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家入局,僅有1%盈利,這個行業想活下來真難!(附死亡名單)|那些年讓投資人哭的行業

風投 電子商務 投資 創業 投資界 2017-06-02

2017年投資界特別策劃《那些年讓投資人哭的行業》,入選行業都是萬億級市場,無數資本集結而成風口,無數創業者蜂擁而造亂象,然風過後一地雞毛,空餘創業者和投資人的血淚!

噹噹噹——!

商人小崔,頂著鋼盔拿著長矛,於2017年5月華麗上線——說我商城壞話的,見誰懟誰,“再說還漲價!”

這邊廂,崔永元的“天價雞”風波未停,那邊廂,劉強東的“跑步雞”又上了頭條——都是“賣雞”的,何不趁著東風宣傳一把?你貴的沒道理,我卻貴的有分寸。

細看來,崔永元的“璞谷塘商城”生鮮電商平臺有明星光環,這場爭議給它帶來極大關注度;“京東到家”悄然關閉後,劉強東的“京東生鮮”是3C之外京東最關注的業務。這兩家一個自帶“光芒”,一個背景雄厚,卻都無法代表生鮮電商目前的狀態。

時間回溯至一兩年前,生鮮電商們正在經歷著痛苦的死亡潮。沒錯,和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此前報道過的O2O、團購、P2P等行業一樣,生鮮電商也曾有大量的資本進入,並在激烈廝殺後讓很多企業“交學費走人”。

藍海爭奪到紅海廝殺,互聯網巨頭爭相佈局

風起有聲。

2005-2008年,第一波生鮮電商風潮悄然而至。這三年間,專注做水果的易果網成立,著眼於有機食品的和樂康和沱沱公社也正式上線。

“應該是在2008年前後開始陸續有佈局,2014年的時候達到了頂峰,光這一年就有不到200家公司成立,2015年雖然下降了,也有100多家。”一位行業研究者向小編介紹。

這段時間裡,賣菜的青年菜君、小農女,賣水果的每日優鮮、天天果園,賣土特產的後廚網、特土網等等,都搭上電商的快車,卯足了馬力。

2015年的中國年度創客大會上,生鮮電商好不風光——愛鮮蜂、Dmall、飯店聯盟、俺有田等企業赫然上榜。當時熊曉鴿給愛鮮蜂張贏的頒獎詞是:“他首創了‘新鮮美食,一小時送達’的社區電商模式,以此迅速俘獲一千萬用戶……一年內連續四次融資,估值高達數億美元……。”可見當時資本對生鮮電商的看重。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16年度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6年國內生鮮電商整體交易額約913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80%,預計2017年整體市場規模可達1500億元。驚人數據背後的商機不可謂不誘人。

巨頭也早已嗅到了這塊蛋糕帶來的誘惑,除了自己做還不斷進行投資。

最早支持生鮮電商創業企業的是阿里巴巴。2014年3月,阿里以數千萬人民幣投資易果生鮮B輪,2016年3月連同KKR一起,又以2.6億美元高價投資了C輪,同年11月易果生鮮的C+輪又見阿里身影,據說是當時生鮮行業裡的最大融資金額。除了易果生鮮,2016年3月阿里還給了盒馬生鮮數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

電商平臺必然不會放過“生鮮”這個市場,2015年的雙十一,馬雲花重金拍下剛剛從日本遠洋捕撈並進行超低溫保鮮的“藍鰭金槍魚”,把生鮮電商這把火燒的更旺。也是這一年,京東和其他投資方一起投資了天天果園7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2016年3月份又參與了其1億美元D輪融資。

在2015年5月和11月,騰訊和其他投資機構一起投資了每日優鮮1000萬美元和2億人民幣。百度也在2015年10月參與了中糧我買網2.2億美元的C輪融資。

死亡潮來,一半火熱,一半慘烈

參與者過多,往往會帶來市場泡沫。

2015-2016年,生鮮電商退燒了,對於大部分創業者來說,等待他們的除了死亡就是被收購。搶鮮購、美味七七、卡卡鮮、果食幫等生鮮電商平臺相繼宣佈倒閉,曾經高調的愛鮮蜂、天天果園也處在裁員、關店的漩渦之中,頗有些“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壯烈。

拖欠工資似乎是每個關閉了的企業都會走的一步棋。2016年4月,美味七七的送貨員老張還在去往用戶家的路上,突然就收到公司關了的消息:“那天還在送貨,沒想到當天就失業了,3月份工資還沒發。”一線送貨員每天東奔西走、日晒雨淋十分辛苦,一時間200多名兄弟不僅工作生活沒了著落,辛苦錢也沒能拿到。

美味七七的遭遇和水果營行比起來卻是小巫見大巫了。曾經不到半年就有席捲全國之勢的水果營行,本來還在高調唱著要開出10000家店的豪言壯志,卻在一夜間總部樓去人空、店鋪相繼倒閉。這還不算完,截至2015年12月17日,水果營行跑路案涉及金額已到3億多,還在不斷增加,CEO易德落了個被警方刑拘的下場。

就像果食幫在2016年8月的告別信中感慨的:“生鮮行業異常殘酷,O2O補貼大戰、產品低價競爭……我們也不斷地調,但也許我們還是不夠努力,在效率上無法領先一步,更低估了生鮮行業的經營難度。這兩年來,我們想盡各種辦法也沒有實現盈利,而彈藥總有耗盡的一天。”

與生鮮電商的死亡潮已經在同步進行的,卻是盒馬生鮮、易果生鮮、天天果園等10家生鮮電商拿到融資,不僅獲得了眾多VC/PE的支持,還吸引巨頭入局。或許是看到廝殺之後最強的那波存活了下來,巨頭們各自挑了一個“順眼”的,卻不知到底是誰成就了誰。

“此刻的風口只是電商的風口,想蹭風口的‘偽生鮮電商’可以洗洗睡了。”

天天果園創始人王偉覺得之前的死亡潮,倒是給行業來了一次大清洗。

一輪淘汰賽過後,生鮮電商成了“投資大坑”

近來,來自中國農業生鮮電商發展論壇的一組新數據在流傳: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中只有1%實現盈利,另有7%鉅虧、88%虧損、4%持平。

面對生鮮電商的盈利難題,創業者無力,投資人無奈,所有人似乎都走上了同一條路:不斷試錯,力圖維持生命。

“我暫時不會再碰生鮮電商了”,順豐優選前CEO崔曉琦曾在2016年初這樣表示,並稱生鮮電商“到處都是坑”。生鮮電商成本居高不下,客單價卻怎麼也提不上去,能有100多塊錢就很不錯了。

成本和收益間的賬要怎麼算?一位資深生鮮人士這樣介紹:“物流倉儲一般佔整體價格的10%,用戶補貼、人工成本也各佔10%,還有5%到10%的貨物損耗。而生鮮批發的毛利一共才多少?僅僅10~20%。這樣的情況能盈利?”但這恰恰就是互聯網人涉足生鮮電商的真實水平。

時日一久,生鮮成了電商投資圈公認的大坑——沒有自己造血功能的企業首先遭遇融資困境,“生鮮電商遭遇資本寒冬”成為了業界共識。

“生鮮電商對資本來說,目前已經是一個風險比較高、投入與產出不是那麼理想的行業。”

睿鼎資本創始人李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除了盈利問題,巨頭在裡面的佈局也讓資本方開始停下來觀望,“比如上市公司永輝已經在涉足這一領域,而且不論是冷鏈、運輸還是O2O,都已經有非常多的公司做了佈局,這行目前已是高度競爭行業,邊際效應減邊際成本空間已經不是很大。”

黑馬基金管理合夥人胡翔曾向外界坦言,自己並沒能從生鮮電商的2C端項目中看到賺錢的財務模型,“生鮮電商2C端的創業太不容易了,2B端我認為機會更大。”

說起生鮮電商難以盈利的話題,一位生鮮電商創業者反問小編:“你看見哪個路邊水果攤在賠錢了?都是成本控制和投入產出比的問題。做大投入可不容易死嗎!美味七七那時候在地鐵狂打廣告,青年菜君一箇中央廚房投入幾百萬。你再聘個阿里9級以上的高管,百萬級別的人力支出,不虧損才怪。”

光是一個冷鏈運輸,就足以讓生鮮電商成為重資產,如果自己還去開發庫存、客戶管理、客服等系統,也會讓成本過高、週期過長。而妄想靠燒錢去顛覆、不考慮企業承受能力而盲目補貼用戶,大規模的燒錢模式往往會將企業帶進“死衚衕”。

結語

兵荒馬亂的2016年,創業者舉步維艱,投資人小心翼翼。說來說去,洗牌主要集中在垂直電商或者O2O領域,超市電商和巨頭雲集的綜合平臺(如天貓、京東)走得平穩,卻尚無一家獨大之說。

馬雲說: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創造出新的零售起來。業界開始有聲音說,新零售或許是生鮮電商的救命稻草。

如果說生鮮電商的死亡潮是一次高成本的試錯,那學費交了,路是不是也該明朗起來?這個千億市場可還在等待最後的勝利者。

附部分生鮮食品電商項目死亡表(投資界不完全統計):

4000多家入局,僅有1%盈利,這個行業想活下來真難!(附死亡名單)|那些年讓投資人哭的行業

《那些年讓投資人哭的行業》系列策劃之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作者:粥沫兒,原文:http://news.pedaily.cn/201706/20170601414479.shtml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註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號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文章評論區聯繫授權。如不遵守,投資界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