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揚言吞併梁山的他,最終安穩頤養天年

樊瑞 方臘 混世魔王 李袞 一本正經地講故事 2017-05-22

梁山在祝家莊戰役勝利後,正式打響了在強盜界的名氣,遠近山頭,包括二龍山、桃花山、少華山等強盜集團為了自身發展,紛紛併到梁山旗下,團結在晁宋兩大梁山幹部周邊,一起打家劫舍,對抗朝廷官兵,做到互惠共贏。

曾揚言吞併梁山的他,最終安穩頤養天年

梁山泊眾好漢

在這個天下強盜認梁山的世代,竟然有一個山頭公然和梁山叫板,宣稱要吞併梁山,如此狂言讓人咋舌,這個山頭就是芒碭山,山頭的寨主就是樊瑞。

芒碭山是一個有神奇力量的山頭,當年漢高祖劉邦就在此斬蛇起義,開創了大漢四百年江山的繁榮基業。

樊瑞或許感受到了來自漢高祖的神祕力量,他和他的兩個小夥伴項充、李袞聚了三千人,成了芒碭山的小霸王。講真,三千人的強盜團隊不算少,普通州府的官兵根本沒有剿滅三千人山頭的實力。

按照古代強盜發家的路線,他們在芒碭山打家劫舍過幾年好日子,然後受了朝廷詔安,再花點錢在朝廷裡打點關係,沒幾年就能混個節度使,當年高俅帶領十個節度使圍攻梁山時,那十個節度大多都是這條路線混上來的。這樣的話,上半輩子吃喝玩樂、打家劫舍,下半輩子歸順朝廷,子孫後代能有依靠,挺美的日子。

可這個樊瑞偏偏屬於沒事找抽型,也可能是閒著無聊,想給人生尋找點刺激,竟放下話要吞併梁山泊。

曾揚言吞併梁山的他,最終安穩頤養天年

混世魔王樊瑞

宋江本就是個見不得別人好的傢伙,搞不好已經覬覦芒碭山上的三千人馬很久了,一聽到這個消息,正對了他的心思:“媽的,不能忍,給我打丫的。”

這時候,剛上山不久的愣頭青史進為了顯擺一下自己少華山的實力,主動請纓出戰,最終兩軍對壘,連大話還沒開始說,就被樊瑞麾下的盾牌軍一頓揍。

從這裡可以看出,樊瑞手下的兵馬確實很有實力,至少桃花山、少華山那些蝦兵蟹將不是他的敵手;那他麾下的兵馬和梁山將士比又如何呢?也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兩軍對壘時,樊瑞還沒來得及做法,他麾下的兩員大將就被梁山設計捉住了。注意重點,樊瑞麾下只有這兩員大將。

既然芒碭山兵馬和梁山兵馬差距這麼大,樊瑞為何還要揚言吞併梁山呢?筆者覺得原因可能有兩種。

第一種,樊瑞這人很狂妄,天生牛脾氣,遇著比自己厲害的人物就想和他比試一番。梁山很屌?強盜界公認的大哥?魯智深、武松他們都服你,我樊瑞就是不服,就是要和你們比一比,直到被打趴下。

這個原因可能有,不過真實性不高,因為梁山剛剛打贏了著名的華州戰役,皇上的欽差大臣都被宋江劫持了。樊瑞就算再猖狂,本事再高,也應該注重實際啊,他麾下只有三千人,要是和梁山硬碰硬,肯定死得連渣都不剩。

那麼第二種可能就應運而生了,樊瑞這麼放肆就是他想投奔梁山,但是苦無門路,他不像魯智深、武松那樣在梁山上有一堆好朋友,領導面前說說好話,就能在梁山混個一級幹部。他山上沒有,要是貿然帶著三千多人直接投奔梁山,梁山肯定會起疑心:“這小子想幹啥?有病啊,帶著三千多人入夥,肯定是朝廷的間隙啊。”要不就會被人鄙視:“樊瑞還自稱混世魔王呢?真丟人,手底下都聚了三千多人,還巴巴地投奔梁山,給人當孫子。真是丟了強盜界的臉面了。”

因此樊瑞放出話,明著說自己要攻打梁山,其實是要梁山攻打他。當然,梁山真要打他的話,也不能一下子就輸,至少要贏兩個回合,讓梁山好漢對他們心懷敬意,要是梁山一打他們,他們就被打得抱頭鼠竄,那就算上了梁山,人家也不會待見他們的。這就像梁山好漢受詔安,要是沒有兩贏童貫、三贏高俅的輝煌戰績,朝廷裡的人肯定也瞧不起他們。

當然,樊瑞這時候一定要感謝愣頭青史進,還有他麾下的少華山軍團,他們完美得當了一回背景板,替樊瑞掙夠了面子。

不過很可惜,樊瑞上山後過得並不好。他作為梁山的大股東,一下子給梁山投資了三千兵馬,但他卻僅排名梁山第61位,不如二龍山系的魯智深、武松不說,竟還不如清風山的燕順、王英。

筆者揣測,定是當年樊瑞要吞併梁山的言論惹得宋江不爽,畢竟宋江當年是黑道大哥,你一個後起之秀不好好跟著大哥混不說,還揚言要把大哥宰了,接替大哥的事業,現在到了大哥麾下做事,給穿小鞋肯定正常。

於是,樊瑞的老部下項充、李袞,還有盾牌兵這支梁山步兵中少有的高質量作戰群體,都被宋江直接撥到他心腹李逵麾下,曾在芒碭山上呼風喚雨的混世魔王瞬間成了光桿司令。

吃一塹長一智,樊瑞是個聰明人,被削權後,他不哭也不鬧,書裡對他上山後的描述很少,後來受了詔安,南征北戰的時候對他的描述也不多。衝鋒陷陣的,永遠是得了盾牌兵的李逵帶著項充、李袞、鮑旭一行人。

樊瑞因為會點法術,是公孫勝的半個徒弟,每次大小戰役,都能安穩呆在後方。包括後面梁山好漢死傷慘重的徵方臘戰役,樊瑞唯一一次危險的拋頭露面就是和包道乙鬥法,有驚無險,憑著九天玄女送給宋江的天書,還有凌振暗處一聲悶雷,取得了出場後鬥法的第一次勝利。

曾揚言吞併梁山的他,最終安穩頤養天年

樊瑞拜師公孫勝

樊瑞最終的結局也耐人尋味,眾人打方臘回來,都受了皇上封賞,樊瑞也因功被封為武奕郎、都統領,可樊瑞上梁山後就一心修道,嚮往道家無拘無束生活的他很難接受朝廷的束縛,最終他和朱武一同辭官,到公孫勝處修道,頤養天年,雖沒有大富大貴,但生活自由,無拘無束,更令人欽羨。

前輩子猖狂能出人頭地,後輩子安穩能頤養天年,水滸對樊瑞的描寫雖然不多,可樊瑞的人生經歷就是我們工作的鏡子,我們所有人心裡都想成為樊瑞那樣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