等活動銳減,原本與之伴生的那些民間娛樂活動,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退。

"

明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傳統的中元節,我們俗稱的鬼節。以前大錘也曾經在另外一個欄目“水滸細節解密”中,推出過相關的節目《水滸細節解密》之 水滸傳中的中元節慘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去收聽收看。因為中元節將至的緣故,所以本期大錘說史,咱們就來講述一下,這個中元節在歷史上的變遷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中元節在我國最初出現,是大約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不過最初的中元節,受到當時佛教在中土傳播的影響較大,因此最初時代的中元節,是以佛教“盂蘭盆”會的模式來進行的。“盂蘭盆”這個名字來源於梵語,意思是“解倒懸”,也就是把人死之後的魂魄從困厄中解救出來的意思。

在佛教“盂蘭盆”相關故事內容中,最出名的就是目連故事,說的是佛陀的弟子目連,其母死後被打入惡鬼界飽受折磨,目連為救母,按照佛陀的指點,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設置盂蘭盆供奉,以各色果品供奉十方僧眾,以求得其母擺脫惡鬼界。由此從南北朝時期開始,盂蘭盆會的主題就是施捨僧眾、報父母恩。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不過這只是七月十五中元節的歷史來源之一。從先秦時代開始,楚人就有在七月祭祀鬼神的風俗。而在更廣的範圍內,古人對七八月祭祖的活動也是很早就出現了。可以這麼說,佛教在南北朝於中土的傳播中,借用了古人素來的祭先祖的傳統,集中於七月十五這一天

當然,這也不是中元節的全部來源。中元節還有一個來源,那就是中土道教的傳播。比如說中元節的這個名字,就來源於道教的“三官”之說。道教以天官、地官和水官為三官,其中正月十五之日為天官賜福,七月十五為地官赦罪,十月十五為水官解厄[è]。這三官工作的三個日子,合稱為三元。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在道教的民間傳播中,七月十五這一天地官出巡人間,分辨善惡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所以到了唐宋時期,古代的中元節就呈現出很有趣的三家共同行動的局面。成書於南宋的《武林舊事》一書就記載說,七月十五這一天,民間、佛、道三家都有各自的活動安排:道家是在這一天搞個洞齋醮[jiào]活動;佛寺則在這一天組織盂蘭盆齋、放焰口等等;而不信佛或道的人家,也會在這一天用新米、新醬、冥衣、時令鮮果、綵緞等等祭祀祖先,通常這一天為了顯示祭祀祖先的嚴肅,大家都要吃素,所以這一天屠戶休市一天。

這種三重力量的合力,最終讓中元節成為中古時代最熱鬧的一個節日。是的您沒看錯,從唐宋開始,中元節這一天的主題就是熱鬧。雖然說是這一天以祭祀先祖為主基調,但是中元節依舊是以祭祀死者之名為生者之樂,在廣大參與者的彙集之下,成為了一個盛大的節日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從唐代開始,官府准許在中元節放假三天,這固定了中元節的節慶。而到了宋代,更是取消了中元夜間的宵禁,也就是允許晚上可以徹夜狂歡,於是中元節這個紀念亡者的生者狂歡節,越發熱鬧起來。

這一天的熱鬧很多,除了祭祀祖先、搞道家、佛家活動之外,還有很多活動,比如賞月。因為在農曆十五,七月十五的月亮也是很圓的,所以從唐代就有中元節賞月的傳統。中唐詩人李郢[yǐng]就有詩描寫中元賞月的熱烈,他是這麼說的:“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紅燭影回仙態近,翠鬟光動看人多。”

這種中元節賞月習俗延續到了宋代,著名文臣范仲淹就留下過中元節賞月的詩篇。而且在宋代,中元賞月已經不再是文人士大夫的專利了。成書於南宋的《夢粱錄》記載,當時市民中元賞月之風非常興盛,號稱這天晚上游人絡繹不絕,直到天明還有人在玩樂。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古代中元節的另一大活動就是賞燈。在北宋之前,是賞陸地之燈,一切比照正月十五上元燈節的活動而來。不過到了南宋,又增加了放河燈的項目。起初是皇帝派人去放,規模很大,“江燈萬盞”。後來逐漸擴展到民間。

此外還有看戲(主要是目連救母戲)、遊船等等,而且到了宋代,中元節的節日食品和節日商品都非常多,商業也進入鼎盛。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古代在中元節的熱烈的節慶活動,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成書於清代的《燕京歲時記》、《帝京歲時紀勝》就記載,中元節放河燈,無論南北都非常熱鬧,即便是小孩子也人手拿一盞荷葉燈,結伴遊走,甚至還有用蓮蓬、瓜皮為燈,組織斗燈會的。

同時盂蘭盆會也更加熱鬧,各種民間文藝表演(秧歌、舞獅)等等熱鬧非凡,中元夜的遊船生意也非常火爆。可以這麼說,在中古時代相當長的時間裡,在中元節夜裡站在街上,那是絲毫感受不到鬼節的恐怖的,只有人間的繁盛熱鬧。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中元節的這種熱烈節俗一直到進入清末民國時代,才開始了衰落過程。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今天,基本上南方一些地區仍舊保持著熱烈的中元節俗,不過從普遍性的節日來說,中元節已經不復曾經的生者狂歡節的模樣,北方很多地區,這一天只是保留著祭祖先等一些內容。

後世學者認為,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進入20世紀之後,隨著西方科學思想的湧入,植根於封建社會農耕文化的傳統佛家、道家活動都受到了一定衝擊,而這兩家的活動構成了中元節的事實上的基礎。

往昔那些商業活動、賞月活動以及遊船賞燈活動,其本質上還是依託於這些佛家道家的宗教活動展開的,而當這些宗教活動受到很大沖擊,齋醮、盂蘭盆會、放焰口等等活動銳減,原本與之伴生的那些民間娛樂活動,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退。

中元節將至,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繁盛熱烈的狂歡節日

咱們大錘說史的讀者聽友都知道,以前大錘做過不少關於民俗節日的節目,關於民俗節日的興旺與衰退,大錘也很難對這些變化做出到底是好是壞的判斷。有興旺有衰亡,這可能就是民俗節日活態傳承的一種基本形式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