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貪風暴3》打內地貪官,港片北上都變得主旋律了嗎?

相比前兩作,《反貪風暴3》有個明顯的變化:以港片的姿態、“以人民的名義”將反貪大旗伸到內地。至香港迴歸21年之時,反而是電影先行,香港廉政公署、中國反貪局通力協作,抓住了意欲潛逃國外的內地百億鉅貪“張部”,將兩地在政治角度高度統一。


《反貪風暴3》打內地貪官,港片北上都變得主旋律了嗎?


關注十年來的香港電影,說消亡也好,變遷也罷,不可否認“北上”正成為港片的主要銷售渠道。純港片越來越少,合拍片越來越多,內地已經成為香港電影新的土壤。

像《反貪風暴3》這樣去迎合內地政策或者取悅內地觀眾的合拍片越來越多,他們或許還划著清一色的香港製作班底,但從宏大主題到細微人設,卻盡數推翻了經典港片的記憶。如雨後春筍般井噴的內地影視新產業源源不斷地證明著自我票房爆發力乃至文化輸出的硬實力,這也吸引了曾經輝煌東南亞的香港電影市場。20年間,大量香港導演北上,分了內地電影製作的大蛋糕。香港電影並未真正的隱退湮滅,他們將骨子裡的舊酒基因灌裝到新瓶,餵飽了內地影市的大半場。

而推動這批合拍片的昔日香港導演們,為了衝破新天地,至今在進行《反貪風暴3》這樣的嘗試。

【從邊緣角色到主旋律化的升級】

杜琪峰曾說過:香港在六十年代有六百萬人口,差不多有五十萬都是黑幫,這是陪著香港長大的一部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影市,也多有黑社會的資金參與。毫無意外地,在這樣環境成長起來的香港年輕人,將一隅鏡頭遞還給魚龍混雜的黑幫群體,成就層出不窮的兄弟義氣“江湖片”與90年代的金字招牌“銀河映像”。


《反貪風暴3》打內地貪官,港片北上都變得主旋律了嗎?


曾經的香港電影,關注小人物的鹹魚翻身、愛恨情仇,本土意識極其厚重。但隨著香港導演北上、內地因子注入,逼仄、帶著殖民地破敗風情的香港筒子樓,逐漸被內地蒸蒸日上的躍進大環境取代。曾經血肉豐滿的邊緣化角色從未變得如此稀缺,主旋律化的迭代成為合拍港片的新標籤。

2017年邱禮濤執導的《拆彈專家》因為塑造了一個敢於放棄愛情、放棄家庭、樂衷自我犧牲、除了事業無慾無求的警官形象(劉德華 飾)被港片迷廣泛詬病,這是邱禮濤的妥協——賣出了卓有成效的4億人民幣票房。但我們難說這是邱禮濤的本意,畢竟也就在同年,靠拍限制級電影出身的他還拍了一部內地無法上映的大尺度“吃人之作”《失眠》。


《反貪風暴3》打內地貪官,港片北上都變得主旋律了嗎?


《拆彈專家》是港片北上典型的影子。到如今幾乎可以總結出這類電影一些共有特點:人物角色趨向偉光正,劇情推動必定有內地演員/角色的攙和,結局在一種奇特的和稀泥狀態中走向“惡從善”洗白。《拆彈專家》中的姜武、《毒戰》中的孫紅雷、《反貪風暴3》中的丁海峰,根本就是內地資本介入下的一碼事。

以“銀河映像”為代表的一批警匪片,警察可以是邪惡的,罪犯也可以有良知,也可以滋生出《大事件》結尾兩幫悍匪相惜的奇妙江湖氣,但這些在主旋律為格調的內地環境中,鮮有發生。杜琪峰不再太有可能拍出《黑社會3》,只能勉勉強強地調和出一部四不像口味的《三人行》,結局誇張到身體癱瘓者都能在一片光輝中赫然起立。但同年的20週年獻禮《樹大招風》,卻成為實實在在的禁片。

《反貪風暴3》打內地貪官,港片北上都變得主旋律了嗎?


十年北上,改變了太多,而活下去是首要,甚至接主旋律戰爭片。為此,拍出《見鬼》、《鬼域》的彭氏兄弟也可以拍《我的戰爭》,拍出《古惑仔》、《無間道》的劉偉強也可以拍《建軍大業》。

《反貪風暴3》打內地貪官,港片北上都變得主旋律了嗎?


此外,聚焦內地熱點的事件型選題也多了起來,陳可辛導演《如果·愛 》關注北漂,爾冬升導演的《我是路人甲》關注橫漂,彭順導演《鉅額來電》關注電信詐騙...不勝枚舉,落地卻又都非常自然。

【新擔當——香港導演以大製作撐起來半邊天】

相當數量的香港導演在北上途中尋到合適定位,將自我風格夾雜於內地製作升級中發揚光大,拍出一部又一部票房與口碑齊飛的作品,為新人導演們樹立起了目標。

第一談繞不過怪傑徐克。按理說,徐老怪在《地獄無門》、《蝶變》、《青蛇》等早期電影中的“迷亂、cult”口味最難在高風亮節的內地風向標中得到延續,偏偏卻又靠著這劍走偏鋒、怪力亂神的才氣奠定內地奇幻新標杆。《通天帝國》、《神都龍王》、《四大天王》3部“狄仁傑”系列共取得超過15億元人民幣的內地票房,更毋論《龍門飛甲》、《智取威虎山》等其他作品。


《反貪風暴3》打內地貪官,港片北上都變得主旋律了嗎?


他拍的《智取威虎山》與林超賢的《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都非常創新地將傳統的“打鬼子”類型片完成了套路上的升級,將傳統的主旋律電影包裝大製作重視效的商業大片,紛紛躋身10億+乃至30億+俱樂部。


《反貪風暴3》打內地貪官,港片北上都變得主旋律了嗎?


另一典型代表是鄭保瑞,連拍3部春節檔闔家歡的“3D西遊記”,形成了口碑IP,很難讓人想到曾經他還拍過《大頭怪嬰》、《古宅心慌慌》、《怪物》等恐怖片。開挖“西遊記”系列不僅鄭保瑞,周星馳+徐克聯袂打造的《西遊:XX》篇對傳統西遊故事進行再結構,同樣打開了新的市場。

人們在回顧香港電影時,常常用“盡皆癲狂、盡皆過火”來形容,而曾經的港片製作速度,何嘗又不是沾染了“癲狂與過火”的影子:快則3天製作一部,每週都有數部新片公映。小小彈丸之地崩裂出遠超土壤面積的力量。


《反貪風暴3》打內地貪官,港片北上都變得主旋律了嗎?


但不得不說,拍片速度並不值得稱讚,大多是因為資源缺乏:道具佈景簡陋,演員片場輪流轉。內地市場才是新希望、新未來,大把資金的加持為香港導演們提供了更宏大的高度,讓他們得以告別三級片、告別小成本恐怖片,真正有機會掌舵數千萬乃至上億的大項目。鄭保瑞本身,又怎能不想拍大片呢?

因此,陳嘉上拍了古裝片《畫皮》、《四大名捕》系列,新人導演樑樂民&陸劍青以一部《寒戰》獲譽無數,陳木勝《掃毒》、《危城》走的還是警匪片的模式,陳可辛+曾國祥不必多說,一直在情感層面打通兩地觀眾的G點......北上的香港導演,已經撐起了內地影市半邊天,暑期檔、國慶檔、春節檔,熙熙攘攘的大片相爭,不知不覺間已隱匿了太多香港導演的影子。

《反貪風暴3》打內地貪官,港片北上都變得主旋律了嗎?


新京報曾在2017年時統計,彼時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300部影片中,超過60部都出手於香港導演,其中又有超過40部類屬動作片,基本又在取悅內地觀眾之時保留著昔日港片不可拋棄的一絲煙火氣息,堪當中堅力量。延續若何,可見一斑。

而這其中,自然也不乏眾多走向迷失的導演們。如王晶拍《澳門風雲》,劉鎮偉拍《越光寶盒》、袁和平拍《臥虎藏龍之青冥寶劍》,他們本質上啃的還是港片時代的老本,內地演員加盟也無法阻止時代割裂造成的“無厘頭潰爛”。也有比較惋惜的如吳宇森,在《赤壁》、《太平輪》間反覆掙扎,卻始終不曾真正征服內地觀眾。


《反貪風暴3》打內地貪官,港片北上都變得主旋律了嗎?


大部分電影,難言好壞。它們與締造它們的導演一般,仍然在以兩方土地的交融點遊離摸索,在主題情感裡歷練兩地觀眾都可觸及的情感共鳴點,在內地工業裡嘗試完成傳統香港製作的升格。也許當下看《反貪風暴3》這樣的片子,覺得“內地”元素的植入太過僵硬,對主旋律的推崇為人詬病;長遠看,原本涇渭分明的兩條河流正在更多這樣的電影中逐漸融匯合流,看吧,那是一個新的華語片時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