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程度上,三觀是弱者的自我保護(解析:不要談三觀)'

佛教 金剛經 孔子 YOD情感 2019-09-12
"
"
某種程度上,三觀是弱者的自我保護(解析:不要談三觀)

做好不同的事。

不要張口閉口談三觀!

因為有時候你所謂的三觀

就是制約你發展的藩籬,

不跳出這種桎梏,

就難以到達新的境界!

——寫在前面的話

"
某種程度上,三觀是弱者的自我保護(解析:不要談三觀)

做好不同的事。

不要張口閉口談三觀!

因為有時候你所謂的三觀

就是制約你發展的藩籬,

不跳出這種桎梏,

就難以到達新的境界!

——寫在前面的話

某種程度上,三觀是弱者的自我保護(解析:不要談三觀)

與你三觀相合的人,往往與你有同樣的優點與缺點,你們很容易形成一種封閉的氣場,使優點成為自負,缺點成為短板。

“生活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它是灰色的。

我們只能選擇自己想要的,而不是永遠正確的。

永遠正確,就是活給別人看。”

不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而是三觀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越成熟的人越不喜歡談三觀。某種程度上,三觀是弱者的自我保護。

如今社會,許多人學佛卻反而學的一身“佛氣”。

如南懷瑾先生所說,真正的大乘道是不用裝成學道的樣子的。且聽聽南老如何開示學佛之路。

就像我說許多學佛的人,一臉佛相,滿口佛話。有同學講電話,跟對方說要“供養”什麼東西,我在一旁聽了就罵,講什麼“供養”,講把東西給了人就是了嘛,偏要用“供養”,為什麼滿口佛話。

學佛久了以後,講起話來就用另外一套術語,這就是學佛不通。

大乘菩薩學通了的,嘴裡沒有這些術語。什麼“般若”、“供養”、“佈施”、“因緣”都是術語,你跟不懂的人就不能用這套,要用普通的話來講。

很多朋友對我說,來這裡跟你聊聊很好玩,可是你那些學生不正常。我說,對!這些學生不正常,滿口佛話,一身佛氣,非要作個莊嚴的樣子出來不可,多討厭!

所以社會常看我們這一群人是瘋子。

學了佛法容易被法困住的,任何一行幹久了就有職業病。

"
某種程度上,三觀是弱者的自我保護(解析:不要談三觀)

做好不同的事。

不要張口閉口談三觀!

因為有時候你所謂的三觀

就是制約你發展的藩籬,

不跳出這種桎梏,

就難以到達新的境界!

——寫在前面的話

某種程度上,三觀是弱者的自我保護(解析:不要談三觀)

與你三觀相合的人,往往與你有同樣的優點與缺點,你們很容易形成一種封閉的氣場,使優點成為自負,缺點成為短板。

“生活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它是灰色的。

我們只能選擇自己想要的,而不是永遠正確的。

永遠正確,就是活給別人看。”

不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而是三觀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越成熟的人越不喜歡談三觀。某種程度上,三觀是弱者的自我保護。

如今社會,許多人學佛卻反而學的一身“佛氣”。

如南懷瑾先生所說,真正的大乘道是不用裝成學道的樣子的。且聽聽南老如何開示學佛之路。

就像我說許多學佛的人,一臉佛相,滿口佛話。有同學講電話,跟對方說要“供養”什麼東西,我在一旁聽了就罵,講什麼“供養”,講把東西給了人就是了嘛,偏要用“供養”,為什麼滿口佛話。

學佛久了以後,講起話來就用另外一套術語,這就是學佛不通。

大乘菩薩學通了的,嘴裡沒有這些術語。什麼“般若”、“供養”、“佈施”、“因緣”都是術語,你跟不懂的人就不能用這套,要用普通的話來講。

很多朋友對我說,來這裡跟你聊聊很好玩,可是你那些學生不正常。我說,對!這些學生不正常,滿口佛話,一身佛氣,非要作個莊嚴的樣子出來不可,多討厭!

所以社會常看我們這一群人是瘋子。

學了佛法容易被法困住的,任何一行幹久了就有職業病。

某種程度上,三觀是弱者的自我保護(解析:不要談三觀)

佛法在哪裡?

不一定在佛經上啊!世間法皆是佛法,《金剛經》下面會告訴你。

所以大家不要把學佛的精神和生活與現實人生分開。本來無所謂出世,也無所謂入世。

記得當年有老前輩問我:依你這個程度,為什麼不出家呢?

我說,你要搞清楚,我從來也沒有入過家。

世界上哪有個出?

哪有個入啊?

不出也不入嘛!那些都是外形,都是相。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這才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

"
某種程度上,三觀是弱者的自我保護(解析:不要談三觀)

做好不同的事。

不要張口閉口談三觀!

因為有時候你所謂的三觀

就是制約你發展的藩籬,

不跳出這種桎梏,

就難以到達新的境界!

——寫在前面的話

某種程度上,三觀是弱者的自我保護(解析:不要談三觀)

與你三觀相合的人,往往與你有同樣的優點與缺點,你們很容易形成一種封閉的氣場,使優點成為自負,缺點成為短板。

“生活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它是灰色的。

我們只能選擇自己想要的,而不是永遠正確的。

永遠正確,就是活給別人看。”

不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而是三觀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越成熟的人越不喜歡談三觀。某種程度上,三觀是弱者的自我保護。

如今社會,許多人學佛卻反而學的一身“佛氣”。

如南懷瑾先生所說,真正的大乘道是不用裝成學道的樣子的。且聽聽南老如何開示學佛之路。

就像我說許多學佛的人,一臉佛相,滿口佛話。有同學講電話,跟對方說要“供養”什麼東西,我在一旁聽了就罵,講什麼“供養”,講把東西給了人就是了嘛,偏要用“供養”,為什麼滿口佛話。

學佛久了以後,講起話來就用另外一套術語,這就是學佛不通。

大乘菩薩學通了的,嘴裡沒有這些術語。什麼“般若”、“供養”、“佈施”、“因緣”都是術語,你跟不懂的人就不能用這套,要用普通的話來講。

很多朋友對我說,來這裡跟你聊聊很好玩,可是你那些學生不正常。我說,對!這些學生不正常,滿口佛話,一身佛氣,非要作個莊嚴的樣子出來不可,多討厭!

所以社會常看我們這一群人是瘋子。

學了佛法容易被法困住的,任何一行幹久了就有職業病。

某種程度上,三觀是弱者的自我保護(解析:不要談三觀)

佛法在哪裡?

不一定在佛經上啊!世間法皆是佛法,《金剛經》下面會告訴你。

所以大家不要把學佛的精神和生活與現實人生分開。本來無所謂出世,也無所謂入世。

記得當年有老前輩問我:依你這個程度,為什麼不出家呢?

我說,你要搞清楚,我從來也沒有入過家。

世界上哪有個出?

哪有個入啊?

不出也不入嘛!那些都是外形,都是相。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這才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

某種程度上,三觀是弱者的自我保護(解析:不要談三觀)

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