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匯創投楊蓬:11年積累終完成華麗轉身,這個毒舌投資人到底是怎麼投項目的?

風投 投資 創業 金融 獵雲網 2017-04-26
華匯創投楊蓬:11年積累終完成華麗轉身,這個毒舌投資人到底是怎麼投項目的?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武漢】4月26日報道(文/齊曉麗)

楊蓬是武漢最活躍的投資人之一,大大小小的創業活動中,總能看到他的身影。作為華匯創投的投資總監,幾乎每年楊蓬都參加了百場創業活動,跟千餘位創業者進行過交流。

武漢華匯創業投資基金專注於早期項目,規模超過2億,已成功投資了興圖新科、康欣科技、虹識科技、朵兒網等多家企業。這裡面楊蓬近兩年投出的幾個早期項目都表現不俗,其中:虹識技術今年獲得千萬級Pre-A輪投資;仝幹生物完成1500萬Pre-A輪融資;聚保物流已經上線併產生收入,獲得數百萬天使投資。

除了投資人和融資對象這一層關係,楊蓬更多地和創業者成為了要好的朋友。然而在各種活動場合,由於尖銳的發問和犀利的點評,楊蓬漸漸被冠上了“毒舌”的稱號。“好相處”和“毒舌”兩個聲名同時在創業江湖上遠播,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楊蓬?

從銀行客戶經理到職業投資人,這個轉身用了11年

楊蓬雖然是金融投資科班出身,在大學也跟著“股神”級別的師父學習了股票實盤操作,但並沒有機會進入投資圈,而是進入了金融行業。2003年,那時的武漢甚至還沒有所謂的“投資環境”,叫得出名的投資機構除了華工創投之外屈指可數,華工孵化基金也不過剛剛設立。對於楊蓬來說,他一直嚮往的投資圈看似沒有門檻,卻完全找不到入口。

這一年他大學畢業,心有不甘的他進入建設銀行工作,併成為那裡最年輕的客戶經理。2004年,楊蓬認識了兩位專業做投資和投行的朋友,與他們的深交像是為楊蓬打開了看到另一個世界的窗戶,而他對那個世界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心底做投資的火苗開始旺盛燃燒。也是在這一年,楊蓬在旁人驚訝、不解的目光裡毅然辭去了銀行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的青春寧願毀在自己手上,也不願浪費在銀行裡”。

從銀行出來後,楊蓬先後從業於在擔保、房地產行業,一晃又是3年,他通過網絡跟蹤著市場信息,不斷自學著各類知識,也結交了更多圈子裡的朋友。直到2008年,楊蓬在職業生涯最重要的恩師的帶領下,加入武漢最大的民營金融機構成立的專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成為一名沒有保障的投資助理。走進了創投行業,楊蓬感覺一直偏航的人生就這樣“咔”地一聲壓進了正確的軌道上。“那時候進公司第一個任務,就是根據湖北省上市後備企業名單,對一個個企業分門別類,蒐集資料,整理分析,撰寫企業報告。”楊蓬表示。

2008年,中國的互聯網行業高潮迭起,開心網、校內網等SNS網站迅速傳播,新浪網收購分眾傳媒旗下的戶外數字廣告業務,京東商城進入3C網購市場佔得先機——而彼時的武漢互聯網圈卻可謂一片荒蕪,互聯網項目非常少,投資機構也多以傳統項目作為業務重心。但早在此前,楊蓬就已默默將主投方向定在了互聯網,每天通過互聯網瞭解財經新聞和商業信息的習慣讓他離這個圈子很近,對他這個“金融背景”的人來說,“所有關於互聯網的知識也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到”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2013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武漢的互聯網土地也展現出一派生機,但很長一段時間內,武漢的投資機構卻都對互聯網項目持觀望態度。

楊蓬在此前那家投資機構的3年時間裡就在不停的寫方案、看項目的循環中度過,雖然因為市場環境和公司情況等原因沒有機會投成一個股權項目,但這期間知識的積累、能力的錘鍊、人脈的搭建,成為他進入華匯創投後迅速開啟投資職業生涯的鑰匙。自2014年下半年起,楊蓬開始主導華匯的所有投資項目,並逐步將方向調整到互聯網領域。至此,成為一名真正的職業投資人,楊蓬足足用了11年。

BP和人,投資人看項目的唯二抓手

來到華匯創投後楊蓬變得更加勤奮,每年都接觸近千個項目,並且活躍在武漢大大小小的創業活動中。他樂於與創業者溝通,幫助他們梳理項目,也會直截了當地提出各種質疑,由此得了個“毒舌”稱號。

楊蓬覺得自己並不毒舌,“我覺得就是在和創業者平等直接地交流問題,我真的很溫柔。”他笑道。不同於項目中後段的投資人可以有數據、行業規模來參考判斷,投早期項目看似少了很多依據。即便如此投資早期項目也不能憑感覺,試著將自己判斷項目的過程稍微理論化,楊蓬得出了BP和人兩個關鍵詞。

對於每一個約他見面的創業者,楊蓬的第一個要求或是唯一的要求幾乎都是“請問做好商業計劃書沒?”。楊蓬表示,有商業計劃書,見面時才能更有針對性和更有效率的來聊。而一份BP的誕生應該並不容易,這個過程中創業者把創業想法由腦袋裡想出來到寫出來,並且形成清晰完整的商業邏輯,中間經歷的是一個漫長的思考、研究、分析、總結的過程,其實非常艱難。從BP中可以看出製作這份商業計劃書的人的思維邏輯,判斷項目的商業邏輯、可執行性,是否有極大的投資價值。楊蓬非常認同有道金融CEO何萌對商業計劃書的評價——商業計劃書其實是創始人過去人生經歷的總結。“在創業的早期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請用一份人生經歷鑄就的商業計劃書來打動我,如果你連一份商業計劃書都做不出來,我怎麼相信你可以成功的實現你的想法?”

華匯創投楊蓬:11年積累終完成華麗轉身,這個毒舌投資人到底是怎麼投項目的?

“投資就是投人”似乎就成為了投資行業的金科玉律,但楊蓬認為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問題不在於“投人”而在於“投什麼樣的人”和“怎麼判斷這個人可以投”。將“投人”具體化為人的格局,楊蓬又將格局分成了高度、廣度、深度三個維度。

高度即趨勢和方向,看出創始人是否站得足夠高、看得足夠遠,對未來的判斷是否與投資人一致非常關鍵。以聚保物流為例,許多人都說保險這個行業會被互聯網改造,卻只能泛泛而談講不出所以然。去年5月楊蓬僅憑一份BP就投了聚保物流種子輪,就是因為周焱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把握和判斷讓他深感贊同。

廣度即行業,創業者是否足夠了解跟你做同樣的事的人在做什麼。只有具備足夠的行業經驗積累,才能知道同行在做什麼,進而有能力對同行進行深度分析,從而明確自身的競爭優勢,打造出差異化的產品。

深度即對市場的瞭解程度,是否掌握了市場中真正不為人所知的“祕密”,再在這個不為人所知的“祕密”的基礎上,通過專有的技術打造出令人驚歎的產品,樹立門檻。這裡需要強調的是,這個“祕密”不是指所謂的不能對外公佈的“商業機密”,而是加上創始人及團隊特別的自有技術、行業經驗和市場資源之後,就成為了“即使我告訴你所有的’祕密’你也不會做”的競爭門檻。對於以汽車後市場項目為例,普通的項目會告訴你4S店價格高昂不透明、街邊店髒亂差不規範,這些所謂“痛點”是普通百姓都知道的事情,跟別說專業投資人。這時的深度正是體現在創業者是否知道投資人不知道的事情,比如具體到維修店一個小工做一面漆要多久,甚至這期間要抽幾根菸,一個小工如果每天少抽3根菸,整體補漆效率可以提升幾分鐘。

楊蓬認為創業者最好不要跨界,因為跨界為帶來行業經驗的缺失,無法瞭解行業、市場的真實情況,從而對分析論證的結果造成很大的誤差。現在大家看到所謂成功的跨界,其實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他們早已是所跨行業的專家。一個創業者站在行業外面看和身處行業裡面積累經驗的深度是不一樣的,只有真正的格局達到了,對行業和市場分析才具有相對可靠性,在後續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才能更靠近那個客觀真實的結果。創業者將分析和研究得到的成果呈現在BP上,也才只是楊蓬判斷他的人和他做的事是否完美結合的第一步。

如果沒有前面的思考過程,創業者也很難弄清楚自己的用戶到底是誰,更別提分析到用戶真實的痛點。楊蓬還碰到一些連基礎問題都沒有認知明晰的創始人,BP中大量堆砌著O2O、大數據、共享經濟,卻連這些詞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曾經有個創業者跑到楊蓬面前說要做物聯網電商,慷概激昂地說5年以內物聯網電商肯定會取代淘寶。“我問他為什麼,他回答因為馬雲說過未來5年淘寶會死。”這讓楊蓬哭笑不得。

許多創業者在路演時侃侃而談的商業模式,在楊蓬看來也是個偽命題:“絕大部分人會把商業模式片面理解為盈利模式,但其實盈利模式只是商業模式的一部分。”商業模式是指整個公司的運營方式,如果把企業看成一輛車,盈利模式是輪子跑多快,而商業模式則是車的構成。楊蓬認為商業模式是一個完整的架構,從以什麼技術或材料提供什麼產品或服務,到以什麼方式找到並向誰賣出產品賺取商業利潤,這個過程其實是很難用一句話來總結的。換句話說,其實整個商業計劃書都是在闡述論證商業模式,而不能僅僅只是商業計劃書的一個篇章。

投資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在楊蓬看來,投資人的本職工作是判斷,判斷一個創業者是否靠譜、他的項目是否有足夠的發展潛力、他的公司是否有足夠的成長性。從他的內心深處來說所謂創輔只是順手而為,更不願意去對自己入股的創業公司各方面橫插一腳。其實不論是企業管理還是經營,由於掌握信息的不對稱,投資人一定不如企業真正的經營者,因為他們才是行業裡的人,對公司的瞭解也比投資人多,做的決策正確性肯定是大於投資人的。

但當創業者在猶豫不決需要意見時,投資人可以提建議供其決策。當有問題需要幫忙時,如果能幫肯定是要幫一把,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作為一個股東當然是有責任幫助公司更好地往前走。對於投後管理,總結起來楊蓬信奉“幫忙不添亂”。

華匯創投楊蓬:11年積累終完成華麗轉身,這個毒舌投資人到底是怎麼投項目的?

2014年是武漢互聯網行業的元年,2015年武漢的市場卻轉眼跨進了獨角獸年。從鬥魚到卷皮,寧美國度到極驗驗證,從周黑鴨到良品鋪子卻都還沒有武漢本土投資機構的參與。楊蓬認為天使投資的財富神話在武漢還沒有出現,未來武漢市場仍不容小覷。

“武漢還沒有所謂的賽道,武漢是個大操場。本身市場太小,選手也不多,我們是希望我們挑選的選手能進入全國的競爭中去。”隨著行業經驗的不斷積累,楊蓬對項目的研判能力也在不斷提高,目前已在籌備下一支天使基金,抓住每一個優秀人才在武漢創業的投資機會是這支基金主要想做的事。

總的來說,楊蓬還是覺得在一個項目裡投資人更多地扮演的還是一名推動者,他也只是個“專業幹投資這個活兒的人”,成功有之,遺憾也有之,2014年錯過了極驗驗證就一直讓他耿耿於懷,每每見到其CEO吳淵仍要捶胸頓足一番。

“投資真的跟電影一樣,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投掉了遺憾,投錯了遺憾,投成功了後悔沒多投點還是遺憾。其實我內心真的認為,不論投資這件事兒本身如何,在這個獨特的經歷中,能夠認識的每一個人,有機會看到他們人生最精華的部分,是最不遺憾的。”楊蓬表示。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25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