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觀點】五蘊解讀—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

佛教 宇宙 多元文化和平和諧 2019-04-07

【學法體會分享】五蘊解讀——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

【佛學觀點】五蘊解讀—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

【佛學觀點】五蘊解讀—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

佛教從根本上而言是研究宇宙的隱態世界的學問,更是研究生命實踐,生命的開花和生命的結果的學問。

《心經》是佛法的精髓,人們唸誦的心經,其最關要之處是“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大聖佛祖教導我們“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本文根據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有關五蘊的教示,所作的一點體會與認識,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本文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二、五蘊的機制

三、人的十三層識,宇宙的四重多維度時空與五蘊的關係

四、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佛學觀點】五蘊解讀—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


四、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大聖 釋迦牟尼佛祖的原始經教之一《雜阿含經》第一經說:“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常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身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這段經文教導我們如實關照物質世界及人身心的各個層面都是無常的,以正觀、正思維放下一切執著,就會得到真正的解脫。

【佛學觀點】五蘊解讀—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

對於最後幾句話“我身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的詮釋,聲聞乘、緣覺乘、大乘和密乘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聲聞乘的解釋是我不會再次地出生,我這個清淨的修行已經確立了,照見五蘊皆空了,應當完成的都已經完成,自己知道不會再受輪迴,而作為密內密的聖密宗的解讀則是 我的修證已經可以達到虹化的水平,虹化了以後,通過四重多維度時空,再轉世回來的時候,已經照見五蘊皆空,不會再被五蘊所迷惑,回到僧團中要度盡一切眾生。

試想,如果說已經正觀無常,放下了一切執著,照見了五蘊皆空,那麼所謂的“放下了一切執著”轉而卻又去執著一個涅槃的境界,執著於自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脫離煩惱而不再回到世間度眾,這本身就是一個執著俱生我執的有所求的發心,怎麼可以證得以清淨無我為前提的涅槃聖果呢?

《嘛哈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雲:“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裡實際上已經包含著虹轉法門,照見五蘊皆空,首先自解脫,自己脫離了煩惱,無所畏懼自解脫,衝破了五蘊的業圈,以自己清淨、無我、調伏、精進的行動進入涅槃的境界,這一個涅槃的境界是虹轉法門的境界,是“度一切苦厄”的境界,“度一切苦厄”是佛教修行者的根本方向和目標,沒有確立這一個根本,難免一切發心及行動為俱生我執所纏縛,連自我的解脫也無法達到。

前文已經提到,聖密宗所研究的是人九識以上的靈性生命。人的色身生命是無常的,速朽的幻相,唯有靈性生命才是永恆的。虹轉法門是聖密宗的根本法門,所體現的就是對眾生永恆的靈性生命的極終關懷。若能夠利用這有限的、短暫的、速朽的人生,投入虹轉法門的修行,借幻修真,就能提升自己的靈性生命,以及用自己修行所積累的靈性功德,幫助更多的眾生。

虹化有三種不同層次的虹化,即極終善性虹化,般若智證虹化,悲心慈證虹化。三種不同層次的虹化體現了救度各種不同的眾生,尤其是普世法門悲心慈證虹化,人人可修,人人可證,徹底將似只可為極少數人證得的虹化變為普遍而可以被更多眾生享用的法門,這依靠的就是根本導師及歷代聖祖師佛的靈性功德的加披。

【佛學觀點】五蘊解讀—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

虹化和轉世法門,因為有了聖密家庭的設施而得到切實和具體的保證。聖密家庭在外相上顯現家庭形態,父母形態,然而其本質卻是為承接轉世聖者轉世再來的諸部聖密設施,如《佛說內藏百寶經》所言:“菩薩不從父母構精所生,其身化作,譬如幻示現父母,隨世間習俗而入,示現如是。”聖密家庭的設施,猶如發射衛星上天又準確收回一樣,可以保證定量,定性,準確無誤的虹化和轉世。

聖密家庭的設施,又同時以這一方便法門適應不願剃度出家的眾生追尋永恆生命自在解脫的需求,從而使“度一切苦厄”得到真正實現。否則,只有出家修道,沒有在家人行道,佛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全文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