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經文|空相不是虛空相,參究夢境,悟諸法空相'

佛教 中華網佛教 2019-08-31
"

談到“度一切苦厄”。佛法說人生有三苦、八苦。其中三苦中的壞苦與行苦,相對隱祕一些,需要一定的智慧觀照。而五濁之苦,則非清淨的修行人,不能體會也,它需要甚深智慧。但是,不管什麼樣的苦厄,其實都是色(受、想、行、識)不異空。悟到此處,苦厄亦是空。

"

談到“度一切苦厄”。佛法說人生有三苦、八苦。其中三苦中的壞苦與行苦,相對隱祕一些,需要一定的智慧觀照。而五濁之苦,則非清淨的修行人,不能體會也,它需要甚深智慧。但是,不管什麼樣的苦厄,其實都是色(受、想、行、識)不異空。悟到此處,苦厄亦是空。

《心經》經文|空相不是虛空相,參究夢境,悟諸法空相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關於空相,禪宗認為除了真心之外,一切法都是空的。因為持這種見解修行,往往執空不歸。如果一個人修持得好,經過無量劫的修行,也許能破一分滅相無明。但若修持得不好,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修成福報很大的虛空神,當然也有可能落三惡道。雖然世間法中常以虛空比喻真空,但空相併不是虛空相。

而圓頓大法則認為“空”就是“心”,“相”包括“色、受、想、行、識”。所以就有色(受、想、行、識)即是空,也就是佛門常說的性相不二。

比如說,我們看到一片雲,這是色相,這個色相同時也是從空心中變現出來的。空心與雲相是不一不二的關係,方便說空心與雲相,其實是一個心念。

"

談到“度一切苦厄”。佛法說人生有三苦、八苦。其中三苦中的壞苦與行苦,相對隱祕一些,需要一定的智慧觀照。而五濁之苦,則非清淨的修行人,不能體會也,它需要甚深智慧。但是,不管什麼樣的苦厄,其實都是色(受、想、行、識)不異空。悟到此處,苦厄亦是空。

《心經》經文|空相不是虛空相,參究夢境,悟諸法空相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關於空相,禪宗認為除了真心之外,一切法都是空的。因為持這種見解修行,往往執空不歸。如果一個人修持得好,經過無量劫的修行,也許能破一分滅相無明。但若修持得不好,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修成福報很大的虛空神,當然也有可能落三惡道。雖然世間法中常以虛空比喻真空,但空相併不是虛空相。

而圓頓大法則認為“空”就是“心”,“相”包括“色、受、想、行、識”。所以就有色(受、想、行、識)即是空,也就是佛門常說的性相不二。

比如說,我們看到一片雲,這是色相,這個色相同時也是從空心中變現出來的。空心與雲相是不一不二的關係,方便說空心與雲相,其實是一個心念。

《心經》經文|空相不是虛空相,參究夢境,悟諸法空相

說到“不生不滅”,這可以通過觀照夢境來獲得啟示。夢中之人,夢到山河大地、風雲雨霧、父母兄弟等等,難道這些都是“生“出來的嗎?如果是,那麼,當他夢醒之後,山河大地、風雲雨霧都到哪裡去了?父母兄弟哪裡去了?難道這些都”滅“了嗎?仔細思考夢境,就會發覺,夢中萬法,本是一念之所變現,原本是不生不滅的空相。

至於“不垢不淨”,它實際上反映了在業力因緣下,人們對同一事物,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說,一間在一般人看來還比較乾淨的屋子,在有潔癖的人看來,還是會覺得很髒。這就是同樣一間屋子的淨相和垢相。這是在業力大致相同的人道層面來看。

如果從六道來看,差別就更明顯了。比如說,人道眾生看到的水,天道眾生看到的可能是一塊石頭,鬼道眾生可能看到的是一團火,甚至是膿血大便。那麼,這個被人稱為“水”的東西,它到底是什麼呢?它到底是垢還是淨呢?萬物因心而現,你執著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而且,它本身是不垢不淨的;心念執著它是垢,它就是垢;執著它是淨,它就是淨。

有些人或許會想:“那好,我看見泥巴,就說它是金條好了,它能變成金條嗎?”實際上如果你能穿越同分妄見,穿越分別執著,的確有因心而現的神通。

同樣也可以用夢境來觀照“不垢不淨”。夢境中既有殊勝之境,也有汙穢之境。當你一夢醒來時,淨在哪裡?垢在何處呢?夢中境相因夢中因緣而分別垢淨,實則無有垢淨。這裡顯示的還是色(受想行識)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的道理。

"

談到“度一切苦厄”。佛法說人生有三苦、八苦。其中三苦中的壞苦與行苦,相對隱祕一些,需要一定的智慧觀照。而五濁之苦,則非清淨的修行人,不能體會也,它需要甚深智慧。但是,不管什麼樣的苦厄,其實都是色(受、想、行、識)不異空。悟到此處,苦厄亦是空。

《心經》經文|空相不是虛空相,參究夢境,悟諸法空相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關於空相,禪宗認為除了真心之外,一切法都是空的。因為持這種見解修行,往往執空不歸。如果一個人修持得好,經過無量劫的修行,也許能破一分滅相無明。但若修持得不好,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修成福報很大的虛空神,當然也有可能落三惡道。雖然世間法中常以虛空比喻真空,但空相併不是虛空相。

而圓頓大法則認為“空”就是“心”,“相”包括“色、受、想、行、識”。所以就有色(受、想、行、識)即是空,也就是佛門常說的性相不二。

比如說,我們看到一片雲,這是色相,這個色相同時也是從空心中變現出來的。空心與雲相是不一不二的關係,方便說空心與雲相,其實是一個心念。

《心經》經文|空相不是虛空相,參究夢境,悟諸法空相

說到“不生不滅”,這可以通過觀照夢境來獲得啟示。夢中之人,夢到山河大地、風雲雨霧、父母兄弟等等,難道這些都是“生“出來的嗎?如果是,那麼,當他夢醒之後,山河大地、風雲雨霧都到哪裡去了?父母兄弟哪裡去了?難道這些都”滅“了嗎?仔細思考夢境,就會發覺,夢中萬法,本是一念之所變現,原本是不生不滅的空相。

至於“不垢不淨”,它實際上反映了在業力因緣下,人們對同一事物,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說,一間在一般人看來還比較乾淨的屋子,在有潔癖的人看來,還是會覺得很髒。這就是同樣一間屋子的淨相和垢相。這是在業力大致相同的人道層面來看。

如果從六道來看,差別就更明顯了。比如說,人道眾生看到的水,天道眾生看到的可能是一塊石頭,鬼道眾生可能看到的是一團火,甚至是膿血大便。那麼,這個被人稱為“水”的東西,它到底是什麼呢?它到底是垢還是淨呢?萬物因心而現,你執著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而且,它本身是不垢不淨的;心念執著它是垢,它就是垢;執著它是淨,它就是淨。

有些人或許會想:“那好,我看見泥巴,就說它是金條好了,它能變成金條嗎?”實際上如果你能穿越同分妄見,穿越分別執著,的確有因心而現的神通。

同樣也可以用夢境來觀照“不垢不淨”。夢境中既有殊勝之境,也有汙穢之境。當你一夢醒來時,淨在哪裡?垢在何處呢?夢中境相因夢中因緣而分別垢淨,實則無有垢淨。這裡顯示的還是色(受想行識)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的道理。

《心經》經文|空相不是虛空相,參究夢境,悟諸法空相

再說“不增不減”,同樣以夢境來觀照之。當夢中夢到山河大地時,做夢人體重可曾增加了一百萬斤?如果是,床早就壓塌了。當夢中夢到騰雲駕霧時,做夢人可曾會體重減得比空氣輕,從床上飛起來?當從夢中醒來時,夢到山河大地的,體重不曾減輕;夢到騰雲駕霧,體重也不曾增加。夢中儘管萬千景象,對做夢人而言,其實都是不增不減的。

此外,還可以這樣觀想。手掌五個手指頭,捲曲成拳之後,雖然看不到手指頭,但五個手指頭依然存在,只是沒有現“相”而已,這就是“空”,這個空相即沒有增,也沒有減。

圖文皆來源於網絡,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

談到“度一切苦厄”。佛法說人生有三苦、八苦。其中三苦中的壞苦與行苦,相對隱祕一些,需要一定的智慧觀照。而五濁之苦,則非清淨的修行人,不能體會也,它需要甚深智慧。但是,不管什麼樣的苦厄,其實都是色(受、想、行、識)不異空。悟到此處,苦厄亦是空。

《心經》經文|空相不是虛空相,參究夢境,悟諸法空相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關於空相,禪宗認為除了真心之外,一切法都是空的。因為持這種見解修行,往往執空不歸。如果一個人修持得好,經過無量劫的修行,也許能破一分滅相無明。但若修持得不好,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修成福報很大的虛空神,當然也有可能落三惡道。雖然世間法中常以虛空比喻真空,但空相併不是虛空相。

而圓頓大法則認為“空”就是“心”,“相”包括“色、受、想、行、識”。所以就有色(受、想、行、識)即是空,也就是佛門常說的性相不二。

比如說,我們看到一片雲,這是色相,這個色相同時也是從空心中變現出來的。空心與雲相是不一不二的關係,方便說空心與雲相,其實是一個心念。

《心經》經文|空相不是虛空相,參究夢境,悟諸法空相

說到“不生不滅”,這可以通過觀照夢境來獲得啟示。夢中之人,夢到山河大地、風雲雨霧、父母兄弟等等,難道這些都是“生“出來的嗎?如果是,那麼,當他夢醒之後,山河大地、風雲雨霧都到哪裡去了?父母兄弟哪裡去了?難道這些都”滅“了嗎?仔細思考夢境,就會發覺,夢中萬法,本是一念之所變現,原本是不生不滅的空相。

至於“不垢不淨”,它實際上反映了在業力因緣下,人們對同一事物,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說,一間在一般人看來還比較乾淨的屋子,在有潔癖的人看來,還是會覺得很髒。這就是同樣一間屋子的淨相和垢相。這是在業力大致相同的人道層面來看。

如果從六道來看,差別就更明顯了。比如說,人道眾生看到的水,天道眾生看到的可能是一塊石頭,鬼道眾生可能看到的是一團火,甚至是膿血大便。那麼,這個被人稱為“水”的東西,它到底是什麼呢?它到底是垢還是淨呢?萬物因心而現,你執著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而且,它本身是不垢不淨的;心念執著它是垢,它就是垢;執著它是淨,它就是淨。

有些人或許會想:“那好,我看見泥巴,就說它是金條好了,它能變成金條嗎?”實際上如果你能穿越同分妄見,穿越分別執著,的確有因心而現的神通。

同樣也可以用夢境來觀照“不垢不淨”。夢境中既有殊勝之境,也有汙穢之境。當你一夢醒來時,淨在哪裡?垢在何處呢?夢中境相因夢中因緣而分別垢淨,實則無有垢淨。這裡顯示的還是色(受想行識)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的道理。

《心經》經文|空相不是虛空相,參究夢境,悟諸法空相

再說“不增不減”,同樣以夢境來觀照之。當夢中夢到山河大地時,做夢人體重可曾增加了一百萬斤?如果是,床早就壓塌了。當夢中夢到騰雲駕霧時,做夢人可曾會體重減得比空氣輕,從床上飛起來?當從夢中醒來時,夢到山河大地的,體重不曾減輕;夢到騰雲駕霧,體重也不曾增加。夢中儘管萬千景象,對做夢人而言,其實都是不增不減的。

此外,還可以這樣觀想。手掌五個手指頭,捲曲成拳之後,雖然看不到手指頭,但五個手指頭依然存在,只是沒有現“相”而已,這就是“空”,這個空相即沒有增,也沒有減。

圖文皆來源於網絡,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心經》經文|空相不是虛空相,參究夢境,悟諸法空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