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

首先必須言明的一點是,小說中並無明確交代範遙的來歷和出身。小說中到他真正出場,已經過了一大半,雖然之前有為他的出場作了鋪墊,但情節不多,對他明教往事的講述,也只有在後來通過謝遜,回憶“紫衫龍王”黛綺絲的往事時才涉及到。不過當黛綺絲上光明頂時,範遙已經位居光明右使,還是沒有交代他的師承這些。因而所有對於範遙來歷的說法,都純屬猜測。根據小說中的一些情節,羽菱君個人認為,範遙和楊逍,都應當是陽頂天的嫡傳弟子,他倆都是陽頂天培養出來的。

"

首先必須言明的一點是,小說中並無明確交代範遙的來歷和出身。小說中到他真正出場,已經過了一大半,雖然之前有為他的出場作了鋪墊,但情節不多,對他明教往事的講述,也只有在後來通過謝遜,回憶“紫衫龍王”黛綺絲的往事時才涉及到。不過當黛綺絲上光明頂時,範遙已經位居光明右使,還是沒有交代他的師承這些。因而所有對於範遙來歷的說法,都純屬猜測。根據小說中的一些情節,羽菱君個人認為,範遙和楊逍,都應當是陽頂天的嫡傳弟子,他倆都是陽頂天培養出來的。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一.從相關的細節,可以看出範遙與楊逍的名字,乃是陽頂天所取,再加上他倆的武功,可說明他倆是陽頂天的入室弟子。

範遙和楊逍怎麼會是陽頂天的弟子呢?最主要還是與他們兩人的名字大有關係。羽菱君第一次讀《倚天屠龍記》小說,當看到範遙出場時,結合楊逍的名字就在想,為何剛剛好兩個人的名字組合就叫“逍遙”,合稱“逍遙二仙”呢?而且兩個人的年紀相仿,還是結義的兄弟,武學天賦也同樣過人,還一樣是個美男子,這裡面的巧合實是太多。後來羽菱君終於想明白了,那就是他們倆原來根本就不叫楊逍和範遙,“逍遙”之名是別人給他倆取的,他們兩人也是被人篩選之後,才聚在了一塊,並還讓他們結義為兄弟。

那是誰為他倆取了“逍遙”之名呢?最有可能的就是陽頂天。這點我們從陽頂天給原來的三大護教法王,所取之號一事便能看出。殷天正白眉鼻鉤,看家本領又是“鷹爪擒拿手”,再加上“殷”與“鷹”諧音,因而陽頂天給他取號“白眉鷹王”;謝遜天生黃髮,又練有“獅子吼”,故而給他取號“金毛獅王”;韋一笑因練功受寒氣之害,臉色青白,須飲血恢復元氣,有蝙蝠特徵,加上輕功了得,“輕”又與“青”同音,便賜號“青翼蝠王”;後來黛綺絲的“紫衫龍王”乃是陽夫人所取,此處不論。可見陽頂天尚於取名取號,因此他為了組成“逍遙二仙”,位居光明左右使,將楊範二人取名“逍遙”,便在情理之中。

"

首先必須言明的一點是,小說中並無明確交代範遙的來歷和出身。小說中到他真正出場,已經過了一大半,雖然之前有為他的出場作了鋪墊,但情節不多,對他明教往事的講述,也只有在後來通過謝遜,回憶“紫衫龍王”黛綺絲的往事時才涉及到。不過當黛綺絲上光明頂時,範遙已經位居光明右使,還是沒有交代他的師承這些。因而所有對於範遙來歷的說法,都純屬猜測。根據小說中的一些情節,羽菱君個人認為,範遙和楊逍,都應當是陽頂天的嫡傳弟子,他倆都是陽頂天培養出來的。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一.從相關的細節,可以看出範遙與楊逍的名字,乃是陽頂天所取,再加上他倆的武功,可說明他倆是陽頂天的入室弟子。

範遙和楊逍怎麼會是陽頂天的弟子呢?最主要還是與他們兩人的名字大有關係。羽菱君第一次讀《倚天屠龍記》小說,當看到範遙出場時,結合楊逍的名字就在想,為何剛剛好兩個人的名字組合就叫“逍遙”,合稱“逍遙二仙”呢?而且兩個人的年紀相仿,還是結義的兄弟,武學天賦也同樣過人,還一樣是個美男子,這裡面的巧合實是太多。後來羽菱君終於想明白了,那就是他們倆原來根本就不叫楊逍和範遙,“逍遙”之名是別人給他倆取的,他們兩人也是被人篩選之後,才聚在了一塊,並還讓他們結義為兄弟。

那是誰為他倆取了“逍遙”之名呢?最有可能的就是陽頂天。這點我們從陽頂天給原來的三大護教法王,所取之號一事便能看出。殷天正白眉鼻鉤,看家本領又是“鷹爪擒拿手”,再加上“殷”與“鷹”諧音,因而陽頂天給他取號“白眉鷹王”;謝遜天生黃髮,又練有“獅子吼”,故而給他取號“金毛獅王”;韋一笑因練功受寒氣之害,臉色青白,須飲血恢復元氣,有蝙蝠特徵,加上輕功了得,“輕”又與“青”同音,便賜號“青翼蝠王”;後來黛綺絲的“紫衫龍王”乃是陽夫人所取,此處不論。可見陽頂天尚於取名取號,因此他為了組成“逍遙二仙”,位居光明左右使,將楊範二人取名“逍遙”,便在情理之中。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不過,陽頂天為何要將楊範二人,取名為“逍遙”呢?這其實跟他們兩人所學的武功有關。羽菱君個人認為,金庸先生之所以會在後來的《天龍八部》中,創出了“逍遙派”,就是因他在寫“射鵰三部曲”時,創出的黃藥師與楊逍範遙,給了他創作的想法,他也開始有了將自己的小說彼此關聯,去解釋這些人和事的前因後果,形成自己武俠體系的想法。於是他在《天龍》中創造了與黃藥師武功套路很相似的逍遙派武功,安排無崖子收集了天下各派的武學典籍,後來的修訂版中,又將洪七公傳給黃蓉的那門“燕雙飛”,改成“逍遙遊”,再後來在新修版小說中,又將黃藥師的出身定位在了大理麗江。而楊逍之所以會黃藥師的“彈指神通”,範遙之所以對天下武學無所不窺,最終的來源其實都是逍遙派。

這裡值得說明的一點,是許多讀者聽信偏信,皆以為“逍遙派”是當年代筆的倪匡先生創造的,並非金庸先生的思路,其實這是誤解。關於倪匡先生代筆的部分,金庸先生早已經在修訂版的後記中便做了說明,而逍遙派等故事的確就是金庸先生自己的創作。這裡羽菱君摘《天龍八部》修訂版出版時,金庸先生所寫的後記略作證實,也作自己觀點的旁證。

《天龍八部》於一九六三年開始在《明報》及新加坡《南洋商報》同時連載,前後寫了四年。中間在離港外遊期間,曾請倪匡兄代寫了四萬多字。倪匡兄代寫那一段是一個獨立的情節,內容是慕容復與丁春秋在客店中大戰,雖然精彩紛呈,但和全書並無必要聯繫,這次改寫修正,徵得倪匡兄的同意而刪去了,只保留了丁春秋弄盲阿紫一節,那是不能刪的。所以要請他代寫,是為了報上連載不便長期斷稿。但出版單行本,沒有理由將別人的作品長期據為己有。《金庸作品集》中所有文字,不論好壞,百分之百是金庸自己所寫,並無旁人代筆。在這裡附帶說明,並對倪匡兄當年代筆的盛情表示謝意。 一九七八·十《天龍八部•後記》

羽菱君個人猜測,先是黃藥師繼承了逍遙派的武功,繼承了無崖子當年收集的那些武學典籍,這個來源,很可能是當年王語嫣帶慕容復到大理時,將琅嬛玉洞裡的那些武學典籍也一併帶了過去,後來就被黃藥師所得。後來則是陽頂天繼承了黃藥師的武功和這些武學典籍,這個機緣很可能是因為楊過與程英的緣故,畢竟剛開始的陽頂天還叫楊破天。再後來就是陽頂天把這些武功和祕笈傳給了楊逍範遙,楊逍的武功不僅好看,會“彈指神通”,而且還會二十二般兵刃,每般兵刃兩套招式,一共四十四套招式這樣的武功,範遙也因之得以窺盡天下各派武學。

"

首先必須言明的一點是,小說中並無明確交代範遙的來歷和出身。小說中到他真正出場,已經過了一大半,雖然之前有為他的出場作了鋪墊,但情節不多,對他明教往事的講述,也只有在後來通過謝遜,回憶“紫衫龍王”黛綺絲的往事時才涉及到。不過當黛綺絲上光明頂時,範遙已經位居光明右使,還是沒有交代他的師承這些。因而所有對於範遙來歷的說法,都純屬猜測。根據小說中的一些情節,羽菱君個人認為,範遙和楊逍,都應當是陽頂天的嫡傳弟子,他倆都是陽頂天培養出來的。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一.從相關的細節,可以看出範遙與楊逍的名字,乃是陽頂天所取,再加上他倆的武功,可說明他倆是陽頂天的入室弟子。

範遙和楊逍怎麼會是陽頂天的弟子呢?最主要還是與他們兩人的名字大有關係。羽菱君第一次讀《倚天屠龍記》小說,當看到範遙出場時,結合楊逍的名字就在想,為何剛剛好兩個人的名字組合就叫“逍遙”,合稱“逍遙二仙”呢?而且兩個人的年紀相仿,還是結義的兄弟,武學天賦也同樣過人,還一樣是個美男子,這裡面的巧合實是太多。後來羽菱君終於想明白了,那就是他們倆原來根本就不叫楊逍和範遙,“逍遙”之名是別人給他倆取的,他們兩人也是被人篩選之後,才聚在了一塊,並還讓他們結義為兄弟。

那是誰為他倆取了“逍遙”之名呢?最有可能的就是陽頂天。這點我們從陽頂天給原來的三大護教法王,所取之號一事便能看出。殷天正白眉鼻鉤,看家本領又是“鷹爪擒拿手”,再加上“殷”與“鷹”諧音,因而陽頂天給他取號“白眉鷹王”;謝遜天生黃髮,又練有“獅子吼”,故而給他取號“金毛獅王”;韋一笑因練功受寒氣之害,臉色青白,須飲血恢復元氣,有蝙蝠特徵,加上輕功了得,“輕”又與“青”同音,便賜號“青翼蝠王”;後來黛綺絲的“紫衫龍王”乃是陽夫人所取,此處不論。可見陽頂天尚於取名取號,因此他為了組成“逍遙二仙”,位居光明左右使,將楊範二人取名“逍遙”,便在情理之中。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不過,陽頂天為何要將楊範二人,取名為“逍遙”呢?這其實跟他們兩人所學的武功有關。羽菱君個人認為,金庸先生之所以會在後來的《天龍八部》中,創出了“逍遙派”,就是因他在寫“射鵰三部曲”時,創出的黃藥師與楊逍範遙,給了他創作的想法,他也開始有了將自己的小說彼此關聯,去解釋這些人和事的前因後果,形成自己武俠體系的想法。於是他在《天龍》中創造了與黃藥師武功套路很相似的逍遙派武功,安排無崖子收集了天下各派的武學典籍,後來的修訂版中,又將洪七公傳給黃蓉的那門“燕雙飛”,改成“逍遙遊”,再後來在新修版小說中,又將黃藥師的出身定位在了大理麗江。而楊逍之所以會黃藥師的“彈指神通”,範遙之所以對天下武學無所不窺,最終的來源其實都是逍遙派。

這裡值得說明的一點,是許多讀者聽信偏信,皆以為“逍遙派”是當年代筆的倪匡先生創造的,並非金庸先生的思路,其實這是誤解。關於倪匡先生代筆的部分,金庸先生早已經在修訂版的後記中便做了說明,而逍遙派等故事的確就是金庸先生自己的創作。這裡羽菱君摘《天龍八部》修訂版出版時,金庸先生所寫的後記略作證實,也作自己觀點的旁證。

《天龍八部》於一九六三年開始在《明報》及新加坡《南洋商報》同時連載,前後寫了四年。中間在離港外遊期間,曾請倪匡兄代寫了四萬多字。倪匡兄代寫那一段是一個獨立的情節,內容是慕容復與丁春秋在客店中大戰,雖然精彩紛呈,但和全書並無必要聯繫,這次改寫修正,徵得倪匡兄的同意而刪去了,只保留了丁春秋弄盲阿紫一節,那是不能刪的。所以要請他代寫,是為了報上連載不便長期斷稿。但出版單行本,沒有理由將別人的作品長期據為己有。《金庸作品集》中所有文字,不論好壞,百分之百是金庸自己所寫,並無旁人代筆。在這裡附帶說明,並對倪匡兄當年代筆的盛情表示謝意。 一九七八·十《天龍八部•後記》

羽菱君個人猜測,先是黃藥師繼承了逍遙派的武功,繼承了無崖子當年收集的那些武學典籍,這個來源,很可能是當年王語嫣帶慕容復到大理時,將琅嬛玉洞裡的那些武學典籍也一併帶了過去,後來就被黃藥師所得。後來則是陽頂天繼承了黃藥師的武功和這些武學典籍,這個機緣很可能是因為楊過與程英的緣故,畢竟剛開始的陽頂天還叫楊破天。再後來就是陽頂天把這些武功和祕笈傳給了楊逍範遙,楊逍的武功不僅好看,會“彈指神通”,而且還會二十二般兵刃,每般兵刃兩套招式,一共四十四套招式這樣的武功,範遙也因之得以窺盡天下各派武學。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而楊逍和範遙為何會被陽頂天選中,收為入室弟子呢?這裡面羽菱君個人認為,最主要還是陽頂天為了培養抗元大業的後繼之人。陽頂天二三十歲就已經接任明教教主,明教的崛起可以說是由他一人之力創造的奇蹟,但他一個人扛了十幾年後,他覺得必須培養一班後繼之人,才有可能實現明教的最終復興,並取得抗元大業的功成。因此,他開始吸納江湖豪傑加入明教,也開始讓各地分壇物色有天賦的少年,送上光明頂,由他親自培養,教育成才。並以此搭建班底,為日後的明教留下一個年輕有為的團隊,繼承抗元大業。

楊逍道:“天下百姓苦難方深,人心思變,正是驅除韃子、還我河山的良機。昔年陽教主在世,日夜以興復為念,只是本教向來行事偏激,百年來和中原武林諸派怨仇相纏,難以攜手抗敵。”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二十五回》

楊逍和範遙,甚至是韋一笑,還有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等人,都應當是這個時候被各地分壇送上了光明頂的少年弟子。而楊逍和範遙,因在這批少年弟子中特別出眾,就被陽頂天收為入室弟子,並以紀念他們的武功是來自“逍遙派”,為他倆改名“逍遙”,還讓他們結義為兄弟,後來為明教建功立業之後,就加升為“光明左右使”。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陽頂天離世前,他所搭建的這個領導班子,是很年輕的,年紀最大的殷天正也才四十歲,謝遜大約二十五歲,楊逍只有二十歲,而範遙和韋一笑比楊逍還要小,另外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年紀也明顯與楊逍範遙相仿。

"

首先必須言明的一點是,小說中並無明確交代範遙的來歷和出身。小說中到他真正出場,已經過了一大半,雖然之前有為他的出場作了鋪墊,但情節不多,對他明教往事的講述,也只有在後來通過謝遜,回憶“紫衫龍王”黛綺絲的往事時才涉及到。不過當黛綺絲上光明頂時,範遙已經位居光明右使,還是沒有交代他的師承這些。因而所有對於範遙來歷的說法,都純屬猜測。根據小說中的一些情節,羽菱君個人認為,範遙和楊逍,都應當是陽頂天的嫡傳弟子,他倆都是陽頂天培養出來的。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一.從相關的細節,可以看出範遙與楊逍的名字,乃是陽頂天所取,再加上他倆的武功,可說明他倆是陽頂天的入室弟子。

範遙和楊逍怎麼會是陽頂天的弟子呢?最主要還是與他們兩人的名字大有關係。羽菱君第一次讀《倚天屠龍記》小說,當看到範遙出場時,結合楊逍的名字就在想,為何剛剛好兩個人的名字組合就叫“逍遙”,合稱“逍遙二仙”呢?而且兩個人的年紀相仿,還是結義的兄弟,武學天賦也同樣過人,還一樣是個美男子,這裡面的巧合實是太多。後來羽菱君終於想明白了,那就是他們倆原來根本就不叫楊逍和範遙,“逍遙”之名是別人給他倆取的,他們兩人也是被人篩選之後,才聚在了一塊,並還讓他們結義為兄弟。

那是誰為他倆取了“逍遙”之名呢?最有可能的就是陽頂天。這點我們從陽頂天給原來的三大護教法王,所取之號一事便能看出。殷天正白眉鼻鉤,看家本領又是“鷹爪擒拿手”,再加上“殷”與“鷹”諧音,因而陽頂天給他取號“白眉鷹王”;謝遜天生黃髮,又練有“獅子吼”,故而給他取號“金毛獅王”;韋一笑因練功受寒氣之害,臉色青白,須飲血恢復元氣,有蝙蝠特徵,加上輕功了得,“輕”又與“青”同音,便賜號“青翼蝠王”;後來黛綺絲的“紫衫龍王”乃是陽夫人所取,此處不論。可見陽頂天尚於取名取號,因此他為了組成“逍遙二仙”,位居光明左右使,將楊範二人取名“逍遙”,便在情理之中。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不過,陽頂天為何要將楊範二人,取名為“逍遙”呢?這其實跟他們兩人所學的武功有關。羽菱君個人認為,金庸先生之所以會在後來的《天龍八部》中,創出了“逍遙派”,就是因他在寫“射鵰三部曲”時,創出的黃藥師與楊逍範遙,給了他創作的想法,他也開始有了將自己的小說彼此關聯,去解釋這些人和事的前因後果,形成自己武俠體系的想法。於是他在《天龍》中創造了與黃藥師武功套路很相似的逍遙派武功,安排無崖子收集了天下各派的武學典籍,後來的修訂版中,又將洪七公傳給黃蓉的那門“燕雙飛”,改成“逍遙遊”,再後來在新修版小說中,又將黃藥師的出身定位在了大理麗江。而楊逍之所以會黃藥師的“彈指神通”,範遙之所以對天下武學無所不窺,最終的來源其實都是逍遙派。

這裡值得說明的一點,是許多讀者聽信偏信,皆以為“逍遙派”是當年代筆的倪匡先生創造的,並非金庸先生的思路,其實這是誤解。關於倪匡先生代筆的部分,金庸先生早已經在修訂版的後記中便做了說明,而逍遙派等故事的確就是金庸先生自己的創作。這裡羽菱君摘《天龍八部》修訂版出版時,金庸先生所寫的後記略作證實,也作自己觀點的旁證。

《天龍八部》於一九六三年開始在《明報》及新加坡《南洋商報》同時連載,前後寫了四年。中間在離港外遊期間,曾請倪匡兄代寫了四萬多字。倪匡兄代寫那一段是一個獨立的情節,內容是慕容復與丁春秋在客店中大戰,雖然精彩紛呈,但和全書並無必要聯繫,這次改寫修正,徵得倪匡兄的同意而刪去了,只保留了丁春秋弄盲阿紫一節,那是不能刪的。所以要請他代寫,是為了報上連載不便長期斷稿。但出版單行本,沒有理由將別人的作品長期據為己有。《金庸作品集》中所有文字,不論好壞,百分之百是金庸自己所寫,並無旁人代筆。在這裡附帶說明,並對倪匡兄當年代筆的盛情表示謝意。 一九七八·十《天龍八部•後記》

羽菱君個人猜測,先是黃藥師繼承了逍遙派的武功,繼承了無崖子當年收集的那些武學典籍,這個來源,很可能是當年王語嫣帶慕容復到大理時,將琅嬛玉洞裡的那些武學典籍也一併帶了過去,後來就被黃藥師所得。後來則是陽頂天繼承了黃藥師的武功和這些武學典籍,這個機緣很可能是因為楊過與程英的緣故,畢竟剛開始的陽頂天還叫楊破天。再後來就是陽頂天把這些武功和祕笈傳給了楊逍範遙,楊逍的武功不僅好看,會“彈指神通”,而且還會二十二般兵刃,每般兵刃兩套招式,一共四十四套招式這樣的武功,範遙也因之得以窺盡天下各派武學。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而楊逍和範遙為何會被陽頂天選中,收為入室弟子呢?這裡面羽菱君個人認為,最主要還是陽頂天為了培養抗元大業的後繼之人。陽頂天二三十歲就已經接任明教教主,明教的崛起可以說是由他一人之力創造的奇蹟,但他一個人扛了十幾年後,他覺得必須培養一班後繼之人,才有可能實現明教的最終復興,並取得抗元大業的功成。因此,他開始吸納江湖豪傑加入明教,也開始讓各地分壇物色有天賦的少年,送上光明頂,由他親自培養,教育成才。並以此搭建班底,為日後的明教留下一個年輕有為的團隊,繼承抗元大業。

楊逍道:“天下百姓苦難方深,人心思變,正是驅除韃子、還我河山的良機。昔年陽教主在世,日夜以興復為念,只是本教向來行事偏激,百年來和中原武林諸派怨仇相纏,難以攜手抗敵。”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二十五回》

楊逍和範遙,甚至是韋一笑,還有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等人,都應當是這個時候被各地分壇送上了光明頂的少年弟子。而楊逍和範遙,因在這批少年弟子中特別出眾,就被陽頂天收為入室弟子,並以紀念他們的武功是來自“逍遙派”,為他倆改名“逍遙”,還讓他們結義為兄弟,後來為明教建功立業之後,就加升為“光明左右使”。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陽頂天離世前,他所搭建的這個領導班子,是很年輕的,年紀最大的殷天正也才四十歲,謝遜大約二十五歲,楊逍只有二十歲,而範遙和韋一笑比楊逍還要小,另外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年紀也明顯與楊逍範遙相仿。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二.除了名字與武學的來源,另還有兩件事,也能說明範遙很大可能是陽頂天的入室弟子。

第一件事,就是當年黛綺絲上光明頂,一戰稱王,加冕“紫衫龍王”之後,陽夫人會親自給愛慕她的範遙做媒,意欲牽線,促成兩人的好事。當時光明頂上,據謝遜所言,愛慕黛綺絲的人何其之多,陽頂天的夫人為何單單就給範遙做媒呢?範遙確實長得帥,又身居高位,但其他人也個個都是臥虎藏龍之輩,陽夫人此舉,無疑是偏向了範遙。

謝遜點頭道:“那是一見鍾情,終於成為銘心刻骨的相思。其實何止範兄如此,見到黛綺絲之美色而不動心的男子只怕很少。不過明教教規嚴峻,人人以禮自持,就有誰對黛綺絲致思慕之忱的,也都是未婚男子。哪知黛綺絲對任何男子都冷若冰霜,絲毫不假辭色,不論是誰對她稍露情意,每每便給她痛斥一頓,令那人羞愧無地,難以下臺。我師姑陽夫人有意撮合,想要她與範遙結為夫妻……”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三十回》

"

首先必須言明的一點是,小說中並無明確交代範遙的來歷和出身。小說中到他真正出場,已經過了一大半,雖然之前有為他的出場作了鋪墊,但情節不多,對他明教往事的講述,也只有在後來通過謝遜,回憶“紫衫龍王”黛綺絲的往事時才涉及到。不過當黛綺絲上光明頂時,範遙已經位居光明右使,還是沒有交代他的師承這些。因而所有對於範遙來歷的說法,都純屬猜測。根據小說中的一些情節,羽菱君個人認為,範遙和楊逍,都應當是陽頂天的嫡傳弟子,他倆都是陽頂天培養出來的。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一.從相關的細節,可以看出範遙與楊逍的名字,乃是陽頂天所取,再加上他倆的武功,可說明他倆是陽頂天的入室弟子。

範遙和楊逍怎麼會是陽頂天的弟子呢?最主要還是與他們兩人的名字大有關係。羽菱君第一次讀《倚天屠龍記》小說,當看到範遙出場時,結合楊逍的名字就在想,為何剛剛好兩個人的名字組合就叫“逍遙”,合稱“逍遙二仙”呢?而且兩個人的年紀相仿,還是結義的兄弟,武學天賦也同樣過人,還一樣是個美男子,這裡面的巧合實是太多。後來羽菱君終於想明白了,那就是他們倆原來根本就不叫楊逍和範遙,“逍遙”之名是別人給他倆取的,他們兩人也是被人篩選之後,才聚在了一塊,並還讓他們結義為兄弟。

那是誰為他倆取了“逍遙”之名呢?最有可能的就是陽頂天。這點我們從陽頂天給原來的三大護教法王,所取之號一事便能看出。殷天正白眉鼻鉤,看家本領又是“鷹爪擒拿手”,再加上“殷”與“鷹”諧音,因而陽頂天給他取號“白眉鷹王”;謝遜天生黃髮,又練有“獅子吼”,故而給他取號“金毛獅王”;韋一笑因練功受寒氣之害,臉色青白,須飲血恢復元氣,有蝙蝠特徵,加上輕功了得,“輕”又與“青”同音,便賜號“青翼蝠王”;後來黛綺絲的“紫衫龍王”乃是陽夫人所取,此處不論。可見陽頂天尚於取名取號,因此他為了組成“逍遙二仙”,位居光明左右使,將楊範二人取名“逍遙”,便在情理之中。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不過,陽頂天為何要將楊範二人,取名為“逍遙”呢?這其實跟他們兩人所學的武功有關。羽菱君個人認為,金庸先生之所以會在後來的《天龍八部》中,創出了“逍遙派”,就是因他在寫“射鵰三部曲”時,創出的黃藥師與楊逍範遙,給了他創作的想法,他也開始有了將自己的小說彼此關聯,去解釋這些人和事的前因後果,形成自己武俠體系的想法。於是他在《天龍》中創造了與黃藥師武功套路很相似的逍遙派武功,安排無崖子收集了天下各派的武學典籍,後來的修訂版中,又將洪七公傳給黃蓉的那門“燕雙飛”,改成“逍遙遊”,再後來在新修版小說中,又將黃藥師的出身定位在了大理麗江。而楊逍之所以會黃藥師的“彈指神通”,範遙之所以對天下武學無所不窺,最終的來源其實都是逍遙派。

這裡值得說明的一點,是許多讀者聽信偏信,皆以為“逍遙派”是當年代筆的倪匡先生創造的,並非金庸先生的思路,其實這是誤解。關於倪匡先生代筆的部分,金庸先生早已經在修訂版的後記中便做了說明,而逍遙派等故事的確就是金庸先生自己的創作。這裡羽菱君摘《天龍八部》修訂版出版時,金庸先生所寫的後記略作證實,也作自己觀點的旁證。

《天龍八部》於一九六三年開始在《明報》及新加坡《南洋商報》同時連載,前後寫了四年。中間在離港外遊期間,曾請倪匡兄代寫了四萬多字。倪匡兄代寫那一段是一個獨立的情節,內容是慕容復與丁春秋在客店中大戰,雖然精彩紛呈,但和全書並無必要聯繫,這次改寫修正,徵得倪匡兄的同意而刪去了,只保留了丁春秋弄盲阿紫一節,那是不能刪的。所以要請他代寫,是為了報上連載不便長期斷稿。但出版單行本,沒有理由將別人的作品長期據為己有。《金庸作品集》中所有文字,不論好壞,百分之百是金庸自己所寫,並無旁人代筆。在這裡附帶說明,並對倪匡兄當年代筆的盛情表示謝意。 一九七八·十《天龍八部•後記》

羽菱君個人猜測,先是黃藥師繼承了逍遙派的武功,繼承了無崖子當年收集的那些武學典籍,這個來源,很可能是當年王語嫣帶慕容復到大理時,將琅嬛玉洞裡的那些武學典籍也一併帶了過去,後來就被黃藥師所得。後來則是陽頂天繼承了黃藥師的武功和這些武學典籍,這個機緣很可能是因為楊過與程英的緣故,畢竟剛開始的陽頂天還叫楊破天。再後來就是陽頂天把這些武功和祕笈傳給了楊逍範遙,楊逍的武功不僅好看,會“彈指神通”,而且還會二十二般兵刃,每般兵刃兩套招式,一共四十四套招式這樣的武功,範遙也因之得以窺盡天下各派武學。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而楊逍和範遙為何會被陽頂天選中,收為入室弟子呢?這裡面羽菱君個人認為,最主要還是陽頂天為了培養抗元大業的後繼之人。陽頂天二三十歲就已經接任明教教主,明教的崛起可以說是由他一人之力創造的奇蹟,但他一個人扛了十幾年後,他覺得必須培養一班後繼之人,才有可能實現明教的最終復興,並取得抗元大業的功成。因此,他開始吸納江湖豪傑加入明教,也開始讓各地分壇物色有天賦的少年,送上光明頂,由他親自培養,教育成才。並以此搭建班底,為日後的明教留下一個年輕有為的團隊,繼承抗元大業。

楊逍道:“天下百姓苦難方深,人心思變,正是驅除韃子、還我河山的良機。昔年陽教主在世,日夜以興復為念,只是本教向來行事偏激,百年來和中原武林諸派怨仇相纏,難以攜手抗敵。”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二十五回》

楊逍和範遙,甚至是韋一笑,還有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等人,都應當是這個時候被各地分壇送上了光明頂的少年弟子。而楊逍和範遙,因在這批少年弟子中特別出眾,就被陽頂天收為入室弟子,並以紀念他們的武功是來自“逍遙派”,為他倆改名“逍遙”,還讓他們結義為兄弟,後來為明教建功立業之後,就加升為“光明左右使”。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陽頂天離世前,他所搭建的這個領導班子,是很年輕的,年紀最大的殷天正也才四十歲,謝遜大約二十五歲,楊逍只有二十歲,而範遙和韋一笑比楊逍還要小,另外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年紀也明顯與楊逍範遙相仿。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二.除了名字與武學的來源,另還有兩件事,也能說明範遙很大可能是陽頂天的入室弟子。

第一件事,就是當年黛綺絲上光明頂,一戰稱王,加冕“紫衫龍王”之後,陽夫人會親自給愛慕她的範遙做媒,意欲牽線,促成兩人的好事。當時光明頂上,據謝遜所言,愛慕黛綺絲的人何其之多,陽頂天的夫人為何單單就給範遙做媒呢?範遙確實長得帥,又身居高位,但其他人也個個都是臥虎藏龍之輩,陽夫人此舉,無疑是偏向了範遙。

謝遜點頭道:“那是一見鍾情,終於成為銘心刻骨的相思。其實何止範兄如此,見到黛綺絲之美色而不動心的男子只怕很少。不過明教教規嚴峻,人人以禮自持,就有誰對黛綺絲致思慕之忱的,也都是未婚男子。哪知黛綺絲對任何男子都冷若冰霜,絲毫不假辭色,不論是誰對她稍露情意,每每便給她痛斥一頓,令那人羞愧無地,難以下臺。我師姑陽夫人有意撮合,想要她與範遙結為夫妻……”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三十回》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陽夫人為何要撮合範遙與黛綺絲,原因就是範遙乃是陽頂天的入室弟子,她將範遙視如己出。而且當時的楊逍,已經得陽頂天祕密傳授了,只有教主才有資格修煉的鎮教神功“乾坤大挪移”,是早已把他暗定為教主繼承人。而對範遙,陽頂天則是知道他愛慕黛綺絲,意欲促成這樁美事,藉以安撫範遙,讓他能夠安心下來,留在教中,日後助楊逍成就大業。因此陽頂天才暗中授意,讓他的夫人出面,親自為範遙說媒。

第二件事,則是在陽頂天夫婦無故失蹤(其實是死在了光明頂密道)之後,只有楊逍和範遙,堅持在尋找陽頂天。楊逍一直反對選立新教主,當然了這裡面他也有私心,因為他自認自己才是教主的繼承人。而範遙則是勸阻無效之後,隻身離開光明頂,獨自探查陽頂天的下落而去,後來更是為了潛入汝陽王府,查明究竟,為了避免被成昆認出,不惜自毀容貌裝啞,扮成苦頭陀近二十年。

當年陽頂天突然不知所蹤,明教眾高手為爭教主之位,互不相下,以致四分五裂。範遙勸阻無效,認定教主並未逝世,於是獨行江湖,尋訪他的下落,忽忽數年,沒發現絲毫蹤跡……“這時汝陽王府中圖謀更急,我想倘若喬裝改扮,只能瞞得一時……日子久了,必定露出馬腳,於是一咬牙便毀了自己容貌,扮作個帶發頭陀,更用藥物染了頭髮,投到了西域花刺子模國去。”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二十六回》

"

首先必須言明的一點是,小說中並無明確交代範遙的來歷和出身。小說中到他真正出場,已經過了一大半,雖然之前有為他的出場作了鋪墊,但情節不多,對他明教往事的講述,也只有在後來通過謝遜,回憶“紫衫龍王”黛綺絲的往事時才涉及到。不過當黛綺絲上光明頂時,範遙已經位居光明右使,還是沒有交代他的師承這些。因而所有對於範遙來歷的說法,都純屬猜測。根據小說中的一些情節,羽菱君個人認為,範遙和楊逍,都應當是陽頂天的嫡傳弟子,他倆都是陽頂天培養出來的。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一.從相關的細節,可以看出範遙與楊逍的名字,乃是陽頂天所取,再加上他倆的武功,可說明他倆是陽頂天的入室弟子。

範遙和楊逍怎麼會是陽頂天的弟子呢?最主要還是與他們兩人的名字大有關係。羽菱君第一次讀《倚天屠龍記》小說,當看到範遙出場時,結合楊逍的名字就在想,為何剛剛好兩個人的名字組合就叫“逍遙”,合稱“逍遙二仙”呢?而且兩個人的年紀相仿,還是結義的兄弟,武學天賦也同樣過人,還一樣是個美男子,這裡面的巧合實是太多。後來羽菱君終於想明白了,那就是他們倆原來根本就不叫楊逍和範遙,“逍遙”之名是別人給他倆取的,他們兩人也是被人篩選之後,才聚在了一塊,並還讓他們結義為兄弟。

那是誰為他倆取了“逍遙”之名呢?最有可能的就是陽頂天。這點我們從陽頂天給原來的三大護教法王,所取之號一事便能看出。殷天正白眉鼻鉤,看家本領又是“鷹爪擒拿手”,再加上“殷”與“鷹”諧音,因而陽頂天給他取號“白眉鷹王”;謝遜天生黃髮,又練有“獅子吼”,故而給他取號“金毛獅王”;韋一笑因練功受寒氣之害,臉色青白,須飲血恢復元氣,有蝙蝠特徵,加上輕功了得,“輕”又與“青”同音,便賜號“青翼蝠王”;後來黛綺絲的“紫衫龍王”乃是陽夫人所取,此處不論。可見陽頂天尚於取名取號,因此他為了組成“逍遙二仙”,位居光明左右使,將楊範二人取名“逍遙”,便在情理之中。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不過,陽頂天為何要將楊範二人,取名為“逍遙”呢?這其實跟他們兩人所學的武功有關。羽菱君個人認為,金庸先生之所以會在後來的《天龍八部》中,創出了“逍遙派”,就是因他在寫“射鵰三部曲”時,創出的黃藥師與楊逍範遙,給了他創作的想法,他也開始有了將自己的小說彼此關聯,去解釋這些人和事的前因後果,形成自己武俠體系的想法。於是他在《天龍》中創造了與黃藥師武功套路很相似的逍遙派武功,安排無崖子收集了天下各派的武學典籍,後來的修訂版中,又將洪七公傳給黃蓉的那門“燕雙飛”,改成“逍遙遊”,再後來在新修版小說中,又將黃藥師的出身定位在了大理麗江。而楊逍之所以會黃藥師的“彈指神通”,範遙之所以對天下武學無所不窺,最終的來源其實都是逍遙派。

這裡值得說明的一點,是許多讀者聽信偏信,皆以為“逍遙派”是當年代筆的倪匡先生創造的,並非金庸先生的思路,其實這是誤解。關於倪匡先生代筆的部分,金庸先生早已經在修訂版的後記中便做了說明,而逍遙派等故事的確就是金庸先生自己的創作。這裡羽菱君摘《天龍八部》修訂版出版時,金庸先生所寫的後記略作證實,也作自己觀點的旁證。

《天龍八部》於一九六三年開始在《明報》及新加坡《南洋商報》同時連載,前後寫了四年。中間在離港外遊期間,曾請倪匡兄代寫了四萬多字。倪匡兄代寫那一段是一個獨立的情節,內容是慕容復與丁春秋在客店中大戰,雖然精彩紛呈,但和全書並無必要聯繫,這次改寫修正,徵得倪匡兄的同意而刪去了,只保留了丁春秋弄盲阿紫一節,那是不能刪的。所以要請他代寫,是為了報上連載不便長期斷稿。但出版單行本,沒有理由將別人的作品長期據為己有。《金庸作品集》中所有文字,不論好壞,百分之百是金庸自己所寫,並無旁人代筆。在這裡附帶說明,並對倪匡兄當年代筆的盛情表示謝意。 一九七八·十《天龍八部•後記》

羽菱君個人猜測,先是黃藥師繼承了逍遙派的武功,繼承了無崖子當年收集的那些武學典籍,這個來源,很可能是當年王語嫣帶慕容復到大理時,將琅嬛玉洞裡的那些武學典籍也一併帶了過去,後來就被黃藥師所得。後來則是陽頂天繼承了黃藥師的武功和這些武學典籍,這個機緣很可能是因為楊過與程英的緣故,畢竟剛開始的陽頂天還叫楊破天。再後來就是陽頂天把這些武功和祕笈傳給了楊逍範遙,楊逍的武功不僅好看,會“彈指神通”,而且還會二十二般兵刃,每般兵刃兩套招式,一共四十四套招式這樣的武功,範遙也因之得以窺盡天下各派武學。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而楊逍和範遙為何會被陽頂天選中,收為入室弟子呢?這裡面羽菱君個人認為,最主要還是陽頂天為了培養抗元大業的後繼之人。陽頂天二三十歲就已經接任明教教主,明教的崛起可以說是由他一人之力創造的奇蹟,但他一個人扛了十幾年後,他覺得必須培養一班後繼之人,才有可能實現明教的最終復興,並取得抗元大業的功成。因此,他開始吸納江湖豪傑加入明教,也開始讓各地分壇物色有天賦的少年,送上光明頂,由他親自培養,教育成才。並以此搭建班底,為日後的明教留下一個年輕有為的團隊,繼承抗元大業。

楊逍道:“天下百姓苦難方深,人心思變,正是驅除韃子、還我河山的良機。昔年陽教主在世,日夜以興復為念,只是本教向來行事偏激,百年來和中原武林諸派怨仇相纏,難以攜手抗敵。”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二十五回》

楊逍和範遙,甚至是韋一笑,還有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等人,都應當是這個時候被各地分壇送上了光明頂的少年弟子。而楊逍和範遙,因在這批少年弟子中特別出眾,就被陽頂天收為入室弟子,並以紀念他們的武功是來自“逍遙派”,為他倆改名“逍遙”,還讓他們結義為兄弟,後來為明教建功立業之後,就加升為“光明左右使”。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陽頂天離世前,他所搭建的這個領導班子,是很年輕的,年紀最大的殷天正也才四十歲,謝遜大約二十五歲,楊逍只有二十歲,而範遙和韋一笑比楊逍還要小,另外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年紀也明顯與楊逍範遙相仿。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二.除了名字與武學的來源,另還有兩件事,也能說明範遙很大可能是陽頂天的入室弟子。

第一件事,就是當年黛綺絲上光明頂,一戰稱王,加冕“紫衫龍王”之後,陽夫人會親自給愛慕她的範遙做媒,意欲牽線,促成兩人的好事。當時光明頂上,據謝遜所言,愛慕黛綺絲的人何其之多,陽頂天的夫人為何單單就給範遙做媒呢?範遙確實長得帥,又身居高位,但其他人也個個都是臥虎藏龍之輩,陽夫人此舉,無疑是偏向了範遙。

謝遜點頭道:“那是一見鍾情,終於成為銘心刻骨的相思。其實何止範兄如此,見到黛綺絲之美色而不動心的男子只怕很少。不過明教教規嚴峻,人人以禮自持,就有誰對黛綺絲致思慕之忱的,也都是未婚男子。哪知黛綺絲對任何男子都冷若冰霜,絲毫不假辭色,不論是誰對她稍露情意,每每便給她痛斥一頓,令那人羞愧無地,難以下臺。我師姑陽夫人有意撮合,想要她與範遙結為夫妻……”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三十回》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陽夫人為何要撮合範遙與黛綺絲,原因就是範遙乃是陽頂天的入室弟子,她將範遙視如己出。而且當時的楊逍,已經得陽頂天祕密傳授了,只有教主才有資格修煉的鎮教神功“乾坤大挪移”,是早已把他暗定為教主繼承人。而對範遙,陽頂天則是知道他愛慕黛綺絲,意欲促成這樁美事,藉以安撫範遙,讓他能夠安心下來,留在教中,日後助楊逍成就大業。因此陽頂天才暗中授意,讓他的夫人出面,親自為範遙說媒。

第二件事,則是在陽頂天夫婦無故失蹤(其實是死在了光明頂密道)之後,只有楊逍和範遙,堅持在尋找陽頂天。楊逍一直反對選立新教主,當然了這裡面他也有私心,因為他自認自己才是教主的繼承人。而範遙則是勸阻無效之後,隻身離開光明頂,獨自探查陽頂天的下落而去,後來更是為了潛入汝陽王府,查明究竟,為了避免被成昆認出,不惜自毀容貌裝啞,扮成苦頭陀近二十年。

當年陽頂天突然不知所蹤,明教眾高手為爭教主之位,互不相下,以致四分五裂。範遙勸阻無效,認定教主並未逝世,於是獨行江湖,尋訪他的下落,忽忽數年,沒發現絲毫蹤跡……“這時汝陽王府中圖謀更急,我想倘若喬裝改扮,只能瞞得一時……日子久了,必定露出馬腳,於是一咬牙便毀了自己容貌,扮作個帶發頭陀,更用藥物染了頭髮,投到了西域花刺子模國去。”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二十六回》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範遙為何如此苦心孤詣,也要尋找陽頂天,查明陽頂天失蹤的真相?原因就是他深受陽頂天的教養之恩,不但傳他武功,還助他建立功業,年紀輕輕便能在明教身居高位,可以說他的一切,都是陽頂天給他的。師恩與養育之恩大如天,就像黃藥師的那些弟子,被他打斷雙腿逐出師門,不但對他從無怨恨,還一心想著重返師門,就是為了報答這番恩情;而像令狐沖,即便是被嶽不群逐出師門,備受他的冤枉和非議,知道嶽不群是個卑鄙小人,但在心裡還一直將他視若神明,同樣也是因為嶽不群對他有養育之恩。因此範遙選擇這種方式,去報答陽頂天,就在正常不過了,陽頂天也值得讓他這麼做。

結合以上所述的四大論證,我們有理由相信,範遙乃是陽頂天的入室弟子。也只有範遙是陽頂天的弟子,才能解釋小說中,在他身上出現的這麼多巧合,解釋他為何會一心認定陽頂天未死,願意自毀容貌隱姓埋名去尋找陽頂天。當然了,金庸先生安排範遙在小說中出場,最大的意義,就是作為臥底,力助張無忌救出了被困萬安塔的六大派,開始為明教正名,逐步消除與各派的恩怨。至於對他的名字和武功來源,金老有沒有另外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以上這些純屬羽菱君個人胡扯之言,若不認同,也不必較真。

"

首先必須言明的一點是,小說中並無明確交代範遙的來歷和出身。小說中到他真正出場,已經過了一大半,雖然之前有為他的出場作了鋪墊,但情節不多,對他明教往事的講述,也只有在後來通過謝遜,回憶“紫衫龍王”黛綺絲的往事時才涉及到。不過當黛綺絲上光明頂時,範遙已經位居光明右使,還是沒有交代他的師承這些。因而所有對於範遙來歷的說法,都純屬猜測。根據小說中的一些情節,羽菱君個人認為,範遙和楊逍,都應當是陽頂天的嫡傳弟子,他倆都是陽頂天培養出來的。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一.從相關的細節,可以看出範遙與楊逍的名字,乃是陽頂天所取,再加上他倆的武功,可說明他倆是陽頂天的入室弟子。

範遙和楊逍怎麼會是陽頂天的弟子呢?最主要還是與他們兩人的名字大有關係。羽菱君第一次讀《倚天屠龍記》小說,當看到範遙出場時,結合楊逍的名字就在想,為何剛剛好兩個人的名字組合就叫“逍遙”,合稱“逍遙二仙”呢?而且兩個人的年紀相仿,還是結義的兄弟,武學天賦也同樣過人,還一樣是個美男子,這裡面的巧合實是太多。後來羽菱君終於想明白了,那就是他們倆原來根本就不叫楊逍和範遙,“逍遙”之名是別人給他倆取的,他們兩人也是被人篩選之後,才聚在了一塊,並還讓他們結義為兄弟。

那是誰為他倆取了“逍遙”之名呢?最有可能的就是陽頂天。這點我們從陽頂天給原來的三大護教法王,所取之號一事便能看出。殷天正白眉鼻鉤,看家本領又是“鷹爪擒拿手”,再加上“殷”與“鷹”諧音,因而陽頂天給他取號“白眉鷹王”;謝遜天生黃髮,又練有“獅子吼”,故而給他取號“金毛獅王”;韋一笑因練功受寒氣之害,臉色青白,須飲血恢復元氣,有蝙蝠特徵,加上輕功了得,“輕”又與“青”同音,便賜號“青翼蝠王”;後來黛綺絲的“紫衫龍王”乃是陽夫人所取,此處不論。可見陽頂天尚於取名取號,因此他為了組成“逍遙二仙”,位居光明左右使,將楊範二人取名“逍遙”,便在情理之中。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不過,陽頂天為何要將楊範二人,取名為“逍遙”呢?這其實跟他們兩人所學的武功有關。羽菱君個人認為,金庸先生之所以會在後來的《天龍八部》中,創出了“逍遙派”,就是因他在寫“射鵰三部曲”時,創出的黃藥師與楊逍範遙,給了他創作的想法,他也開始有了將自己的小說彼此關聯,去解釋這些人和事的前因後果,形成自己武俠體系的想法。於是他在《天龍》中創造了與黃藥師武功套路很相似的逍遙派武功,安排無崖子收集了天下各派的武學典籍,後來的修訂版中,又將洪七公傳給黃蓉的那門“燕雙飛”,改成“逍遙遊”,再後來在新修版小說中,又將黃藥師的出身定位在了大理麗江。而楊逍之所以會黃藥師的“彈指神通”,範遙之所以對天下武學無所不窺,最終的來源其實都是逍遙派。

這裡值得說明的一點,是許多讀者聽信偏信,皆以為“逍遙派”是當年代筆的倪匡先生創造的,並非金庸先生的思路,其實這是誤解。關於倪匡先生代筆的部分,金庸先生早已經在修訂版的後記中便做了說明,而逍遙派等故事的確就是金庸先生自己的創作。這裡羽菱君摘《天龍八部》修訂版出版時,金庸先生所寫的後記略作證實,也作自己觀點的旁證。

《天龍八部》於一九六三年開始在《明報》及新加坡《南洋商報》同時連載,前後寫了四年。中間在離港外遊期間,曾請倪匡兄代寫了四萬多字。倪匡兄代寫那一段是一個獨立的情節,內容是慕容復與丁春秋在客店中大戰,雖然精彩紛呈,但和全書並無必要聯繫,這次改寫修正,徵得倪匡兄的同意而刪去了,只保留了丁春秋弄盲阿紫一節,那是不能刪的。所以要請他代寫,是為了報上連載不便長期斷稿。但出版單行本,沒有理由將別人的作品長期據為己有。《金庸作品集》中所有文字,不論好壞,百分之百是金庸自己所寫,並無旁人代筆。在這裡附帶說明,並對倪匡兄當年代筆的盛情表示謝意。 一九七八·十《天龍八部•後記》

羽菱君個人猜測,先是黃藥師繼承了逍遙派的武功,繼承了無崖子當年收集的那些武學典籍,這個來源,很可能是當年王語嫣帶慕容復到大理時,將琅嬛玉洞裡的那些武學典籍也一併帶了過去,後來就被黃藥師所得。後來則是陽頂天繼承了黃藥師的武功和這些武學典籍,這個機緣很可能是因為楊過與程英的緣故,畢竟剛開始的陽頂天還叫楊破天。再後來就是陽頂天把這些武功和祕笈傳給了楊逍範遙,楊逍的武功不僅好看,會“彈指神通”,而且還會二十二般兵刃,每般兵刃兩套招式,一共四十四套招式這樣的武功,範遙也因之得以窺盡天下各派武學。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而楊逍和範遙為何會被陽頂天選中,收為入室弟子呢?這裡面羽菱君個人認為,最主要還是陽頂天為了培養抗元大業的後繼之人。陽頂天二三十歲就已經接任明教教主,明教的崛起可以說是由他一人之力創造的奇蹟,但他一個人扛了十幾年後,他覺得必須培養一班後繼之人,才有可能實現明教的最終復興,並取得抗元大業的功成。因此,他開始吸納江湖豪傑加入明教,也開始讓各地分壇物色有天賦的少年,送上光明頂,由他親自培養,教育成才。並以此搭建班底,為日後的明教留下一個年輕有為的團隊,繼承抗元大業。

楊逍道:“天下百姓苦難方深,人心思變,正是驅除韃子、還我河山的良機。昔年陽教主在世,日夜以興復為念,只是本教向來行事偏激,百年來和中原武林諸派怨仇相纏,難以攜手抗敵。”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二十五回》

楊逍和範遙,甚至是韋一笑,還有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等人,都應當是這個時候被各地分壇送上了光明頂的少年弟子。而楊逍和範遙,因在這批少年弟子中特別出眾,就被陽頂天收為入室弟子,並以紀念他們的武功是來自“逍遙派”,為他倆改名“逍遙”,還讓他們結義為兄弟,後來為明教建功立業之後,就加升為“光明左右使”。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陽頂天離世前,他所搭建的這個領導班子,是很年輕的,年紀最大的殷天正也才四十歲,謝遜大約二十五歲,楊逍只有二十歲,而範遙和韋一笑比楊逍還要小,另外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年紀也明顯與楊逍範遙相仿。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二.除了名字與武學的來源,另還有兩件事,也能說明範遙很大可能是陽頂天的入室弟子。

第一件事,就是當年黛綺絲上光明頂,一戰稱王,加冕“紫衫龍王”之後,陽夫人會親自給愛慕她的範遙做媒,意欲牽線,促成兩人的好事。當時光明頂上,據謝遜所言,愛慕黛綺絲的人何其之多,陽頂天的夫人為何單單就給範遙做媒呢?範遙確實長得帥,又身居高位,但其他人也個個都是臥虎藏龍之輩,陽夫人此舉,無疑是偏向了範遙。

謝遜點頭道:“那是一見鍾情,終於成為銘心刻骨的相思。其實何止範兄如此,見到黛綺絲之美色而不動心的男子只怕很少。不過明教教規嚴峻,人人以禮自持,就有誰對黛綺絲致思慕之忱的,也都是未婚男子。哪知黛綺絲對任何男子都冷若冰霜,絲毫不假辭色,不論是誰對她稍露情意,每每便給她痛斥一頓,令那人羞愧無地,難以下臺。我師姑陽夫人有意撮合,想要她與範遙結為夫妻……”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三十回》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陽夫人為何要撮合範遙與黛綺絲,原因就是範遙乃是陽頂天的入室弟子,她將範遙視如己出。而且當時的楊逍,已經得陽頂天祕密傳授了,只有教主才有資格修煉的鎮教神功“乾坤大挪移”,是早已把他暗定為教主繼承人。而對範遙,陽頂天則是知道他愛慕黛綺絲,意欲促成這樁美事,藉以安撫範遙,讓他能夠安心下來,留在教中,日後助楊逍成就大業。因此陽頂天才暗中授意,讓他的夫人出面,親自為範遙說媒。

第二件事,則是在陽頂天夫婦無故失蹤(其實是死在了光明頂密道)之後,只有楊逍和範遙,堅持在尋找陽頂天。楊逍一直反對選立新教主,當然了這裡面他也有私心,因為他自認自己才是教主的繼承人。而範遙則是勸阻無效之後,隻身離開光明頂,獨自探查陽頂天的下落而去,後來更是為了潛入汝陽王府,查明究竟,為了避免被成昆認出,不惜自毀容貌裝啞,扮成苦頭陀近二十年。

當年陽頂天突然不知所蹤,明教眾高手為爭教主之位,互不相下,以致四分五裂。範遙勸阻無效,認定教主並未逝世,於是獨行江湖,尋訪他的下落,忽忽數年,沒發現絲毫蹤跡……“這時汝陽王府中圖謀更急,我想倘若喬裝改扮,只能瞞得一時……日子久了,必定露出馬腳,於是一咬牙便毀了自己容貌,扮作個帶發頭陀,更用藥物染了頭髮,投到了西域花刺子模國去。”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二十六回》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範遙為何如此苦心孤詣,也要尋找陽頂天,查明陽頂天失蹤的真相?原因就是他深受陽頂天的教養之恩,不但傳他武功,還助他建立功業,年紀輕輕便能在明教身居高位,可以說他的一切,都是陽頂天給他的。師恩與養育之恩大如天,就像黃藥師的那些弟子,被他打斷雙腿逐出師門,不但對他從無怨恨,還一心想著重返師門,就是為了報答這番恩情;而像令狐沖,即便是被嶽不群逐出師門,備受他的冤枉和非議,知道嶽不群是個卑鄙小人,但在心裡還一直將他視若神明,同樣也是因為嶽不群對他有養育之恩。因此範遙選擇這種方式,去報答陽頂天,就在正常不過了,陽頂天也值得讓他這麼做。

結合以上所述的四大論證,我們有理由相信,範遙乃是陽頂天的入室弟子。也只有範遙是陽頂天的弟子,才能解釋小說中,在他身上出現的這麼多巧合,解釋他為何會一心認定陽頂天未死,願意自毀容貌隱姓埋名去尋找陽頂天。當然了,金庸先生安排範遙在小說中出場,最大的意義,就是作為臥底,力助張無忌救出了被困萬安塔的六大派,開始為明教正名,逐步消除與各派的恩怨。至於對他的名字和武功來源,金老有沒有另外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以上這些純屬羽菱君個人胡扯之言,若不認同,也不必較真。

四件事都將範遙的師承,指向了這號人物,更能解釋小說中諸多謎團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