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狀幼蟲病是病毒感染,藥物治療非常困難,要知道怎樣防治'

蜂王 藥品 工蜂 蜜粉 追花精靈 2019-08-03
"

今天介紹一下中蜂囊狀病的防治方法,希望大家仔細辨別,囊狀幼蟲病與爛子病的區別,知道正確的防治方法。

"

今天介紹一下中蜂囊狀病的防治方法,希望大家仔細辨別,囊狀幼蟲病與爛子病的區別,知道正確的防治方法。

囊狀幼蟲病是病毒感染,藥物治療非常困難,要知道怎樣防治

囊狀幼蟲病與爛子病的區別。

囊狀幼蟲病是一種病毒所致的疾病,主要危害的是幼蟲。其實意蜂也有可能得病,只不過中蜂群弱小,抗病能力弱,容易發生,所以也叫中蜂囊狀幼蟲病。囊狀幼蟲病與爛子病十分相似也被稱作爛子病或尖頭病。囊狀幼蟲病與爛子病的區別就在於爛子病是病菌所致,中囊病是病毒所致。爛子病會發出酸臭的魚腥味兒,而中囊病基本上是沒有味道的。中蜂囊狀幼蟲病發病多為4-6日幼蟲,蟲體變成黃白色,屍體不腐爛,無粘性,無臭味,幼蟲表皮內充滿水狀液體,用鑷子夾出時,幼蟲形成一個囊狀體,這也就是得名的原因。

囊狀幼蟲病得病時,經常與其他幼蟲疾病同時發生,難以區分開來。比如發生囊狀病時也可能發生爛子病,白頭蛹等。症狀看起來相似,危害的都是蟲蛹,可是致病因素是不一樣的,所以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有的是病菌,有的是病毒治療的方法就完全不一樣。中蜂囊狀幼蟲病是病毒所致,所以治療起來就十分困難。如果胡亂的用抗生素,清熱解毒的藥,不僅不能治好蜂病,還會傷害到蜜蜂,加重病情。

現在有很多蜂藥號稱能治癒中囊病,據我看來還是誇大其詞的。就如人類的病毒性感冒,靠藥物是很難治癒的,都是要靠人的免疫功能才能自愈。所以中囊病一定要注意防治,不要依賴藥物來治療。

囊狀幼蟲病的發病症狀。

幼蟲患病初期,不封蓋時就會被工蜂清除。蜂王會重新在被清理的空巢房中產卵,從而許多巢房蟲態不一,形成“花子”或出現埋房現象。所以當蜂群出現花子脾時,要仔細查看是否患病。檢驗的方法就是把幼蟲用鑷子夾出來,看幼蟲是否變成了有囊狀液體的狀態。

病害嚴重期,由於病蟲數量大,工蜂不能及時清理,幼蟲體色從珍珠樣白色變成黃白色、黃褐色、褐色,甚至黑色。伴隨體色變化,蟲體逐漸軟化,大量的液體聚積於病蟲軀體和它的堅韌的未脫去的表皮之間。巢房不封蓋或封蓋被工蜂咬開,可見“尖頭”。這一點與白頭蛹病有區別,白頭蛹基本化蛹,長成蜜蜂形態了,蛹體不會變色發脹。

最後,蟲體乾燥成一片黑褐色的鱗片,貼於巢房的一邊,但頭尾部略上翹,形如“龍船狀”,腐爛蟲體最後沒有黏性,變成乾癟的黑片。

"

今天介紹一下中蜂囊狀病的防治方法,希望大家仔細辨別,囊狀幼蟲病與爛子病的區別,知道正確的防治方法。

囊狀幼蟲病是病毒感染,藥物治療非常困難,要知道怎樣防治

囊狀幼蟲病與爛子病的區別。

囊狀幼蟲病是一種病毒所致的疾病,主要危害的是幼蟲。其實意蜂也有可能得病,只不過中蜂群弱小,抗病能力弱,容易發生,所以也叫中蜂囊狀幼蟲病。囊狀幼蟲病與爛子病十分相似也被稱作爛子病或尖頭病。囊狀幼蟲病與爛子病的區別就在於爛子病是病菌所致,中囊病是病毒所致。爛子病會發出酸臭的魚腥味兒,而中囊病基本上是沒有味道的。中蜂囊狀幼蟲病發病多為4-6日幼蟲,蟲體變成黃白色,屍體不腐爛,無粘性,無臭味,幼蟲表皮內充滿水狀液體,用鑷子夾出時,幼蟲形成一個囊狀體,這也就是得名的原因。

囊狀幼蟲病得病時,經常與其他幼蟲疾病同時發生,難以區分開來。比如發生囊狀病時也可能發生爛子病,白頭蛹等。症狀看起來相似,危害的都是蟲蛹,可是致病因素是不一樣的,所以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有的是病菌,有的是病毒治療的方法就完全不一樣。中蜂囊狀幼蟲病是病毒所致,所以治療起來就十分困難。如果胡亂的用抗生素,清熱解毒的藥,不僅不能治好蜂病,還會傷害到蜜蜂,加重病情。

現在有很多蜂藥號稱能治癒中囊病,據我看來還是誇大其詞的。就如人類的病毒性感冒,靠藥物是很難治癒的,都是要靠人的免疫功能才能自愈。所以中囊病一定要注意防治,不要依賴藥物來治療。

囊狀幼蟲病的發病症狀。

幼蟲患病初期,不封蓋時就會被工蜂清除。蜂王會重新在被清理的空巢房中產卵,從而許多巢房蟲態不一,形成“花子”或出現埋房現象。所以當蜂群出現花子脾時,要仔細查看是否患病。檢驗的方法就是把幼蟲用鑷子夾出來,看幼蟲是否變成了有囊狀液體的狀態。

病害嚴重期,由於病蟲數量大,工蜂不能及時清理,幼蟲體色從珍珠樣白色變成黃白色、黃褐色、褐色,甚至黑色。伴隨體色變化,蟲體逐漸軟化,大量的液體聚積於病蟲軀體和它的堅韌的未脫去的表皮之間。巢房不封蓋或封蓋被工蜂咬開,可見“尖頭”。這一點與白頭蛹病有區別,白頭蛹基本化蛹,長成蜜蜂形態了,蛹體不會變色發脹。

最後,蟲體乾燥成一片黑褐色的鱗片,貼於巢房的一邊,但頭尾部略上翹,形如“龍船狀”,腐爛蟲體最後沒有黏性,變成乾癟的黑片。

囊狀幼蟲病是病毒感染,藥物治療非常困難,要知道怎樣防治

囊狀幼蟲的致病因素。

囊狀幼蟲病是病毒所致,這種病毒會存在於自然界中,蜂巢,蜜蜂身上都可能會潛伏這種病毒。只要蜂巢溫度,溼度異常,病毒就會滋生。幼蟲體質弱,抵抗力差,就容易感染疾病。

囊狀幼蟲病在溼熱的季節容易發生,這一點與爛子病有所區別——爛子病在溼冷的季節容易發生。一般在夏末秋初溫度升高,溼度過大時容易爆發。

因為病毒是很難被消滅的,所以蜂箱,蜂巢脾,蜜蜂身上都可能有囊狀病毒存在。當蜂巢溼度過大,溫度異常時,病毒就會滋生。

春末夏初,因為蜜粉豐富,蜂王會加大產子量,這時候工蜂既要忙於採集,又要忙於撫子,蜂巢環境就無力清理。病毒在滋生,可是幼蟲沒有得到精心的撫育,會發育不良,體質變弱,這時候如果病毒傳染到幼蟲就會引發疾病。

囊狀幼蟲病病的防治方法。

囊狀幼蟲病,一定要重在預防。因為幼蟲一旦感染疾病,任何藥物都不能再救活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阻止病毒滋生,讓幼蟲增加抵抗力。得病的幼蟲大量死去,蜂群迅速衰竭,治好了也難以養好了。

養蜂一定要保證蜂脾相稱,在溫度異常時一定要密集繁蜂,千萬不能多加脾。春末夏初雖然是蜂群發展的旺盛時期,還是要保證蜂多於脾。不要讓蜂王過多的產卵,讓工蜂無力撫育引發疾病。如果蜂群不強盛,遇到特別優秀的蜂王,溫度合適時大量產子,養蜂人就不要高興的太早,多加脾使勁繁蜂。過多產子,一旦遇到氣候變化,幼蟲就難以存活下來,工蜂因為過於勞累死得更快,蜂群衰減就難以照顧好幼蟲,囊狀幼蟲病就可能發生了。

如果確定蜂群得病了,不要馬上去尋找藥物來治療。如果用藥不當,很容易造成越治病情越重的。要做的是馬上囚禁蜂王,或者更換蜂王,讓蜂群暫停撫子。把多餘的蜂巢脾要抽走,讓蜂群保持密集。同時要注意蜂巢通風透氣,避免溼熱滋生。囊狀幼蟲病,感染的是幼蟲,只要蜂巢裡幼蟲少了,感染源沒有了,疾病就容易治癒了。

讓蜂王停產,減輕工蜂的撫子勞動,保證蜜粉充足,讓蜂群休整體質增強,再注意幫助蜂群維持蜂巢環境,通風透氣,陰涼舒適,囊狀幼蟲病也可能會自愈的。

有些蜂種對中囊病有抵抗能力,所以在得病嚴重的蜂群要進行換王。那些容易得病的蜂王不要保留下來。

如果確定是囊狀幼蟲病,千萬別濫用抗生素,也別要飼餵清熱解毒的糖漿,這些毫無用處,還會加重病情。

蜂藥店裡有治療囊狀幼蟲病的蜂藥,實在不行時就試試吧。

"

今天介紹一下中蜂囊狀病的防治方法,希望大家仔細辨別,囊狀幼蟲病與爛子病的區別,知道正確的防治方法。

囊狀幼蟲病是病毒感染,藥物治療非常困難,要知道怎樣防治

囊狀幼蟲病與爛子病的區別。

囊狀幼蟲病是一種病毒所致的疾病,主要危害的是幼蟲。其實意蜂也有可能得病,只不過中蜂群弱小,抗病能力弱,容易發生,所以也叫中蜂囊狀幼蟲病。囊狀幼蟲病與爛子病十分相似也被稱作爛子病或尖頭病。囊狀幼蟲病與爛子病的區別就在於爛子病是病菌所致,中囊病是病毒所致。爛子病會發出酸臭的魚腥味兒,而中囊病基本上是沒有味道的。中蜂囊狀幼蟲病發病多為4-6日幼蟲,蟲體變成黃白色,屍體不腐爛,無粘性,無臭味,幼蟲表皮內充滿水狀液體,用鑷子夾出時,幼蟲形成一個囊狀體,這也就是得名的原因。

囊狀幼蟲病得病時,經常與其他幼蟲疾病同時發生,難以區分開來。比如發生囊狀病時也可能發生爛子病,白頭蛹等。症狀看起來相似,危害的都是蟲蛹,可是致病因素是不一樣的,所以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有的是病菌,有的是病毒治療的方法就完全不一樣。中蜂囊狀幼蟲病是病毒所致,所以治療起來就十分困難。如果胡亂的用抗生素,清熱解毒的藥,不僅不能治好蜂病,還會傷害到蜜蜂,加重病情。

現在有很多蜂藥號稱能治癒中囊病,據我看來還是誇大其詞的。就如人類的病毒性感冒,靠藥物是很難治癒的,都是要靠人的免疫功能才能自愈。所以中囊病一定要注意防治,不要依賴藥物來治療。

囊狀幼蟲病的發病症狀。

幼蟲患病初期,不封蓋時就會被工蜂清除。蜂王會重新在被清理的空巢房中產卵,從而許多巢房蟲態不一,形成“花子”或出現埋房現象。所以當蜂群出現花子脾時,要仔細查看是否患病。檢驗的方法就是把幼蟲用鑷子夾出來,看幼蟲是否變成了有囊狀液體的狀態。

病害嚴重期,由於病蟲數量大,工蜂不能及時清理,幼蟲體色從珍珠樣白色變成黃白色、黃褐色、褐色,甚至黑色。伴隨體色變化,蟲體逐漸軟化,大量的液體聚積於病蟲軀體和它的堅韌的未脫去的表皮之間。巢房不封蓋或封蓋被工蜂咬開,可見“尖頭”。這一點與白頭蛹病有區別,白頭蛹基本化蛹,長成蜜蜂形態了,蛹體不會變色發脹。

最後,蟲體乾燥成一片黑褐色的鱗片,貼於巢房的一邊,但頭尾部略上翹,形如“龍船狀”,腐爛蟲體最後沒有黏性,變成乾癟的黑片。

囊狀幼蟲病是病毒感染,藥物治療非常困難,要知道怎樣防治

囊狀幼蟲的致病因素。

囊狀幼蟲病是病毒所致,這種病毒會存在於自然界中,蜂巢,蜜蜂身上都可能會潛伏這種病毒。只要蜂巢溫度,溼度異常,病毒就會滋生。幼蟲體質弱,抵抗力差,就容易感染疾病。

囊狀幼蟲病在溼熱的季節容易發生,這一點與爛子病有所區別——爛子病在溼冷的季節容易發生。一般在夏末秋初溫度升高,溼度過大時容易爆發。

因為病毒是很難被消滅的,所以蜂箱,蜂巢脾,蜜蜂身上都可能有囊狀病毒存在。當蜂巢溼度過大,溫度異常時,病毒就會滋生。

春末夏初,因為蜜粉豐富,蜂王會加大產子量,這時候工蜂既要忙於採集,又要忙於撫子,蜂巢環境就無力清理。病毒在滋生,可是幼蟲沒有得到精心的撫育,會發育不良,體質變弱,這時候如果病毒傳染到幼蟲就會引發疾病。

囊狀幼蟲病病的防治方法。

囊狀幼蟲病,一定要重在預防。因為幼蟲一旦感染疾病,任何藥物都不能再救活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阻止病毒滋生,讓幼蟲增加抵抗力。得病的幼蟲大量死去,蜂群迅速衰竭,治好了也難以養好了。

養蜂一定要保證蜂脾相稱,在溫度異常時一定要密集繁蜂,千萬不能多加脾。春末夏初雖然是蜂群發展的旺盛時期,還是要保證蜂多於脾。不要讓蜂王過多的產卵,讓工蜂無力撫育引發疾病。如果蜂群不強盛,遇到特別優秀的蜂王,溫度合適時大量產子,養蜂人就不要高興的太早,多加脾使勁繁蜂。過多產子,一旦遇到氣候變化,幼蟲就難以存活下來,工蜂因為過於勞累死得更快,蜂群衰減就難以照顧好幼蟲,囊狀幼蟲病就可能發生了。

如果確定蜂群得病了,不要馬上去尋找藥物來治療。如果用藥不當,很容易造成越治病情越重的。要做的是馬上囚禁蜂王,或者更換蜂王,讓蜂群暫停撫子。把多餘的蜂巢脾要抽走,讓蜂群保持密集。同時要注意蜂巢通風透氣,避免溼熱滋生。囊狀幼蟲病,感染的是幼蟲,只要蜂巢裡幼蟲少了,感染源沒有了,疾病就容易治癒了。

讓蜂王停產,減輕工蜂的撫子勞動,保證蜜粉充足,讓蜂群休整體質增強,再注意幫助蜂群維持蜂巢環境,通風透氣,陰涼舒適,囊狀幼蟲病也可能會自愈的。

有些蜂種對中囊病有抵抗能力,所以在得病嚴重的蜂群要進行換王。那些容易得病的蜂王不要保留下來。

如果確定是囊狀幼蟲病,千萬別濫用抗生素,也別要飼餵清熱解毒的糖漿,這些毫無用處,還會加重病情。

蜂藥店裡有治療囊狀幼蟲病的蜂藥,實在不行時就試試吧。

囊狀幼蟲病是病毒感染,藥物治療非常困難,要知道怎樣防治

要防止病毒擴散,避免交叉感染。

囊狀幼蟲病病是病毒所致,蜜蜂身上,蜂巢脾上,只要接觸過有病蜂群的蜂具,都有可能有病毒存在,如果與其他蜂群接觸,就可能傳染疾病。

所以蜂具,蜂巢脾,蜂箱要儘量的消毒。千萬別把有病蜂群的巢脾調入到其他蜂群裡去。蜂藥店裡有專門的消毒劑,諮詢後購買使用。

如果發現有蜂群的出現異常情況,可能發生疾病,千萬別亂查看使蜂群交叉感染。我們所有的蜂具,如果接觸到有病的蜂群,都可能感染病菌病毒的。更不可以把抽出來的蜂巢脾加到其他蜂群裡去。所有的蜂病基本上都是病菌病毒造成的,都具有傳染性。避免傳染才是最好的防治方法。

今年各地好像雨水比較多,可能囊狀幼蟲病的發病機率會增加,希望大家注意防治方法,不要讓蜂群得病。

"

今天介紹一下中蜂囊狀病的防治方法,希望大家仔細辨別,囊狀幼蟲病與爛子病的區別,知道正確的防治方法。

囊狀幼蟲病是病毒感染,藥物治療非常困難,要知道怎樣防治

囊狀幼蟲病與爛子病的區別。

囊狀幼蟲病是一種病毒所致的疾病,主要危害的是幼蟲。其實意蜂也有可能得病,只不過中蜂群弱小,抗病能力弱,容易發生,所以也叫中蜂囊狀幼蟲病。囊狀幼蟲病與爛子病十分相似也被稱作爛子病或尖頭病。囊狀幼蟲病與爛子病的區別就在於爛子病是病菌所致,中囊病是病毒所致。爛子病會發出酸臭的魚腥味兒,而中囊病基本上是沒有味道的。中蜂囊狀幼蟲病發病多為4-6日幼蟲,蟲體變成黃白色,屍體不腐爛,無粘性,無臭味,幼蟲表皮內充滿水狀液體,用鑷子夾出時,幼蟲形成一個囊狀體,這也就是得名的原因。

囊狀幼蟲病得病時,經常與其他幼蟲疾病同時發生,難以區分開來。比如發生囊狀病時也可能發生爛子病,白頭蛹等。症狀看起來相似,危害的都是蟲蛹,可是致病因素是不一樣的,所以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有的是病菌,有的是病毒治療的方法就完全不一樣。中蜂囊狀幼蟲病是病毒所致,所以治療起來就十分困難。如果胡亂的用抗生素,清熱解毒的藥,不僅不能治好蜂病,還會傷害到蜜蜂,加重病情。

現在有很多蜂藥號稱能治癒中囊病,據我看來還是誇大其詞的。就如人類的病毒性感冒,靠藥物是很難治癒的,都是要靠人的免疫功能才能自愈。所以中囊病一定要注意防治,不要依賴藥物來治療。

囊狀幼蟲病的發病症狀。

幼蟲患病初期,不封蓋時就會被工蜂清除。蜂王會重新在被清理的空巢房中產卵,從而許多巢房蟲態不一,形成“花子”或出現埋房現象。所以當蜂群出現花子脾時,要仔細查看是否患病。檢驗的方法就是把幼蟲用鑷子夾出來,看幼蟲是否變成了有囊狀液體的狀態。

病害嚴重期,由於病蟲數量大,工蜂不能及時清理,幼蟲體色從珍珠樣白色變成黃白色、黃褐色、褐色,甚至黑色。伴隨體色變化,蟲體逐漸軟化,大量的液體聚積於病蟲軀體和它的堅韌的未脫去的表皮之間。巢房不封蓋或封蓋被工蜂咬開,可見“尖頭”。這一點與白頭蛹病有區別,白頭蛹基本化蛹,長成蜜蜂形態了,蛹體不會變色發脹。

最後,蟲體乾燥成一片黑褐色的鱗片,貼於巢房的一邊,但頭尾部略上翹,形如“龍船狀”,腐爛蟲體最後沒有黏性,變成乾癟的黑片。

囊狀幼蟲病是病毒感染,藥物治療非常困難,要知道怎樣防治

囊狀幼蟲的致病因素。

囊狀幼蟲病是病毒所致,這種病毒會存在於自然界中,蜂巢,蜜蜂身上都可能會潛伏這種病毒。只要蜂巢溫度,溼度異常,病毒就會滋生。幼蟲體質弱,抵抗力差,就容易感染疾病。

囊狀幼蟲病在溼熱的季節容易發生,這一點與爛子病有所區別——爛子病在溼冷的季節容易發生。一般在夏末秋初溫度升高,溼度過大時容易爆發。

因為病毒是很難被消滅的,所以蜂箱,蜂巢脾,蜜蜂身上都可能有囊狀病毒存在。當蜂巢溼度過大,溫度異常時,病毒就會滋生。

春末夏初,因為蜜粉豐富,蜂王會加大產子量,這時候工蜂既要忙於採集,又要忙於撫子,蜂巢環境就無力清理。病毒在滋生,可是幼蟲沒有得到精心的撫育,會發育不良,體質變弱,這時候如果病毒傳染到幼蟲就會引發疾病。

囊狀幼蟲病病的防治方法。

囊狀幼蟲病,一定要重在預防。因為幼蟲一旦感染疾病,任何藥物都不能再救活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阻止病毒滋生,讓幼蟲增加抵抗力。得病的幼蟲大量死去,蜂群迅速衰竭,治好了也難以養好了。

養蜂一定要保證蜂脾相稱,在溫度異常時一定要密集繁蜂,千萬不能多加脾。春末夏初雖然是蜂群發展的旺盛時期,還是要保證蜂多於脾。不要讓蜂王過多的產卵,讓工蜂無力撫育引發疾病。如果蜂群不強盛,遇到特別優秀的蜂王,溫度合適時大量產子,養蜂人就不要高興的太早,多加脾使勁繁蜂。過多產子,一旦遇到氣候變化,幼蟲就難以存活下來,工蜂因為過於勞累死得更快,蜂群衰減就難以照顧好幼蟲,囊狀幼蟲病就可能發生了。

如果確定蜂群得病了,不要馬上去尋找藥物來治療。如果用藥不當,很容易造成越治病情越重的。要做的是馬上囚禁蜂王,或者更換蜂王,讓蜂群暫停撫子。把多餘的蜂巢脾要抽走,讓蜂群保持密集。同時要注意蜂巢通風透氣,避免溼熱滋生。囊狀幼蟲病,感染的是幼蟲,只要蜂巢裡幼蟲少了,感染源沒有了,疾病就容易治癒了。

讓蜂王停產,減輕工蜂的撫子勞動,保證蜜粉充足,讓蜂群休整體質增強,再注意幫助蜂群維持蜂巢環境,通風透氣,陰涼舒適,囊狀幼蟲病也可能會自愈的。

有些蜂種對中囊病有抵抗能力,所以在得病嚴重的蜂群要進行換王。那些容易得病的蜂王不要保留下來。

如果確定是囊狀幼蟲病,千萬別濫用抗生素,也別要飼餵清熱解毒的糖漿,這些毫無用處,還會加重病情。

蜂藥店裡有治療囊狀幼蟲病的蜂藥,實在不行時就試試吧。

囊狀幼蟲病是病毒感染,藥物治療非常困難,要知道怎樣防治

要防止病毒擴散,避免交叉感染。

囊狀幼蟲病病是病毒所致,蜜蜂身上,蜂巢脾上,只要接觸過有病蜂群的蜂具,都有可能有病毒存在,如果與其他蜂群接觸,就可能傳染疾病。

所以蜂具,蜂巢脾,蜂箱要儘量的消毒。千萬別把有病蜂群的巢脾調入到其他蜂群裡去。蜂藥店裡有專門的消毒劑,諮詢後購買使用。

如果發現有蜂群的出現異常情況,可能發生疾病,千萬別亂查看使蜂群交叉感染。我們所有的蜂具,如果接觸到有病的蜂群,都可能感染病菌病毒的。更不可以把抽出來的蜂巢脾加到其他蜂群裡去。所有的蜂病基本上都是病菌病毒造成的,都具有傳染性。避免傳染才是最好的防治方法。

今年各地好像雨水比較多,可能囊狀幼蟲病的發病機率會增加,希望大家注意防治方法,不要讓蜂群得病。

囊狀幼蟲病是病毒感染,藥物治療非常困難,要知道怎樣防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