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屋裡的翡翠大王,用8塊翡翠原石換蔣介石貂皮大衣!

一位居住在茅草屋裡的老人,竟然是位“翡翠大王”,不但收藏的翡翠價值上億,還有市場上早已絕跡的龍石種!

今天,三哥跟大家說說這位“翡翠大王”的傳奇故事……

茅草屋裡的翡翠大王,用8塊翡翠原石換蔣介石貂皮大衣!

80歲的顧成旺,是雲南騰衝縣的一名玉石商人。

他可不是一位普通的玉商,他是歷史上壟斷翡翠毛料市場第一人,曾用8塊原石換來蔣介石貂皮大衣。

由於他的故事太傳奇,連北京電視臺的記者也聞訊趕來,想要聽聽這位“翡翠大王”的傳奇經歷。

顧老說自己本身就是為十足的“翡翠迷”,只有真正愛翡翠,才能長久地做這行,三哥也很認同這點。

顧老說自己只要一看到好翡翠就極其興奮,連覺都不用睡,說著還拿出自己收藏多年的寶貝給大家欣賞。

茅草屋裡的翡翠大王,用8塊翡翠原石換蔣介石貂皮大衣!

不過這些還算不上他壓箱底的寶貝。

見大家越發興趣濃厚,顧老又拿出了一隻圓條手鐲,這條手鐲可不一般,它是在市場上已經絕跡已久的“老龍石種”。

茅草屋裡的翡翠大王,用8塊翡翠原石換蔣介石貂皮大衣!

這隻手鐲晶瑩剔透,用雲南老話形容叫作“龍肋巴”,意思是像龍的骨頭一樣,放在手上會產生貓眼效應。

茅草屋裡的翡翠大王,用8塊翡翠原石換蔣介石貂皮大衣!

顧老說,這隻手鐲喊價一千萬是情分,喊價兩千萬是本分,因為的確是寶貝中的寶貝。

接著顧老又上了樓,這次他拿下來的卻不是翡翠,而是一件看起來充滿年代感的貂皮大衣——大衣外面是絲絨面料,裡面全是用狐狸頸口的毛製成的。

茅草屋裡的翡翠大王,用8塊翡翠原石換蔣介石貂皮大衣!

顧老介紹說,這件大衣是多年前自己用8塊翡翠原石跟別人換來的。

他之所以願意換,是因為他相信這件大衣有著不凡的來歷,原來這件衣服原來的主人是蔣介石!

雖然在雲南的炎熱天氣裡,這件貂皮大衣並沒有什麼實際用途,再說這件長袍到底是不是蔣介石的,誰也說不清,大家都覺得顧老這買賣做得不值。

但是無礙顧老對其的珍愛,他一句話點清了迷津:喜歡就值!

茅草屋裡的翡翠大王,用8塊翡翠原石換蔣介石貂皮大衣!

騰衝縣城距緬甸國境線只有80多公里距離,顧成旺屬於土生土長的騰衝人,打小就一直在中緬邊境做著類似“拿豬油換尼龍布”等的小生意。

雖然騰衝自古以來就是翡翠的集散地,但是從新中國解放後到改革開放前的這段時間,民間是禁止從事翡翠買賣的。

正所謂“有危就有機”,1976年“膽大妄為”的顧老就和幾個發小一起成立了“雲南滇西玉石收購站”,專門負責從緬甸運回翡翠毛料,供應全國各地的玉石雕刻廠。

茅草屋裡的翡翠大王,用8塊翡翠原石換蔣介石貂皮大衣!

別看僅僅只有“收購站”的名頭,可當時全國的所有翡翠毛料交易全部由該站供應。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上個世紀70年代末,顧老的滇西玉石收購站幾乎壟斷了全中國翡翠毛料市場!

茅草屋裡的翡翠大王,用8塊翡翠原石換蔣介石貂皮大衣!

因為當年的政策限制,滇西玉石收購站一共只有5名員工,顧成旺老前輩主要負責銷售業務。

那時候顧老確實是風光無限,由於業務關係,需要全國各地滿天飛,當時昆明機場的工作人員幾乎都認識顧老這位“大忙人”,甚至騰衝的縣領導需要乘坐飛機出差都要託顧老的關係買票。

顧老打趣道,直到現在還記得當時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玉石毛料採購員們那種渴望的眼神。

翡翠資源本身就是彌足珍貴,顧老作為翡翠毛料“壟斷企業”的銷售代表,全國各地的玉雕廠都想方設法討好顧老,巴望著可以多給他們提供一些質量好的翡翠毛料。

顧老說:“當時全國各地的玉石工匠,只要我開口,完全可以把他們調到騰衝這邊來,我跟他們太熟悉了。”

茅草屋裡的翡翠大王,用8塊翡翠原石換蔣介石貂皮大衣!

滇西玉石收購站存在的那些年頭,顧成旺老前輩的院子裡堆滿了從緬甸運回來的翡翠毛料。

院子裡的小木樓看似簡陋,卻很堅固,所有柱子都用的黃鬆,是當時騰衝城首屈一指的私人住宅,力求拿到好石頭而登門造訪這裡的玉石商人每天都絡繹不絕。

當時錢對於顧老已經不成問題,他到昆明的商店買東西,錢都不用馬上付,只要拿出空白憑條,蓋上‘滇西玉石收購站’的章就行了。

可惜,滇西玉石收購站這種壟斷的輝煌十分短暫,1976年成立,1981年就被政府以走私罪強行關閉,包括顧成旺老前輩在內的5名收購站的員工的家全部被查抄。

抄家進行得十分徹底,掘地三尺,顧老滿院子的翡翠毛料一件不剩。

顧老也因走私罪被判刑10年,幸好他會算賬,在監獄裡幫忙當會計,服役期間倒也沒受什麼苦。

茅草屋裡的翡翠大王,用8塊翡翠原石換蔣介石貂皮大衣!

騰衝的翡翠毛料交易並未因滇西玉石收購站的關閉而停歇,顧成旺老前輩結束了接近十年的牢獄生活,回到騰衝,他驚訝地發現騰衝已經成為中國翡翠毛料交易的中心。

當年的壟斷局面早已瓦解,小小的邊境縣城晃悠著上萬的玉石交易者,每天從昆明巫家壩機場包車來騰衝的香港商人不計其數。

顧不上惋惜失去的好時機,顧老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挖開院子裡的某塊土地,地下埋著幾對翡翠手鐲,當時查抄時並沒有被發現。

可別小看才幾對翡翠手鐲,30年代中期,當時的北京翡翠大王鐵玉亭有一副翡翠手鐲,以40000銀元的“低價”賣給了上海的杜月笙。

那個時候,普通家庭一年開銷也不過小几百銀元,日子還能過得有滋有味!

隨後,顧老憑藉這幾對翡翠手鐲得以東山再起,繼續譜寫著他和翡翠之間的故事。

茅草屋裡的翡翠大王,用8塊翡翠原石換蔣介石貂皮大衣!

延伸閱讀:緬甸翡翠玉石礦山地域寬闊,難於管理,偷漏稅較多,而當時的英國殖民者又不便自己開採,就採用包稅的辦法,將玉礦的稅收招商投標,名為“叫崗”。

叫崗一次,期限三年,自負盈虧,抽稅的方法是按估價數的10%收取,招商中標者基本都是華人,此方法一直沿用了幾十年。

緬甸獨立以後,相當長時期內緬甸的翡翠開採仍沿襲英國人的老辦法,玉石的開採和貿易則依然多由華人控制,產品行銷國內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