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輿者專訪《非正式會談》人氣嘉賓!他們自稱裡黃外白的“雞蛋人”

【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他們講一口嫻熟流利的普通話,介紹中外生活方方面面的有趣差異,無形中架起了中外文化溝通的橋樑。

在高人氣綜藝節目《非正式會談》裡,有一群熱愛,並努力推廣中國的“歪果仁”。他們圍坐一桌,交流中外生活的異同:世界上的父母都打孩子嗎?各國的男女關係什麼樣?異國戀到底好不好……詼諧又有料的談話增進了不同國家的交流和共識。

來自澳大利亞的貝樂泰和阿根廷的功必揚是這檔節目的常駐嘉賓,他們在中國收穫了大批“粉絲”。兩人與中國的情緣如何結下?他們的中文怎麼那麼流利?捕輿者馬上為你獨家揭祕。

捕輿者專訪《非正式會談》人氣嘉賓!他們自稱裡黃外白的“雞蛋人”

2019年6月14日,北京語言大學,《非正式會談》嘉賓功必揚(右)與貝樂泰(中)接受華輿專訪。(本文圖片均來自華輿)

學好中文的“祕訣”:瞭解漢字背後的文化和歷史

初次見到兩人,捕輿者便被他們標準的中文發音所驚豔。若是隻聽聲音,你定會以為是兩個中國青年在談天。話語間不時蹦出的兒化音、口頭禪,讓整個採訪生動不少。

這也並不奇怪,功必揚是第6屆“漢語橋”阿根廷賽區冠軍,貝樂泰為第12屆“漢語橋”全球冠軍。談到這裡,貝樂泰打趣地拍拍功必揚的肩膀:“你這個地區冠軍還要繼續努力啊!”

問:你們為什麼開始學中文?

功必揚(以下簡稱功):我從15歲開始學習中文,這是放學回家路上的“突發奇想”。上了第一節課,我就喜歡上中文,因為漢字打動了我。我喜歡畫畫,而書寫象形文字就像畫畫一樣。

貝樂泰(以下簡稱貝):1999年,由於父親工作原因,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幾年後,我去到上海讀書生活。中文是當時學校的必修課,我只能去學習。上海的居住環境也致使我對中文不斷熟悉。

問:認為中文最困難的是什麼?

“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兔子尾巴——長不了”“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兩人都認為,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成語和歇後語是個不小的難題。“聽起來雖然好玩,但不知道什麼意思,也不方便記憶。”功必揚表示,現在自己還不太能熟練掌握。

問:學好中文的“祕訣”是什麼?

功:學好一種語言,只掌握語法、發音等專業知識是不夠的,你還需要了解背後的文化和歷史。在阿根廷的時候,我的老師也跟我們學習怎麼念唐詩。一開始我學的第一首詩是“鵝鵝鵝”,第二首就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那個時候我就覺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18歲時,我來到北二外開始學漢語言專業,並找到了語伴。學了一年之後,我就十分願意講中文。我當時的語伴是我在中國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接觸中國文化很重要的一個人。語伴之外就是詞典和環境。

貝:雖然一開始我是被父母強迫學習的中文,但由於環境因素影響,自己對中國文化真的產生興趣,並且主動深入學習。

14歲時,我搬回澳大利亞居住,卻繼續報名中文班,學習下去。相比之下,我的弟弟沒有興趣,中文水平慢慢退化了。

捕輿者專訪《非正式會談》人氣嘉賓!他們自稱裡黃外白的“雞蛋人”

2019年6月14日,北京語言大學,《非正式會談》嘉賓貝樂泰受進行任演講比賽點評。

中文翻譯既要準確,又要有感情

搭建文化溝通的友好橋樑,語言的精準表達是重要因素。在談話過程中,捕輿者發現兩個人會不時斟酌語句,調整措辭,力求把自己的想法真實表達出來。

問:功必揚曾經作為翻譯,陪同球星梅西訪華。小貝也對中國傳統文學瞭解很多。你們認為如何翻譯中文,才能讓外國人更好理解?

貝:大學的文學課上,我們曾閱讀了三個版本的《紅樓夢》。一個是白話版,一個是略有詩意的,最後一個是保留所有韻律的,它們的閱讀感受是完全不同的。當然,三者沒有對錯,而是要看翻譯的目的——傳遞信息、交流情感、理解文化,這是不同層次的需求,也有應用的場合。

功:翻譯工作很有技術,一方面需要精準,政治貿易的會談,不容許出錯;另一方面也要帶入感情表意。我認為,短期時間內電子翻譯軟件還不能取代人工翻譯。

問:能否推薦認為翻譯不錯的中國電影?

貝:《臥虎藏龍》。這是我記事起看的第一部,也是看的最多的中國電影。其實這部電影也受到不少外國人認可。當中保留了很多武術文化,這些內容雖然很難翻譯,比如師父(master),但好在能夠理解意思。

功:《末代皇帝》《霸王別姬》等有歷史背景的電影。隨著對中國歷史瞭解的深入,看的感覺也會不同。上課時,老師解釋為什麼程蝶衣要在最後自殺的原因,從表層的故事到深入的精神,我們被震撼到了!

我們都是“雞蛋人”

訪談的氣氛很愉悅,兩人的精神也慢慢放鬆下來。功必揚盤坐在凳子上,像極了北京胡同裡下棋的大爺;而小貝則把雙腿伸了伸,兩手扣在一起,儼然成了上海弄堂裡嘮家常的阿姨。

問:你們最喜歡中國的哪座城市?

攻:北京。因為我來這裡已經10年了。

貝:我喜歡上海,畢竟從小在那裡生活。當然,由於工作的關係,我現在居住在北京。

問:在這裡生活感覺如何?

貝:你知道“香蕉人”嗎?就是形容在外國長大的亞洲人,而我們就是裡面黃外面白的“雞蛋人”。生活在哪個城市久了,真的會變成哪個城市的人,比如會說方言了。接觸別的中國城市的外國人,也有這種感覺。

功:沒錯,我最近發現小貝說話不時冒出兒化音。

貝:大家常說“北京老外”“上海老外”,其實更多是受到地域特徵的影響。比如我這個上海人就是典型的話癆,而功必揚就有北京人的土氣,哈哈。

捕輿者專訪《非正式會談》人氣嘉賓!他們自稱裡黃外白的“雞蛋人”

2019年6月14日,北京語言大學,《非正式會談》嘉賓功必揚進行演講比賽點評。

切實的民間交流能夠增進文化理解

不論走到哪裡,兩個人的身邊都會圍繞著不少中國粉絲:“我好喜歡你們,能籤個名嗎?”類似的情景,讓捕輿者想起之前採訪過的德國“網紅”阿福。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在中國的社交媒體平臺走紅。他們講一口嫻熟流利的普通話,介紹中外生活方方面面的有趣差異,無形中架起了中外文化溝通的橋樑。

問:你們有很多中國粉絲,祕訣是什麼?

兩個人思考了很久,看來他們也沒有特別考慮過這個問題。最後的結論是,他們能變成不少人眼中的“小明星”,並不是外國人身份帶來的新鮮感,反而是鏡頭前不加掩飾的真性情。在他們看來,不論你來自哪裡,只要志同道合,就會被相互吸引。

問:如何不同增進不同文化的理解交流?

貝:以前大家更關注上層交流,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民間交流也很重要。

功:你需要去親身感受和接觸,才能對對方有全面和深度的認知。比如我的一個朋友來中國,說中國不太好;又有一個朋友說,中國很發達,機場還有接駁車。那麼我該相信誰的話呢?真正來到中國,你才有自己的想法。

問:你們在這方面起了不少積極作用吧?

功:我們在媒體上很活躍,通過4年的節目平臺,介紹了很多自己國家的情況。比如提到阿根廷,以前很多人只知道足球,現在大家知道還有牛肉。很多粉絲甚至開始學習西班牙語,去阿根廷旅遊。同理,我回到阿根廷,也會把中國的所見所聞講述給當地的朋友。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華輿 撰稿/孫東臨 攝影/李雪峰

【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蘋果手機:「鏈接」

華為手機:「鏈接」

小米手機:華輿-小米應用商店

vivo手機:►【華輿】 - vivo應用商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