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
"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馮提莫開辦個人專場演唱會,這件事要是放在五年前各位能夠想象嗎?

我想或許大多數人都會持有懷疑態度。但是,現在她做到了。8月3日重慶市人民大禮堂,馮提莫“無界”演唱會完美收官。安全感來自已知,彼時的她完全可以專注於已知網絡平臺,坐穩頭部位置。但很明顯,她並沒有求安穩,她選擇以“未知”來引領前路方向。

這才有了今天,個人專場的開辦,成為國內跨界第一人。

所有成就的取得都始於“敢想”,我不敢斷言馮提莫多年前就開始明確規劃,但我想她一定想過,要像現在這般登上正式舞臺,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歌手,畢竟作為唱歌的人,對於舞臺都有本能的嚮往。今次從主播到專場歌手,她成功實現跨界,這一“小”步,來之不易。

跨界的意義不止是從線上到線下專場的場景更換,更是她個人不斷“迭代”的過程,而這,同樣也是逐步打破偏見的過程。因為主播標籤,馮提莫慣常被看低。她能否達到歌手的專業度?她能否經受住兩個小時專場的強度?她能否保證現場演出的可看度?諸如此類問題,圍繞著“無界”演唱會。

迴應輿論疑問從來都是行動最有說服力。當晚演出,馮提莫奉獻出二十五首原唱歌曲,整場兩個多小時沒有任何嘉賓出席助唱,完全由馮提莫獨自撐起場面,專業度跟強度已然足夠。關於可看性,一方面是舞臺設計足夠吸睛,五塊LED巨幕作為大背景,視聽體驗是直逼眼前的衝擊。另一方面,馮提莫在現場不僅有演唱還有唱跳,配搭服化道的精心設計,她本人就有萬般風采。

"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馮提莫開辦個人專場演唱會,這件事要是放在五年前各位能夠想象嗎?

我想或許大多數人都會持有懷疑態度。但是,現在她做到了。8月3日重慶市人民大禮堂,馮提莫“無界”演唱會完美收官。安全感來自已知,彼時的她完全可以專注於已知網絡平臺,坐穩頭部位置。但很明顯,她並沒有求安穩,她選擇以“未知”來引領前路方向。

這才有了今天,個人專場的開辦,成為國內跨界第一人。

所有成就的取得都始於“敢想”,我不敢斷言馮提莫多年前就開始明確規劃,但我想她一定想過,要像現在這般登上正式舞臺,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歌手,畢竟作為唱歌的人,對於舞臺都有本能的嚮往。今次從主播到專場歌手,她成功實現跨界,這一“小”步,來之不易。

跨界的意義不止是從線上到線下專場的場景更換,更是她個人不斷“迭代”的過程,而這,同樣也是逐步打破偏見的過程。因為主播標籤,馮提莫慣常被看低。她能否達到歌手的專業度?她能否經受住兩個小時專場的強度?她能否保證現場演出的可看度?諸如此類問題,圍繞著“無界”演唱會。

迴應輿論疑問從來都是行動最有說服力。當晚演出,馮提莫奉獻出二十五首原唱歌曲,整場兩個多小時沒有任何嘉賓出席助唱,完全由馮提莫獨自撐起場面,專業度跟強度已然足夠。關於可看性,一方面是舞臺設計足夠吸睛,五塊LED巨幕作為大背景,視聽體驗是直逼眼前的衝擊。另一方面,馮提莫在現場不僅有演唱還有唱跳,配搭服化道的精心設計,她本人就有萬般風采。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在場觀眾的真實反饋不會有假,全場歡呼的聲浪分明就是在說“我們很享受”。

此番演出有各位熟悉的臺上臺下互動,跟所有演唱會一樣,這裡有臺上明星跟臺下歌迷們共同營造出的熱烈氛圍。但,“無界”又有所不同,它比常規演出的內容更多。因為在享受視聽多維體驗的同時,還能強烈感受到來自馮提莫非同一般的特質。

先提一處細節,當場馮提莫講到,“終於有了自己的個人首場演唱會,真的特別緊張”,隨後是長嘆一口氣。這不是劇本里的設計念詞,這是高度個人化的感慨。從這句話中我聽出的是夢圓的踏實,縱使有諸多曲折,但抵達這裡就是圓滿。當時馮提莫正是白衣勝雪,夢境中公主模樣,演唱的是《看到風》,“看到風就看到了自由”,她語氣溫綿唱出這句時,與其說是浪漫不如說是隱隱激奮。

"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馮提莫開辦個人專場演唱會,這件事要是放在五年前各位能夠想象嗎?

我想或許大多數人都會持有懷疑態度。但是,現在她做到了。8月3日重慶市人民大禮堂,馮提莫“無界”演唱會完美收官。安全感來自已知,彼時的她完全可以專注於已知網絡平臺,坐穩頭部位置。但很明顯,她並沒有求安穩,她選擇以“未知”來引領前路方向。

這才有了今天,個人專場的開辦,成為國內跨界第一人。

所有成就的取得都始於“敢想”,我不敢斷言馮提莫多年前就開始明確規劃,但我想她一定想過,要像現在這般登上正式舞臺,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歌手,畢竟作為唱歌的人,對於舞臺都有本能的嚮往。今次從主播到專場歌手,她成功實現跨界,這一“小”步,來之不易。

跨界的意義不止是從線上到線下專場的場景更換,更是她個人不斷“迭代”的過程,而這,同樣也是逐步打破偏見的過程。因為主播標籤,馮提莫慣常被看低。她能否達到歌手的專業度?她能否經受住兩個小時專場的強度?她能否保證現場演出的可看度?諸如此類問題,圍繞著“無界”演唱會。

迴應輿論疑問從來都是行動最有說服力。當晚演出,馮提莫奉獻出二十五首原唱歌曲,整場兩個多小時沒有任何嘉賓出席助唱,完全由馮提莫獨自撐起場面,專業度跟強度已然足夠。關於可看性,一方面是舞臺設計足夠吸睛,五塊LED巨幕作為大背景,視聽體驗是直逼眼前的衝擊。另一方面,馮提莫在現場不僅有演唱還有唱跳,配搭服化道的精心設計,她本人就有萬般風采。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在場觀眾的真實反饋不會有假,全場歡呼的聲浪分明就是在說“我們很享受”。

此番演出有各位熟悉的臺上臺下互動,跟所有演唱會一樣,這裡有臺上明星跟臺下歌迷們共同營造出的熱烈氛圍。但,“無界”又有所不同,它比常規演出的內容更多。因為在享受視聽多維體驗的同時,還能強烈感受到來自馮提莫非同一般的特質。

先提一處細節,當場馮提莫講到,“終於有了自己的個人首場演唱會,真的特別緊張”,隨後是長嘆一口氣。這不是劇本里的設計念詞,這是高度個人化的感慨。從這句話中我聽出的是夢圓的踏實,縱使有諸多曲折,但抵達這裡就是圓滿。當時馮提莫正是白衣勝雪,夢境中公主模樣,演唱的是《看到風》,“看到風就看到了自由”,她語氣溫綿唱出這句時,與其說是浪漫不如說是隱隱激奮。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也就是在這個細節處,馮提莫作為歌手的特質陡然高亮:她身上有著夢想的光芒感。

若瞭解她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個人專場的也就會明白什麼叫做“夢想的光芒感”。臺上的馮提莫,光芒並不來自明星身份,而是來自“少女”實現夢想的“燃”。此番演出,有舞臺、音響等環節國際水準的硬件準備,更有馮提莫在舞蹈、聲樂等專業方面的長時間訓練。為了演唱會這個夢想,她傾注全力。所以,她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明星歌手。他們身上當然也會有夢想相關的故事,但通常更多是“人設”在支撐。而馮提莫的情況不同,她在支撐夢想,此番專場演出就是她在詮釋夢想的定義。

因為擁有夢想底色,“無界”演唱會的內容要比常規演出更豐富。

"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馮提莫開辦個人專場演唱會,這件事要是放在五年前各位能夠想象嗎?

我想或許大多數人都會持有懷疑態度。但是,現在她做到了。8月3日重慶市人民大禮堂,馮提莫“無界”演唱會完美收官。安全感來自已知,彼時的她完全可以專注於已知網絡平臺,坐穩頭部位置。但很明顯,她並沒有求安穩,她選擇以“未知”來引領前路方向。

這才有了今天,個人專場的開辦,成為國內跨界第一人。

所有成就的取得都始於“敢想”,我不敢斷言馮提莫多年前就開始明確規劃,但我想她一定想過,要像現在這般登上正式舞臺,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歌手,畢竟作為唱歌的人,對於舞臺都有本能的嚮往。今次從主播到專場歌手,她成功實現跨界,這一“小”步,來之不易。

跨界的意義不止是從線上到線下專場的場景更換,更是她個人不斷“迭代”的過程,而這,同樣也是逐步打破偏見的過程。因為主播標籤,馮提莫慣常被看低。她能否達到歌手的專業度?她能否經受住兩個小時專場的強度?她能否保證現場演出的可看度?諸如此類問題,圍繞著“無界”演唱會。

迴應輿論疑問從來都是行動最有說服力。當晚演出,馮提莫奉獻出二十五首原唱歌曲,整場兩個多小時沒有任何嘉賓出席助唱,完全由馮提莫獨自撐起場面,專業度跟強度已然足夠。關於可看性,一方面是舞臺設計足夠吸睛,五塊LED巨幕作為大背景,視聽體驗是直逼眼前的衝擊。另一方面,馮提莫在現場不僅有演唱還有唱跳,配搭服化道的精心設計,她本人就有萬般風采。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在場觀眾的真實反饋不會有假,全場歡呼的聲浪分明就是在說“我們很享受”。

此番演出有各位熟悉的臺上臺下互動,跟所有演唱會一樣,這裡有臺上明星跟臺下歌迷們共同營造出的熱烈氛圍。但,“無界”又有所不同,它比常規演出的內容更多。因為在享受視聽多維體驗的同時,還能強烈感受到來自馮提莫非同一般的特質。

先提一處細節,當場馮提莫講到,“終於有了自己的個人首場演唱會,真的特別緊張”,隨後是長嘆一口氣。這不是劇本里的設計念詞,這是高度個人化的感慨。從這句話中我聽出的是夢圓的踏實,縱使有諸多曲折,但抵達這裡就是圓滿。當時馮提莫正是白衣勝雪,夢境中公主模樣,演唱的是《看到風》,“看到風就看到了自由”,她語氣溫綿唱出這句時,與其說是浪漫不如說是隱隱激奮。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也就是在這個細節處,馮提莫作為歌手的特質陡然高亮:她身上有著夢想的光芒感。

若瞭解她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個人專場的也就會明白什麼叫做“夢想的光芒感”。臺上的馮提莫,光芒並不來自明星身份,而是來自“少女”實現夢想的“燃”。此番演出,有舞臺、音響等環節國際水準的硬件準備,更有馮提莫在舞蹈、聲樂等專業方面的長時間訓練。為了演唱會這個夢想,她傾注全力。所以,她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明星歌手。他們身上當然也會有夢想相關的故事,但通常更多是“人設”在支撐。而馮提莫的情況不同,她在支撐夢想,此番專場演出就是她在詮釋夢想的定義。

因為擁有夢想底色,“無界”演唱會的內容要比常規演出更豐富。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這裡有夢想最初的樣子。以一首歌曲為例,演唱會尾聲處成名曲《佛系少女》引發全場大合唱,在場觀眾肯定在這首歌曲裡重溫到了回憶的味道,它就是觸發群體共鳴的開關。當然,所謂的煽情也有足夠新意,這首Teen Pop風味的舞曲在現場有所改編,最明顯的就是副歌部分由慢及快的即興感速度變化。如此處理首先可以充分調動現場氛圍,其次其實是在配合臺下觀眾,他們手裡的熒光棒採用音控科技,可隨音樂頻率改變顏色。所以現場場面最終就成為,臺上是LED大屏呈現的五彩絢爛,臺下是熒光棒的海洋在跟隨歌曲的BMP變換色彩。配合夢想最初樣子的意味,現場確實營造出極度夢幻的場景。

這裡還有夢想未來的樣子。現場馮提莫表演了即將收錄到第二張個人專輯中的《窺》、《ICE CREAM》、《小倔強》等七首未發佈的全新歌曲。這些,就是未來全新方向,其中尤以《窺》為最具突破性。這首歌曲延續著Dance-pop風格,但相比起此前諸如《佛系少女》以及《元氣滿滿》這類Kawaii氣質的Teen Pop,《窺》更突顯Urban的都市元素,此處舞臺上的舞蹈有直觀體現,馮提莫的舞蹈有從少女感到成熟感的提振,動作設計從“小快靈”到相對的大框架,突顯肢體美感。從中可以看出,未來她或許就是要打造更多成熟質感的作品。

談及舞蹈多說幾句,本次編舞由與張傑、薛之謙、周筆暢、TFBOYS等藝人長期合作的國內頂級編舞團隊SDT負責,在保證專業的基礎之上實現個性定製,馮提莫擁有了專屬的舞蹈風格。表演《窺》時就有具體體現。面對一首Dance-pop,編舞通常會怎麼設計?

"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馮提莫開辦個人專場演唱會,這件事要是放在五年前各位能夠想象嗎?

我想或許大多數人都會持有懷疑態度。但是,現在她做到了。8月3日重慶市人民大禮堂,馮提莫“無界”演唱會完美收官。安全感來自已知,彼時的她完全可以專注於已知網絡平臺,坐穩頭部位置。但很明顯,她並沒有求安穩,她選擇以“未知”來引領前路方向。

這才有了今天,個人專場的開辦,成為國內跨界第一人。

所有成就的取得都始於“敢想”,我不敢斷言馮提莫多年前就開始明確規劃,但我想她一定想過,要像現在這般登上正式舞臺,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歌手,畢竟作為唱歌的人,對於舞臺都有本能的嚮往。今次從主播到專場歌手,她成功實現跨界,這一“小”步,來之不易。

跨界的意義不止是從線上到線下專場的場景更換,更是她個人不斷“迭代”的過程,而這,同樣也是逐步打破偏見的過程。因為主播標籤,馮提莫慣常被看低。她能否達到歌手的專業度?她能否經受住兩個小時專場的強度?她能否保證現場演出的可看度?諸如此類問題,圍繞著“無界”演唱會。

迴應輿論疑問從來都是行動最有說服力。當晚演出,馮提莫奉獻出二十五首原唱歌曲,整場兩個多小時沒有任何嘉賓出席助唱,完全由馮提莫獨自撐起場面,專業度跟強度已然足夠。關於可看性,一方面是舞臺設計足夠吸睛,五塊LED巨幕作為大背景,視聽體驗是直逼眼前的衝擊。另一方面,馮提莫在現場不僅有演唱還有唱跳,配搭服化道的精心設計,她本人就有萬般風采。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在場觀眾的真實反饋不會有假,全場歡呼的聲浪分明就是在說“我們很享受”。

此番演出有各位熟悉的臺上臺下互動,跟所有演唱會一樣,這裡有臺上明星跟臺下歌迷們共同營造出的熱烈氛圍。但,“無界”又有所不同,它比常規演出的內容更多。因為在享受視聽多維體驗的同時,還能強烈感受到來自馮提莫非同一般的特質。

先提一處細節,當場馮提莫講到,“終於有了自己的個人首場演唱會,真的特別緊張”,隨後是長嘆一口氣。這不是劇本里的設計念詞,這是高度個人化的感慨。從這句話中我聽出的是夢圓的踏實,縱使有諸多曲折,但抵達這裡就是圓滿。當時馮提莫正是白衣勝雪,夢境中公主模樣,演唱的是《看到風》,“看到風就看到了自由”,她語氣溫綿唱出這句時,與其說是浪漫不如說是隱隱激奮。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也就是在這個細節處,馮提莫作為歌手的特質陡然高亮:她身上有著夢想的光芒感。

若瞭解她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個人專場的也就會明白什麼叫做“夢想的光芒感”。臺上的馮提莫,光芒並不來自明星身份,而是來自“少女”實現夢想的“燃”。此番演出,有舞臺、音響等環節國際水準的硬件準備,更有馮提莫在舞蹈、聲樂等專業方面的長時間訓練。為了演唱會這個夢想,她傾注全力。所以,她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明星歌手。他們身上當然也會有夢想相關的故事,但通常更多是“人設”在支撐。而馮提莫的情況不同,她在支撐夢想,此番專場演出就是她在詮釋夢想的定義。

因為擁有夢想底色,“無界”演唱會的內容要比常規演出更豐富。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這裡有夢想最初的樣子。以一首歌曲為例,演唱會尾聲處成名曲《佛系少女》引發全場大合唱,在場觀眾肯定在這首歌曲裡重溫到了回憶的味道,它就是觸發群體共鳴的開關。當然,所謂的煽情也有足夠新意,這首Teen Pop風味的舞曲在現場有所改編,最明顯的就是副歌部分由慢及快的即興感速度變化。如此處理首先可以充分調動現場氛圍,其次其實是在配合臺下觀眾,他們手裡的熒光棒採用音控科技,可隨音樂頻率改變顏色。所以現場場面最終就成為,臺上是LED大屏呈現的五彩絢爛,臺下是熒光棒的海洋在跟隨歌曲的BMP變換色彩。配合夢想最初樣子的意味,現場確實營造出極度夢幻的場景。

這裡還有夢想未來的樣子。現場馮提莫表演了即將收錄到第二張個人專輯中的《窺》、《ICE CREAM》、《小倔強》等七首未發佈的全新歌曲。這些,就是未來全新方向,其中尤以《窺》為最具突破性。這首歌曲延續著Dance-pop風格,但相比起此前諸如《佛系少女》以及《元氣滿滿》這類Kawaii氣質的Teen Pop,《窺》更突顯Urban的都市元素,此處舞臺上的舞蹈有直觀體現,馮提莫的舞蹈有從少女感到成熟感的提振,動作設計從“小快靈”到相對的大框架,突顯肢體美感。從中可以看出,未來她或許就是要打造更多成熟質感的作品。

談及舞蹈多說幾句,本次編舞由與張傑、薛之謙、周筆暢、TFBOYS等藝人長期合作的國內頂級編舞團隊SDT負責,在保證專業的基礎之上實現個性定製,馮提莫擁有了專屬的舞蹈風格。表演《窺》時就有具體體現。面對一首Dance-pop,編舞通常會怎麼設計?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強調類“Power Move”的框架,力量跟幅度同步突顯。馮提莫不同,在《窺》裡她更趨向於類“Style Move”的邏輯,力量跟幅度當然是有的,但更多加入敘事性的元素,她的肢體在描畫音樂也是在體現東方韻味,這符合馮提莫的個人屬性,講究技巧的靈動。音樂風格可以嘗試無限可能性,但專屬的自我風格保持著一以貫之的主導。

“無界”演唱會裡有夢想的路徑,有回憶的氣息,還有馮提莫的個人風格。從最初到未來,這之間就是當下,眼前這位已然是標準的大場面歌手,她擁有過硬的現場表演能力,她擁有足夠專業的頂級團隊,她還擁有十足狂熱的粉絲擁躉。而這一切都是理應的回饋,因為能夠站在大舞臺上進行表演,從來都不是一夜空降,她之前已經做過無數次的“預演”。

"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馮提莫開辦個人專場演唱會,這件事要是放在五年前各位能夠想象嗎?

我想或許大多數人都會持有懷疑態度。但是,現在她做到了。8月3日重慶市人民大禮堂,馮提莫“無界”演唱會完美收官。安全感來自已知,彼時的她完全可以專注於已知網絡平臺,坐穩頭部位置。但很明顯,她並沒有求安穩,她選擇以“未知”來引領前路方向。

這才有了今天,個人專場的開辦,成為國內跨界第一人。

所有成就的取得都始於“敢想”,我不敢斷言馮提莫多年前就開始明確規劃,但我想她一定想過,要像現在這般登上正式舞臺,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歌手,畢竟作為唱歌的人,對於舞臺都有本能的嚮往。今次從主播到專場歌手,她成功實現跨界,這一“小”步,來之不易。

跨界的意義不止是從線上到線下專場的場景更換,更是她個人不斷“迭代”的過程,而這,同樣也是逐步打破偏見的過程。因為主播標籤,馮提莫慣常被看低。她能否達到歌手的專業度?她能否經受住兩個小時專場的強度?她能否保證現場演出的可看度?諸如此類問題,圍繞著“無界”演唱會。

迴應輿論疑問從來都是行動最有說服力。當晚演出,馮提莫奉獻出二十五首原唱歌曲,整場兩個多小時沒有任何嘉賓出席助唱,完全由馮提莫獨自撐起場面,專業度跟強度已然足夠。關於可看性,一方面是舞臺設計足夠吸睛,五塊LED巨幕作為大背景,視聽體驗是直逼眼前的衝擊。另一方面,馮提莫在現場不僅有演唱還有唱跳,配搭服化道的精心設計,她本人就有萬般風采。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在場觀眾的真實反饋不會有假,全場歡呼的聲浪分明就是在說“我們很享受”。

此番演出有各位熟悉的臺上臺下互動,跟所有演唱會一樣,這裡有臺上明星跟臺下歌迷們共同營造出的熱烈氛圍。但,“無界”又有所不同,它比常規演出的內容更多。因為在享受視聽多維體驗的同時,還能強烈感受到來自馮提莫非同一般的特質。

先提一處細節,當場馮提莫講到,“終於有了自己的個人首場演唱會,真的特別緊張”,隨後是長嘆一口氣。這不是劇本里的設計念詞,這是高度個人化的感慨。從這句話中我聽出的是夢圓的踏實,縱使有諸多曲折,但抵達這裡就是圓滿。當時馮提莫正是白衣勝雪,夢境中公主模樣,演唱的是《看到風》,“看到風就看到了自由”,她語氣溫綿唱出這句時,與其說是浪漫不如說是隱隱激奮。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也就是在這個細節處,馮提莫作為歌手的特質陡然高亮:她身上有著夢想的光芒感。

若瞭解她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個人專場的也就會明白什麼叫做“夢想的光芒感”。臺上的馮提莫,光芒並不來自明星身份,而是來自“少女”實現夢想的“燃”。此番演出,有舞臺、音響等環節國際水準的硬件準備,更有馮提莫在舞蹈、聲樂等專業方面的長時間訓練。為了演唱會這個夢想,她傾注全力。所以,她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明星歌手。他們身上當然也會有夢想相關的故事,但通常更多是“人設”在支撐。而馮提莫的情況不同,她在支撐夢想,此番專場演出就是她在詮釋夢想的定義。

因為擁有夢想底色,“無界”演唱會的內容要比常規演出更豐富。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這裡有夢想最初的樣子。以一首歌曲為例,演唱會尾聲處成名曲《佛系少女》引發全場大合唱,在場觀眾肯定在這首歌曲裡重溫到了回憶的味道,它就是觸發群體共鳴的開關。當然,所謂的煽情也有足夠新意,這首Teen Pop風味的舞曲在現場有所改編,最明顯的就是副歌部分由慢及快的即興感速度變化。如此處理首先可以充分調動現場氛圍,其次其實是在配合臺下觀眾,他們手裡的熒光棒採用音控科技,可隨音樂頻率改變顏色。所以現場場面最終就成為,臺上是LED大屏呈現的五彩絢爛,臺下是熒光棒的海洋在跟隨歌曲的BMP變換色彩。配合夢想最初樣子的意味,現場確實營造出極度夢幻的場景。

這裡還有夢想未來的樣子。現場馮提莫表演了即將收錄到第二張個人專輯中的《窺》、《ICE CREAM》、《小倔強》等七首未發佈的全新歌曲。這些,就是未來全新方向,其中尤以《窺》為最具突破性。這首歌曲延續著Dance-pop風格,但相比起此前諸如《佛系少女》以及《元氣滿滿》這類Kawaii氣質的Teen Pop,《窺》更突顯Urban的都市元素,此處舞臺上的舞蹈有直觀體現,馮提莫的舞蹈有從少女感到成熟感的提振,動作設計從“小快靈”到相對的大框架,突顯肢體美感。從中可以看出,未來她或許就是要打造更多成熟質感的作品。

談及舞蹈多說幾句,本次編舞由與張傑、薛之謙、周筆暢、TFBOYS等藝人長期合作的國內頂級編舞團隊SDT負責,在保證專業的基礎之上實現個性定製,馮提莫擁有了專屬的舞蹈風格。表演《窺》時就有具體體現。面對一首Dance-pop,編舞通常會怎麼設計?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強調類“Power Move”的框架,力量跟幅度同步突顯。馮提莫不同,在《窺》裡她更趨向於類“Style Move”的邏輯,力量跟幅度當然是有的,但更多加入敘事性的元素,她的肢體在描畫音樂也是在體現東方韻味,這符合馮提莫的個人屬性,講究技巧的靈動。音樂風格可以嘗試無限可能性,但專屬的自我風格保持著一以貫之的主導。

“無界”演唱會裡有夢想的路徑,有回憶的氣息,還有馮提莫的個人風格。從最初到未來,這之間就是當下,眼前這位已然是標準的大場面歌手,她擁有過硬的現場表演能力,她擁有足夠專業的頂級團隊,她還擁有十足狂熱的粉絲擁躉。而這一切都是理應的回饋,因為能夠站在大舞臺上進行表演,從來都不是一夜空降,她之前已經做過無數次的“預演”。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她有作品的積累。此前在再詮釋概念專輯《莫須有》裡,她嘗試通過搖滾、電子、流行等多種方式來對經典歌曲進行在詮釋。她還在諸如《心形宇宙》這類影視劇插曲裡進一步完成風格化的塑造。擁有充足儲備後,此番二十餘首歌曲持續兩個多小時的現場也就算不上驚訝。她還有舞臺的經歷。我所知道的,《蒙面唱將》、《即刻電音》、《這就是原創》等多個音樂類節目上都有過她的獻唱。有此前小舞臺的練習才有現在大舞臺的自如,在不同場景裡打磨舞臺表現力,也就是從這時起她的現場演唱就有了穩定的發揮:穩,唱得很穩;會,很會控制發聲。“無界”的最終成型,源自她過硬實力的保障。

馮提莫素有“甜音女神”的稱號,音色甜美是不假,但各位更需要了解的是在“甜音”標籤之下,是她跨風格、跨題材進行音樂作品演繹的靈活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講,“無界”演唱會給予大眾充分認知“女神”的機會。

"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馮提莫開辦個人專場演唱會,這件事要是放在五年前各位能夠想象嗎?

我想或許大多數人都會持有懷疑態度。但是,現在她做到了。8月3日重慶市人民大禮堂,馮提莫“無界”演唱會完美收官。安全感來自已知,彼時的她完全可以專注於已知網絡平臺,坐穩頭部位置。但很明顯,她並沒有求安穩,她選擇以“未知”來引領前路方向。

這才有了今天,個人專場的開辦,成為國內跨界第一人。

所有成就的取得都始於“敢想”,我不敢斷言馮提莫多年前就開始明確規劃,但我想她一定想過,要像現在這般登上正式舞臺,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歌手,畢竟作為唱歌的人,對於舞臺都有本能的嚮往。今次從主播到專場歌手,她成功實現跨界,這一“小”步,來之不易。

跨界的意義不止是從線上到線下專場的場景更換,更是她個人不斷“迭代”的過程,而這,同樣也是逐步打破偏見的過程。因為主播標籤,馮提莫慣常被看低。她能否達到歌手的專業度?她能否經受住兩個小時專場的強度?她能否保證現場演出的可看度?諸如此類問題,圍繞著“無界”演唱會。

迴應輿論疑問從來都是行動最有說服力。當晚演出,馮提莫奉獻出二十五首原唱歌曲,整場兩個多小時沒有任何嘉賓出席助唱,完全由馮提莫獨自撐起場面,專業度跟強度已然足夠。關於可看性,一方面是舞臺設計足夠吸睛,五塊LED巨幕作為大背景,視聽體驗是直逼眼前的衝擊。另一方面,馮提莫在現場不僅有演唱還有唱跳,配搭服化道的精心設計,她本人就有萬般風采。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在場觀眾的真實反饋不會有假,全場歡呼的聲浪分明就是在說“我們很享受”。

此番演出有各位熟悉的臺上臺下互動,跟所有演唱會一樣,這裡有臺上明星跟臺下歌迷們共同營造出的熱烈氛圍。但,“無界”又有所不同,它比常規演出的內容更多。因為在享受視聽多維體驗的同時,還能強烈感受到來自馮提莫非同一般的特質。

先提一處細節,當場馮提莫講到,“終於有了自己的個人首場演唱會,真的特別緊張”,隨後是長嘆一口氣。這不是劇本里的設計念詞,這是高度個人化的感慨。從這句話中我聽出的是夢圓的踏實,縱使有諸多曲折,但抵達這裡就是圓滿。當時馮提莫正是白衣勝雪,夢境中公主模樣,演唱的是《看到風》,“看到風就看到了自由”,她語氣溫綿唱出這句時,與其說是浪漫不如說是隱隱激奮。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也就是在這個細節處,馮提莫作為歌手的特質陡然高亮:她身上有著夢想的光芒感。

若瞭解她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個人專場的也就會明白什麼叫做“夢想的光芒感”。臺上的馮提莫,光芒並不來自明星身份,而是來自“少女”實現夢想的“燃”。此番演出,有舞臺、音響等環節國際水準的硬件準備,更有馮提莫在舞蹈、聲樂等專業方面的長時間訓練。為了演唱會這個夢想,她傾注全力。所以,她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明星歌手。他們身上當然也會有夢想相關的故事,但通常更多是“人設”在支撐。而馮提莫的情況不同,她在支撐夢想,此番專場演出就是她在詮釋夢想的定義。

因為擁有夢想底色,“無界”演唱會的內容要比常規演出更豐富。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這裡有夢想最初的樣子。以一首歌曲為例,演唱會尾聲處成名曲《佛系少女》引發全場大合唱,在場觀眾肯定在這首歌曲裡重溫到了回憶的味道,它就是觸發群體共鳴的開關。當然,所謂的煽情也有足夠新意,這首Teen Pop風味的舞曲在現場有所改編,最明顯的就是副歌部分由慢及快的即興感速度變化。如此處理首先可以充分調動現場氛圍,其次其實是在配合臺下觀眾,他們手裡的熒光棒採用音控科技,可隨音樂頻率改變顏色。所以現場場面最終就成為,臺上是LED大屏呈現的五彩絢爛,臺下是熒光棒的海洋在跟隨歌曲的BMP變換色彩。配合夢想最初樣子的意味,現場確實營造出極度夢幻的場景。

這裡還有夢想未來的樣子。現場馮提莫表演了即將收錄到第二張個人專輯中的《窺》、《ICE CREAM》、《小倔強》等七首未發佈的全新歌曲。這些,就是未來全新方向,其中尤以《窺》為最具突破性。這首歌曲延續著Dance-pop風格,但相比起此前諸如《佛系少女》以及《元氣滿滿》這類Kawaii氣質的Teen Pop,《窺》更突顯Urban的都市元素,此處舞臺上的舞蹈有直觀體現,馮提莫的舞蹈有從少女感到成熟感的提振,動作設計從“小快靈”到相對的大框架,突顯肢體美感。從中可以看出,未來她或許就是要打造更多成熟質感的作品。

談及舞蹈多說幾句,本次編舞由與張傑、薛之謙、周筆暢、TFBOYS等藝人長期合作的國內頂級編舞團隊SDT負責,在保證專業的基礎之上實現個性定製,馮提莫擁有了專屬的舞蹈風格。表演《窺》時就有具體體現。面對一首Dance-pop,編舞通常會怎麼設計?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強調類“Power Move”的框架,力量跟幅度同步突顯。馮提莫不同,在《窺》裡她更趨向於類“Style Move”的邏輯,力量跟幅度當然是有的,但更多加入敘事性的元素,她的肢體在描畫音樂也是在體現東方韻味,這符合馮提莫的個人屬性,講究技巧的靈動。音樂風格可以嘗試無限可能性,但專屬的自我風格保持著一以貫之的主導。

“無界”演唱會裡有夢想的路徑,有回憶的氣息,還有馮提莫的個人風格。從最初到未來,這之間就是當下,眼前這位已然是標準的大場面歌手,她擁有過硬的現場表演能力,她擁有足夠專業的頂級團隊,她還擁有十足狂熱的粉絲擁躉。而這一切都是理應的回饋,因為能夠站在大舞臺上進行表演,從來都不是一夜空降,她之前已經做過無數次的“預演”。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她有作品的積累。此前在再詮釋概念專輯《莫須有》裡,她嘗試通過搖滾、電子、流行等多種方式來對經典歌曲進行在詮釋。她還在諸如《心形宇宙》這類影視劇插曲裡進一步完成風格化的塑造。擁有充足儲備後,此番二十餘首歌曲持續兩個多小時的現場也就算不上驚訝。她還有舞臺的經歷。我所知道的,《蒙面唱將》、《即刻電音》、《這就是原創》等多個音樂類節目上都有過她的獻唱。有此前小舞臺的練習才有現在大舞臺的自如,在不同場景裡打磨舞臺表現力,也就是從這時起她的現場演唱就有了穩定的發揮:穩,唱得很穩;會,很會控制發聲。“無界”的最終成型,源自她過硬實力的保障。

馮提莫素有“甜音女神”的稱號,音色甜美是不假,但各位更需要了解的是在“甜音”標籤之下,是她跨風格、跨題材進行音樂作品演繹的靈活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講,“無界”演唱會給予大眾充分認知“女神”的機會。

馮提莫“無界”演唱會:跨界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在現場,馮提莫還講到,“我只想把開心帶給大家,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希望通過我的歌曲帶給大家一些能量”,隨後《元氣滿滿》響起。本場演出確實有可觀能量輸出,而且還是多維度的補給。從行業角度來講,馮提莫的成功給予眾多活躍在民間的歌手以能量,跨界雖不易,但並非不可能,持續以專業標準要求自己,總有一天登臺的就是你。從大眾角度,馮提莫一直也都以陪伴的角色給予聽眾跟歌迷以能量,她的歌曲帶來直觀的悅耳跟感動,還有深層的情感觸動。她的成長故事則是為每個人提供樣本,進取超越,實現自我價值,於她是做歌手,於我們是做更好的自己。

當然,最終的能量還是給予自己,“無界”演唱會不是終點,這只是屬於馮提莫歌手道路上的一站,此番跨界之後,她未來還有無限可能。因為,真正的“無界”只有一種:以“無界”處為起點,不斷探試能力的邊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